自然法师
于二○一四年九月一日 宣讲(文字稿初稿)
第十堂
上节课所说的,其实并不是离题。只是让大家习惯于,就在觉心当前;你都要能够将你所现前的世界里,每一个作用之中,都能够看到,依照大觉心体之中觉性的流演。你能够在觉心的流演处,去看一切世间的变化,他的历程,你自然而然就不会被世间知见,就堕在相中这种沉闷的意识所束缚。你能够看尽一切相,你却在相中能够体会出,在相中他要传达一切性中的本来作用跟性德。这个人处在世间,当下就是他将来根本出世间的智慧。
所以出世间的智慧不是真正跳离世间,出世间的智慧;他是生生世世「不昧世间」。假如还真有世间跳离,那叫「断灭」,那就是断灭;你只要不昧世间,就叫做出世间。所以佛法之中讲的觉体,他绝对不是用众生的这种断灭,跟世间所有一切,那种卑劣的对待模式。他是能够明白一切对待,但是他绝对不会被自己现前的对待,那种卑劣的执受、执感、执着,那种感觉;形成将来的流转,更堕在深沉处,是绝无可能。
所以上面所讲的故事,假如你真的能够真正心中能够明白,常常思惟。你就在你人文的世界里面,你说祭祖,你都还要能清楚,大觉心体最初那个盘古。你还要知道怎么样一步一步走进世间的,从有巢、燧人,到伏羲、神农,到黄帝,这里面性德的作用。当然刚刚还加上了一些世间的故事;像九天玄女。世间人不懂,他当然变成故事;你懂得你会发现,他就是有九天玄女,他要入那个玄女的智慧。佛经处处也讲这个女德,也都在称扬这个女德。若是不讲到这个女德处,根本行者没有下手处;因为大照是无形的、无体的。你真的要明白大照,你就要在现前所有一切现照之中;能够证得的,他不是有个形、有个体,你能够知道什么叫大照的。所以男中的施力处,男就是一个田、一个力,施力要施在何处?还是施在世间有作之中。有作在哪里讲?有作就在世间的女相、女德上面说。
所以你能够这样子不断地思惟,仔细去思惟,你才能够真正破九黎之昏蒙。九黎就是在种种九有情之中,种种感受当下,种种阳变之处。九,就是阳变之处那种昏蒙。你才知道中国历代的故事,根本都不是讲天方夜谭。
从黄帝到舜都叫圣人,所以他们的朝代都是「禅位」。「禅」位,示单;就是讲到根本不二,而能够入二的心中清明。既然讲到「示单」,示单中不是只是让你执着单;示单是要你能够融二之中,你从来不离那个一,叫示单。所以老子在这边讲「见独」。念念之间,你能处在种种差别相中;但你心性之中常住如是根本恒然不变的一性,那叫「见独」。
这都不是讲玄,不是讲到这个文字时候;大家都好像感觉上,不是我们凡间人智慧之所能及的,不是我现在每天能做到的事!不是啊,你只要这样开始不断的去回光,不断的去思惟,就是你做的,你日常的功课。
因为也告诉你,你的觉心从来不失!你觉得有作、无作,觉得能与不能,觉得我找得到、找不到都是觉;在这个觉中从来没变。只不过你是随缘习惯,还堕在众生知见,一直认为我找得到、找不到,我如何下手,我如何去做,我如何如何如何…,你都在这个上面。但是能起成如何如何如何处,不都是觉心吗?从来不二!你只要在一切感受之中都知道是觉心,那就叫做「不二」。只是汉传佛教必须要把这个架构,把这个图腾整个开示与人,叫「开佛知见」。
但是下手处呢?还在最基础处。一切比丘都是在这个基础,一切出家人、行者都在这个基础处下手的。所以下手处就不分南北而传,都是在现前的触境上面下手。脚上踏地之时,觉得地的是谁?照宗门常常讲的:「觉得的是谁?」像中午吃饭,过去一般人吃饭,入口的酸甜苦辣,你觉得酸、觉得甜、觉得苦、觉得辣,你都是逐尘。既然是逐尘,你都是在酸甜苦辣上,不断随他妄逐,就是流转,就是《地藏经》讲的:无不是罪,无不是业。行者要有这种感触!要有这种恐怖!
