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学习
“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圆觉经》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设计,为更有效传播
INEWS / 讲法节录
《圆觉经》146讲(字幕版)| 自然法师

隨堂教材:

令末世眾生聞此聖教,隨順開悟漸次能入。」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清淨慧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2]諸菩薩及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漸次差別。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自然法师 于二○一五年15日宣讲

第一四六堂

   有点生病,讲到这个地方思绪上面或者一些理路上面不通的,大众法师见谅。叫明白这个「圣教」,就是末世众生上面要能够开显如是圣教。虽然讲到开显,那你当然讲大觉心体你根本不必在上面再说什么叫做迷,叫做开显。可是明明是觉,众生就起如是妄故,堕在觉中现一切觉时,就是迷失了觉性根本本来面目,所以在这个上面再方便再说什么叫开显。你将来真正证得如是本来面目时,你真正就是证得如是大觉性体时,那叫做销金矿,一朝成金,就是一旦为金永不为矿。你真正念念之间看到如是觉体时,永不作为矿,永不为矿不是说你不能够知道一切凡情。你才知道原来大觉心体随时都在一切什么?众生情想中,都在一切情想中。

所以过去是妄,虚妄的妄字你不认,将来要你认识还用妄字中接引,从妄破妄。妄字就是什么?还是开显。开显在哪里上说的?在破妄上说开显。虽然说开显是根本无妄的本来清明,但现在为破妄说开显,开显还是什么?以幻修幻,以妄在治妄。为什么知道是以幻修幻?在这个上面就不是在文字上解释,那是行者就自然知道以幻修幻。你开显的就是觉体,所以他连这个当下说「我开显觉体」这个作用都无,他不是真抓着一个作用一个名相说我在开显,是每个起心动念之间他都知道不堕在任何名相上面叫开显,所以连开显的作用都无。

所以这里讲作用都无时,不就不是过去我们在文字上的解释,作用都无,所以老是觉得文字很多不通的地方,搅,到底不知道该怎么样下手。作用都无,那是跟行者说的,跟学人说的,懂吗?那个是你明明白白觉体时,你在一切感受之中,你念念知道回家,念念惭愧当下,你还堕在任何种种起心动念里吗?没有。但你没有办法观照每一个起心动念吗?在观照。在观照在哪里观照?在一切起心动念中。那如何观照?就念念观照,本来是觉,根本不堕任何妄想作用里,那叫作用都无。所以说有很多的文字是跟行者说的,跟学人说的。

所以不发如是菩提心,不发如是近事心,你根本听不懂的,那是根本就是教外别传,知道吗?真的不能传,他根本不是这样子发心来的,他永远都是曲解。但你现在大概都能体会,那一曲解在文字上面,一曲解随文逐意,那已经差得八万四千里了,那根本就是愈来愈迷失心性,所以你要念念之间在大觉体上要体会那个圣教。所以在这里讲到圣教时,或许用到「智行悲愿」种种菩萨的功行名字,种种「诸来法众」的种种德相应用,但是就是让你清楚那个觉心中的本来面目,就是要让你清楚。所以你能够在这个上面本来面目上面体会时,你就不是堕在末梢之中的种种过去众生的生活的业感。

现在这是突然讲到就是再回头说,不是末梢的种种众生深厚的业感,这句话再也没有过去的负累。不是众生就是生活的业感,你忘记只要你在这边忘记是觉,你就知道这个感受就是深厚,你就要承认。不是有个名字、有个作用说「哎呀,我是深厚的业感,所以抓着深厚的业感,我不知道怎么回头。」不再是这样子压迫行人的。是要你完全是学人只要忘记是觉,那感受不就是深厚相吗?因为觉心随感受现前时就是什么?就是亲爱、就是悦,就是亲厚耶,那不都是深厚吗?所以这个时候你知道那个众生深厚的业感,你这里面是一个行者清清楚楚知道这一句话时,他能念念知道清清楚楚跳出深厚时,他再也不会抓着深厚以为深厚那种沉闷,那种好像一棒子打下去,不知道怎么样清醒那种感觉,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得以清醒的感觉。你是念念之间能担当那个深厚,你只要知道背离是觉,那就是深厚。所以当你明明白白这句话解释时就是什么?就是一个行者已经懂得,已然知道回头发心处。

