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学习
“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圆觉经》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设计,为更有效传播
INEWS / 讲法节录
《圆觉经》129讲(字幕版)| 自然法师

随堂教材: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自然法師 於二○一四年十二月 二十二日宣講

第一二九

在看經文,若中末世一切眾生能捨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迴,所有在末世就是所有一切感受的最末稍,一切心頭念頭,念頭意念起處的最末稍,在末世的一切隨緣的交替當下,你都要如實曉了叫做能捨諸欲,為什麼叫如實曉了,是因為在過去在大覺體上你不能去實上所有的一切感受都是從覺心中所現,覺心隨緣的時候彷彿就有好像種種的性中的能,能不能的能性能現前,就在這個能中似乎就有什麼,就有能中的作用,有能取有能中的種種勢力,但這些勢力事實上都是從那裡來,都是從覺心之中必定能夠顯現出種種覺中來的,覺心在顯現種種覺時事實上種種覺起就是大覺,但是在顯現種種覺時種種覺中就似乎彷彿就有在種種差別相中每一個不同緣起上面的種種相上的追逐。所以古人講說大覺心體他現前的時候,他一定能夠起成性中的作用,所以他有欲物的種種能中現前,欲 萬物的物,他能夠起成欲物,那種欲就是性中的能,但就在這個欲物上面眾生就馬上在這一剎之中變成了物欲,就全成物欲。你感受之中其實就是那個根本性體的大覺的根本的妙能,善能也,但是就在這能中你一定入如是種種能中的變化能中的勢力,就在這能中變化勢力裡面,所以就判成就幻起了種種物相上面隨相追逐的種種妄想貪欲。妄想貪欲,所以這貪欲從那裡來,這個貪欲是從根本上就是從你大覺心體入一切覺中必定而現的,但你忘記了大覺心體以後,你就在種種感受現前處顯出種種性能時,你就會墮在如是欲望之中難以自拔,因為從欲知中就是取欲,就是性中本來的性能。他就能夠起成取欲,然後就再這取欲之中,彼此相繼彼此心中這樣子不斷盼就叫做欲望。就是欲望,但整體你要知道他是實上就是大覺,所以你要是能捨諸欲,在那裡說能捨,假如還在過去眾生凡夫知见是真正有一個貪染的一個心態,我要捨離那個心態,假如你還有有這個思想的話那就是根本潛在意識裡面你根本還是不肯認不肯去認,你根本不認,所以归家的本來面目不認,你確在背離本來面目的種種妄想上面還在造作上面說出說不出說離說不離,那都是將來必定的流轉。所以叫做能捨諸欲是在根本性能上面,上次講過大捨,捨是根本心中見性的寂靜,那個見性的寂靜之中他必定能夠什麼,離一切法,所以那是捨,在見性寂靜之中他必定能夠一切法,他也是捨。所以光講一個捨字你一定要具足什麼,離二字。才能夠叫做捨。所以捨者施的意思,那是。捨者是離的意思,那就是離。你必定要能夠當下具足跟離,那你才能夠明白捨的意思。所以能捨諸欲是在哪裡說能捨,經文從文殊師利講到彌勒菩薩章,那當然就是念念告訴你本來的本起因地照清淨覺相。就是清淨照覺相。一直到金剛藏菩薩已然就告訴你,你念念之間已經不被什麼,已經不被現前的種種幻想意識隨他雲月運嗎。什麼叫做不隨他雲月運,假如你不知道是覺就是雲月運,舟行岸移,你要是知到時是覺時,雲月運舟行岸不過就是什麼法如是爾,法爾如是,所以你會看盡一切世間的幻,緣起的幻,你能夠真的體會這一念心時,你會明白那一些虛妄,所以才能夠告訴你,假如你能夠在諸覺,在諸覺能,就在任何的覺能當下,覺心起處隨緣當下就起成種種能,但這個能就是我常常講的這就古人講的那個善,性善為能,他能起成性,所以你在諸覺能不逐於能,不在這個覺能上面妄逐於能,在能上逐能,欲銷也。