那怎么样在酸甜苦辣之中,你能够反罪呢?回到你根本的心中、心性中来了。你要知道原心是什么,觉得酸甜苦辣的事实,就是要知道原心。原心就叫做愿,叫大愿地藏。你知道原心是谁,他就回头了。所以自然中入口的酸甜苦辣你都要参。这个酸清清楚楚知,明明白白知。因为你清清楚楚知,明明白白知;过去你在知,都是被知中迁流;将来你再知,因为清清楚楚,久而久之,你就会有一个清楚的心。你突然有一天,你会站在清楚的心,看酸甜苦辣,这是叫做最初「能所剥离」。
当你能感觉「能所剥离」时,你已经住在能,就不是所了。虽然你还不能够离所,但是你已经是在能了。所以行者若是这一生,能所二字都没有参到,这一生修行叫做白来!你根本念念都在用。所以为什么说佛门中,吃饭是一门功课,你念念要是…,讲到五观堂的五观,他就要你念念之间在这边参的。五观只是文字中要行者起惭愧的,但起惭愧在哪里观?在现在的心性大觉体上观。所以酸甜苦辣都要清清楚楚知道,那叫供养佛,因为知道觉心是谁,叫「供养佛」。于是乎在佛中,明明白白担当酸甜苦辣,念念不失,叫「供养法」。你在觉心之中,绝对不背离觉体,什么叫背离觉体?你只要有一念感觉,你又堕在酸甜苦辣的种种感受上流转,那个叫做你随顺蚩尤,黄帝不见了,你那公孙轩辕你忘记了,指南车不见了。你就在这感受之中,你要知道那是觉体,叫供养佛;你就会回来了。感受知道不知道?知道啊!于是乎就在这边,你会发现心中有一个智慧,念念为你守持,念念为你清净,那叫「供养僧」。所以每一个入口当下,哪个不是你供养三宝处?哪个不是你当下修行时?
你在这个觉心上,你看得到觉体中,在性用中、在性德上面,他是这样子念念之间「示单」,念念这样「禅位」的。禅位之中他是自然的交替,从位易位,变化。从根本能入世的觉知,叫做「盘古」。他就开始能够入一切有中的感受,叫「有巢」。在有中的感受,于是他处处可以立明,叫「燧人」。在燧人当下,他能够随因造化而能够顺应万物,叫「伏羲」。在随因造化顺应万物的时候,他就能够真正包容种种感受,叫「神农」;起成世界,叫神农。在神农当下,你自然在心中就有一个智慧,他渐渐能够担当,叫做「黄帝」;所以黄帝又叫「有熊氏」。我刚刚忘记讲,有熊,熊,一个能四个点,所以熊者,能也,能中炽盛,有熊。从有中立的能,是最初的黄帝;有中立的能,他一定能破蚩尤。
你在一切感受之中,你不要忘记这个能,能觉的是谁?那吃饭你都能够自然而然,叫供养佛,叫供养法,叫供养僧。那你叫供养祖先,供养你真正自性的祖先。
所以到了舜都是叫「禅位」,那是性中的流布。可是到了夏朝哩,我们所谓开始的三代,开始叫「世袭」。世袭就变成入在感受之中,行者要念念去参。性德之中,他是一步一步自然禅位的,可是你还要知道世间相。只要到了世间相中,那就是族类,一个族类、一个族类,不断的逼迫败坏;所以到了夏朝开始就是被推翻的。你的念头入到感受里面,你会发现这个感受,就被下一个感受推翻;心性如此,世间现象也是如是。
所以上次讲「夏」,夏就一切五色鲜明处。所以为什么出家人要结夏,就在这五色最初鲜明处,你不要忘记,你不要制约,你不要忘记觉体,叫做「结夏」。因为在感受,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炽盛时,你都是在觉体上参,那当然有人证阿罗汉,那叫结夏。觉体上参,不是不知道觉;他能够在一切感受清明处,所以叫「夏」,要在夏天中。在春,春天万物冒芽时,任何万物物相的感受不强烈;你说结夏,还不叫智慧,你说结,结制,不叫智慧。要在感受最鲜明处,你都能够清清楚楚,心中明明白白;而不被他所流转,这是智慧。就像镜子现出镜色最鲜明处,你却知道镜色一分不变,但你却念念知道他就是镜性;这叫大智慧,所以才叫结夏。所以行者是在这边「结夏」。
凡夫就在夏中呢?最初的流转。所以夏「禹」就治水,那个水就是烦恼的流润,一生治水。可是这个才是堕在世间的女相开始。前面那个女相是根本的性德,所以女相的根本性德是成就相。堕在世间的女相,你要是执着世间的女相;就是败坏,都变败坏,执着世间了。所以他就开始「世袭」,他是世间了。
所以夏朝灭于夏「桀」。桀,桀就是出,冒出,桀出桀出,虽然没有一个人字边,但是还是叫桀出,就是感受出现时。因为五蕴都呈现了,所以感受就念念之中就出现,桀。这个桀中,他就会执着在感受的最末稍,不断地向下去堕,他就自然而然在心性之中,就在感受桀出当下,你就不断的追逐感受的末梢,追逐感受的势力。你在这个上面不断的心中欢喜,在这么流转。所以夏桀是因谁而亡国?妺(ㄇㄛˋ)喜,妺字,是一个女一个末。夏桀因妺喜而亡国,夏桀宠妹喜,宠这个女人。所以大家讲说这个女人多漂亮,其实你心中天天都有妺喜;你的夏桀亡就是在妺喜中败坏的,去感受现前处就被妺喜,追逐那个妺喜而败坏的。逐末,败坏了你能现五色的种种性德。
