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学习
“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圆觉经》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设计,为更有效传播
INEWS / 讲法节录
《圆觉经》127讲(字幕版)| 自然法师

随堂教材:

「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127堂  
自然法师 一五年一月日宣讲

内文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三称)

阿弥陀佛   

再看经文,讲到

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这轮回,就是过去心中的,不断的忘记重,在这边不断的追生感受这种爱,就是轮回的根本。就从这个爱中起种种欲想,起种种欲望,然后就在这个上面建立众生以为的种种的作用,把他当成他在生命之中的所有的一切的所能,这叫做「爱」为根本。

那古德也说,古人讲说:假如说你正在这个二死中,二死若生能够永忘,忘就是忘记的忘,忘者从亡,从心,就是真正亡了这个二死的种种忘心,他能够翻转一切轮回,叫二死永忘,才能够翻转一切轮回。所以轮回就是在这个生死相状中,在这个种种感受之中的,不断的追逐生灭当下。那个生灭的强烈其实就是什么?就是心中所有的一切贪婪。就在贪婪而已!本来大觉心体随缘的所有一切作用当下,本来就是剎那生,剎那灭的。可是谁在这边受如是剎那生,剎那灭?在这当下,能受如是剎那生,剎那灭的就是什么?就是在众生性中的那种染爱、造作,众生性中的染爱、造作!早上也讲过,众生性,不是说我们刻意在起个染爱造作的心,就是只要你是待在众生性中在看,他就是染爱造作相。为什么他就是染爱造作相?他就是从种种感受里面,不断的深入种种感受,不断的执取种种感受,他为什么能这么现?因为根本就是法如是故!就是法如是故,就是如是现。不是说我们更起一个心,不是一般的众生更起一个心,在这个上面起成妄想,那个叫做染造。而是众生叫痴,痴到哪里?一般的我们这种一期果报的众生,痴是痴在平常起心动念,待在这些众生性中,你都不知道是怎么样受众生性中流转的?那是痴!永远受如是法性的,过去就是在受如是法性的作用,随起流转当下,心中一点智光都没有,一点智慧都没有。所以在这个没有智慧中,不是说,再说你刻意造作!不是说你刻意造作!所以才会有什么?才会有前面讲到金刚藏菩萨那一章:

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

所以若是无明众生本有,如来何故复说一切众生,何故复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就是叫行者直下担当,假如说若是众生本来是佛,为什么能生起一切无明?众生就是刚刚讲,这一切起心动念处,一切缘起当下,那就是众生相。他本来就是大觉心体的本来的觉心的作用,本来就是大觉的光华,觉华而现而已!但是这个觉华之中,他就能够起什么?起种种差别的状态。所以最初的无明,最初的无明其实都是什么?个别托显于众生而已嘛。其实最初的无明就是什么?就是根本觉体的大明。就是觉体的大明!因为觉体的必定明故,他在随缘处,处处立名。因为随缘处处立名故,你站在众生体上,你就随着那个处处立名之中,你以为觉心隐,而现在的种种缘起的感受现,你就在这个上面,在妄成无明。

但这个妄成无明,其实就是觉体的根本大明。所以你要是看错时,就想到云月运嘛。你念念之间,不站在觉体上看,你当然会觉得为什么众生本来成佛?因为众生起处就是什么?就是一切大觉心体成就处。所以大觉心体成就处,那也可以说就是众生成佛处。因为在佛、在众生,根本就是什么?就是一体所现。就是一体所现!可是就在一体所现之中,他似乎就好像彷彿呈现于二!因为体是看不到的,现在所现,都是一切缘起的变化,所以彷彿是二。正在彷彿是二的时候,你就好像,就随着种种二中,随着他的呈现之中,所以于是乎这样子炽然,于是乎这样子明显, 但是这样子的炽然跟明显,过去我们就认为说,就是无明,就是众生流转处。

将来你才能够体会,就在这个无明当下,其实就是你的根本,本来面目处。所以才说,为什么无明众生本有,如来何故,如来复说众生本来成佛!若是无明众生本有,讲到无明众生本有是什么?是一个行者,一个智者已经直下的担当嘛。就在大觉随缘当下,那在众生相中,他就能够起什么?起种种好似的所明嘛。好似的所明。其实你在好似的所明上面,其实什么?就已经是背于觉明。就开始背于觉明。但是这个背,早上我讲过,不是刻意要背离,而是他什么?他背负,所以好像就在觉明之前,觉心在背。觉心在背之眼前。可是觉心在背,你就以为什么?就是背离。你就会幻觉以为是背离!

