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学习
“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圆觉经》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设计,为更有效传播
INEWS / 讲法节录
《圆觉经》096讲(字幕版)| 自然法师

补充教材:

《华严经》〈十地品〉

金刚藏菩萨从三昧起,普告一切菩萨众言:「诸佛子!诸菩萨愿善决定,无杂不可见,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遍一切佛刹,救护一切众生,为一切诸佛所护,入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智地。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智地?佛子!菩萨摩诃萨智地有十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我亦如是说。何等为十?一者欢喜地,二者离垢地,三者发光地,四者焰慧地,五者难胜地,六者现前地,七者远行地,八者不动地,九者善慧地,十者法云地。佛子!此菩萨十地,三世诸佛已说、当说、今说。佛子!我不见有诸佛国土,其中如来不说此十地者。何以故?此是菩萨摩诃萨向菩提最上道,亦是清净法光明门,所谓:分别演说菩萨诸地。佛子!此处不可思议,所谓诸菩萨随证智。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自然法师 于二○一四年十一月十八日宣讲

第九十六堂

(《华严经十地品》:金刚藏菩萨从三昧起,普告一切菩萨众言:「诸佛子!诸菩萨愿善决定,无杂不可见,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遍一切佛剎,救护一切众生,为一切诸佛所护,入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智地。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智地?佛子!菩萨摩诃萨智地有十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我亦如是说。何等为十?一者欢喜地,二者离垢地,三者发光地,四者焰慧地,五者难胜地,六者现前地,七者远行地,八者不动地,九者善慧地,十者法云地。佛子!此菩萨十地,三世诸佛已说、当说、今说。佛子!我不见有诸佛国土,其中如来不说此十地者。何以故?此是菩萨摩诃萨向菩提最上道,亦是清净法光明门,所谓:分别演说菩萨诸地。佛子!此处不可思议,所谓诸菩萨随证智。)

(学僧问)有法师问:舍识用根,根者是否就是指觉心?也为去妄之后的见分,也等于自证分,也可以说是六识的净用。

(师答)讲到六识的净用,是念念已经体会出觉心的识心中的清净。为什么要讲到觉心识心中的清净?因为识心一定要跟大觉体中相应,你才能知道识心的作用。你平常讲到识时,我们会永远都还在众生的知见上造作,以为就是现前的种种心意识之中彼此的纠缠是识。其实不是,那个识心是根本的净分,那是觉体入到一切意识现前处的那个清净相,那叫「净分」。

有点类似我刚刚讲的众生的无明。你讲到众生的无明,你能够体会众生无明处,其实就是你觉心的清净处,你能感觉到那无明处就是清净处。所以将来你要…,就好像我们讲个譬喻好了,不然这样这句话你们大家可能听不清楚。镜色现前处,镜色是不是无明处?他遮蔽镜性,他就是现出就是镜色处。假如你不认镜性的话,镜色现前处就是从此以后让你走失镜体的人、镜体的作用。假如你认得是镜体时,就在这无明处,你看到的是什么?看到就是镜性的清明,你不能离开镜色的无明去找到镜性的清明,这就是根本讲到智慧的圆融了。那不是一般的语言跟文字上面去体会的,那是一个行者在自体上,不断去参究时,心体中的那种担当,跟自体的那种心中的观察。

你在哪里看到那个镜性的根本的清净作用?就在镜色的无明处!没有镜色的无明处,你还找不到镜性的清明呢!没有在种种念头中所起的众生的种种无明,你在哪里找到你根本清明的大觉的作用?你在哪里找大觉的作用!所以总是在这个回家之时,你都会怀疑,那众生要是本具这样子无明,那为什么他都具无明的话,如何又说他本来是佛?本具这样的无明当下,就在这个无明当下,都是整个镜性所起的种种作用上面,所谓的无明。但既然是镜性所起的作用上面所谓的无明,那不是一切所作上面,就是在什么?彰显镜性嘛,就是让你明白镜性嘛!镜性所起作用的无明,就是在显现一切镜性的作用,彰显镜性啊!

