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学习
“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圆觉经》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设计,为更有效传播
INEWS / 讲法节录
《圆觉经》126讲(字幕版)| 自然法师

随堂教材: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弥勒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婬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自然法师 于二○一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宣讲

第一二六堂

好,再看经文。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就是,自己谛而听,当为汝说。那当然是从佛而闻,那是听佛宣说,从佛而闻,当然听佛宣说。意思就是,让你知道,念念之间,都是从大觉体上说种种闻,行者念念在这边参,就是从大觉体上念念参,所以就叫做从佛得闻。然后念念在里面,现前的种种意识,就如是的心里面的纳受,叫做从佛而听,从佛而听。所以,「当为汝说。」

「时弥勒菩萨奉教欢喜」,时,就不必再说了,就是应尔之时。「时弥勒菩萨奉教欢喜」,在你根本的大觉跟大慈体上,奉教欢喜;在你根本的识心的灵明作用上面,奉教欢喜;在你已然知道,念念之间,都在补处,奉教欢喜。所以念念之间,都知道都在补处,所以你就重新把你所有的、现前的每一个意念现前处,重新解释。过去凡夫在每一个念头的现前处,那都叫凡情,将来你知道不知道所有的一切念头兴起处,念头出现处,都是补处,那都是补处。你要能够在感觉到每一个念头起心动念、现前处,都是补处,你已经超越凡情。所谓的超越凡情,不是不知道喜,不知道怒,都知道,但你已经不是过去喜怒的、喜怒哀乐中的势力,那种业感。

所以,大众法师应该可以体会得出来,我说的都知道,就是你知道那个觉心了,感受前面就是觉心,就在那一点上,你都知道。你看错了,那就是过去众生流转的感受;你看对了,哪一个不是大觉随缘所现,觉心的补处而已。补处在哪里现?在缘起处,应化处现,在应化处现。过去在应化,你就打在感受里,现在哪个感受不是应化处?都是应化处。镜子见色,就在那一点上,你看错了,就是镜色的流转;你看对了,就是镜体应化处。你说,镜体应化的时候,也是什么?也是镜色所在处啊!所以那是补处,所以你站在这里面奉教欢喜,你要念念在这点参,在这里参,才能够什么?你的因地之中是在如是法中说参,那你在心中,在觉体上的纳受,他再反馈你心中的道理,也是在如是因中去体会的,去契入的。

所以,每一个问题当下,他就教我们,如何发出种种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心中兴起种种的问,然后那个问,是种声音,当你的声音不同时,也就是你发的因地心中也就不同;每一个问题的因地不同,你居然在一体的大觉之中,他反馈你的道理,就种种不同。虽然反馈你的道理,是种种不同,角度不同,作用不同,德相不同,势力不同,有种种不同,但他都在跟你同述大觉心体。当你慢慢、慢慢体会,慢慢都能够慢慢接受,在种种差别中,种种不同中,你居然心里面,你都能够、将来都能够纳受,会归于一同时,这个人才叫做得圆满之心,圆满觉体,那才叫大圆满觉,那叫大圆满觉。

所以,不怕兴种种问,不怕有种种的角度上面的、种种的说,要训练行者,在不同的角度的道理上面,你是不是都能够会归于觉?为什么叫做会归于觉?你就是在解释,觉体之中,不同的种种八万四千、种种德行,种种作用。所以,你能体会那八万四千种种作用时,就是将来你真正能够、真、真正体会那一体圆明处,所以叫做「奉教欢喜」。

「及诸大众默然而听。」这个默然叫做恭谨思道,就叫默然,真正心中谦恭谨慎,念念思道,就是默然。所以,在心里面,念念这样子思惟,念念思惟,就是默然故,默然故。有的时候,在这个默然,我们要常常用的,因为凡夫的心意识,都是浮动的,才懂那一个道理,你会发现晚上都睡不着觉,他心里面就在浮动,一直在飘鼓文字、飘鼓音声,就是还不太懂得默然。那,我们所谓的默然,就是让自己憋住,不出声音了,那个默然,那叫沉默,太、太沉默了。那个,也不是、也不是行者应该训练的心、心意识,不是行者训练的心中的作用。

那个默然是,你懂得在一切感受兴起处,你去体会,每一个、当然你在思惟任何道理时,那个、那个你真正入的那个心,入的那个氛围,有很多的意识,很多念头,就会在你的心底之中,自断的不断涌出、涌现。可是,每个涌出、涌现,你的目的是要参觉心,涌出、涌现你都还不要忘记,念念披剥是觉体,你只要念念披剥是觉体,你就不会像过去的众生意识一样,你是在涌现处,从一个念头又追着一个念头,从一个念头又陷入一个念头里面,在那边叫做思惟,叫做思索。