那個銷就是金字旁的銷,欲望自銷。但你要在這諸覺能上不逐於能欲銷也,你不是說不知道一切世間法,所以這裡面講到心體的靈那是遍知义,他絕不是一般外道所謂的欲銷了以後那是斷滅已,你墮在物欲上面是共眾生妄想的追逐,那個物欲已然是什麼,已然是最末梢最濁穢的東西,但你要取掉這個欲物時,你不能滅掉你那個欲物的本來的性能,這欲物的性能須蜜。他就是婆須蜜多,所以念念這一念智慧就在這個他能夠欲物,就是慾望的欲物品的物,然後馬上變成物欲,這個當中間叫做門誰在這個中間,高行如來,什麼叫高行如來,你這個大覺心體念念之間不墮的高行,念念之間清明的高行,念念之間超越一切的高行,明了一切的高行,高行如來,所以他才能夠起成才能夠明白一切欲嘛,他才能起成一切世間的種種欲,當你能夠明白世間種種欲時,你不一定是像凡夫那樣子一定墮在慾望之中流轉的,假如你不知道世間一切種種欲時不能稱為大圓滿覺。世間法都不知道在黑不知道黑在白不知道白,那叫覺心嘛,可是在黑知黑在白知白時,你會像過去一些凡夫一樣眾生業力一樣墮黑說黑墮白說白嗎,當然不是嘛,因為就在這個覺體上,這個覺體上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我們常常都在說,自我都會告訴自己,我們自性之中本來清淨本自具足,也具足如是的菩提心,但常常在說你有沒有真正當下思惟過,那具足在那裡說具足,都說具足然後說,我現在又被種種障礙所蒙蔽所以不能見,所以眾生因為蒙蔽故要念念這樣不斷的回頭。雖然講的那個文字語言似乎都已經符合佛法,但是行者是否真能夠在這句話裡面當下回光否,你具足在那裡具足,就在這些你認為蒙蔽的念頭上,你那一個念頭起處不是蒙蔽相,但那一個蒙蔽相不是你大覺根本的清明。鏡子現色之時那一個色不是蒙蔽相,因為在色就有色中的種種勢力種種幻覺,那個不是蒙蔽相,因為現出色時,色現前處性就隱,那個不是蒙蔽相。但是就是這麼樣強烈的蒙蔽相不就是你本自具足的妙明心鏡嗎,這裡的鏡可以當成鏡子的鏡,這裡我都會先講好省去將來問我,我又要躲這問,因為實在太忙,實在太忙。鏡子的鏡,所以這裡面都要清清楚楚,那個根本的欲自销法,欲自销,所以古人云,夫聖人真心獨朗,聖人是在真心之中獨朗,那個獨是一,恆一叫獨朗,他可以照千差,他能夠曉萬別,但是千差萬別當下他根本性中恆一。就獨朗。照黑如是照白如是從來不二,就在這不二之中你才能夠辨析一切二,這是漢傳佛教最深的哲理,假如你已經是二,誰知道是二,你已經在黑是黑,在白是白是二,那誰能明白二,因黑不能知白,白不能知黑。所以到北方民族講二叫什麼頭腦有問題,罵人是二,就是頭腦笨蛋。你本來不二,你才能夠明白一切二,所以才能夠在一切差別感受之中你才能夠明了,你仔細思惟你能夠明了一切差別感受時,你這一念心體一定是超越一切感受,那個叫恆一。但這個恆一的獨,他一定是在一切二中你才能夠明白如是恆一的,你不是守著那個一說一的,那個一也不住的,為什麼不住,他遍於一切二故。你才知道那個一的,假如你還有一個一可住,我還有一性可住,那你就是什麼就是抓著那一跟二分別,那你那個一就是二,因為你再分別二故,你是知道那個一是包容一切二的,所以才是一,所以那是明了一。當你明了一時,你一定清清楚二,所以他才能夠物物斯照,斯,斯人那個斯,一个其一个斤,物物斯照應皆無方,你才能夠明白他能夠應皆無方,遍一切方無有方所,沒有一個方所能夠拘限拘泥,感受喜的時候,好像在覺心上就有動向,動我有講過,中國字寫動一個重一個力,在感覺隨緣時,你好像感覺覺心就有重力傾重於那種力量作用上就是動。