当妺喜坏时,谁来推翻夏?这五色,本来是五色的陈列处,后来逐末开始,就变成现前的变化。于是他起成大变,从色中就开始起成种种变化。就好像镜子,镜子是本来就能够照出种种颜色的成就处。就在因为镜照他不断向色故,向下;所以镜照就隐没。然后色的变化,那种浓浓的变化涌现,色的变化,浓浓的变化涌现,就叫「商汤」。商者,变异相,也叫「殷商」,商者,也叫殷商。殷者,就是在性中的至诚、至正,这个变化之中。所以从商者,叫做变;汤就是这种感受,最强烈处,已经易位。从这个感受中,已经易位到下一个朝代了。从位中朝代,这个朝代就不是性德;那是世间作用。世间作用就有推翻相,商汤就灭了夏桀。汤,他甚至还用汤,汤就是心中热处,智慧最热处。色的显相处,那个浓厚时,是最热时,叫商汤。
商朝又在谁那边亡?「纣」。因为你在感受之中,愈来能入感受的变化。所以从变化之中,慢慢慢慢捉持那种变化中的微细,捉持那种小的,心中的这种卑劣的境界。所以「纣」,是从一个丝、从一个寸,就如同走进藕丝网,大觉心体走进藕丝网。你是怎么样从变化中,走进这个藕丝网的?那还要讲到一个女人,就是那个女相—妲姬。妲姬怎么写?从女从旦。夏五色是因为妺喜,你逐末而亡;变化是因为你把末当成大照而灭。所以旦者,叫做明。你把感受当成你所明,就灭了,这叫暴乱,就从此以后叫暴乱。心性也是如此,朝代也是如此。
我还写了一句话:「夏桀因妺喜而背天」。因为夏是最初从性德开始的第一个朝代,而背天;就是因为妹喜,一直追逐感受之中向末梢的这种快慰,忘失了天德。而背天,所以讲夏桀是丧失天性。商纣是「宠妲姬而失德」,明明在变化之中还有德。但是宠了妲姬,宠了妲姬就是在一切感受之中,他立所明;然后以为是我执,叫妲姬,叫失德,就没有德性,就天下灭了。
这个变化完的时候,事实上,还要讲到一个世间历史故事。其实这不是跑题,但是到嘴边不讲,觉得对不起大众。纣是在变化之末,心中能够从在物变之中的枝末,所以叫商,那是纣;他已经到末梢了,宠妲姬。可是在这个枝末之中,事实上仔细思惟,那是变化最强烈处;可是我们却感觉到变化最枝末处,最后面了。只是在后面那个最强烈处,你已经不认能变的强烈,能变的性中强烈;你只是在变中,你一直抓着所变之中的感受了。
所以商纣王把谁关起来?周文王,关在商朝。周文王是通周易,最懂得八八六十四卦变化的。你心中在你根本能变的作用里面,你到了所变之上;你再以所变开始流转时,事实上能变的智慧,已经被你幽禁,幽闭在其间了。那个破坏他,能够败掉他,能够打败纣的是谁?是武王,武王伐纣。所以文王能够知道变,他是被幽禁的;你心中能变的那个,是永远被你后面所变的败坏,所禁闭起来的。但是武王哩,武王就叫周了。所以一个朝代的兴替就在这里,本来到能变,能变就是万化的这种,种种气氛显现处;可是到了末梢时,就发现处处显现。本来只是变,处处已经开始显现,叫做「周」。所以周怎么写?一个用、一个口,他能够现用,叫做口,周朝就「现用」了。
所以周朝之后就变成春秋战国,列国,现用就处处举用。所以周朝在最后是天下大乱,因为用现前了,各个立用,天下大乱,周文王才立制礼乐。到了战国,到了春秋,孔子都说礼崩乐坏了,懂吧?心中你本来就知道性中本来的「禅位」,那是礼乐。可是入到世间,就成了朝代之中不断的败坏、兴替,那叫礼崩乐坏。心性也是如此,你大觉心体也是如此。
所以有的时候讲到中国历史故事,当然不能往下讲,我们不是开历史课。随便举几个前朝的故事,你会发现跟你性中一模一样啊!甚至于到最后,你怎么样平乱这些列国哩?你心中要立「仲尼」,立「二部」,明白二部。所以你们尼众千万不要觉得委曲,你们不但二部,男众也要知道二部。男众知二部是隐相,女众知二部是显相;显相是在二部中礼,隐相是在二部中授,教授的授。他不能够教授二部,他不叫圆满,这个心根本不能圆满。
所以一个法中,一个世界,若是在他的僧团里面,没有尼部;不能称为大圆满,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怎么下手。尼部,那你看到以为男众、女众吗?你还在人间相中,如是妄想执着吗?你不知道他都是什么?所有一切有情众生,现男、现女,哪个不是根本大觉心体?哪个不是都具佛性?你是要拔济一切人的本来佛性,开佛之知见!你还是堕在相末之中,一直不断的分别,他是男、是女,他有、没有。那你不是妺喜是什么?你就是夏桀!你就等着商汤来打你,你还堕在这边去妄想分别!所以二堂师父、女众师父,你们没委曲,你们根本不是女众;披搭了解脱衣服以后,还你大丈夫啊!