你今天为什么会有那种涌现?是因为心专注故,心清净故,过去、过去没有的思惟,过去没有的这种的声音文字,居然今天,居然全部在你心底深处涌现出来。可涌现出来的时候,你还是用过去的业力,不断的攀附前面那一句,再追下面那一句,那你又堕在过去凡情,众生的造作。你是因为清净心故才能涌现的,所以在涌现时,你就要学着观想觉心的作用。你慢慢、慢慢,你在任何涌现处,既然是觉心,什么叫观想觉心的作用?就在涌现处,清清楚楚,但你不是像过去众生那一般的那种住着,那种心中的执着。

你将来这样体会,你还会发现,有很多的道理,他不会卡死在那里,他才真正不断的,真正才会在心中,还不断的增上。假如你有一念想要去攀缘,我保证你一定卡死在那种意境当下,就会卡死。但是,凡夫没有办法,一定要经过那个过程,你怎么样一下在那念头的涌现之中,你要学会在觉心上面体会,那个心底的那种包容,那种真正的纳受的默然,你刚开始是很、很、很麻烦的啦!

像我都要吃安眠药的,没办法,为了要讲课,晚上、晚上的思惟最好,白天一个字都蹦不出来,晚上睡觉全来了,睡十分钟下来写一下,写一句;快睡着,又想到一句。结果都想把手绑起来,哈~绑起来,不写,打死不写,你写下来的,不见得第二天你能够把他讲得很清楚,这后来发现。有的时候你想要刻意的,不见得你真正、真正将来你能够把他讲得很圆满。

有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就是在这个经文中,在哪一部经上,讲到哪个菩萨时,你念念就依照这个菩萨讲的那个性德,念念心中安静下来观,念念观。然后,有任何的浮动的文字,先不要随他舞动,先别随他舞动,念念观。然后慢慢、慢慢体会任何的念头、冲动或干什么,都、都随着这个、随着现在菩萨,譬如叫金刚藏,你要坚定无疑,冲动都要知道觉心;你要当了弥勒,都知道,冲动都是识心,都清楚。搞不好那时候,再、你再去、再去发挥,会有更、更、更清楚、更、更清楚的表达。不然有的时候真的很难控制,吃安眠药都没有办法。

这叫默然,但是这默然是大家都要去学的,那是心中的默然。但是这个默然之中,他是什么?大包容。他这个默然之中,他是海量的纳受,那真是海量的纳受,那是真默然。那不是心中从此就像木头一样那个默然,那不是那种默然,那个叫做痴呆,那是痴呆,那不叫默然。永远在那边,你要问他,我不知道。出家人学会默然,不知道!不关我的事。哼哈~不关我的事。你要成佛也不关你的事,知道吗?哼哈~都、都不关你的事。所以叫「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一切众生从无始际,这个无始际中,既然讲到无始际,你就要从、前面已经告诉你讲到相,具无生,那无始际也是告诉你,无始故,就是无初,没有初,初,最初的初,无始故,无初。假如有初,就没有因缘,就无因缘,有初哪有什么因缘?初就已经现在那边,哪有初?因为都是缘起,他根本没有那个初。所以你看到缘起,就彷彿似像有初,那就感觉有初,那都是缘所现尔。假如真的是有初,那根本就是没有因缘。

你以何为初?以哪个为初?你都是以黑为初,就不知道白了?你以明为初,就不知道暗了?那就、就是幻因缘,那就没有因缘。所以今天是要跟你讲诸法因缘故,讲到识心,根本就是随缘现故,那种因缘,你要知道那个因缘,才能够明白识心的作用,那个因缘就不是过去我们所执受的、以为众生所感受那种因缘,那是大觉体中,必定能够随缘的因缘。觉必定能够随缘现一切觉故,所以他才能够起成种种因缘。所以从来没有任何的因,心外的因,能够成为心中的所缘。你都是要围绕在这个大觉中,所以今明诸法因缘故,所以故说无始,才说无始。

既然故说无始,就告诉你,无始那当然无际啊!那无始有什么际?初都没有,何还有际?也没有际。但是这个无际,是要你明白,那个无际之中,因为他能随缘故,所以拿这个无际际,无际的这个际,你要看他无际是包容一切,因为他能够包容一切的无际,所以他似乎就好像就有他的包容担当。就拿这个无际际,所以知道无始际。这里叫、不是说叫知无始际,为什么叫知无始际?你先要体会,一切众生,从无始际。你现在的哪个念头不是从无始际?他从哪个因中初的?他是从哪个最有、最初相吗?你常常就会误会,说我就有如是个性,我就是如此,如是如是,如此如此,你仔细思惟,你不过都是从缘生。你连所执着的那个我,如是如是,如此如此,都在你心中,都会觉得很虚妄,很抽象,你根本无初,所以讲到那个无始。