所以他會動與事相會,動得時候他與任何的事情相會,好像有做,種種有做,做的相能夠會,那這個會是麼,這個會是通徹義相通義,所以動起的時候,性動時候好像與種種事起成種種事項,事 事情的事他會與事會起種種融通,對不對,你要先明白這個道理,這個大覺心體他本來就如此,所以你忘記如此以後,你根本就墮在什麼,墮在一切想像的種種名相之中,於事於動就墮在了欲想,就墮在貪欲那種虛妄的貪欲,貪欲我不是講過那個貪,從金從貝就現在心之所重,以為是貝嘛寶貝著寶貝,就是钱嘛可以使可貿易,金者現在現在所重,現在所重就是動,就是動向,所以你就會在這上面再事項之中起成妄逐那就是欲。那就是欲,所以故聖無虛知,在大聖體上這個聖性之中根本沒有虛知,為什麼沒有虛知,他不是在你知喜知怒知哀知作之一切的感受前面說知的嘛,你所你能夠用盡凡夫的智慧,用你用手去指陳,用你在用心中不斷去尋覓,凡你所能立的都是虛,為什麼,隨緣現故於一剎之中既消滅故消亡故,沒有實體的,但在這個虛中你念念能知那是實啊,那是,他能夠知前念知後一念,在前一念跟後一念之中他從來沒有差別那是你的聖心,那是你本來的聖性,他是實啊,在這個實中又不是用眾生意念之中可以去比擬可以去思惟的那個實啊,這個實在那裡說,他是不在眾生種種意想上說,他卻能夠包容一切種種眾生意想處見,你不能在意想上說,卻你能夠在一切能夠包容一切眾生意想上你能夠見到他,但那個見不是真有個實體可捉,那是你心中的豁然。一個行者心中智慧的明明了了。所以他絕無虛知亦無虛會,亦無會就是他一切事項之中他必定能夠處處成就沒有虛會,為什麼他能夠處處成就,假如他已經是事,事不在論成就於事,因為他非種種事故,所現一切緣起時他必定能夠達種種緣故,起成種種法故,所以有這個成就,有這個成就所以就會有感覺有生,他為什麼能夠起事中的種種圓滿,因為事不圓滿都是覺故,覺心必定圓滿,所以用在事上時事也圓滿故。那為什麼一般凡夫在事上不能圓滿,因為一般凡夫所謂事背離覺心故,但背離覺心所追逐的一切事用全然不能夠圓滿故。那說不能圓滿,不都說法師不都說萬法心嗎,你怎麼會不能圓滿,不能圓滿的話就跟離心背離,他就不是圓滿,既然法法都不離這個圓滿覺,應該在事上都能夠圓滿,那就叫做因地心中不足,因地心中他是差別的,因為種眾生所抓的是背覺而合塵的心,他不認覺體,所以他正抓的不認覺體時,他所呈現的那個事不圓滿處,為什麼不圓滿處,他念念之間不照到覺心故,所以既然不照到覺心,所以他念念之間在事之中追逐心中的種種意念之中的妄動,追逐種種妄動時那個叫做不圓滿,當你說這個叫做不圓滿時,那覺體上,隨然現在眾生所現的因地不同,可是覺體不就是圓滿嗎,但是你要知道能現出你不圓滿處都是覺心的圓滿,因為你背離覺故,你的因地心中是背覺,所以所現的相叫不圓滿相,可是在你覺體之中他還是如實老實為你的現這麼圓滿的不圓滿嘛,他會讓你現盡隨你的因緣所起的種種的不圓滿的圓滿嘛,怎麼會不圓滿呢,處處圓滿。所以他當然與事會,你的事中就是不圓滿的事,他就幫你圓滿顯現出不圓滿的事。這是覺心的圓滿。但這覺心圓滿上你還要知道一切因緣知中的差別,所以有很多的事,很多的人就在覺心上必定圓滿之中再現前的因果上他不清楚,現前的因果有差,所呈現的事就有差,所呈現的事你明白叫差,叫做事不虛會。你能夠明明白白為什麼有差,你為什麼能明白因為你已經站在大覺體上圓滿處見一切的差別。那叫事不虛會。所以這裡面講到這個就是要告訴你他怎麼樣作能捨諸欲。能捨諸欲,所以在加上禮記儒家的東西來說,儒家就會講說人上次也講過,人生而靜天之性也,人生下來的時候那個靜,安靜的靜,不是清淨的淨。天知性也那根本就是本來的良知良,那叫天性,為什麼叫天性,天者不是我們現在眾生的所有感受,人間天上老是這種怪力亂神的這心中的比量,過去聖人說天是講到心性之中本來的心性一大的超越清明。