所以假如你真正能够慢慢体会时,你当然直下就能够担当无明众生本有 ,为什么你敢担当无明众生本有?因为我知道那就是觉明。觉明现出众生相时,众生相中自然就会显现出,似乎彷彿就是无明的性用。那是众生本有啊!所以讲到何故如来复说众生本来成佛,不是复说本来成佛,是当下本来就是根本是佛。所以他才能够显出这一切的,所有一切差别的现。这些一切差别现,哪个离开过觉,那个离开过觉心?所以你要是明白道理时,行者回头去参究自己本来的面目,念念之间懂得归家时,他是在每个念头上参的!每个念头上参时,你当然知道,每个念头的种种幻着、幻惑,如同好像过去我讲的,你仔细看他时,他真的就好像蚩尤放,为什么放?他整体,你都会变成感受。那浓浓的感受就是放啊。可是在那浓浓的感受时,你心里面明白的感受时就是什么?就是灭蚩尤时。谁在灭蚩尤?是你根本不住,心中根本不随他所流转的皇帝。皇者,中也。心中真正根本不偏不倚的主宰,你能够体会的。他在灭蚩尤。你为什么能够知道那个物?因为你知道念头当下,念念之间,不过就是大觉随缘顺下的作用而已嘛。随缘顺下,你为什么知道随缘顺下?指南车不是吗!指南,你清楚指南。南者,下也。随缘顺下清楚啊。你明明白白时,你就是灭一切蚩尤放处啊!所以那个时候你可以担当,为何无明众生本有,有没有?有!那再讲到无明,是过去流转相吗?是过去真正这个无明中,他就是真正如是的障碍相嘛。所以你始知通体是觉,你觉得无明都是觉,只是过去在无明现处,在法性当下,就好像有背觉的种种作用。所以众生在这个背觉当下,就顺其背觉的种种感觉,所以永远心中就会认为自己心中永远背觉!背离你的觉。

但事实上你觉得背离于觉,当下现在还是觉。都是觉。所以这个时候的行者,回头就不同于一般的世间外道,完全不同于一般外道。那种念念的担当,念念的直下的呵护,那个时候才能够体会,本来是觉,在随缘现前处,那个是众生无明开始轮回流转处。那个众生性中,他自然就有什么?就有恩爱,贪婪、贪。这相中就有!任何感受中就有啊。你随取一念感受,你都会感觉到,那个感受就是这样子浓浓厚厚,不断的向下,不断的铺演,铺设。就恩爱贪啊!那就在这个众生性上,他就是什么?爱为根本。就是起成这个轮回中,就在这个轮回里面,就在(127-002)这个感觉里面,你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变异?什么叫分段?能体会啊。所以他永远就在这个变异、分段上,永远的变异分段上。

这样轮回,不断轮回那个生死啊。就在那边轮回,不断的这样,在这边不断的这样,在这迁流。但在这明明白白知道这个迁流处,也是什么?也是众生相啊,众生性。他就是这样子的迁流。一直到成住坏空。但成住坏空再重头成住坏空,念念之间都是如此!但你明白念念之间都是如此,那个众生性中就是如是时,他是要你告诉你,你是证得大圆满觉,圆觉体。

你为什么能够体会那些如是?因为你念念站在圆觉体上看一切!你为什么能够站在圆觉体上看一切?是因为你已经知道,一切众生,你所感到的一切相都不离觉故。所以一切相,众生的一切相,就包含你认为有无明、无无明都是觉!你认为有烟雾、无烟雾都是觉,另外有背觉、无背觉都是觉,这你才能够心中,根本坚定万法惟心!所以有修一切善法,你若是真正都不知道这个菩提心,不知道念念是在觉心上现,根本在这个善法上面不能够成就,无法成就。不落魔道就算不错了。你就根本无法成就。为什么无法成就?过去听这句话,或许你会怀疑;现在听这句话,你就能够清楚。你念念都在用嘛,你天天都在用,可是你天天不认,你只要有一念不认,你就是什么?你就是虔诚的众生性嘛。

那众生性中,就具足无明,你当然体会那个具足无明,但是这个时候再讲具足无明,不是我们过去的众生语言,说:唉!众生就是无明呢!你那个嘘唏,永远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你永远没有办法敢当下,直下担当。那现在你知道众生性,就是无明,那是直下的担当。为什么直下担当?因为众生性,你能讲到众生性时,是你念念已经提领大觉体,那叫菩提心。你永远没有忘失菩提心!因为哪个众生性不是大觉体,那叫菩提心!你要忘失菩提心,那修一切法,根本都成魔道!是故,所以要助发「爱」性