所以就如《法华经》的龙女,他根本此形不变,当下就是男生。就是你看到这些女德当下,就是男生,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就这么快。还要变这个形状?那我已经告诉你,你想要变这个形状,再分别男女;原来你还是着相。镜子照色之时,照黑,我当下就知道他是镜,我不必变镜黑为镜。
所以就如同孔子在周游列国,他不必让列国全部还归一统。就在列国时,你明白那个中庸就是一统时;你明白那个中庸,就是伐蚩尤跟夸父时。所以要在性中看,孔子早成大业;你在相中看,当然世界还是处处败坏。你要在性中看,你的念头还是这样子林立;感受一样清清楚楚,是好、是坏清清楚楚,但是你早成大业!因为你早成大业,所以你将来一样在感受之中,可以为一切众生说:如是念头是好,如是念头是坏;如是念头有什么气氛,坏中有什么气氛;如是念头在好中有什么气氛,有什么功德。你怎么知道?因为念头不失!你当然才知道。你要是认为念头都没有了,要跳出来叫清净。将来人家问你:「请问大德,什么叫做好?什么叫做坏?」你讲不出来!「哇哪哉!(台语:我哪知)我根本念头都没有了,哇哪哉(同前)!」那还叫大觉吗?那叫不觉!那根本叫不觉!所以汉传佛教讲心性的担当,根本不同一般的世间的众生知见。
所以讲到历史故事,你还能看到这种性德的作用。所以这里面不但要讲到,如何你入到世间的心中作用,才能够讲到下面,「入神通大光明藏」。你还要知道女相,你要念念之间在女相担当。
所以讲到「婆须蜜多」,他讲:若天见我,我现天女;若人见我,我现人女。他为什么谁见他都现哪个女?表示婆须蜜多,他就是念念之间示现女德。当你能够成就女德处,你能够真正担当女德处;就是离贪欲际。过去你在不知道女德时,你堕在女相,堕在相末;就是妺喜,就是夏桀亡灭的「妺喜」;或者是把相末当成感受,当成心中追逐的,那叫「妲姬」,都是亡国之种,那都是亡国的女相。你轮转在那边,当然就取灭。
但将来你能敢担当女相时,所以才有《华严经》这句话:若坐我床座,我即叫他证得什么样、什么样三昧。就是你敢把觉心站在感受上看,「登我床座」、「若执我手」,就是你敢去担当。敢去担当不是流转,你千万不要听那些邪人说敢去担当,所以一天到晚跑去什么跳舞啊、喝酒啊,敢担当哦。这怎么叫担当呢?这叫流转。担当处,你一定要知道一个相;能担当处,就没有半点流转处。镜子能担当镜色时,他就没有一分,还会堕在镜色中做起想。你只要有一分堕在镜色里面起一点想,你就不能担当了,为什么?你堕在镜色,镜色是不能担当镜色的。法中你要能够慢慢剖析。
能担当处是一点都不堕,所以才能担当。所以堕字怎么写?隋土,你一点都不在这尘埃中。你不堕在尘埃中,你才能够知道一切尘相。那才是盘古最初的开天辟地,你心性中本来就是如此。所以你能担当处就要,若执我手,我即令他证什么…。这个经文,这种文句,已经是让一个行者,面对他要断烦恼时,要找到大觉心体时;你会看到,行者已经心中,已念念披剥。心里已经不同一般众生知见,在觉体下的直下担当了。所以也就是《圆觉经》讲的,那是已登地者或者是如来,「随顺觉性」,那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假如觉心中,就像觉林菩萨讲的:「心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你不敢去分布吗?分布就叫做染,你不敢吗?过去在染是流转处,将来你要离开流转的这个染;你把能染的清净都灭掉了,你能染的清净若灭掉,那觉心也灭了。
所以在染之中,会不会流转是你根本不认本体、不认女德、不认那个觉性的作用。你认了女德、认了觉性作用;根本就无染。镜子一定能现色,色就是染处。你认那个女德,认那个镜性;哪有染呢?你根本不会随染了。所以这是汉传佛教的下手,完全不一样的地方;所以他能够现一切女。你能够在上面去担当处,那叫供养高行如来。这个高行是从来不堕在任何感受上的,供养你这个大觉心体。