但是,缘所现故,缘随过去的业感、业因缘所现故,所以你就在这个业感因缘之中,你立、处处立种种感受,边际,但是真正立这种感受边际时,你又仔细思惟,心中能够担当这些感受边际的,你在心中,不要说是你的清明的觉性,就用众生性中,你能感受的那个,都不是真正入如是际中的感受。假如说入如是际中的感受,谁知如是际?谁知道如是际?所以慢慢体会众生相,不要想到别的众生,就是你每一个起心动念里面,他都是从无始际,根本无始际。

但是,无始际事实上你慢、仔细思惟,将来因为这毕竟叫做佛,出世间法,仔细思惟,那无始际是从哪里来?无始际当然就从大觉体上现的。可是,大觉体上现处时,你以为有始,觉心在现觉时,也都是无始,也根本无始。可众生却在觉心现觉时,你却在这个觉之中,安立、妄立有始。那,你妄立有始时,你觉得有始时,仔细思惟这个始,这个始也不过都是什么?都是缘起,虚妄的缘现相而已。

所以要告诉你无始际,就在这一句话中,你要先担当那个无始际,根本无初,也根本什么?也根本无际,他都是缘所生。那,缘又是从哪里来?是从大觉体中必定照了而来,必定随缘而来。大觉体中必定随缘,那,现在的缘起当下,那也就是大觉啊!也就是觉体啊!所以这句话你要听清楚,大觉体中毕竟随缘,你又不能把他再一拆做二解;大觉体中毕竟随缘,是觉体现前故,你好似是因缘、缘起,好似因缘。为什么是好似因缘?因为都是觉,觉中在觉中,从来没有堕在哪个缘中,有任何的变化,但是因为那现种种觉故,那是不能现种种觉,不叫大觉;现种种觉故,所以在种种觉中,似乎又有种觉中觉相的种种差别。所以就似乎有种种缘起,好像就有缘起。

所以让你去体会,那个就是根本随缘合会的那个之际,叫无际之际。为什么要先在这个无始际上去体会?因为在这无始际上去体会,你才不会妄说,我真正堕在恩爱婬。一切众生都无始际,那你怎么会说我真有如是恩爱婬呢?那恩爱婬就是有初囉?真的有初囉?真的有始囉?你先体会这无始际,然后再来回头,面对你在众生业感之中的所有一切变化,那些假缘的气氛。所以,下面。

因为从无始际来,「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这两句话你才能结合,你才能够体会。不然「从无始际」,又「由有种种恩爱贪欲」,那,到底有没有始?到底有没有始?就有始啊!就有种种恩爱贪欲。因为无始际,随缘故,随种种因缘起故,你持那个因;执着那个因,就变成那个恩;那个恩,持那个因,变成那个恩,因地在心嘛!着成那个恩,那个恩就变成什么?私情,全成私情。所以,恩者,私也。广韵,好像说文解字,还有个广韵说恩,恩者,私也,私情的私,私也。恩者,私也。所以就能起成私情,当你觉得私情时,就是什么?就是根本的无始,根本觉心在现一切无始时,就是一切众生现前处,也是根本大觉的根本无始处,也是根本众生、因为大觉的无始处,也是众生现前处。众生根本就是大觉所现前处,所以众生依旧无始。

就在这个无始当下,你却能够看到什么?众生性中,似乎感受当下,就有什么?就有那个势力,不断的什么?徇私嘛!就是徇私。什么叫徇私?在黑,是不是就黑的感觉?黑在黑中徇私。徇那个私,不是追寻的寻,是双人旁,依徇的徇,徇那个私,私人的私。会不会就那个徇私?有啊!觉在觉黑时,镜子照黑时,黑就能够顺黑,这样子一直不断的往下走入黑的势力,就叫徇私啊!但这个徇私是什么?这个徇私是大觉根本的无始,因为他必定能够随缘如是现故,站在缘起上就有如是相。你不能够如是从黑入黑,那也不叫做觉。但是,从黑入黑那个觉也从来没有始,不是真的有一个作用、力量,让你在徇私,是觉心的根本无始,只是因为随缘故,似有如是徇私相。不是吗?