所以一些文字不是在众生过去的思惟模式之中解释的,那叫做经文。甚至于古德讲的打得念头死,不是要你每个念头都把他打死,那不是脑残?打得念头死不是脑残,这里面有两个完全不同迥然不同的面目,你要念念之间把自己念头打死时,每一个念头现前打死时,你这个面目所现出来的感受,让人家感受就是那种痴呆沉重相,绝对是痴呆。因为你不敢起任何念头,就是抓在那里,憋在那里,心里面憋在那里,就是沉重相。但是要是真正站在觉心上打得念头死呢?因为在念头上你都知道是觉,你还住在念头上说念头吗?那叫打得念头死。这个时候就譬如说,你在一个痛觉,小痛小痒,你都知道是觉时,小痛小痒,你都会发现你清清楚楚知道那个小痛小痒。但是你却完全不会被小痛小痒所阻扰,你反而跳出小痛小痒那种感受。假如你要是被小痛小痒束缚时,痛,就这样整个情绪都被他绷住;痒,你就情绪被他…,甚至于面目表情整体神经都被他带走。可是你能够担当他时呢?你根本是超越他的清明。所以真正能够打得念头死的人是清明相,那种自在相,不是那种脑残,绝对不是脑残相。那不懂的人一天到晚憋着,不准有念头!这是开玩笑,不准有念头不就是就有这个「不准有念头」,还是念头。那永远都是什么?永远都忘记把那个爪子剪干净。他不是梵志,梵志都还能够长爪还在抓,你不是梵志,当然就不叫长爪梵志,那叫做兽爪,那个指甲就没剪干净,就在抓一直在抓,捉持啊。

所以你有任何的念头中,当下你只要堕在众生的解释里面,都在那边抓,都在那边爪,爪又叫ㄓㄠˇ是吗?就在那边抓,捉持。所以你就能够体会那明白圣教的不可思议,那念念之间明白圣教时,你心中也明白了,现在是不是还在凡情中?那你在凡情之中都能够感觉到有归家的…,登上归途的感觉。你根本那一念不转全属流浪,一念转时都叫归途。一念转时就已经是在担当什么?担当大富长者的家产。你也不是在循着那个面目丑陋只是不断,只是寻除粪秽,做如是种种粗贱而已。那是直下在什么?注记券疏都是你的根本的本来面目,注记券疏,应该没有背错,要是有字不懂的看《法华经》,不要问我。

所以那个就是你自己的本来面目,你只要一念回头你就知道那个《法华经》中讲的那个是故事吗?再也不是故事,你才知道那念念之间就告诉你导归一佛乘。所以导归是在跟谁导归?跟一切大声闻行者菩萨导归,为他授记,为一切行者,为一切声闻,为一切菩萨授记就是什么?明白重宣法王圆满觉性。就在你的根本觉性上面,你看到根本德性的授记,那还不要说一个凡夫的授记。凡夫你要在授记时,不是凡夫能够授记佛,凡夫不能授记佛,凡夫但要一念归家,在那个一念归家的性德上授记佛。但是这一念性德上,当然不离凡,但你不能堕在凡中解释如是性德。

镜体镜性在现前处当然不离凡,那都是镜色呈相,但你不是抓着镜色解释这个如是镜性的。你明白是根本就是已经是完全都在性上讲的,虽然担当一切镜色,担当一切凡,可念念你已经看到什么?他是超越一切过去众生流转的种种闇障处,他念念在剖析觉心大明处,所以这个上面叫做授记,就是授记。所以哪个声闻怎么不是授记作佛的?因为为什么在后面跟你讲说授记作佛?因为没有一个功行离开大觉现故。所以你只要真的如是修行,真的是在心上修行,就没有一个阿罗汉,证阿罗汉者没有不信此法的,就不信什么此法?不信他是本来一体的觉心,所以才会好乐,所以才会好乐授记。那好乐授记时就是什么?《法华经》中讲的是声闻菩萨授记,那《圆觉经》中反过来说叫担当种种作用性德的差别。你在根本上连担当性德差别,你回头时你证到任何的真性现前,你都不会堕在真性,这不是顿性声闻,你都能够反璞归真,那当下你就不必诸佛真正现前授记,你就自知授记了,那无师自然智,自知授记,你念念之间都不跟觉体根本不背离。