所以娑婆众生下手处,你在哪里下手?你在观世音菩萨观音法门中,不管是汉传,不管是藏教,都以观音法门为下手处。观音法门是大悲法门。大悲是现女相,就是这个担当处,你认这个女德时。你认这个女德时,才是还你大智时。所以文殊才说:我亦如是证,非唯观世音。你在感受之中都不能担当,感受是大觉心体同体流出;你要担当感受的同体流出时,这也是每天在参的。所以你千万不要以为,每天怎么用?就是这样天天开始参。哪一个感受,不是大觉的同体流出处?当你知道感受都是大觉同体流出,感受的势力就歇,觉心的同体就现。觉心的同体现时,不是没有感受;是清楚感受。那个相中就是女相,所以观音都现女德。你能在这个上面,你才能够知道什么叫大智。
你根本在感受之中,都不知道是觉心的同体时;你将来怎么样知道觉心的大智,绝无可能!你根本不知道这些感受,都是大觉的同体时;你怎么样开展心性之中,大觉心体的大行,绝无可能!你不证观世音,你根本证不到其他的四智;观世音是你下手处。所以念念之间,要在一切感受之中,念念要知道他是同体,念念这样子照。如同东方太阳的初升,念念就在女德、同体上,念念这样子照。明白这一切感受之中,所有一切行持,他的轨度,叫「绿度母」。绿者,青也,如同东方大照,照一切感受的种种轨度行持。就在这个行持之中,你能够担当这些感受;必定是觉心将来的成就,因为他已经落在成就处,感受明白。可是你知道是觉,你从觉中看他,你从同体中看他;所以感受将来还归觉体中。感受都在,但都归觉体,叫「白度母」。白者,西方义,成就义。
白度母、绿度母是谁?观音菩萨作。所以密宗也没有什么很玄的;心性中,你要不达性,都是玄!你要达性,我当然礼敬绿度母、白度母。都以母字,这都是女相。你不知道心性,一天到晚讲白度母、绿度母,那你只会诳惑世间人。这就是绿度母、白度母,天天就要在大悲同体相中,观音功德上面;看到根本能够入世心性之中的女德,那叫「度母」。为什么叫度母?因为念念之间明白他的轨度,明白他的行持。所以度母之中就有两个相;一个就是大照现前绿度;在大照之中必定成就—白度母,这是清清楚楚。所以你只要真正明白自性之中的作用;你会发现不管是哪一方土地,哪一方人,只要是跟大觉心体相应,他的名字叫做「藏」,我的名字叫做「汉」,叫做显;我们讲的是同一法性,绝无二法。你要是说汉传佛教比藏传卑劣,那阁下一定是看着相,不是见性。你都在相上看,那你根本也没办法教授于人。
所以为什么叫「高行」?这都有表法。讲这个目的,就是让你念念之间担当二部,担当尼部。所以佛门之中讲尼部、讲二部的目的;是让你破二部。持如是相,就是破如是相时。明白如是相,就是破如是相时;所以才有当下立,也当下破,立破同时。他为什么知道立破同时?因为你是在觉中看的,假如你不是在觉体上观的话,立破当然不可能同时。你不是在觉性上看的,不要说立破不能同时,一二你都不知道是根本的大觉所起的。
我们讲的,刚刚讲的「见独」,就是你看到「一大」,看到一性时,他是能够遍知万法的。可是大家千万不要听错了,遍知万法时,还有在各法之中再妄立名相吗?不会。所谓的不妄立,不是说他不知道黑,不知道白;是知道黑,知道白,他不会妄立。妄立是什么?上次讲过,妄者亡女,你不会妄,虚妄,真正流转那个上面。就好像镜子,镜子他就是一性;他照黑照白时,你不知道黑白吗?知道啊!可是在这黑白中,他会妄立黑白吗?我还要拿黑跟白来和合吗?不会吧!你才有一句「我要拿黑」,你心中的感受,已经向外伸出一个手,想要抓,这都已经着相。你不知黑白,那不叫镜子;你说有黑,还有一个取着相,那叫做着相,取相就是着了。
所以那叫做心中的明明白白,那叫一合相。但是一合相,在合什么?在合黑、在合白吗?在黑白和合吗?你还有黑白能和合,那就是着相。所以「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你明白那些,但是他真的有那个吗?不是。你在合谁?根本没有合;没有合谁的合,才是一合。你还有一个谁可合,你就是二。
所以你说「九教合一」,你就是堕九,你哪能合一?你说九教合一时,你天天站在这个一,天天忘了九,这不是佛法,心理学。因为九教合一,你嘴巴说一;其实你心里明明白白知道九。那你能合什么?佛门中说的合,是知道因为大觉心体。什么样心性故,所以他会堕在什么样感受之中;他会妄立器世间,有什么样的力量,所以妄立神明。妄立器世间的力量,能够帮助我什么;所以妄立主宰,妄立造世主。所以你才知道世间的一切民间宗教,是从什么样的心性变化、委曲中来;懂得这些道理叫佛教。所以佛教不是跟别人分别,你是什么教,我是佛教;你妄分,你还有个你是什么教。