所以在彰显镜性上面,在镜色上面说他是镜子;在感受上面,在一切众生相中说他是佛,有过咎吗?没有啊!但是在这没有过咎的心里面的智慧担当里面,你不知道每一个镜色起处,他一定能够起成无明吗?清楚。但是为什么你能够在说他一定能够起成无明时,你在清楚当下,你居然还不觉得有障碍呢?因为无明根本就是佛性嘛!你能明白镜性时,再讲镜色的无明,你会觉得障碍吗?不会啊!你每个镜色现前处,他就举体做那个镜色,清楚啊!但你正在清楚时,你在心里面体会的就是镜性的大明嘛!他会是障碍吗?绝对不是!

所以这里面,为什么要金刚藏菩萨问这些问题,就是不断在众生在最微细的心中,这些不断在名相上面的搅遶,完全整个摧破。要让你在藏性之中,清清楚楚那个根本的深密处,那心中根本的无疑,没有疑惑。那为什么叫深密处?讲到名字、讲到无明、讲到任何觉心、讲到是佛,讲到任何名字,你都无疑惑;所以他才能够讲十地。这种无疑惑是心中,真正如实的心中的担当!才能说十地。那不是过去三贤的境界啊!但是十地都是什么?十地在哪里修?十地不是离开三贤,有一些东西叫三贤可以修;十地所修的都是三贤,你就从信心开始,然后从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贤之中,念念如是下手,将来你内心里面体会就是十地,你每一步登上就是地中的功德。

所以讲到十地时,他是要全前面四位所有一切功行的作用。前面所有一切功行的作用,从信开始,到住、再行、再回向,这四位之中就是行者念念之间,不断就在觉心上面所去参究、担当的方向,不是吗?所以你圆具一分,你心中就落实一分;落实那一分中,你看到这一分的落实,他又能够起出更多的觉照。譬如说落实,真正在心中、落在心中了,就好像心中有踏实感了,真正你落了一分的踏实,就譬如欢喜地,于是在这个欢喜地中,再起成种种的好乐,再起成种种的觉照、作为。那作为又在哪里?三贤,还是三贤,就念念就在十住、十行、十回向。

那念念既然都在十住之中,那你当然就是能够看到一切法中本来的面目—「十住」嘛。那你在十住的本来面目当下,念念都能担当十住,那你念念都能知道大觉心体之中,本来的慧行,「十行」。所以你在这个大觉心体的本来的慧行的十行的这种作用中,你念念不违背任何的世间一切万法的根本的清明相、住相,你也不会忘记根本觉心的心中的这种行持,这种十行相,所以这叫回向,这就是修「十回向」。你站在感受之中就知道是觉,站在觉中就知道是感受,就是回向,就在修十回向。

然后你念念之间在修集这十回向心时,你证的就是「十地」。所以你眼睛见色,耳朵闻声,你自然就能够形成回向。看到色处,就知道就是见;听到声处,就知道是闻;这是十牛图里面讲的。听到声音,就知道是耳根;看见花朵,就知道是眼根。你要知道,当下就是在这个根。

刚好这个法师就问到:「舍识用根,根者是否就是指觉心?」觉心的最初当然是根,大觉心体在识心上面所现的所有一切作用处,叫做「根」。根是所谓觉心所显现作用当下,就是「根」。当你能够明白根时,就是什么?回到大觉心体中来。所以这里面的一切名字的安布,都是从那里安布?就是一个觉体中安布的。所以刚刚讲,连无明都是觉体的安布。因为你绝对要相信没有一法离开过觉心,「万法唯心」,「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恶鬼都是心造的!因为你知道恶鬼都是心造,当下在这么样子众生的业感这么强烈处,你知道是心时呢?你就不随业,你就看到本源,你就回来了。就好像在镜色之中,这么样强烈鲜艳处,你知道是镜性时呢?色的势力就消;你不知道是唯心,那当然就是逐色中的势力。为什么你会逐色中的势力?因为觉心起处就是众生,众生就是觉的起处。但是众生的相中,他就具足无明性,你就会自然流转了。

所以你行者念念不能够恳切坚定自己,念念之间在觉心上面,坚定这种观察,坚定这种思惟,你永远被众生世间流转。你起心动念都是众生相!那都是啊!所以凡夫起心动念,就是流转相,他无力回天啊!无力回头!为什么无力?因为觉心现前处就是这些,就是你感受到无明。