所以这叫做「众生闻此圣教,随顺开悟」所以从理显真叫做随,从理中显真为随。通事,通达事情,事情的事,疏凡,疏通的疏,疏凡为顺,通事疏凡顺,从理显真叫随顺。所以这才叫做大随顺,你理中念念知道都是根本的真性。理就是什么?纹路相,脉络相。从一切脉络相中,从一切纹理上面都能够知道,能够达性、达真。真是什么?真,过去讲到真,你可能我们就别于假,真就什么就是容于一切假处,容假处。假是什么?就是缘起当下,缘起都是假缘而起的,但能假的不就是你的真性吗?所以你不必别假才找到真,你要知道能假那才是真。别于假说真,在假中分别真,这个真不见得真的是真,搞不好你还是以为用过去种种造作的思想,以为他是真,安立一个真的名目而已。但你在一切假中你在真中都不堕在这个假上,你不会抓着一个假中的名字的真,妄认他是真。任何你起那个真的念,你都不会堕,因为你起的每一个念都叫假,你在每一个念中都不堕,那就是还你真实。那念念都不堕叫纯,精纯才叫还真,素还真是吧?布袋戏又出来了,这你们都不知道的,你就知道我有多复杂,呵呵。布袋戏是不是有这个素还真?有没有讲错?那是要纯一你才能真还真。你看到那个纯一现前处,那才是真正的还真处,所以那个叫做随顺。

那通事疏凡,你要明白那个事,通达一切事;疏凡,你敢担当一切凡。疏也是疏通时,但担当一切凡,讲这句话不是让大家还堕在这句话的语气的迷惑中,担当一切凡就是真有凡。担当一切凡是没有凡,因为你显真了,没有凡,那都是语气,语气都有迷惑的。没有凡,何妨立凡?凡是根本能够通事,疏凡处,达理处,显现处。那用到众生文字,你讲什么东西中间都感觉到每一句话中都有点迷惑存在,所以你就敢担当通事疏凡,那叫做顺。那种顺中,那就是能够遍应,应中他不是真正有对待相,那个应中虽然显现是对待相,其实都是大觉体,因为觉体毕竟是灵明故,觉体必定灵活故。所以作用现前时,你以为好像种种差别,在种种差别之中,你好像有种种对应,但事实上你只要举凡,那一切感受一切作用一切德行都是觉,都是一觉的变化而已。

不但你能够明白都是觉,你还能够回头担当他能变,那才叫做智慧。你回头能够担当他能变时,你才是真正处在凡情,才不堕,那才叫做入垂手,那才是阿弥陀佛那个慈悲的垂手接引相。你心中感有那种智慧,念念之间垂手吗?接引,那就是要随顺,懂得随顺处,明白看到你觉体的随顺处。所以不单只是在文字上面你要这样子解释,将来你在任何起心动念上就要这样随顺。随顺不是像过去凡情一样,你还跟着他的业感流浪,那不叫随顺。因为你跟着那个业感流浪,那个叫什么?那个叫阻塞,不叫随顺。顺一定有开通相,随一定有外相,那开通一定是什么?你站在一个感觉里面你能够遍知一切感觉,你站在一个境界当下,你能够通明一切境界,你可以解释一切境界,那是开通。你要是堕在众生过去的那种以为叫做随顺,你只是抓着这种感觉,你再也不知道其他的感觉了。还在这种感觉里面坚固难舍,起成贡高无明「我就是这样啊,我个性就是如此啊,我这样就叫做证量啊…」这都叫大流转,那你们都叫做流浪,全叫流浪。

所以那个随顺之中,连自己举所取的自己名字,自己的名字就是声音中起的任何的名相,你都能够清清楚楚,他所摄的一切差别相中都能够意识清楚。所以你不会堕在哪一个自己心中随缘所起的任何声音名字中,你随他就堕。自心所起的声音都不堕,自心都不取自心,你才能够明白自心。你本来是自心中就不取了,你以为有取…,你觉得有取都还是妄觉而已。假如真有取,那我们都变成木头了,事实上根本不取。所以我们才虽然是凡夫,虽然受尽流转,但你还是觉得生命是鲜活的,感受是多采多姿的。这是我常讲你为什么虽然堕在凡夫,我们堕在凡夫业力里面,你还是感觉到感受多采多姿,因为你的觉心从来非一法,他也非种种法,他能够现种种法故,所以才能够多采多姿。因为他能现种种法故,所以你就能肯定他就非一法,非一法一相。那非一法一相故,所以他就是现种种法处,这理论是在这样不断在这边咀嚼的,不断自己深刻体会思

所以我堕在凡情我也没有真正闇昧这种觉心,从来非种种法的清明,那我怎么会站在这边妄取以为有堕,以为有流转呢?觉得那个「以为」都还是感觉而已啊,觉得「以为」的都不是他,你这样能够放下无量劫种种妄执,你就开始放下,不是马上放下,当然有大根器的人能够马上顿悟,当下放下,就开始一步一步脱离那个妄执。所以那个叫做「渐次开悟」,开悟就是开发晓了,觉印群情,这个是我的解释。开发晓了,那悟就叫大觉能够印,印就是印章的印,印光大师的印,觉印群情,任何感受,能够印种种众生相,觉印群情,那叫开悟。