觉心随缘现黑的时候,你就感觉到有徇私相了,体会得出来吗?那就徇私,一直不断的在上面。

这不能徇私咧?那也不叫觉嘛!在黑,就表面是黑,其他就不要动,那还是觉吗?黑就一直不断的带你,深入一切黑。为什么能够带你一切、深入一切黑?觉心嘛!那,觉心为什么能带你深入一切黑?为什么讲他无始?因为他本来不是黑,他才能够随缘现一切,才能现一切啊!所以正在现黑的时候,是不是就带你进入一切黑?徇私啊!那最初的恩,那是恩。所以你要先体会无始际,你才能知道恩在哪里。

爱呢?就在上面妄计宠慕,更逐亲密。妄计宠慕,宠爱,宠爱的宠,慕,好慕的慕,更逐亲密,更在这边逐亲密,然后追生感受,就是爱,追生感受。妄记宠慕,仰慕的慕,更逐亲密,追生感受,就是爱。那过去讲这句话时,你就想说:耶!那,法师,你怎么又讲妄计宠慕?告诉你这里的妄计有多虚妄,就在你徇私开始,你是不是感觉到,这个徇私就变成什么?好似在这边计较宠慕,心中的好乐所从,这个作用就是这样,自然就是这样向下。

因为徇私故,所以你在徇字上面,我还先、先不要讲你的众生的起心动念,我是讲法中的作用。法性中就会让你在这边,在黑中,一直在什么?冲,就是妄,就在这边起成好像、因为徇私故,就好像有什么?有计量,就好似起成计量的感觉。计量先现前,然后在这边,自己因为徇私的关系,自己就形成宠慕,就是仰慕,不断往下追,然后在这边追逐,拉种种亲密。所以,在黑中,你就会发现,那个气氛,就开始云涌、浓厚,现前了,任何感受也是这样的云涌浓厚。法性如是,你知道吗?那个爱。法性如是啊!所以你要不知道法性,你说将来我要如何脱去恩爱?你很难。

所以,为什么回头还要叫你担当毘那夜迦?双身,要破一切恩爱,那是真破一切恩爱,那是大乘欢喜,那是在最、最后的那种恩爱染照处,你能担当就是大觉,那你就看到,根本就是摩酰首罗之子。摩酰首罗是入世间的,摩酰首罗,你看错了,是天;你看对了,十地菩萨,那是入世的。之子,是什么意思?就从摩酰首罗入、入世的大觉之中,所生的一切子觉。摩酰首罗能够入世间,所以子觉之中就有什么?就有像象鼻,不断的去攫相,就是,你在一切感受中,成就种种相,象状现前,那叫做象。但是人身,为什么人身?因为他走在种种人间的情执作用,人身。还有象鼻,象鼻就是一直不断的向前攫。鼻子不单是呼吸的、闻气的、嗅如是气的,追逐如是气的,他还能攫食,还能够,象鼻,最主要象还有这种鼻子,还有这种作用,还能够攫食,还能向下攫取。那就是欲,过去的欲啊!最初的欲。所以当你向他攫取那个欲时,你就会感觉到,那个欲就跟你联合在一起,所以就有那个因相,同时在动作,这叫负阴抱阳。这负阴抱阳还不是佛经这样讲的,易经都讲,老庄都讲,天地万物,每一个法中都负阴抱阳,因为是不认如是法相而已。

所以,讲到这个法相,没有叫大家在这个法相上面妄想追逐,也更也不需要一些邪人在不断拿这些法中,不断的,他当然可以去骂尽那些敛财敛色的这一些、不削的这一些佛门弟子,但你不能把整体的佛法败坏光。有的人刻意拿这些去骗人,但你不能把整个这个大教败坏光。这个大教,也、从来也、当然也,就不是一般人所说的,哎呀!真有如是啊!这是大法啊!在胡扯!根本不是!这是要让你见性!什么大法?你不见性,你根本不能法的,直下明了那个性中的作用的,所以你要念念明了的,所以你要这个恩爱中,那个爱中,你是不是就能够妄计宠慕?你就知道连这里面,连你想要起心动念都不得。众生根本做不了主,他怎么能够自己起心动念?你永远起心动念,我们凡夫的永远的起心动念,你都跳不出如来的这个佛掌心。就像孙猴子,怎么翻,也翻不出去,你七十二变,也变不出去。你的筋斗云,想要一翻,跳出八万四千公里?跳不出!八万四千烦恼,还在这里。就在这里,你翻不出,怎么翻都在烦恼中,你永远都在烦恼中。

所以这叫做恩爱,目的是要让你先体会,从无始际所现的恩爱。因为从所现的恩爱之中,你才能够达相无相,你才能够真正懂得性中,念念如何生无生忍。你跟谁忍?你还在忍什么恩、什么爱吗?你还要忍种种妄念吗?你跟谁忍?你要是念念从现在开始,你的因地心中,念念不是在根本的自心上面去参,你将来三大阿僧劫,你也不见得你忍得住啊!你就妄立啊!所以他叫做,从这个恩爱,然后从这恩爱中起成贪欲。贪欲就是倾心为重,所以从今、贝,就开始倾心为重。心中向前倾,倾心为中就是贪;欲,就是更相希求,更相希求,当然这里就有、就有什么?就有强取,强取的意思。念念之间,不断的心里面向前,势力很强的取,那就是欲。