那是天德,所以天者一大也,就一大,為什麼講一,恆處於一,剛不是講說聖人真心獨朗,那獨朗就是一嘛,所以既然叫做獨朗,朗就是能遍一切所以叫做大嘛,在獨為一,在朗為大就是天性,根本天性,你要是念念之間能證到如是性,你將雖還沒脫離如是世間娑婆,意思就是你還沒有離開這期果報,你能夠天天念念之間眼睛見色聞聲都不離天上莊嚴,你以為真的世界是真嗎,對不對,那是都从業力所見,沒有一個真正世界是真,那有的人不知道是業力,一天跟你講說,當然這個話我這樣講一定要反過來告訴大家,有的人一天到晚不知道是業力,一天到晚跟你講說,哎呀那個鬼啊你家有多少鬼啊,六個鬼啊七個鬼八個鬼你後面跟這幾個眾生啊,那個叫做妄說,他不知道根本叫做業感都是殊途你知道嗎,業不能來,他不是鬼想來就來,到處跑來那天下那法界大亂,他不是想要亂就亂,法界耶,什麼叫法界,你是什麼心,什麼性你就看到什麼世界,你能夠超過心性看世界嗎,你能超過你現在業感心性看世界那你不用成佛了你比釋迦還害,所以那叫殊途,你要真的要是能見到鬼道眾生,要真的要見到世間,人間的福德如同什麼,如同用人間去看太陽,你能夠看太陽幾秒鐘,一剎你都不能看,一看眼睛就花了,而且是中午熾盛的太陽,鬼看人間就是如太陽的那個光,他根本眼睛目不能見根本都不能視,那為什麼會有人在這個時間上看到鬼呢,那是業力使然,他也不去,鬼也不來,業力故他已經墮在鬼,所以一天到晚說你後面跟幾個跟那個,他已經在鬼,他不是人間有鬼是他經離開人間,不要一聽他講你就想哎呀真的我後面有鬼,你這一念跟他相應你也跟這他到鬼去了,對不對,所以你到鬼之時人間還沒捨,可是你會念念幻覺有鬼有鬼久而久之你完全捨離人間全到鬼,你每天感覺到有鬼在旁邊,這業力。所以講到這個業力,過去惡業如將來福業也是一樣啊,你將來真正都是念念之間看到如是心性時你所見所聞都是天境,天上的清明,所以世間人不要說佛門弟子,儒家才跟你講說天人合一,那個天人是明明白白心性之中的朗見,那種清和已經不是世間的所有一切重,但是他沒有離開過世間所以叫合一。就如同顏回講的離情去同於大,那離情去知就不是世間業力。所以有人講說顏回賢人也,有人講說就是聖人也,那叫天。所以人生而,本來的那個人生下來時候人的那個自性之中他本來就是天性就是,因為他覺喜那個能覺的那心,覺喜之時這念心也不是妄動,覺怒之時這念心也沒妄動,他同時覺喜覺怒他同時能知时這念心也沒妄動,就是因為有這念心你才能夠堪稱為人。雖然已經到世間作用那你才能夠堪稱為人,可是你墮在人間你明明這一念心照一切感覺處,本來的安靜本來的寧靜,你卻隨這感受之中隨他起成我動我我亂我不亂起成這種分別,你這叫什麼叫做敗壞人性,你將來必墮三塗。這種感受之中你就可以體會到一直墮在感受裡面那個勢力,隨那個勢力你就感覺到三塗的種種業報相現前,就必墮三塗。所以他人本來就生而,感於物而動,就禮記講的因為他能感於物,心體他本來是現前他本來就清,所以他一定能夠感物,你不能感物的話那怎能叫心性,不能感物的話那就叫做愚痴那叫白癡那叫木頭那叫障,那障還是什麼,還分別一切動的,那障還叫動。所以他一定能夠感於一切物,感於一切感受,所以感於物而動,所以你在感物之時你彷彿以為他有動不是嘛,所以行者就在學這一點,你看到完全是動的那種勢力當下,你要體會就在這個一點上不是跳開在說不動,就在這個點上你要體會那根本從來不動的清明,所以佛教講了四十九一直都在跟你辨析,你為什麼知道遍動,你知道遍動的一定不知道動的不知道動,動的不知道動,能知道遍動一定不動,一直在跟你辨析嗎,辨析的目的就是讓你心中澈明故,讓行者心中了然故,因為你了然,你將來所觀所聞就不同於一般凡夫。