当知「轮回」,「爱」为根本。在这个上面,既然是爱为根本,所以如这个爱的根本上

由有「诸欲」助发「爱」性

就种种诸欲,起先是以爱为根本,然后起成诸欲。然后用诸欲,欲就是一种强取,于心中的不断的心中的奢望,在这上面不断的强取、奢望,然后再这个诸欲中,又滋长爱,种种滋长爱性。所以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所以助者,且利也。为其更增其利,叫助发「爱」性。由爱而欲,由欲增爱,这爱欲其实就是一体,但是这个一体之中,你就能够感觉到,在感受中,在念头中,在众生性中,他就是这样子不断的组织,不断的这样子不断的,在这边不断的染造增加,不断在这边造作。所以他叫做助发爱性,都能助发爱性。所以

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就在这个助发爱性上,这个欲中升起这种爱中,他就能利这些生死不断的相续。生死相续就二死相续。过去讲这些话时,我们只知道生死相续,只是相信说这个,我们只是众生,就流转在生死相续中。现在提这句话时,你是要站在金刚藏之后,弥勒菩萨章中,看生死相续。放眼望去,没有一处不是生死相续啊!都是生死相续啊。这里眼睛见色,耳朵闻声,那个不都是生生灭灭,都是生死相续啊。他为什么能够生生灭灭?因为众生性中,法性如是故。因为在法性之中,就在众生性中,由爱生欲,由欲生爱,不要说你心中的爱欲,法性上他就是如是徇私,他就是如是的不断的深入,不断的在上面蓄着,他就是这样子不断的取着,不断的徇私。所以在法性之中,才有成住坏空,不断的这样子呈现,这样生死相续!因为事实上,你要知道一切生死相续,那也其实是什么?是你根本觉体的大明处。觉体的大明处。

假如你放眼望去,一切所觉,不是这样子生死相续的话,你觉在哪里?你觉是定在哪个格上叫觉嘛?叫定格,那叫觉吗?定格不是觉,但你也不说这个觉,你也不能说这个觉随着种种一切因缘在那边流动,在那边不断的鼓动。鼓动也不是觉。觉非动,非非动!你不能说他定格,定格怎么是觉?定格,众生的感觉,定格就在那边,那是木头,怎么叫觉呢!你说他流动,他真的能够随着种种因缘不断在那边鼓动吗?没有也。因为一切你觉得动,都是觉所现的。觉能现种种动,但觉从来非动也!但你也不能说他是定。所以就在心里面清清楚楚,知道那个大觉体中,能够看到现在所有的眼前的所有一切生死相续,那个生死相续其实是什么?不就是觉嘛。已经知道一切都是心,万法都归于觉体了,都知道通体是觉了,不是觉吗?可是觉在现觉,就是如是势力,生死相续!

当你明白这样生死相续的时候,是你明白众生性。当你能够明白众生性时,是你更明白什么?更明白大觉体。所以你真的明白大觉体时,又明白众生性处,就是什么?就是识心三昧。就是识心三昧!那个真是弥勒菩萨章,那个清清楚楚。所以假如没有过去的金刚藏菩萨那一章中,那个行者心中以坚定不移,对觉体上的坚定,叫金刚藏,叫做不移,叫坚定,那坚密相。

所以到了弥勒菩萨章时,你就根本不能担当一切众生相。那讲到一切众生相,他就让你什么?他就叫你回头入一切众生相。回头入一切众生相时,什么叫担当一切众生相?因为我们过去在名相之中,只在名相之中被某一种名相套牢,以为一切众生相就是很笼统的看到一种『众生相』这三个字,众生相。众生相是什么?从现在的恩爱、贪,不都是众生相!恩爱,他开始每一个字都是众生相,所以你能担当众生相,你能担当恩、爱、贪、,都清楚,众生相!清清楚楚,在作用之中,他就是如是相,他就是起这样子轮回,起如是生死啊。但你觉得那个如是生死时,事实上,其实就是在法性之中是什么?法性中,他不过就是随缘故,处处渐次增明而已啊。只是渐次在增明而已!增加的增,明白的明,渐次增明而已。

我说法性如是,因为他就是大觉嘛。所以大觉现前处就是法性嘛。要是法性如是,要像刚刚讲的,他是定格,那觉心也定格,觉跟法从来也没有二法。那法说到只有定格,那觉性也定格,那你不能说我现在真有一个法叫定格,你看那个已经不是法,你那是叫做相而已。讲到那个法是觉心,能趁一切觉中,能起成一切作用,那个是法。然后起成作用上面,现定格,不现定格,都是法性所现。那个定格、不定格,都剎那生灭,那都剎那生灭!那你说没有啊,定格,那我没觉得剎那生灭,你没觉得剎那生灭,也不过在相续那个而已!觉心也是在剎那不断的在做,法性中就是这样剎那,就剎那!