这些作用都从那儿来?这些作用都从无始际来。什么叫无始际?无始际就是要告诉你,一切缘起处,无始际。所以,无始际是在缘起处这样讲无始际,缘起处中你就要知道,他的缘之中就有如是缘相,就有如是氛围。众生相中就是如此,什么叫众生相中,现在会解释了吧?众生相中,再也不是说你我,就是一切法中,就是如此,大觉现到一切法就叫众生相;众生相中,众生性中,你只要照到众生,他自然、必然,能够深入一切众生相。在深入时,你要是忘记大觉,事实上你知道大觉,大觉也是如是现,你忘记大觉,所以你就能够感受到什么样强烈的势力,不断徇私,强烈的势力不断的在这个感受之中,不断的深入,强烈的势力不断的在这个感受之中,不断的取、索取,一直不断的索,索要的索,夺取,不断的在这边索要、索取。不就是贪爱,恩爱贪欲吗?

但是,你看得懂时咧?恩爱贪欲都是大觉的明了而已嘛!从觉入觉,所以才会有这种感受。因为你背离了这种感受,所以才在种种物相之中,你不断的沉迷在种种物相最末梢。既然,沉迷在种种物相的最末梢,最后就被什么?就等于被物化了。所以被物化都是在物上、器物上、皮囊上面在造做了。那你会之所以会被物化,都还没有离开过觉,觉心到末,就是如此。皮囊末化,最末梢的末化,所以才会追逐最末的这一些执重,执重,那最重的、就是着重,才追逐着重。那你要不是在根本上面,去、直下去担当,直下去回光,你根本很难离开这末梢的着重。你再说离开,都是着持现在的末梢;再说离开,那还是末中的势力,永远不达本。所以,本立,道才能生,你本立,你才能够回头。所以在这个上面才有轮回,「故有轮回」,为什么才有轮回?因为就在这上面不断的追逐。

你永远要知道爱、恩、贪、欲,他不是一个相叫做恩,一个相叫做爱,这里面有、既然有叫恩、爱、贪、欲,这里面还有一个相,什么相?他是剎那变化,剎那变化。为什么剎那变化才有恩爱贪欲?你要是恩爱贪欲,你抓了以后根本不变化,哪有爱啊?爱就是念念之间,不断的索取嘛!假如你就停在那里,根本不动,那还有欲吗?那忧郁的郁。哼哈~欲什么?欲就是念念之间,不断的这样、不断的这样的嘛!就如同、来讲的话,就如同猴子,这边拿,这边掉,这边拿,这边掉,拿腋下夹了以后,这边拿了夹腋下,那前面那个就掉了,这就是欲。所以这里面有一个叫做剎那生灭。

那,轮回是什么?就是堕二死轮回,堕种种生灭中,就在这边不断的沉迷,种种感受的种种生灭。为什么你会沉迷感受的生灭?是因为你真正在感受沉迷故,所以你才受其生死,受其生灭。什么叫感受沉迷故,受其生死?你就在感受沉迷故,所以你才能够抓、你才要去抓住那种剎那的变化;抓着那个剎那的变化,就是剎那的生灭。就是二死,轮回就是二死,所以二,轮回者,你先不要讲太多的道理,什么都是轮回,二死。什么是二死?上次已经讲过,刚好前面也讲过,变易生死、分段生死,二死啊!你就一直在追逐,你根本忘记大觉的根本、本来性中灵明的变易,你却追逐在上面,心中、心中随着物化之中,本来是化物的变易,你却随着物化之中,随着那个感受的变易,先轮在变易生死。然后感受的变易,事实上你已经随物化了,所以感受的变易你事实上是已经是什么?虽然你还在受如是生死,但你、那是、你是根本不明了的,不明了的,因为你随他变易,你只是处处住在差别感受中,分段生死,就分段生死啊!

分段生死,每一个分段生死你从变易生死中来,但在变易生死中,将来你证得这个变易,就是你跳出分段生死,你不叫证得,变易生死不用证得,就是你真的跳出分段生死,还未脱变易生死时,变易生死不见得会堕分段生死,但是分段生死上面,一定有变易生死,二死具足。

你现在知道二死在哪里了吧?不然讲到变易生死、分段生死,你都还不知道要怎么分段生死的。然后这一期果报没了,分段生死;那怎么叫变易生死?菩萨才有变易生死。你天天变易生死!你天天分段生死!你每个念头起处都是变易,都是心中随感受中的变易。然后随感受之中,你就个别持,就是分段。所以将来你就会发现,我们也不出如是二死,因为就在这生死上。为什么受这个生死?因为你就是念念之间,好乐如是剎那的生灭,你好乐不断追逐如是感受之中的剎那的变化,所以那叫爱,那叫欲。你既然都在追逐这样的剎那,那你当然就在什么?就在受如是生死嘛!那你就要受如是生死,如是、如是因缘,前一个因缘死,现下一个因缘生,不就是轮回吗?你能体会那个轮回了吗?天天在轮回,我们天天在轮回,你知道吗?