那你要怎么样回头?你只要知「无明实性即佛性」,就回头。你当下知道一切万法都是唯心造,就回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就回来。你不信吗?有的时候我们在烦恼的时候,我虽然还不是修行人,大烦恼现前,自己觉得一念惭愧:哎呀!这只是心嘛!这只是气氛!你居然会感觉到那烦恼就销一半了;你要不回光,你就随那个烦恼跑,你就一定随他跑。因为众生语言,你都能够感受到一切心的作用,何况你是真正证到你心中的本来面目

(学僧问题)所以他说要去妄执,是不是也为去妄之后的见分?(师答)在根中可以做见分想,但是这个见分,我们就不能够像过去知见中的解释。当你真正知道见分时,见分在那里?明白相分处。见分没有见分可得,明白相分处就是见分。假如你在明白相分处就知道是见分时,这个时候你才能够知道见分,因为你更清楚相分。所以当你真正知道见分,又清楚相分处,那就叫「自证分」。过去心是不可得处,你念念逐末,堕在那边;将来回头也是在照见这不可得处,所以念念还本。因为当将来回头知道不可得,所以念念不住,就还本。过去是本来不住,所以你就堕落。为什么不住?因为相分,你知道相分时,就是见分;知道见分时,就明白相分。所以这里面要讲清楚。看到相分,相是最前面的,所以你看到相分时,就知道有见。看到花朵,就知道是眼根;听到声音,就知道是耳根。看到相分,就知道有见。因为觉心就是如此,所以行者才有下手处嘛,不然干嘛叫你在尘相中参?

「如何在一切感受触境上面去开始下手?如何在念一句阿弥陀佛时,念念归家,这样不断的在六根之中摄受思惟?」

所以明白相分,就是见分。当你清楚见分的时候,当然明白相分,你要清楚见分,就是当然明白相分处,你发现见分又不住,他又明白的是相分。可是明白相分处就是见分,相分又不住,那你在哪里?自证分。你发现根本心中法法不住啊。你的自证分,真的有个自证分吗?你真的心中知道是自证分只是证自证分。你心中本来就这样子不住的啊,根本不住的。

所以说:是不是见分?是。是不是自证分?是。但是你不能捉着真有如是名字说是,那就是心中的超越。

但是过去你就是这样的用,在根本不住之中,我们却处处留住,那叫做凡夫。但你真的以为留得住吗?你要留住都留不住你在那边妄想留住!因为你现前能够找到的一切法,找到一切,你只要找到一分能够留住的,你告诉我。你找不到嘛!也找不到一分、一行、一个动作能够留住嘛!所以根本不能留住中,我们却处处留住,那才叫做凡夫。

可是凡夫为什么叫做凡夫?刚刚就跟你讲,众生相中就是无明处,你要是不能显出这个无明处,你还不能知道大觉心中的那种光明哩!因为大觉你不能说他是哪种觉,就好像镜体,我跟你讲过他非种种色。镜体非种种色,在非色现色时,你完全都是在色中感觉镜时,那已经叫无明了。但是能现色处,不就是非色吗?真的是色,还不能现色呢;所以能现色处,就是无色的清净嘛!那你何妨他现色呢!

所以就在这现色,就是无明的根本处,你将来体会的是根本大觉心体的觉明,这叫「金刚藏」。所以金刚藏在问这句话时,你以为他在问是起疑啊?在问难?他在问,就是在销自己的疑惑他当然是为一切众生、为一切行者,方便示现有所问也是帮一些行者看到心中最微细,心里面厘不清的种种作用。因为厘不清的原因,就是因为念念之间在觉体上,他没有办法直下担当一体融融(容融)故。所以只要讲到一个名相,讲到一个名字,讲到一个动作,他就很难再把他融进来。因为过去不习惯如是融融(容融),过去不习惯如是在根本自性上会故,在根本心中会故,所以难。