你明白一切道理,清清楚楚你还要合他们为一吗?你明白心性道理,所以你就知道什么因缘故,他委曲故;所以他觉得好像外面有一些什么力量,能帮助他,所以有什么宗教生。什么因缘故他怎么样,所以有一些什么神明起。你还要合什么?你不合自合;你看到是心,你还要合什么?你要合妄为一,所以当你说合时,已经背离心体,已经着妄了。你要真正已经知道是大觉心体时,你根本不合自合,所以叫一合相,是不可说。因为你明白业感,你不是拿哪一个在合哪一个;你是明白所有的一切,所有的心性的安布。
所以有的人不懂,以为九教合一,几教合一,「唉呀,这样的气度才大!」这还要什么气度吗?有气度的气度,就不是气度,你知道吗?这不是我讲的,古德讲的。古人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不仁,不是说他不仁爱;是圣人根本不必立气度而气度,他把这些世间相都知道都是幻相。因为都知道幻相,所以他就能够等心于万物;所以幻相就叫刍狗。那他还有什么气度可行吗?没有。我都知道都是幻,都是众生业感变化妄想;我只要超越这些妄想,我也告诉他们怎么超越妄想,他们就达本来面目。既然是妄,所以我哪有什么仁心,哪有什么善行可施。就像上次讲的,你布施一个穿羊皮的人,他听你的话,脱去羊皮时,你会说「我刚刚救了一只羊」?不会吧。他明明是人,你也没有救羊;那你有觉得什么善行可得?善行可施?没有啊!我们教众生脱去六道的妄皮也是如此。你不是也是在教他们脱去妄皮吗?你教他们脱去妄皮,你怎么还有九教合一什么?
所以现在有很多人说九、说合,你不要以为那是气度。所以老子都讲,你还要有气度,还要讲气度,拿气度来做气度;那已经叫不善也,都是不善。要那个气度干嘛?气度表示你还着相。佛门之中已经告诉你,世间万法如何成形的,世间是如何起成的。你知道起成,就能够深达众生的福跟罪二业;你深达福罪二业,你当然就方便能够拔济众生,走出福罪种种业中的所有造作。在这个业中,自然会成就种种差别的意识;差别的意识底下,才会有差别的思想、差别的宗教、差别的所求、差别的种种妄念。你是要度他的差别,还是你要把他的差别合在一起?合差干嘛?合差,光这一念,就太差。这才叫做一,虽然他叫做一合相,即是不可说,这样听懂吗?那是你根本心中的智慧,那是根本行者入世的担当,你还合谁?你知道是镜子时,黑白知道、不知道?知道。你说我要合黑合白,叫做镜子吗?多余!你怎么多一句话,我就告诉你;你已经不在镜子上,你已经在色上了。就这一念,原来阁下早就流转在尘相中。你要合谁?不合之合,表示你心中的智慧,那叫金刚般若,那叫不可说;那是根本心性中,本来具足的本来面目。所以那才叫做普照法界。你能够懂得这些道理,才能够再往下说。
刚那「婆伽婆」还没讲完,婆字,普入光明,所以婆伽,叫有德;下面那个「婆」,就叫做「有」也。上面的婆伽,叫做德,下面叫做有也。这是照佛教字典解释。怎么样德?从德故有,就叫做「婆」。解释很简单,但是为了「从德故有」,讲了上面那两堂课。
那德,就是遍布处。德怎么写?彳(ㄔˋ),这个彳叫小步,小步叫做细步,细步就是谨慎,十目一心,德也。这是我拆字的方法,十目一心,德也。十方你要知道一心,要称心而显;要是不能够显出作用,怎么叫做德?所以从德才能够说有,不从德说有;有就变成了妄有。从德说有,阁下叫「有巢氏」;有巢氏就从德说的种种有,你可以知道那些有中的所有一切因缘果报。所以巢字,叫做川一个果,他能够穿通一切果报。有巢氏,中国字用得多好,那个巢字,也叫川,下面一个果,通彻一切因果,那叫「有巢氏」。
所以中国字,有的时候你在字相之中;你才知道仓颉的伟大,才知道古人、祖先的不可思议。但是过去各个民族都有菩萨示现,因为我不是其他民族的人,所以你给我英文,什么SH,我拚不出来到底什么意思?对不。给你一个藏文,你也不是那里的人,你也写;你能够在字相之中,能够还有所反馈?有所感受吗?绝无可能嘛!今生的光阴这么样短暂;你不去找一个对你有帮助,当下就能够启发你的,念念之间就跟你宿世就有因缘的。你是称如是因缘,生在如是土地上的,你却不用。你跑去一个你根本不会的,不认识的,你开始学;您叫做辛苦人喏!您是劳力人哪!我只能这样子讲。不然最后讲比较可恨一点就是,您是可怜人哪!