「若诸世界一切种性」所以讲到世界中一切种性。种性中当然四生,四生,讲到是四生,种性,胎卵湿化,那就卵、胎、湿、化,卵胎湿化。

「皆因婬欲而正性命」,我们先不要在四生上面去解释四生,我们先在你现在,每一个人心里面的念头上面去解释四生,解释这个四生。念头上面,什么是卵生?你坚覆沉,坚覆,覆盖的覆,坚覆沉,沉于,沉水的沉,沉于。坚,坚固的坚,坚覆沉在中,因为坚覆沉想,所以念念都是什么?都一定是向外奔逸,向外奔。所以他将来什么?将来一定孕于体外。受孕,受孕可能在体内,可是他在育化是在体外,向外啊,这是卵生相,都是卵生相,真正就是坚覆沉。你看看我们有没有很多的恶念,坚覆沉,每天在这边,有的是恶心,阴、阴沉,一天到晚就想要害人,坚覆沉,将来小心,将来小心变成一个鸡蛋,哼哈~变成鸭蛋!哼哈~而且壳太厚,破不出来,哼哈~太厚,坚覆沉,孕于体外。

胎生,那是怀情育化。你心中常怀的那个情,不断在那边兹化,在那边怀情育化。那个就念念之间,在内心之中,不断的在那边滋润,那是胎生。所以那个育化之中,好像那个情感,就在你心中就有起了变化,所以那是胎生。看看我们有什么任何的念头,每天都在那种感受里面,你不断在心里面,只是在这边,内心之中,执着,在那边,随着情感,随着那些感受、造作,那将来都难离这四生。

湿生,是阴生浊润,阴生,潜润在阴中。那阴就属于那个阴冷,念念之间,或许对一切、对一切人不削,对一切人(这个)阴狠,那些都是,我心中太过于阴沉,或者心中太过于闇昧,都、将来都有可能是湿生,湿生,叫含蠢蠕动那些类,含蠢蠕动。所以你看到湿生,他就是用湿气化现的,湿气就化现,不必、不必脱胎,就湿气就能化现,那就含蠢蠕动。就在那个阴湿之中,那个念头就在那边,就在那边蠕动。有啊!有很多啊!那种心中太多阴沉的人,阴冷的人,心里面对一切人都没有那、都很冷漠,很冷漠那种,念念之间,心里面一点光跟热都没有,将来,开个水,你可能就流出来了,将来生中,哗~不然水沟中生。还有的是恶心,喜欢这样念念之间,起那个阴性,阴性就是好像滋润在念念间,就想害人,那就粪秽生,粪秽生,都是这些,湿生。

化生,每个念头当下,你仔细思惟,交发易变,彼此交发。易,变易的易,变,变化的变,变易的易,交发易变,那都是化生。我们有的时候想到这个东西,突然一下,灵感一来,噗!跑到那里去了!然后这个东西再想一想,突然一下,灵感再来,碰!又跑到那里去了!那其实你的心中的思惟,他也就能够这样子交发,这样子一直不断的变化。思惟中心性之中有如是四生相,将来你的业报当下,当然就有这种四生的脱胎、脱化,这种四生的脱化。

所以,但菩萨也有化生,菩萨化生就不是随着自己的这种念头之中的这样突然变现,突然变现,那是以德的、以愿力的,那以德、以愿力的。凡夫那个脱化,根本是以妄心的,妄心中他根本无所依。所以无所依所以叫没有依托,都是业力现的,无所依的。菩萨的脱化是愿力的,他有愿力的,脱现的,那个是化。所以那个化中,从愿力当下,他就能够随处化现,随处化现。这是,先讲到你心里面的四生,为什么要讲心里面?我们不必去研究外面四生,根本不必,研究完了干什么?最多知道,我是胎生。哼哈~那,你知道你是胎生,又不保了,搞不好将来我就是卵生,也不一定啊,你知道也没有用。那你先看看,你心里面你堕在哪里?常常堕在哪里最重的,你就知道你将来可能是什么生,将来可能是什么生。