所觀所聞不同一般凡夫,那心性中的長養將來就不同一般世間業力,說不一定他能夠感於而動嘛,他一定能感於而動,他也講古人講的真的儒家講的性之欲也,所以最初可以看性中起成種種的欲德,那個欲德,因為那個欲是什麼是,就是良,根本清淨的良,所以在這個物中,在這個欲中他一定能夠知到物,因為是感物而動嘛,一定能知道物,但是你隨這物至知,一個物萬物的物,至 就是道,至高無上的至,物至知知,兩個都用知心的知,知道的知,兩個都用這個知,物至知知,你隨這物所達到一切知中立的知,物至知知,你只要站在這個知上,然後好物形焉,好跟物形狀就現前,好物形焉,焉就是語尾詞,然後好物形焉,就在好跟惡上就有分別,有親跟疏,親疏的分別,然後好惡無內,好惡沒有節制在內,無節內,知心誘於外,知誘於外,知又在外面誘惑你,但外面的誘惑是你心中的惡知,所以那個好惡,那個惡知就是惡的惡,好惡是惡,好惡是那個惡,所以那個好惡,好惡好惡,那無節內,是因為你發現那個知在外追逐那個物,物相追逐那個物相你心中就起成好惡,你天天就開始起成這樣的反差,所以不能反躬,躬就是一個身體的身在一個弓箭的弓,你不能夠光反照,你不能夠光,叫不能反躬,這儒家講的天理滅已,天理就滅了。天理什麼天理,一大之理,一大之性就滅了,這是禮記說的,一大之性滅時你再說於禮,就是什麼根本不符合於自性,所以你妄想以為後面種種行為動作跟人家的禮貌是禮,那個已經叫什麼,那個叫做樣板,那個根本都叫做虛,聖人性說理,你根本在一切法中,一切差別之中心性從來犯故,那個不犯中的親和,因為不犯故,所以在他能夠了然一切萬物的種種緣起,所以在了然的當下那種根本念念之間能夠推人,能夠深入人心的這種心中的這種悲願,這種智慧,你才能夠知道什麼叫禮嘛,你不但你知道麼叫禮,你會讓人家能夠感受到禮中的心中的真正的和嘛。對不對 ,不然你說我們現在說的那個禮,沒時間說你好,來啦,人家看到就討厭,你那個不知道後面會放什麼箭,那個像禮,你好,來了,什麼時候走啊,怕是不是回去的路上你要暗殺他,那個樣子,這個開玩笑,就是這個如是心態,所以那個連禮都不懂,所以講到用儒家這段話就是告訴你去體會什麼叫做能捨諸欲,除憎愛,所以在這個能中,能捨不就是不是我們過去所體會,啊只要給你文字體解釋能捨,啊行者你只要能夠把諸欲捨掉,你捨捨看三大僧祇劫你都沒捨掉,你捨捨看,你捨啊,你真的覺得有東西好捨,三大僧祇劫你都捨不掉,為什麼,不見本故。你發心精進,真的發了好心要捨,要捨,捨到最後才發現,原來這一念都是虛妄,我說你好發心,前面叫做虛渡,但是因為還有誠心故,所以到後面才發現發這種心還叫做虛妄,為什麼,不達本故,說什麼捨,我這麼笨,笨了那麼多年,從此光,你才知道從那裡開始下手說捨。你才明白從哪裡開始下手說捨。所以佛門大教根本不同於一般的世間,不是用世間的語言去解釋那個文字的,那是念念之間要在行者心底之中不斷的為溝通的,從開始你就不能夠背離於本的,為什麼開始就不能你要知道一時佛在,你要如是我聞,不然跟你講這些六成就幹什麼,你心行先前都不知道心中都不知道如何成就,連因緣的你都不知道如何,你當然下面都還用到眾生語言嘛,雖然說我相信自性中都有菩提心都有這清明的覺心,只是因為煩惱闇障故所以不見,你講完這些話你都完以後都迷,到底障不見那怎麼樣破。那為什麼會有如是迷,那是因為行者就不是在如理的思惟上面常做如是觀照故嘛,你覺得闇障當下是要你真正體會覺得闇障當下就是你的清明覺心,你卻在覺心起成清明當下,你只看到隨他緣起的色相叫做闇障,但就這麼強烈的緣起的色相種種勢力當前那個不是你清明覺,所以你覺得闇障處就是你覺根本具足處。你才能夠回家。你才能捨嘛,能捨諸欲。所以就沒有這種妄逐,這種這個這個妄逐性中能這覺能。沒有妄逐覺能。及除憎愛,怎麼樣及除,及就是遍,總遍一切,種遍萬端叫及除,那除是照破的意思,那為什麼叫及除兩個字叫總遍萬端,就先講到及,及是總遍萬端,那這萬端當下就是告訴你一切起心動念最開端處。