所以性中,他本来,你要真的讲性,当然刚刚这样讲说剎那生灭,不能够认为说法性是剎那生灭,是法性作用处,他就是剎那生灭!他作用处就是剎那生灭!说法性体上他是常一,那是恒一。但是法性作用处,就是剎那生灭处啊!所以在这个上面,你就能够担当什么?够担当所有的一切生死轮回,生死流转。担当生死轮回跟流转。所以你才能够知道因为由有「诸欲」,众生性中由有诸欲,助发「爱」性,生死相续,是故能令生死相续(127-003)。你要是不能够明白这生死相续,所以你站在任何的感受上面,你只能随逐现在生死相续中的业感。所以从这个业感之中起成幻着,起成幻着就变成了妄业!就是妄业!就真正就是妄业。

为什么妄?因为一切众生在这些幻着,这些妄业之中,你觉得真正随着你眼前所有一切感到,一切众生法性流转生灭处,你能觉得那个生灭,那个觉,从来都还不是真正随他轮转在是生是灭中,你从来没有随他这样子,这样子不断的沉沦在生生灭灭中。所以本来根本不沉沦在生生灭灭中的本来的清明,你却抓着现前的生生灭灭的感觉的那种感受,你以为是清明,然后做成以为我在随他生生灭灭。所以那叫做妄。真的叫做虚妄。那你要如何跳出虚妄?你就要念念之间,能了解众生性中的作用。所以他叫做

「欲」因「爱」生,「命」因「欲」有

欲是因爱而生,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这爱就是染,当然就是染爱,当然这个爱中还有一个像叫厚,心中的厚,心中所,所重叫厚。欲是因爱生,命是因欲有。因为欲中就强烈的种种作态,在欲中强烈的取向之中的作态,所以你就在这个上面好像妄起种种性中的妄能,性中的妄能。所以有的时候叫执其能,而感其运。你妄执其能,以为有这种能,然后在这个上面感召,在这边所召感种种运动,种种运作,执其能,而感其运,就是命的开始。所以你在那个上面,立种种能,然后在那个能中,觉得有种种运,那个运当然包含什么?包含一切身形时量,都在上面。时,时间的时,时量。所以身形时量都在这个运中,所以就岁寿种种众生相,众生体态,身形状态跟时量在上面。那你为什么会起成这种身形时量?时中的量,叫岁寿。是因为你妄着亲人,在这上面就随他而运,感其运,那就是命。所以命因欲有,站在这个强夺上面,命是因为欲有,这个你都要分析清楚,因爱而起,然后种种欲,欲建立种种妄能,然后起成种种运作,起成种种的妄执。然后你才是真正,就开始堕在最末梢的众生相中。真正堕在最末梢的众生相中。所以

众生「爱命」,还依「欲」本

众生爱命。所以在一切众生体态中,在众生一切的感受里面,先不要想到我们这个人体,就想到念头之中,众生相中,他那个爱命,每一个众生相的那种能,各显其能那种执着。那爱命是因为,因那个欲本,那个欲本是什么?就是每一个法性之中,他必定会如是徇私,必定会如是成其所取,这样不断的一直染造故,不断的一直捉持。我们现在讲捉持,因为在负面上讲捉持。将来你清楚时,从取入取,都是要净取,清净的取。

镜子现镜色,本来是一体,可是方便就是说,镜子随缘取种种色时,好像他就有取种种色时,这个取,你也要知道什么?净取,清净的。因为镜子现镜色,虽然是一,但是镜子在现镜色的时候,你不能不知道他好像就是二,你要是不能,你要是真正都不知道,那你还叫什么?还叫做茫然。他根本是一,但他处处在显出差别作用时,他就能够呈现于二。所以呈现于二时,你是不是也可以说净取,取相。可是你忘记根本是一时,那就不是净,那就不是清净的净,不是净取,那就叫做妄执、追逐。那就是妄执、追逐。