所以你要、只要不堕在什么?只要是不堕在想,就是众生的业感着,那情感,那种执着中,就算是胎生,那个怀情育化,那怀的是道,就算是胎生,那也是道种,那也是道种。所以,胎生还有酝酿义,那个是从向内之中的不断的孵育,向内心之中的不断的滋养,那胎生也是道种。你有办法做到化生,那虽然是菩萨,要是不是菩萨,那就、就是、就是那一些飞啊,那一些怪里怪气的那一些,那一些最好别做,一做,不知道几劫以后才能复返?几劫才能复返。

当然化生也有最初的人类,好像也讲说最初人类也是化生,也是化现的。但是,最初的人类,你说化现,事实上他是从天、光音天来,光音天来。为什么是光音天到人间来?你知道吗?为什么?光音啊,既然到了梵天,到了光音天,光音就是,光相,相,光只,就相,声音都有了,就是相都现前了。相现前的时候,最初现出一种形容,在人间。这是相最初现,还不是堕在重,最重的中。他从性中显出了,所以那是人相最初离。

但是,他还是在什么?还是在虚空天,所以有光、有音,就是人的最初的。人者,情也,就是情中的、任何的情感,清清楚楚处,他明明白白处。所以,那时候光音天来,就从最初光音天,就会看到人间的行为了。当然,人还有分天人、人间,但是就是有这个人相,有人的这些德行现前,有知道一些情了,从光音中来,从光音,所以讲到人间从光音来。

现在有的很多人说,现在我们在考古,好很多好像说,人类是猴子变的,所以有的说进化论。因为那一些猴子变的,也有从畜牲来的,畜牲转化而来。但真正的人呢?讲到人中的这种智慧是光音天下的,光音天你看到就是情嘛!从光音就往下看,因为觉心是念念向下普润的,所以,往下看就是人间的大明。但人间你不要说那光音天就在人间,光音天已经是人始了,开始了,所以念念照现的,从此以后往下的,初禅,然后入到欲界,那都是人间开始塑、塑造,开始人间。一直到了真正现出质量,须弥山现,须弥山顶再看到娑婆,那已经是质最重处了,质、质都现前了,质最重处。不是着执的执,是质量的质,质最重处。所以,在那个质最重处就有两项,一个从恶道中来,转而、转就是恶道、恶业尽,转化而来;一个是真正本来人间的品德,从光音天中那种清明,那种心中的清澈,那你能够知道一切道理,心中的那种(那种、那种、那种、那种),那叫做光音天。

所以,光音天既然讲到是光音天来,所以他一定体质什么?清轻。清轻,清澈的清,轻重的轻,清轻,所以你不可能还会留下什么化石,留下化石都是浊重的,所以都是从畜牲来的,那个身体的浊重,身体皮肤整个质量的浊重,随便躺下来,泥土一埋,都还可以变成化石。你不要老是以为人都是猴子变的,所以这个、这个不叫进化论,那叫倒退论。哼哈~叫倒退论。那你就不知道人是根本光音天下的,人本来就有天人的德行,那,这个在哪边去、去辩论?这不是用道理上辩论的,也不是用现在所、只是科学家,整个在什么样考古上面去体会的,这个要有禅定啊!

你真正证到禅定时,你虽然在人间,可你都能够上接天中的功德,那你才能相信,人,根本不是从恶道中来的。你将来在上位之中,还知道下位事,所以你就知道,下面所有的一切众生、畜牲,他们一些众生的流转,那种型态。他虽然能够转化为人,是开始业的开始,增加他的福德的开始。人间有他根本的福德、福报,那叫禅定中见的,那不在那个理论上面跟你辩,那没有意义辩的,所以禅定之中是真能见的。

不要讲禅定,要真正讲到世间人都会知道,你要是在人间,你说是猴子来的,可是有的人,他在人间,因为恶业故,他还没死,还没往生,他已经像鬼道了,或是已经像畜道了,因为他已经恶心故。所以有的人还没往生,他已经、已经像畜道了,不要讲鬼,像畜好了,他像头猪,或像个什么东西,你不能说猴子又变猪了,不是猴子变,都是业力在变的,都是业力所现。

所以这个就要告诉你四生,你要体会你心中的那个四生相,你要明白心中的四生的、过去念头之中的四生相,你也才能够真正、真正明了,将来所投往世界,什么样的种性?世间的种性。那,为什么一出世界中,一切种性就是这四生?你会发现,念头中就是这样子嘛!他是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这四生而已,一切种性,不离这四生。

感受之中也是。你不断在这边包覆,沉,包裹,就是卵相,你念念之间,是不是有一个念头,自己把自己像卵一样的包裹起来,在这边沉思,不断的堕在烦恼,就是卵相。那,还有那些念头里面,他就什么?就是在这边不断的培育,不断的养育,这怀抱、养育,就胎相。