所以我们常讲开悟开悟,什么时候开悟?先不要讲到很深的那个名相,我们根本还不能够,心里面还不能解释,最少你现在行者的开悟就是开发晓了。开发什么?晓了什么?开发你的觉体作用,晓了。但是这个作用在哪里?就大觉能够印澈一切群情处,就是你将来开悟处。因为你站在感受之中,你还是感受吗?早就跳出感受的执着,早就跳出感受之中的束缚,那就是开悟处。那你不但能够跳出,你还明白一切感受,那才叫大开悟。再有一切感受都不能够与你为碍,与你作障,那才是大开悟。不但不能够与你为碍,与你作障,你还能够随意种种缘起能够深入一切种种众生性、众生根、一切众生法。给你一个缘,给你一个感受就能够随这个感受之中,能够深入一切在这个感受之中所衍生的一切登类感受,甚至于差别感受,你都能清楚,那当然叫开悟,那是根本心中的那种豁达。

所以「渐次能入」,刚才讲既然是随顺开悟,那么渐次能入,当然凡夫行者上面当然看到这个渐次。但是这个渐次不是告诉你渐次时就是什么?就是让行者心生退屈,渐次好像很漫长的路途要走,懂得渐次的人只有一种人,什么人?行者、学人。所以渐次对他来讲「渐」是什么?「渐」者中国字讲渐就是进,前进的进,进也。你能在前进之中才知道什么叫渐。「次」者第也,次第的第,第也。你只有一心之中念念在这个上面发愿起行的人,你才能看到你的渐。但是看到那个渐次时,看到那个种种心中的随种种感受之中的,不断的种种变化登进当下,他绝对不会觉得路途很遥远。因为他在心性之中种种磨励当下,那个能变中,他才知道念念不住。你觉得现在有变有不变,都念念不住才是心中念念之中增进的地方,渐次的地方。既然你已经看得到渐次,你就不是堕在渐次的人,你既然不是堕在渐次的人,所以渐次就是你心中不断的变化,你是明白变化的人。你既然是明白变化的人,你怎么还会抓着变化说多遥远?你明白变化的人,你只会慢慢体会你还有多少分的心中的疑惑还留在变化造作上,所以叫渐次。

假如连这一点惑你都能消时,当下的变化,当下的渐次就叫做顿超。但哪个顿超不是你明白渐次时呢?你不明白渐次,你怎么叫顿超咧?所以不要想得像天方夜谭、封神榜一样,顿超就是一下蹦,跳过去了,那是心中大明处。一个圣人他一念之间成圣,一个恶人他一念之间成善,就是他已经弃恶向善,他虽然念头之中还一念之间放下过去的恶,向善,可是在他这一念之中,你还可以把这个心思把他披剥把他拉长,那个中间的影像间断次第还是清清楚楚的,一步一步消歇,这边恶性消,善性起,清清楚楚。只是他过去的福德跟决定心故,他这种过程在一剎那中显现而已,啪!显现,一个人成善也是如此啊。

所以顿超也是明白渐次,顿超能明白渐次,你看那个电影一个人,一个远行人正要出门时,正要出门远行,你因为懒得看他路上的过程,你把他拨快一点,啪啦啦,就到后面了,他已经到了那个地方,所以感觉是顿超,只是你仔细看那中间的片段都还在。这譬喻很烂我知道,但是告诉你那个心中都是清清楚楚,渐次明白。所以渐次能入,也是告诉鼓励一个行者,在一切渐次之中你能够心中能够进。

那也是另外一句话解释了渐次能入,就是你在一切感觉渐次里面,你都能入深实义,那就是顿超相。所以你不要担心渐次是钝根人是渐根人,你明白渐次就是顿根人。你到现在在渐次都搞不清楚,你就是渐行人,你搞清楚渐次你来生就是顿根人,你能明白渐次啊就是顿根人。心中那一念念之间,那种心中一下子全收,一下子担当,那是渐次清清楚楚,绝对没有一念超越心性之中。不是什么超越不超越的事情,没有那一念超越,就算那一念超越那过程中还是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那渐次能入。所以你不但能入渐次,你还能够渐次能入,你能明白一切渐次。所以这在开发觉性上面,在一切懂得如何随顺一切如来觉性,法王圆满觉性,在上面说渐次。