觉心其实也是这样子,在一切感受中,其实你是净取。只是现在方便用负面解释就告诉你,他就是,他不想妄想追逐,还依欲本

爱欲为因

在这欲上是因为爱欲二个字,爱欲二体为因,爱欲为因。然后成就在爱命,因为命是因欲起,爱命为果,所以念念之间,在这个感受里面都是以爱欲为他的因,然后在种种感受里面,就随那个感受里面,塑造那感受种种的能,种种的运,爱命为果。这不是讲个人,这个讲法性,任何一个感受里面,任何一念当下,你会发现,那个念头之中,他就存在爱欲的因就在,念念就在那个感受里面,因为每一个感受,他就会浓浓的锁在每个感受的气氛里面,那就是爱。那就是徇私。那就是恩爱。然后就在浓浓的感受里面,他不断的这样子渲染,就是欲。爱欲为因

爱命为果

就在这渲染之中,每一个感受里面,就如实呈现,好像就如是的身形作用,现量,时量。爱命为果,他就能呈现。我现在讲的每一个感受,是要你体会。其实一切万法,从众生性中就是如此。就是如此啊。那我们现在,虽然我们名字叫做众生,现在我们自己唤自己叫众生,但事实上你连所有众生在你心中的一切众生,那些法,一切众生性我们都还搞不清楚!都还没摸清楚!当你真能摸清楚时,那你也不是众生啦。众生非众生!当你能摸清楚时,你看得到眼前所有一切感受当下,你能清清楚楚时,你也不是随感受流浪的人,你也不是众生了!所以你现在说我是众生。我是众生,连众生感觉性都不清楚,也不能堪说你是众生。所以我们叫什么?叫可怜众生!我们真叫可怜。因为自己叫众生,自己的众生这个性,众生这一些所有的一切现,都还没摸清楚,都不清楚。

为什么在这些众生性中,他就是爱欲?是他的因,就是成就种种强烈的爱命为我的果。现多讲了一个我字,就是把我字讲起来。你讲到爱命时,就那个我,就立一个我,我相。我相就是什么?在那边显其亦能嘛,显其自己那种能的感觉。在上面一直感召这个能中的那种,那种运度,那种感受势力。所以你就在这边无量,不就在那边不断的攀缘有我,不断的攀缘有我。所以这个我字也就从什么?从心中的不断的执取中,执受中来。所以方便说我执。这个我执里面,不就是那些爱欲,这一些贪婪所形成的。

所以你处处立我,那仔细思惟,那个我又都不可得。你虽然处处立我,你都没有办法随缘告诉自己,我是哪个我?你处处立我时,你会发现,我又不是打散在种种感受中的我,我要说我有种种感受,我却不敢说哪个感受是我!你可以有种种感受,你又不敢说种种感受是我,所以你永远抓着什么?抓着众生这个业蕴,不断在这边染造,只是染造而已。连你在这个众生业蕴上染造中,你以为有感觉,有感受。你以为真的有这个世间的,有你的观感,有这个世间的种种,这种心中的,这种好像心里面,能够深入世间的这种作用。但随便举一法要你真正去认他时,要你认为真正是实有时,你自己都会怀疑,我是有吗?那感觉现前处,那已经都过去了,都是有嘛。所以连你执着在业蕴上面那个我,都还是虚妄。你执着那个我,其实都还是虚妄。那个执着那个我,都从哪里来?就是从这些爱欲、爱命中来。就从这些爱欲、爱命中,所以念念、处处之间,妄想于我。

但是就是,你没有办法体会,在这个我中,那觉我的是谁?因为众生为什么没办法在这个我中,体会那个觉我的是谁,因为过去在我中,我觉,势力甚大故!我觉势力太大,你将来若是能够慢慢、慢慢在一切感受之中,慢慢剥,能够感觉到一些觉心的作用时,连我觉,你都能够体会到觉我!你都能够跳出我觉过去的势力,当你能够跳出一点我觉过去的势力,那已经叫做断我执了!那真的叫断我执。(127-004)我可以觉种种我,但现在讲种种我,你就会忘记那个,后面那个我觉,那个坚固刚强的我觉。我可以现种种我觉,就在那个我觉体上。但慢慢你体会那个觉的那个我觉得那个觉,也从来不堕你心里面一直攀缘那个我字。那始知剥离啊!那才那个感受到最初的剥离。那个剥离才是真正什么?平常我们看经中讲,那真正是处处念念之间,你在任何感受里面,任何心中的造作现前处,你都能够体会到觉心的清明。

你在任何镜子照处,镜子照时,你就感觉到中间就有什么?镜性的势力。可是你在这么强大的镜性的势力在照的势力上面,镜性强大势力上面,你居然,你还会觉得这么强的镜性,你都还会觉得,镜性都是超然,都超然如是镜性。那个才是镜体。那个心中,那个根本心中,那在智慧之中的那个灵明。所以这个叫做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所以众生的爱命,都还是依这个欲本。一切在众生法中,爱那个命,都是依那个欲本,都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这已经讲过了。