那,有的就是在随着你的念头里面,随着那个念头的那个尘中,那个流处,就是识因流处,不断在那边兹生,在那边蠕动,在那边不断的起意识在蠕动,在里面兹生、造作、蠕动,你都不能体会得出来的,那就是湿生,湿相。

那,还有就是,念头就是,忽然而有、忽然而无,一天到晚变来变去,化生。

这是世间种性,都在你心中,就四种种性。然后这种种性再来跟你讲其他的所有一切,万法相。(但是这一些,还没打罄吗?还没?吓我一跳,我看人都出去了。)

所以这些种性,「皆因婬欲而正性命」都因为婬欲,婬欲,婬什么欲?婬者,浸婬相。浸婬,为什么浸婬?法中就如是,念念势力就如是故,就浸婬。所以,这个婬字从女,不是从水的。佛经上很多婬字是从女,女者就是属阴,就是在一切感受中,阴覆中,阴覆,覆在上面,就是女,上面是一个爪,去抓他,然后任其变化,就是婬。婬字,拆开来,一个女,一个爪,爪子的爪,一个壬。从阴中,抓起感受,然后随他,就任他,一切任他,就是婬,你看到这个婬相就是如此。我说的婬相,就是这种潜在心中,那种不断向下浸婬,那个婬相。那是、那是、就是刚刚讲的那些恩爱、贪欲,他自然就会起成那种势力,那种婬相的势力。但是,他婬在哪里?浸婬在哪里?就是浸婬在如是的欲望之中,这种希求之中,这种强取之中。那个强取是从哪里来的?强取就是从恩爱贪欲中来的,法中就是这样的。

所以「皆因婬欲而正性命」正者,什么意思?正者,是守也,守住的守。正,守,坚守的守,跟定也,就是我们讲的,入定的定。为什么叫守跟定?你就守住气氛,以为从此以后就在上面,不断的随其升沉,随其变化,就是你的命相,以为甘心,就在上面,然后就把自己定在如是相中,叫以正性命。你就以为众生相中,就如是不断的一定是向下不断的一直攀缘、强索,你在这个上面,就从此以后改变你对于任何事项的体会,改变你对于任何现前生命的所有的一切理解,从此以后你就在这边组织,你自己以为的生命,就在这个上面,在欲望中,在这一、这一、这一锁链上面的所有的一切,势力的这一些流转上面,你把他当成你的命脉,就当成命脉,叫做 以正而正性命」,都在这边,不是吗?

我们现在都是啊!我们现在不是每一次都在感觉到现在有这个我吗?所以常常也说,我就是如此,我就是如何,很多人都会在这个上面。连这个的这个我,我就是如此,我就是如何,这都是什么?徇私,都是恩爱。你念念之间不就是恩爱这个我吗?你在这个恩爱我之中,突然讲这个我中好像这里面贪欲很少、很薄,但你不知道就是因为有这个我故,才能够营造一切贪欲。这一句话表现时,我只是知道有我啊!我只是、我只是执着有我啊!这一句好像在贪欲中,好像显出不了很大的贪欲,可是就是这个执着,他能够兴起一切贪欲。就是这个执着的我中,他能够鼓动一切贪欲,他能够酝酿、他能够真正翻搅一切贪欲,所以那也是着。

所以,讲哪一个众生不是都在这个婬欲上呢?哪一个念头当下你不是在这个婬欲上呢?你就是不断的浸于在现前的所希、所望,所有冀望中,甚至于那个我相里。哪个不是呢?都是在这个上面。因为在这个上面,在这个我相中,那念念追逐,那个追逐中又是那恩爱,又是追逐这个我,因为从那个器物中的追逐,其实就是坚固那个我。这边是方便再提一个我,意思要告诉你,因为那个追逐中那个我,但是那个我就剎那剎那在灭;剎那剎那在灭,你就剎那剎那在追;剎那剎那在追中,所以越追越不饱足,所以在我中,永远不得饱足,就是饿鬼了。在我中永远不得饱足,所以饿鬼叫食我,永远不得饱足。有一个食、一个我,永远不得饱足。

那你,从哪里来?就光最初那个我字,都是婬欲相。你就在这样不断的念念之间,攀缘执着这种我相故,所以你才能够什么?才会说有我。当你说有我的时候,你就在这个什么?这个地方,安身立命,你就在这边安身立命,叫「已正性命」。你就把自己安定在那里了,你就守着他了,你就以为就是这样了,世间法就是这样,念头就是这样嘛!那,不是这样,那还叫做觉吗?还叫做感觉吗?还有世间吗?你就会这样认为。就坚固了,就变成坚固了,都是以正性命,以正性命。

肚子饿了,想到饭食,贪欲。

大众请合掌。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弟子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