所以你能够明白这个渐次时呢,你是重宣法王圆满觉性,那是顿。但是顿,你当然是看到所有一切次第历目清清楚楚,这也是在破行者过去无量劫的妄执,什么渐次,什么顿,我到底要做个顿根人做个渐根人?根本就做那一心人,在顿中你根本不舍离渐中的诚恳赤诚,这种在渐中的赤诚恳切就是将来的顿根,就是这样的顿根。所以不起狂想,什么是渐?什么是顿?有人专门选择顿根顿悟法门,因为这样选择表示你心中潜在意识,你那个爪子还是没干净,还想抓着些什么东西。所以那个来讲你不但不能够真正顿悟,你甚至于还失于渐次。你还不但失于渐次,你还不知道现在的发心。你现在的发心都不清楚时,你当然念念之间就被自己深厚潜在意识之中那种狂想,那种妄取执着,被他遮蔽,完全心里面就不能老老实实。

所以「作是语已五体投地」所以在这个上面「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刚刚渐次上面,我上面还写了一些字句,所以要在哪里说渐次?就要讲到清净慧了,所以「谓净慧第第觉明」明白一切,第第就是每一个渐次中第第觉明。谓净慧,谓就是一个言那个谓,谓净慧第第觉明。所以就拿那个清净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才能叫清净慧,然后才能够开如是法眼,那真的才能开如是法眼。所以谁在这边「五体投地」?就是如是的清净慧,你在第第都能够清楚时觉明处,你才能真正心中才能入如是清净,你才能够明白那个法眼的作用。那心中才是真正如实的担当,那才是真正清净慧从座而起,就在你心中的作用之中从座而起。念念看到就是净慧的种种摄受,所以叫做五体投地。

如是三请终而复始」所以念念如是至诚恳切,「尔时世尊告清净慧菩萨言」所以正尔之时,就是这种心思起处,那也就是什么?也就是诸佛应答处,叫「尔时世尊」。所以刚刚也讲到地藏王菩萨,诸佛在忉利天宣说地藏菩萨功德处,那就是观世音菩萨从座而起时,这里面你要看到经文之中,讲到那个性德的变化差别。你在觉心中看到那个根本大觉体中在末梢的回头,就是认清大觉大悲同体处。当你能够在觉心中讲大悲同体时,就是看到一切末梢回头处。所以讲到观音看的是地藏,讲到地藏看的就是大悲同体。你会发现经文那就不是在讲故事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讲的什么地藏王菩萨功德,于是观世音菩萨从座而起,这再也不是故事了。你会看到这每一个文句上面都是什么?心里面行者的图腾耶,每一个路径都是如此,就是如是。所以你在大愿之中你不会忘记根本的大悲同体相,所以大悲也是在最后说,你念念之间要观看到这大悲相中。你要明白这个大悲相中,你才能够看到真正的破地狱,金锡震开地狱门,所以才叫做「是故观音汝当知 普告恒沙诸国土」,你要站在大悲体上当知,你才能够在一切随缘所现的一切领域处,你马上都能回头,「普告恒沙诸国土」你才能明白才能够真正告一切国土众生回头处,一切酝酿处啊。所以每一个文字你会发现,他就是启发,他真的就是启发。所以这个时候,你要看到清净慧起处,五体投地时就是世尊应答处,就是世尊告清净慧菩萨言,在心中如是告知。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渐次差别。」善哉善哉,那现在清净慧智德起处就是什么?就是如是德行明明白白处,那叫做善哉,那就是德正显处那是善哉,所以称善之时,称善就是为你举扬当下叫称善。佛经在为你称善之时,就是在为你举扬当下,你在举扬什么?就是称善,举扬当下你要知道那个性用,方可称善哉,那不是一句只是彼此互相打招呼的名号声音而已。善哉善哉善男子,就在这种大丈夫作用上面,达觉的作用上面。

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你能够在这一根本觉心之中,能入一切大觉,能显现一切大觉的根本菩萨性德上面,跟现前所有的一切末世众生,一切感受的最明显处,一切觉心所应缘的最末稍处,请问如来渐次差别,这都是根本大觉心体如来本来面目。所以「如来渐次」,什么叫如来渐次?如来就是如是法如是现,如如而来。如如而来,那你听这说「法师你讲这个当然都知道,那经典都这样讲。」你敢如吗?任何东西你要是堕在感受中,那就忘记那个如,你要清清楚楚知道那个如,如就是随缘的应现处就是如,甚么缘就如如是缘,你就如是现就如如。你根本不什么?濡沫如是如,所以讲到如字以前上次也讲过,从一个女从一个口,连如都用女字,他就是因缘向下流润处。你能如吗?你要是忘记如,你就流转。如是担当,如是心里面真正那种清明的应对,那个应缘。所以在这个担当应缘必定能够随缘而现处,那是如字耶,你要明白那个如。所以他在前是能如一切法,后呢就是什么?他必定能够法一切如处。前后如字你都要清清楚楚,能如能顺一切因缘如是法,后面就马上就是法一切如处。那法一切如也可以在后面讲在根本大觉体上,因为他能够法一切如,所以前面就能够如一切法,这叫如如,要回头不断的解释。所以你要在一切感受之中最后的末梢处缘起当下,过去讲就是众生相就是一切起心动念处,哪个不是如来?哪个不是本来觉心应缘处?哪个不是觉心正在如时?大觉如是。从那个女字之中,那个随种种感受之中的润身润下中,那种感觉喧出处,清清楚楚的喧出处。喧出就是那个口宣,口常喧出处,那是真正的如字。