由于欲境

所以众生爱命,还依欲本。都是在这个欲中,在这个根本上,不断流转、迁流。所以在这个上面,才有种种命相。所以爱欲是为因,爱命为果。就在这边就以为是成就,爱欲为果。

由于欲境起诸违顺

所以在这个欲境当下,既然起成种种分别,越是心中越是想要攀缘那种感受时,那感受就能够起成什么?起成违顺,就能起成违顺。本来在觉,好觉坏,觉逆、觉顺,其实都是觉。可是你刻意要站在感觉之中,你在感觉之中就有什么?就有背逆,就只有种种,好像能够顺应你,还有背逆的感觉。你越捉着感觉,越想要如是顺时,事实上,心底深处,已经在为你自己染造一个,根本不断的跟你相背的作用。就跟你相逆的作用。逆,背逆的作用。

你越想到要顺,那潜在意识里面,就帮你成就种种违背。为什么?心理学就是。你越是想要顺利时,事实上潜在意识里面,你已经在什么?在蕴酿了解什么叫做不顺。自然就能够起成违顺了。所以欲境现前处,欲就是有取,从取中就能起出违顺。

法中就是如此,本来大觉非种种顺,也非种种逆。可是你抓着种种顺时,你在大觉随着缘起种种顺境当下,你似乎就能够明白什么叫做逆境。觉心都有这种作用,何况众生虽然离开觉心,堕在任何感受里面,事实上他离开觉心也没有背觉。大觉体上都有如是作用,能够清清楚楚,能够辨析的作用。那当然到了众生的种种业感报上,业感体上,他也就会在这个清明的作用里面,变成了什么?变成了他另外一种业报的种种心中的这种,心中的种种烦恼的触恼。

本来我是能够分辨的,在好就能够知道坏,在坏就知道好,在乐就知道什么叫不乐,在不乐之中就知道什么叫乐的。可是你堕在乐中以后,你再说明白知道那个不乐,那个不乐就变成你下一个业感的开始,或是现在你所烦恼的现前。但你为什么能够在感受里面,你有能够清楚如是的作用?那是因为觉体中,本来具足如是作用。你是堕在业感上面,你以为是随顺业感而来的作用,是你根本本来觉体清楚的。你要是真的有堕在业感而来的,那真有业感可堕。凡夫,我们过去讲的那个业感,堕在业感是告诉你,随你一切处不认觉体,那就是业。那就是业感。假如真有业感可堕,那就变成,那就是二了。所以再重的业感,你只要知道是觉,当下即消。所以业力虚妄故,业力都有虚妄,那何况业感可堕。是在这边跟你讲说没有业感,不是跟你讲没因没缘这种话,是站在觉体上,你要担当,根本没有业感。为什么没有业感?只是你忘记了觉体都是业。都叫做业。

镜子照之时,你忘记了镜性,镜色就是什么?就是做相。就开始有种种染造,造作。为什么会有这种造作?你忘记镜体。一忘记镜体,他就造作。造作者,业也。就是业。你知道是镜体时,你还会觉得他是造作吗?不会!任何的变动,你都不会觉得是造作,因为就是镜子随缘而已,那有造作!感受也是啊,你一背离觉体,那每一个感受都是什么?造作。每一个感受上面都是造作,所以就是业感。那就是业感。

所以你真的以为将来会堕在业感之中,刚刚讲过,堕在业感里面,然后成种种烦恼的触恼,你不要以为是真堕。现在在这个圆觉经中要告诉你,为什么叫堕?因为你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你根本一天到晚不在觉心上体会,你念念之间,那觉光就在随着众生相飘移!众生相飘移!那你以为你觉也在跟着飘移。你觉根本没有飘移,所以你就把他那个觉,就投在种种众生妄想中。所以才有金刚藏菩萨如是三问。如是三问。所以他自然能够起诸违顺

境背爱心

既然起诸违顺,在种种境界里面,要背于爱心,境背爱心

而生憎嫉

这就告诉你那个差别相。因为有爱染故,就能够起诸违顺。因为有违顺故,就跟你的偏背,就有跟你的背离。众生相中,就这样子不断的激发、发而现。镜色之中,你要是妄了镜体,你看到镜色,他就起成爱染。起成爱染以后,就起跟这镜色违背的、破坏的,好像就有种种变化,种种彼此互相的凌灭感觉。随缘的凌灭。当然镜色比喻不太好,因为镜色自己不可能觉,在感觉中就是如此。你一但执着在感觉中,忘记了觉体,从你执着之中,好、喜开始,你就开始潜在意识已经在营造可能不喜,可能又种种违背的现。当然这愿营造时,将来这个境界现时,就开始起成什么?其他的,本来是爱,因为深着那个爱,因为背离故,因为得不到故,就生憎,就生嫉。但憎、从哪里来?爱染中来。都是爱染的变化而已。都是爱染相而已。都爱染中来。