一切起心動念,念頭最初現前處你還背離覺嗎,剛剛講說能捨諸欲是如實曉了,曉了於覺,現在及除憎愛,那個及是在遍及萬端,是能遍總遍萬端處,萬端就是你起心動念最初那一念頭起處你忘記覺否,你要是忘記覺,儒家都告訴你然後好物形焉,你忘記覺就是好物就是好惡,就是惡知就是欲,你知道覺,所有欲回過頭來就是你的良知就是你的良。就在這一點上,這點上一昧就是多生累劫流浪生死,就在這點上回頭,但要肯回頭永破你無量幾千萬劫種種闇障種種無明,就在這個上面破,說這個破。所以他那個叫做總遍萬端,我要用到這個端字,就是告訴你這個端頭,那個最初的總遍萬端。照破冤親,冤者憎也,親者愛也,憎愛,為什麼有冤親,冤親是最初覺得冤是什麼,因為在一切感受之中,你只要帶要背到覺那感受就起成種種差別,那種差別裡面你就算捉持這個差別你心中都難填滿,為什麼,那就是幻覺,幻覺所起的種種差別相中,你想要很填滿幻覺,想要填滿幻覺這個想法都是幻覺,幻覺很難填滿幻覺,因為幻故,為什麼,作不了主故,越是從幻中他越是增加種種勢力妄想故,所以這個冤是從那裡來,志難伸也,志向的志,不是智慧的智,志難伸者冤,親,親者就是愛,愛者叫做憎愛,愛者也就是親,親者情,好繫者愛,情中好繫心中愛染好繫,繫,繫縛就是愛,念念之間如是好繫,當然也可叫做好繫,好就是好的意思,好繫,繫縛就是愛,你在一切萬端起處,你有沒有看到你還是背離覺明,背離覺明就志難伸冤也,你是不是還追逐在種種一切感受當下,跟種種感受不斷在那邊交好相繫,那個就是愛。你能夠明白這一切時,你在這個萬端念頭起處,你看到那個緣起的勢力,緣起的勢力他一定會有什麼念念背覺,為什麼念念背覺就好像鏡子照之色時,鏡顯現這個起來那個濃厚處,你就感覺到整體的性就往前撲在色裡面,貼著色顯現,正在貼在色顯現處就好像只看到色沒有看到體了嘛,那不就念念背覺嗎,但你真的完全不認體,那叫做背,你還知道體時那個叫做負的,對不對,那叫做肩,那叫。那同樣一個字啊,你要在心裏面體會那個不同的作用,那個,心中負的,所以假如是忘記覺體那前面都是什麼,都是大覺心體之中的迷,迷處嘛,就在這個迷處時,你既然捨掉覺,這一念迷處最初是迷處,可是卻在迷處顯現出忘覺之中的,突然化成本來是迷但是化成光追逐感受,所以就在感受之中你就在這邊攀缘情想,對不對,交好相繫不是吗?我是要你觀念頭是不是這樣子,你能觀這樣子你是在那裡,覺明嘛,對不對,我叫你避開,避開你那裡能破,清楚那就是覺心必定隨緣的作用,那就是眾生相,眾生相中你不知道他是覺時,眾生就是眾生,你知道他覺時,那覺能夠明白一切眾生,當你覺能夠明白一切眾生時,那個眾生不是覺心之中的本來的掩飾而已。那都是覺心的作用,覺心他一定能夠入一切情中的感受嘛,從覺入到覺中他一定明白情中的感受嘛,交好相繫,要是不能交好相繫,不能夠入到情境中的感受叫覺嗎,可是你過去就在這種作用上面忘記覺就凡夫,你要在這種作用勢力這麼強,你不但不被這個勢力迷,你還要念念之間不能損減勢力一分,我說你發的是菩提心,那個叫做真的叫做及除愛。我說你發菩提心你不要在聽錯了,喔我原來還可以發個心,我的意思是說你終於你找到本來面目叫發菩提心,終於你看到本來面目叫發菩提心,不是真有一個心可發,還有一個心可發不都叫發菩提心。所以那個叫做能捨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迴,你這才能夠明白永斷,你才能夠體會永斷的意思啊,永者是叫什麼叫永,真達本為永,要真正真達本為永,因為你假如說背離心性你在說的永,那個永中都是什麼,虛妄浮想。既然知道一體是覺,那什麼時候才能夠真正建立那個永字,真達本。