所以叫做「请问如来渐次差别」就在这个上面,本来菩萨是性体,众生是现在已经入凡的种种立用,你都不要忘记如来的渐次。所以如如而来,你要清楚那个如,也就是告诉你法尔,清楚感觉到法尔如是。法尔如是,我不是要讲法就是如此叫法尔,我要看到法性法尔。法性中就是如,于是乎他就能一切如,这法尔法性中的法尔,这句话不是只是法尔如是,只是告诉你就是如此而已,你要看到真正的法尔,法性之中他就能入如是如,不能如那不叫法性。那要是真正在离开如中,还有法的话,那这个法性就是怪力。他根本就是大觉心体本来能如的,而且能体现一切如,那也能够如一切法根本的法尔作用,法性如是故。如是在这个上面不断而断,不流而流。什么叫不断而断,你不必在上面更说种种断,断者大明也,也不叫做截断,大明也,真正大明才是真截断,不是我们凡夫所说的那个截断,是清清楚楚。因为你能够明白在一切感受之中,你能明白那就是觉体,那叫截断有流。你要不明白觉体,觉体就在有流中,所以那个截字还有什么?还有裁决相,心中根本的决明,决定性,决明,这个决就是决定性的决,决明处,决定明白处,所以那也叫截断。那个心中的截断就不是我们在物相过去所体会中,真有一个东西可以切开不切开,所以才叫不断而断,不流而流。

在不流之中所以他才能够流润一切,所以叫做如如,这个不流而流的目的就告诉你渐次,如来渐次。不流而流,如来哪有渐次?这根本不流之中能现一切流。所以说哪有渐次?是要你不要堕到渐次说渐次。但你不明白如来,你一定能够现出如来渐次,那也是什么?也是你不敢担当如来心中时,也是你根本在根本如来自性当下,你不敢面对处。因为你不敢现前种种渐次,表示你还不敢担当一切的呈现。你不敢担当就表示你心中根本在如来二字中,心里面还有很多障碍。你能担当眼前不都如来?那眼前是什么?渐次有什么?何妨?清清楚楚。

所以他在觉心随缘处,他就能够显出种种性用的,种种差别啊,这不就是渐次吗?觉心作用处,就从觉中就能够起成种种随缘种种性用,性用然后就成现在现前的事用,事情的事,就会现出种种凡情的作用,这些不都是渐次吗?那这么多渐次,哪个不是如来渐次?那事实上讲这么多的名字里,都能够清楚这名字时,我们是在解释什么?解释就是一个如来本性,他从如来本性中现出体,现出相,现出用,你敢讲出体相用时,你不是死在体相用的人,你是圆融体相用的人,而不失一切如来渐次的人。要不敢讲体相用,或是你堕在任何体相用中的话那你就是什么?永远在这个上面你根本不能够…,刚刚讲那个王,为什么叫法王?从一以贯之,贯那个三。你就根本没有贯穿嘛,没有贯穿义。那贯穿要在哪里贯?贯穿在一切差别渐次中贯。

你说「这个法师,你在哪里讲这句话?」我们不是常讲「实相无相微妙法门」?实相,实怎么写?那还是一个宝盖,那叫宀,附,贯穿一切法,在一切感受的附中,贯穿一切。为什么能贯穿?能贯穿的就不堕在一切感受中,你不堕在感受中,但你还要什么?还担当随缘一切感受。你要真正敢担当随缘缘起的感受,就好像那个宝盖头盖住他一样,能够现他。不是缘把你遮住,是你的觉心能够随缘能够遮起一切缘,因为他就能遮显一切缘。这个遮就是全体就做缘叫遮,要显出缘种种的作用,然后一以贯之就是实相。这个实相有什么相?根本无相。你不堕在现在的缘相也不堕在那个真中,因为真就是能贯穿相,所以真也不立;缘起一定要靠真来贯穿,所以假也不立,那叫实相。所以光一个实相,你就要看到那个实字怎么写,你要敢贯,你不但敢贯,你还要敢随缘附啊,清清楚楚。附就是附着,你敢担当附着他。你敢这样担当你才能知道无相,你才知道实相,不然我们常常讲实相无相,你都不知道怎么下手,到底实相怎么无相。