所以憎叫做,嫌。嫉就是嫌厌。嫌厌,心中的厌,那这里面不是在这字上解释,是要你知道他怎么样现前。因为心不断的在这上面着重,念念之间着重故,所以你就能够起什么?差别的状态。那个差别的形,那差别的那种感情中的作用,都不离你最初的贪欲中来。欲望,那欲望从哪里来?一背觉体中来。起千差,他马上就能起千差,那就是众生相。那完全都是众生相。所以根本都是什么?爱染而已。就是在爱染中做,爱染中起。那要真正断这爱染,刚好有法师问:

讲有十种那个,讲到过程,十种那个叫栴檀、沈水,青木,细罗为粉,今日课程中此十种粉可表示:栴檀施,青木为精进

青木好像不是精进,好像薰是精进,我忘了,没有带讲稿来,精进等。你又知道我不会背,永远背不下来,因为看到那个字相,薰就是薰养、薰习,路,是大道。薰应该是精进,我记得没错,薰是精进。青木,青木是方便。

但是细罗有否可能是梵文或巴利文的尸罗的翻译,细罗是讲到行为。像你行者念念在这边,心中微细,然后在这边不断的,不但只是搜罗,而且是在那边广集、广蕴,酝酿,那叫细罗。(127-005)但你说,那能不能用作尸罗这个解释,那你要说广集、广蕴,其实就是符合一个出家人在念念之间,向法的行为、仪轨、行仪。所以刻意要说他是不是就是那个尸锣,也可以说尸罗。但他这里面,要先把他分的清清楚楚,什么地方是尸罗,沈水尸罗,沈水是尸罗。所以在这个地方,在细罗时,再把这一些十种智慧,十种发心,十种香,就是心中的气质,心中的愿力的那种希望,细罗为粉,那个细罗表示行者已然,内心之中赤诚恳切,微细作用。细。当然你要说这个上面算行为,这个行者的行仪,那也算!也可以算。但是在细罗上要讲的更清楚,要讲的更清楚!不是只是行仪而已,那是真正行者不断的在那边研磨,在那边微细去体会那种细。所以如蕅祖的解释,檀表性具无作妙界。十种细罗表具足受持十种戒法。

所以要站在栴檀表戒法,现在讲到戒中讲栴檀时,那施是可以融入在一起的。十种作为,甚至于十度,他可以互相、互为十度的。你今天讲到持戒,持戒在哪里说持戒?持戒在一些行为上说持戒。所以持戒中一定有檀波罗密,施嘛。持戒在行为之中,念念之间,要念念呵护根本的大觉心体,再也不能够妄去败坏自己的行仪,所以他看到任何的念头现前处,他自然具足忍辱波罗蜜。对不对?他自然具足忍辱波罗蜜。

于是乎,念念之间,在每个起心动念当下,我都要知道,我是僧人,我是释子。所以念念之间,不能违背我的行仪,所以念念不但不能违背,所以我在每一个施度上面看,每一个忍度上面看,在念念之间,就是精进波罗蜜。他是互设的,都在互设。这个下面都是如此。仔细思维,都是如此。十种,都是如此这样互设!所以举一法,举一波罗蜜,能够全牵一切波罗蜜。为什么能够全牵?因为都是牵引的牵,为什么能够牵出?因为都是大觉故。就一体都是大觉故。

所以古德把栴檀用到持戒,当然你在栴檀之中,就看到持戒上面种种的施行为。那也可以这样去解释。所以用到檀,檀,表檀波罗蜜,你就看到在根本持戒上面的所有应该有的行者的行仪,那个行仪当下就是施。那就是施。所以可以表示这种戒法。

今日上我的课程,法师提及众生性体中,自然有流转于回光的作用,这个光与阿罗汉的光有何不同?