这才叫做婆伽婆,心性中的担当。所以讲「婆伽婆」时,为什么要「薄伽梵」一起说?因为你一定要先了解「薄伽梵」,你才能知道什么叫「婆伽婆」。甚至你在经中你还要知道,什么叫做男声呼之、女声呼之。将来你在任何相中,你体会相中现前处;你现在叫比丘尼,就女声呼之。女声呼之,不是我是女人;是我现在在这个业感之中,所呈现的种种业报德行就是女声。我要忘记这个女声的业报跟德行;我将来生生世世沦为世间都是女人。而且那个女人就是凡夫女人,就是妺喜、妲姬。不但自己不能够证得解脱,他也不能兴邦,他只能误国。兴邦就是能够国度心中大兴。他不能兴邦,只能误国,只能败坏国家。
所以你决定不要在相上妄堕,还在执着我是男是女,还在执着我要跟男众平等。你执着那个,怎么能平等?平等是无等等,没有等等类,就是平等。还脱掉你这个女形的妄感,就是平等相。谁要你跟一个男人平等干什么呢?你为什么不在佛性上说平等呢?我男众出家也是要脱去人形,「顿忘人法解真空」。你没事跟我要已经脱掉的皮,你跟我那层皮平等,不无聊吗?那无等等,你怎么还在女众等来等去呢?等着,等就叫别,无等等是没有别类;你的等就变成耗时,蹲在那里候着。你怎么等在那里呢?还拿那个等说平等;这就是误人,这就是谤法。更何况还在公共电视之前撕八敬法,那叫做让天下所有的人,不管信佛、不信佛,都以为释迦牟尼世尊,原来他的教化,他的弟子都不服啊!原来世尊不是大智慧人哪!这不是搬砖头砸自己脚吗?穿着袈裟的魔嘛,可恶!所以你性中不同,一天到晚执着是女人,将来生中,他不知道会不会在人间;在人间,他可能就害国。假如还有一点福报的话,就是再生人间就是夏朝,不然就是商朝;就是误国的。有他出来天下大乱,平等嘛,大家平等。
你根本不是那个形,你不过是过去那个业,所以现这个相。但是在相中,你能够在这个相中,你能秉持这个相中赋予你的天性;就叫做还阳体,就是还你本来面目时。所以女者,他那个不叫做爻,但他就是两撇从一。男者,他能照七;男从大觉照性中讲,他能照七,照前就是七识,七识现前处。女就是在七识变化时,叫做女。你随着这个变,阳变就是女。阳变就是每个识,改变他的名字,从阿赖耶变成末那,末那变成意识,这种变化之中,他处处虽然立阳,但他就是自己已经在变,变就是阴。虽然在七中的变,可是变变,你不要忘记那个觉体,叫做从一。
所以男者可以照七,女者只知从一。我不是说你们哦,我在心中学也是这样子;我在觉体上,你要担当他那个照,能照的遍照。可是在照处,你要念念之间回光他就是一,你不能说他是二。所以你在当下每个念头,观想都还是这样子观;何况你现到世间相中,也是这样子的。所以为什么男众可以出家七次,女众就一次;男者照七,女者从一!你不要变来变去;变来变去,你坏女德。你不变已经就是七了,你还要变;你要变不是就完了。你不变就是担当七识,因为担当七识中就是从一时。担当七识,表示你都不是真正七个各别体,你就是从一。性中就是如此,不能坏性,相中都不能坏了性。所以才叫你立性破相。
所以大家也不要觉得,一天到晚在那边讲:「为什么女众一次,释迦牟尼佛不慈悲、不平等。」那我要不是这样子从第一堂课讲到现在,跟你讲你也不懂,为什么一次?对不对。不是在性上说,当然不平等;在相中没有平等的,知道吗?在黑、在白从来不平等的;你要他平等那叫妄想。就像孔子周游列国,那是妄想,你要他平等,天下大乱。你要他平等,就是老子讲「徒劳无功」;性中早就平等,你知道是镜子就是平等处。
所以平等当下,就是照差别时;在差别处你不知道镜体,那就永远不平等。你知道镜体,何妨他差别。你要刻意让他不差别,我是不是马上就可以肯定你;你还是多分留在相上。这个体会得出来吗?你很多心中的力量,多分还是留在相上的;你才要刻意让他差别、不差别。你根本不停留在相上,你为什么还在相上说差别、不差别;平等、不平等!这就是你每天审视回光的地方,你每天在这边不断地反省的地方;不然出家人在哪里作观?