实相无相这一句话不是只是一句口号,那就是行门啊。那在行者上怎么样实相无相?在一切相中你能担当贯穿吗?一切感受中清清楚楚吗?贯穿都是觉。所以这个实中就清清楚楚那个作用,实,一法中都不虚,清清楚楚。每个作用心中都不是那种虚狂,都不是那种根本的无明,清清楚楚那叫做实相。当你是在那个实中,请问你住在哪里?你住在缘相吗?不住。你住在有真的可住吗?真体可住吗?不住。就在那个不住中是实相,知道吗?听清楚,那要是听得清楚,你才会知道真的实相无相中,那个是真正行者下手处,实相,你天天都可以看到一切相就是实相。但是你是在做什么?做实相想。实相是什么相?不是你要把实相做成无相,你要把实相做无相,你用意念中做他无相,那叫造作,根本不需要你造作,那是实相。本来不着也不是让你起一个不着的心「不要堕在着中」那叫不着,你要照见根本不着。怎么照见?就在一切法中你能贯穿处,你能够随着一切缘起你能够深入处。当你能深入时,你渐渐你会发现你能深入时,你不是捉着缘说深入的,虽然没有离缘。过去在缘中你根本看不到你心中的深入相,所以你都只是缘起中的虚幻,虚幻就是造作、假相。当你在一切缘起中开始担当时,你再看到缘时,事实上你在明白能够担当那个心,那个心会慢慢增明大明。虽然你没有离开缘,可是你却不是住在缘,你住在哪里?你住在那个念念大明增明的心中,那这念心是什么?你看得到眼前的缘吗?知道。你还是跟过去一样追着他吗?不是,他不是住在那个相中,能明的不是那个相。那你有一个真心可住吗?是真的有一个能明的心可住?没有,没有那个随缘的所明哪有能明。请问你住哪里?无相。那无相之中能达一切相,你通一切相那是实相,所以实字有一个贯字。

所以这里面就要告诉你就要体会什么?如来的渐次差别,次第如是。你念念要知道如来渐次,你要明白那个渐次,你敢担当那个渐次。所以讲起来可能每一句文字都很难讲,好像很绕舌,因为毕竟是凡夫开口而且又目前感冒,很绕舌,讲了又鼻子堵塞,上气不接下气,用力讲出来的话憋气。但目的就是在绕舌之中也要让行者慢慢去体会怎么样其实他每一句都是当下当前下手义,都让你当下就能够心中能够如理,就能够心中能深入的。所以在如来渐次之中,你能够担当现在起心动念,每一个起心动念你就能够担当如来渐次。虽然讲的是如来渐次的名字,但事实上过去跟你们讲在一个尘缘之中去参,在能所中参,不都是如来渐次吗?只是先没说到如来这两个字而已,将来你必定会明白什么叫如来。

你在尘中去参,你在一句佛号担当这个六根都摄,都去体会,你没看到尘相的感受吗?清楚。你还是他吗?不是。那你是真正有一个能觉的清净可住吗?没有。起初都是他,但念念清清楚楚,那个觉性中清清楚楚叫实相无相,那也叫如来渐次,那也叫什么?实相为相叫正法眼藏,你天天在参你不知道,你每天都在参。你不知道我们过去不参时,我们堕在凡情,你也是无相,你也是实相无相,你没有一法能够有实,没有一个感受能够剎那中能被你留住,所以没有一法有实。他却在一串过去…,你是行者叫贯穿,不是行者那叫一贯都是业感业习,你看那个贯就变成一串。所以贯字,那个一吊钱那也叫做贯,一贯一吊那串在一起的,那叫串习。

所以你明白那个贯字,连贯都不入,那是真正的实相那个清楚。可是你堕在众生讲贯,所以讲那个众生语言中,讲那个贯,你讲那个贯,一贯一贯那都是变成一串执着。所以一贯道他到底是一贯吗?串在一块了,所以就无极老母,你们看到这些一大堆怪力乱神就现前了。虽然要表达那个心性之中的本来无极,你不要堕在任何极中啊,你堕在那个感受的最末梢处就是那个极啊,你要真的在一切感受不要堕在那个极中才能够知道无极啊,那你要看到谁在酝酿这些无极,那你才能够看到老母啊,这是开玩笑。你要是都不在这个上面参,你还真的在外面抓一个无极老母,那怎么叫做无极呢?那怎么是老母呢?你在外面抓,那你应该你在生老母,不是老母在现你。你任何感受你都知道原来那个母体非种种子,你不要抓着子之中最末梢的感受,那个感受叫做极。你是捉持种种感受的最极端处,那叫极。因为无极老母,你要真正讲无极老母你体会那个一贯,你应该就入到佛门中来,你就不会觉得佛门…,居然还会说佛门没有一贯道厉害,佛门就在讲这个觉心啊,没有说哪一个觉心比哪一个地方、哪一个觉心差一点,也没有哪个觉心比哪个觉心多一点。但你不会用时,你随你讲出一个名字,无极老母,就知道你在怪力上,全在怪力上。还老母干嘛?就讲觉心,就讲佛就好了,干嘛还要老母呢?还要讲无极呢?