这个光,你能认得他时,就是阿罗汉的光。你不认得他的时候,他就是众生的所有一切流转。你能认得他时,他不但是阿罗汉的光,这个中间还具足声闻性,菩萨性,佛性。但你不认得他时,他就具足什么?具足凡夫性流转。你要是不清楚他时,他具足外道中性。这是五性差别,就这一念之中。光上,种种感受,其实讲到感受,你不是说他流出去才有光,是当下念念处,念念回光。只是我们心粗,以为是流出去后,后面光。事实上,每一个东西都是从根本中流出时,他是当下就没有离开过本的,所以他当下光。所以早上我指的方便说,好像现在拍那个电影,拍成科技,你感觉到一个音波出去,然后停下来的时候,他好像完全ㄘ…ㄘ收回来,好像收回来。

事实上,这就是古德讲的,心里面最微细处,他是卷、抒一如啊。收跟放是自在的。当下自在的。你在这一念中,这一个声音从这边出时,事实上就在这边收的。你感觉到音波远播,那音波远播处,那也是什么?也是这个音量所现的种种法而已。所以法现出,是如广播,回来还是在这里。所以回来不是以这个回来,本来就在这边出,就在这边归,还回归到原点。所以这就在这个归中,在如是出,如是回中,在这个如是卷,如是抒中,看错了,你就是凡夫性。因为抒中当下就有卷性,在放中当下就有收性,你看错了就是凡夫,永远流浪!你看错了,就是外道,永远向外追逐。你要知道,原来当下就是回头处,这里面再分声闻性,菩萨性,佛性。就在这里面分。所以说这个光与阿罗汉的光又何不同?同!甚至于更深入。他与菩萨光通。

讲到佛性,就不必说回光。那叫做大明一切,不能更说回光。因为我的光,似乎凡夫讲到光这个名字时,他,我们都不能离开回光这个名字相中,这个字相中的相。不能完全清净舍离相。所以不能讲说,佛的光。佛不用光。因为知道佛故,所以你才能回光。你才开始回光。所以佛根本不用光。所以这里面就有声闻性跟菩萨性。所以实非因缘,非和合。

为什么是非因缘?非因缘,这里讲到非,就是让你体会心中的微细跟佛门之中,有很多文字上面,就是让破众生在字相之中的妄执故。因为字相之中,若是都还有妄执,那眼睛见色,耳朵闻声,在一切世间中,你难免堕落,难免沉沦。非因缘是告诉你,大觉进入时像之中,你说他是哪个因缘?楞严经就告诉你,觉性,他非因非缘。

他是因什么起?因黑,有见;因白,有见;因明,有见;因暗,有见。他若是缘什么起,他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长有见,缘短有见,只要因明有见,阴不见暗,这同样的道理。但就这个讲说非缘时,是告诉你什么?告诉你能够遍因缘的非,他能遍一切因缘的非,但是众生讲到那个因缘,那也说他是哪个因缘?你又不能随举那个因缘,说他是那个因缘。但你又不能说他是无因缘,你抓那个非因缘,非因缘就是那个没因缘。没因缘就是因缘。还是因缘!所以那训练文字上的豁达,那个字相上的。所以有的时候告诉你,实非种种因缘,随时告诉,在戒,在菩萨戒中,也告诉你这个觉体,这个清净戒,非因果法。

那你说,那戒律非因非果,他是告诉你,不是堕在因果之中看这个戒的,不是堕在现在的现量中看的。一切世间人,一切世间外道是在因果之中分别心中清净戒。他是看到所有的大觉心体,他所现的一切因果现量的根本本来清净的面目,那个叫大道,那个叫本来。他现前处都是因果,但你说他是哪个因果?但是你不能说他不知道因果,所以他不昧因果。说他不昧因果,但你说他是因果吗?他是因哪个因?从哪个果?所以这是要你超越一切文字,因为什么超越一切文字相?表示要你更体会心中的作用。所以心中的作用现前时,都是一切文字现量。都是一切语言现量。那你要如何在这语言现量之中,不被语言现量所限量,不被文字现量所限量,这个限就是设限的限。前面的现是现前,不被他现量所限量。你不被他的现量所限量,你眼睛见色,耳朵闻声,你也看到都是现量。现前的现。你也就在这个现量当下,不会被他限量。限制的限。

所以告诉你非因缘,时下是非因缘,是让你体会,他能够广纳一切因缘的非。告诉你因缘,有的时候讲,有的时候说非说,假如你因缘,是要你知道,他当下能入一切中的心中的担当。但说时,你不能抓在末梢,你就笼统以为是把他混烂一体说。说时,是告诉你那个根本心体的灵明,所以方便说

所以说非时,你也不能够混烂把他在一体,好像是剥离,那种分开说非。说非是根本告诉你,那个性体之中的本来的超然(127-006)所以非。觉体中的超然,所以非。所以讲非因缘,是让你包容一切因缘。讲因缘,是让你知道你绝对不能拿任何因缘现量去指陈他,去限量他。这才是懂得实。我本来是想要藉这个问题解释上面的,可是下课了,那等下节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