所以今天发问时,就是什么?就是解疑时,跟我们一般人发问是不一样的。我们一般人发问是抬杠,那不叫做问难,那叫流难(留难),故意刁难,刁难你,那个是完全不一样的!怎么讲都打死不回头,不回头就是不回头,那勇猛!勇猛!那这个勇猛相,这个有的时候很难能够感受众生业力的那个刚强。过去我们也曾经有过,所以老是抓着自以为是,就不肯回头。但真正的智者,连自以为是都不可以自以为是。你觉得自以为是时,都要告诉自己:觉心觉得自以为是时,觉心都不是这句啊!所以当你知道觉心都不是这句时,你就不会抓着前面这一句自以为是,起成丝毫的贡高我慢。你在那个根本不用自以为是上面,才是你去认清一切法的真正的清晰处啊!那个没有什么自以为是啊!那个叫做清明。所以那个人也坏不了你,任何意念、任何的种种意境也坏不了你。在那种坏不了中,你刻意说他是自以为是,那自以为是没有过患的,那不是众生有意欲造作、有意识造作的自以为是。

所以那个才叫做心里面慢慢体会,当你能够慢慢体会时,你将来会发现那就是,也可以谈说是「六识的净用」。不但是识的净用,也是觉心的净用;当你能够觉得识心的净用处,你就能够看到大觉的净用。这也就跟你讲相分、见分一样的道理。因为本来都是觉故,本来都是大觉故,所以觉心所现的一切的名字当下,都是觉心的行迹,所以当你在一切名字当下体会那个清净处,就是体会觉心时。体会觉心时,就是打破名相处,就是打破名相处。心就是如此。你要打不破,除非你说真有如是法,才打不破。那真有如是法,那就不是你的觉心啊!干卿什么事啊?谁知道有如是法?那觉都是他觉,关你什么事情?不关你事,不关你事!

所以这里面要慢慢清楚时,你才能够体会什么叫「法云地」,那种心中的那种清明。刚好法师问,也可以帮助我讲得比较清楚一点。那是真正是法云地,那种慈云普覆。什么叫慈云?这个叫做《楞严经》中讲「慈荫妙云,覆涅槃海。」慈荫,树荫的荫,一个草字头、一个阴天的阴。慈荫妙云,慈荫,那个树、大树那个荫,慈荫在上面。慈是什么意思?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所以在这个慈中,你看中国字写兹心,念念知道就是觉心,根本是心。

所以慈氏,讲到这个慈氏就讲弥勒,弥勒讲到根本识心三昧,就意识的识,你要念念知道他就是慈氏,你不能离开心中说识,他叫慈氏。所以他叫「阿逸多」,「阿」字是一切法不生义,但是他能够随縁,能够自在,流露一切万法。随縁自在叫「逸」,流露万法叫「多」,他就是「阿逸多」。

所以在识心现前处,你都会感觉到什么?识心现前处,他就是接受一切世间的名字。觉心非种种名字,但是在作用现前处,在这个净用现前处,他就是接受一切种种世间的名相、作用,法中的名字。所以这种作用叫什么?「好求世名」。所以经中就把菩萨的性德都跟你讲得清清楚楚。但你堕在好求世名之中,那是流转相;你不明白好求世名,那叫闇昩相。所以阿逸多最先也是好求世名,但穿着袈裟好求世名,他表示在净行之中,在清净行中,净相之中好求世名。他不是讲我们凡夫的好求世名,千万不要老把阿逸多比成我们,拿我们跟他比,比不上的。我们的好求世名,根本不叫好求世名;你堕在每个名字里面,就叫僵死化,那就求什么?你是被名字僵死。我们是被名字,浸在每一个名字的染缸之中的,那不叫求耶,那个叫做囚犯的囚,好囚,里面囚犯世名,你被囚进去了,关起来了;不是那个求得的那个求,是完全不一样。所以「慈荫妙云,覆涅槃海」。

一切感受,像譬如刚刚法师问的,在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一切感受,一切法中的名字,清不清楚?清楚。都是大觉心体之中,随缘所现的一切名相,清清楚楚,遍覆在一切觉海当下,但是这一切觉海叫什么海?涅槃海,根本寂静无为。

为什么寂静无为?因为你见到相就是见了,你见到见,见又不可以住,都是自证了。那自证又不可以住,就是证自证了。证自证也不能住,他看到就是自证分、见分、相分。没有一法可住,那不是无为法吗?没有一法能留住,那本来就是无为。你要不是这种心性,你根本看不到世间哩,世间都断灭了,所以那叫做「法云地」。