除此之外你不能妄想說永,你再說永都是虛妄浮想而已,連隨便立一個聲音,立一個字相都要知道,你根本不達本,你說那個永,那個永字在你心中就是不斷攀那種感受,連永字都不能讓你攀,那是根本真達本那個心中根本不去牽掛任何一個假文字或聲音,那是真正心中的永寧,永遠的安寧。永中的安寧,所以那才是真正的達永,真達永為捨,真達本為永,捨俗了假為斷,能夠捨俗了假,捨我剛剛為什麼要故意用捨字,就是要習慣那個捨的字相,捨者離一切法義,捨者即一切法義,這兩個都清清楚楚你才能夠知道什麼叫做捨。叫捨無量心。你能夠遍一切處是捨,捨叫布施嘛,遍一切處,在當下遍時你處處不住那也叫捨,捨是什麼是離處,因為你處處不住所以才可以處處捨,因為處處捨處所以才能夠處處不住。假如你有一法能住你下一法就不能捨。你住在黑就不能知道白就不能捨於白,對不對,誰說漢傳佛教沒有東西,對不對,不回頭體會故,不是佛教有沒有東西,是行者最初那個因地心中見立明確否。你要是建立明確了一切文字那個字相都不是照我們過去那種,那種凡夫意境中的解釋,那是什麼解釋,那是行者應該有的正見正思惟,你解釋要跟你行者相應,跟你念念所作觀這種覺心相應,因為念念之間要達心達本達如是心性相應啊。叫正見。所以每一個文字都要如是,你要是在這文字上面你都能夠在字相之中你都能如實這樣子推敲,如實為自己這樣子披,如實為自己這樣解釋,你當然相信你能捨諸欲。不然我說你能捨諸欲,用世間語言說能捨諸欲講完你都會懷疑,当时才ㄟ清净,我是不太会讲台湾话,什麼時候才能夠捨到清,光這念頭都捨不清,都搞不清楚了,什麼時候這念都沒捨,都不清不,心中都迷糊,所以這裡面才知道叫永斷輪迴,這個跟誰說的是,這是彌勒菩薩跟一切為一切眾生問的,這是應彌勒菩薩說的,因為彌勒菩薩所以告訴你就在識心三昧中,識心三昧中他初時就是捨盡一切相,捨盡這是即一切法的捨,當你在知道即一切時,你當下就能夠應該知道他一定就離一切相,為什麼,因為他能遍的一定離,他能夠遍佈,不是能遍嘛寫成騙子的騙,能騙的騙完就離開廢話當然,那骗完了等你抓,他能遍佈一定離,為什麼,因為他假如再能遍中墮在一法之中那就根本不能遍,既然能遍他一定法法不住就是離,所以將來講到即時你當下就知道一定離,你不必在更更為你說離,將來講到離處你就當下明白你要看的當下就是即,也不必再跟你說即。這個人叫訓練行者叫訓練什麼訓練圓明意識,供養彌勒。你再訓練圓明這個意識你在供養彌勒,所以你在這個上面永遠將來的心形永無斷滅,你才能夠在理事才知道如何當下圓融,所以理事圓融也不是一些文字相上的解釋,那是行者真正的豁通。那心理的豁通。所以你要是不知道那個理你就根本不能夠成那個事,為什麼會有那些事,因為那是如是理故動與物會,他是動起來你以為跟萬物相會,動的時候你感覺到有事跟事情事從事的事事業的事跟他相會。但都是達理全是達理。所以這古人不但是在這個,前文是趙主講的後面是禮記講的,你看那古人只要是在心性上參的,只要是勘為世間聖人的都是在這念心中的,你在這念心中,你永遠知道永遠不離俗嘛,你只在凡情中更明白明了自在而已嘛,所以他真的叫大化於凡情嘛,那個大化不見得一定是現前我們感受到利益一切眾生,最少你要知道你在一切眾生相中你不會起成種種障礙,那個你才能夠堪稱這一世為人嘛。所以這不是那種好像說那我幹嘛凡夫你看這種感受多好多美滿對不對多燦爛我幹嘛要去學佛咧讓自己讓自己一天到晚空啊無啊那些幻想中憋憋曲曲的對不對,何必呢,你以為你很燦爛,你以為你很享受,你不知道你那個燦爛享受都不斷逼迫你的心境永遠達到你將來難控制的境界。心中從來沒有安寧過。永遠永遠都是什麼永遠都是捨本逐末故。永遠都在逐末上面。所以真的想要在這一生中不失於人生,不失去的失,真的想要在這個人生當下不在種種物想,物慾上面在浪費自己人間的歲寿光陰,這個人一定會向道啊,那時候向道將來的親和生生世世那個體會世間心中的親和那才叫做真正了然於世。