而且说为什么不能讲无极?你要真正知道觉心时,我跟你讲有极可不可以?当然讲觉心要是你真正明白觉心,我跟你讲有极,当然可以啊,为什么?因为都是在觉心体会的,觉心体会有处,那是一定不堕有中才知道有。所以讲有时就是无时。假如你不是在觉心解释,讲有就是堕在有中处。所以讲到祖先现前时,今天早上讲到有巢氏,那个有又不是我们堕在后面的那个有,那是能够入一切有中的成就,能够穿流能够流润处,那是你根本远祖的至德。他能现一切有时就是什么?就是你不堕在一切有的清明,所以方能说有。所以你只敢担当无,你不敢担当有吗?

奇怪,怎么今天讲到一贯道去了?这目的要告诉你「如来渐次差别」,你能够担当那个贯吗?一贯吗?所以那个一贯之中,那是心中不再立任何杂想,不是再立潜在意识里面还那边不断的在那边捉持的,那是真正心性中的豁达。因为那个豁达之中,你才能够清清楚楚知道什么叫如来渐次差别,先知道如来渐次,你才知道什么差别。

所以差别就是早上讲的因ㄔㄞ成差,因差成ㄔㄞ,这都可以反覆,声音之中可以反覆去体会深入的。但是目的里要你因ㄔㄞ成差或因差成ㄔㄞ,都要你知道大用现前。所以大用不是我们现在还堕在最末梢的感受,过去众生的知见以为是现在能够看到一切我们所体会那个用,那个叫做大用。那个大用的大字,大字是你不能拿任何用,用何计量你所…,众生计量在任何用上的计量之中说那个大的。但是那个大是现前就是一切众生以为有用的计量,那叫大用现前,所以这个大用不落文字,这个大用不落文字。过去讲说大用不落文字时,你或许还会迷闷,大用不落文字?这怎么只是在文字上,好像在声音上搅,那真正将来你明白时,不是真正将来,就现在明白时,你所谓的不落文字是一个行者他在这个大用上面,不是堕在后面的种种计量感受的文字相上。他虽然没有离开感受,最后梢的种种感受的文字相状上,但是他体会是根本超越一切你所能够计量的文字相状的根本大用。

所以他这个大用之中,不明白一切相状吗?清楚。可是他会说他是哪个文字相量吗?没有,叫不立文字。不立文字处才是真正能担当一切文字处,这是行者的体会。所以不是讲一个不立文字就是讲一个消文,就是只能不立文字而已,那你在哪里体会那个不立文字?那是真正你念念之间就要这样子参的,下手的不立文字。你现在的感受都是文字,但你能够体会到能现如是感受的,他从来不是这个文字相量形状所侷碍的。那你虽然处在种种文字中,你都知道那个大用都是不立文字。所以你这个才有下手处,因为你都处在种种文字中,但你能够体会那个用处不立文字,你都处在一切感觉的文字相中,你能够体会那个觉体的不立文字,所以你不能离开文字体会不立文字。所以将来你在体会不立文字时,他能担当一切文字,所以他能担当一切文字处,我才说你不立文字。

不然你说我不立文字,一法不立,所以我也不念佛,也不干什么,你不就立了一法吗?因为你立了一法,法法都跟你成为什么?都成对待,个别山头,起成对待。不立是遍立,他能遍立处,他能够处处都能够什么?都能够起成殊胜,起成善用,起成善哉,那你才知道他真不立处,不立相处。所以中国的宗门,我好像讲过好多次了,念佛的是他,持咒的是他,拜忏的是他,你要说怎么禅宗不是一法不立吗?怎么那么多的修行?你立了一法!是你立,祖师从来没立,你立,谁立?就让你去不断的把你心中的妄想磨得清清楚楚,打磨明白,那叫能入渐次差别,如来的渐次差别。大众先下课。

大众请合掌。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弟子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