所以有人说怎么用?天天怎么用?就现在开始用,每天观想,每个念头起处,你都要知道觉心,连吃饭酸甜苦辣,你都不要忘记他是觉。所以道理懂了,下手处还是南传最基础的。但是因为理路不同;你将来所得的,心中所证的果地不一样,只是如此而已。所以不跟你讲大乘根本心性之中的本来面目,你虽然一天到晚在触境上面:「觉的是谁?觉的是谁?」将来你突然发现:有一个能觉的清净。你不过就是堕在能觉,背离所觉。有的时候,不但不能证果,还是外道而已!更何况南传的法门,他还不是普门,他不是每个人都能教的。沙弥还没有受戒,听法就叫盗法;他不是每个人都能教的。所以一些在家菩萨,他怎么能够去听你讲法呢?你前方便,就是触境;就是脚中踏地的时候,那种动中,那种感受里。你在前方便都不懂,道理不懂,前方便也没有。前方便就是他出离心要现前,他不净观要观成。出离心现前是每个感受;你当你感受时,他不是堕在感受的,他都是跳开感受在看他的,这叫出离心现前。假如你出离心根本不现前,你在触境中,突然踩到东西:「唉呀,如同棉花!」那一念,过去你念念执着;这一念你马上堕落,就叫走火入魔,所以那可怕!大家能够体会那个可怕吗?你根本没有出离,你根本连性中的道理,不知道。你在动中参的时候,参参参,突然感觉到有一个感觉不一样了,你就马上执着了。因为那个执着就是你平常用的,众生用的执着,就是天性,你就执着了,所以在那边妄说「我证一果了,我证二果了,我证三果了…。」对不对?最后都是烂苹果!
还有可证?那都是出离心不现前,所以他都觉得有幻境,所以走火入魔多。但是你要懂得道理,同样都是在触境上,在一切行住坐卧,每一个感觉上去参。所以像刚刚讲,连吃饭你都知道,但是呢?你已经不同南传小乘了,你是直下在觉体的担当中去深入的。同样在这边参,都是四念处—身、受、心、法,同样是六念处—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都是在这边,可是你将来心中所体会的,根本道理不同。
「念天」,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要念天了吧?过去「念天」只是我要知道天上有什么福德,干什么…。现在不是,你要看到大觉心体,必定能够入世的一大,「念天」。你没有那个立大,你要「念施」,就是你知道觉体一定能够遍布;遍布之中,所以处处从一中现种种差别,一大。差别之中自然就有无色界、色界、欲界。从非想非非想到无所有、到了识遍处、空遍处,觉心的一大,就要现前。然后才从色界开始变化,你会发现觉心就是这样子交替,一大的交替。从开始照他的色,变成由他而化的欲界,叫他化自在了。照他是大自在,他一定能照他,但是照他当下,就好像镜子照黑当下,马上就变成黑的感觉,就变由他而起感觉,就变他化,他化就到欲界了。这一步一步你要知道,叫念天,就叫「大乘念天」,这叫心性中的念天。你不能失去这种性德,你不能失去这种智慧的作用,叫「念天」。
所以「念佛」是知道觉,「念法」是知道心中根本大觉心体的作用,「念僧」明明白白已然如是净持了。所以你就会看,在净持之中,你知道入世间的一切规律、步调你都清楚了。步调就是你在觉中,就不会跑到所觉去,镜子就不会跑到镜照去,随镜照流转。所以一切规矩都清楚了,那叫「念戒」。既然念戒,所以他一样能够遍施一切,所以在照、在色一向清清楚楚,所以他能够担当一切世界成就,叫「念天」。这叫「大乘六念处」。
下午再说,大众请合掌:大众请合掌!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弟子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阿弥陀佛!
Copyright © 2009-2011,
www.nanxingxueyu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圆觉经学习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陕ICP备180134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