不但他能夠真正了然於世,從他心性中的氣他還可以變化世間,那才叫真正當家作主。什麼叫變化世間,他所到之地,所有一切山河大地為他改變。有德的人,還在講說,一個是真正出世間法的人,世間德行而已,他走到一個地方山水都變了,你只是我們心粗看不出來而已,講近一點你可以看的出來,有德的人到人家家裡面去,那個家裡面就感覺到光鮮祥和瑞氣,一個殺人犯到人家家裡面去你就馬上感覺到全身顫慄慄氣。你不知道那個心中的那個氣可以改變器世間的嗎。所以真正的惡王魔王出世天地黑暗我們看不出來而已,但看出來後人能體會出來,譬如我們講到過去怎麼打仗啦,中日戰爭啦,國共戰爭啦,所以那個時候都是什麼音樂,都是很可憐,對不對,老百姓都吃草,吃樹根,吃草皮,逃亡,流浪,對不對,都那什麼寒流類似這種音樂很可悲,你只要聽到這種音樂時你的心中都是暗的,那你就可以體會那個人活在世間就算太陽照在天上他都覺得世間陰暗,他永遠這一生心中透不了任何光,那可憐啊,真是暗啊,那都是什麼,那都是魔王現到世間,我不說那一個是,那兩個都是。魔王,都是為自己私慾爭來爭去的,就老百姓蒼生就在黑暗中。處在黑暗中。所以你這個就能明白那叫永斷輪迴,什麼叫做輪,以循環為輪,你就在這個上面以為是循環嘛,覺心隨緣起的時候就是那個緣起的作用,覺心他無相的無形的,你一定假借種種緣起你才知道有覺,法不孤起障而生,障法既然障,法就是什麼法就是覺心現種種緣起法故,緣起相時叫做法,他是仗緣起相中你才能知道法在。覺心也是因為有種種緣起故你才知道覺心在啊,可是為什麼卻在種種緣起當下你就忘記覺心了呢,這是凡夫的業力。所以你就在這個根本覺心隨緣現出種種緣起相時,你以為是什麼循環,你以在循環,所以黑白這樣又回來,又知黑又知道白,在黑知道白在白又知道黑,所以不斷在這邊不斷在攪循環,你以為是循環,為什麼叫以為,因為你根本忘記覺體故,就以為是循環。你要站在覺體上時覺體必定能夠知道一切什麼,緣起的循環嘛,明明是你大覺之中本來一定能知道緣起的循環處,你卻變成背覺從此受如是循環的緣起。可憐,可憐。不是嗎,所以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你才能夠相信真正能夠超越,真正能夠跳離,因為你從來不失,當下都在用,你只是不想見,才叫可憐,你不想去認。對不對,所以什麼叫廻,妄作流轉為廻,就在這上面妄作種種流轉為廻,有去有迴叫妄作流轉為迴。所以你要把這一個字一個字拆開來講,講清楚時永斷輪迴。永者真達本,斷者捨俗了假,輪者以為循環,迴者往作流轉。清楚以後你慢慢就相信你如何永斷輪迴。所以這個輪迴當下就是什麼,就是者個永斷當下就是你行者能夠擔現前的兩種輪迴處,你不要怕說我怎麼感覺好像又投在感覺中囉,我怎麼老是感覺得勢力怎麼讓我有個假想好像我的覺心又隨種種感覺囉,你在覺得我的覺心又隨種種感覺時,你要永遠知道那這一念心還是覺。你只要念念披剥是覺,你不在這一念心去抓前種種造作,你也不在前的造作在解讀這一念心,假如還有在者樣造作解讀那就還是什麼,追隨紅塵。你雖然前面那一念以為有在追逐種種妄想的種種作用,下一念起處你就要知道耶我覺得好像又追逐妄想,這一念還是覺,馬上回光。你將來總有辦法參到你念念都能夠明白那是覺。前面要用數,數門就是要告訴你要提醒自己這一念還覺這一念還是覺,這個是數,數到將來心性純熟時這一句話這一個聲音在你心中都沒有都寂然了,那叫隨門現前。那叫隨門,你根本不用那個聲音,你看到任何感受你就知道是覺,你起成感受就知道是覺,所以你那個時候你就不覺得我怎麼又流轉在感受,因為沒有感受那有覺嘛,沒有又感受那有覺那有流轉呢。有點清楚嗎。再不下课,大家感觉更蒙了。下课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