在《华严经》中讲:「能受一切如来大法明雨,无厌足故。」所以能受一切诸佛如来大觉心体,必定能够随缘,如是法如是现处,如是大智遍照处;大法明,清清楚楚心中的根本智明,他能够遍雨一切万法处。所以这个雨(ㄩˇ)字,用到动作上就是ˋ,能雨一切万法处,那就是什么?那就是心中,为什么讲无厌足?心里面根本就是一性所成,这连心里面想要拣择都没有,念头中连拣择都没有,就是心中根本的本来的性用,连拣择相都不可得,所以叫做「法云地」,这叫法云地。

仔细思惟你的心境就是这样子。将来你看到你的心地,虽然讲到一佛制地,但是就是有如是十种菩萨的渐次的登进。你没有最初欢喜的好乐,没有三贤位中,念念为行者不断的这样子薰集,这样子蕴酿,这样子云集,心中的智慧你也登不了欢喜地。你登不上欢喜地,你根本体会不出一佛制地。当你知道是欢喜地时,虽然叫做初地,可是心中欢喜在哪里说欢喜?是因为真正明白觉,一佛制地。所以这里面觉心的通用,能够通彻,不是在文字上面你才能体会得通彻,你仔细思惟,你的觉心就是如此。

一个小孩子发愿若是发的想要好好读书,发心至诚时,虽然他才能够登上小学,可是在小学之中,接受那些教育,接受那些科目的这种教授,那种心中的欢喜。虽然小学的科目不能表示是大智慧,但是接受小学的科目心中的那种欢喜好乐时,他已然已经知道,他在接受世间一切科目时,心中的好乐,根本的好乐;就是如此,觉心就是如此。假如说觉心不是如此的话,世间根本就没有希望,你知道吗?世间一步一步走来都不可能有希望的。

为什么觉心有希望,你知道吗?因为都是觉心现故,从你至诚恳切最初立那一念心时,虽然未证,你已经对你的前途、对你的前程,已经无疑惑了,所以有希望;但是那个希望,不是我们众生委曲那些空想,知道吗?空想的希望是委曲相,心中如实的纳受,心中如实的至诚恳切的那种体会,那是真希望,那真希望。

这十地讲完。讲完处是让你体会,金刚藏菩萨他要告诉你就这十地相。既然是这个十地相,所以在金刚藏菩萨如是三难中,如是三问中,你要站在如是讲到根本大智体中、十地之中,去体会那个三难。

所以下面讲「佛子!此菩萨十地,三世诸佛,已说、当说、今说。」早上讲过,为什么过、现、未诸佛都已说、当说、今说。

佛子!我不见有诸佛国土,其中如来不说此十地者。」从来不见有任何大觉心体现前处,不是如是十地的,所以叫从来不知道有任何诸佛国土,「我不见有诸佛国土,其中如来不说此十地者」。所以这里面为什么要讲到诸佛国土」,用到这句话?所以行者只要有一念,能够跟这个如是大觉心体的性土相应时,你就自然能知道这十地;你要是不能够在心中不能够摄集根本大觉心体这种性土、这种领域,不要讲性土,太抽象了。你心中能够体会那个智慧心中的那种领域,就是性土。虽然未证,但你已经能够知道在你心底深处,就在如是领域之中,在你如是的性土当下,在你心底深处,有一个声音不断的告诉你,十地的渐次,十地的渐次。

这个不是虚妄,不是讲玄,就是如此;你自己心里面至诚恳切时,自心之中都有种种声音,在你心中为你拔济。你心里会想奇怪!我现在还在找寻哩,我只是发愿至诚,我还在找寻,感觉现前的我还在找寻。可是潜在意识里面,就好像有一个声音,不断的告诉我该怎么做了。有时候会这样子啊,世间都会这样子。世间的记忆、世间的行为,都有这种境界现前。所以你才能够发现,众生所体会的世间的觉心,是多么的粗鄙、粗劣,就一直抓着我这个感觉说觉心。但你真正用到世间心时,你的现前还觉得我在怀疑我找不到方向了,但是因为前面发心至诚,潜在意识都有一个声音提醒你:该这样做!该这样做!那个不是你吗?难道那个是鬼?那个当然也是你嘛只不过你现在很执着现在这个不知道是我,那叫刚强。

假如你都能够体会,其实那真正的大我是那一念真正发的至诚心,那念大觉心体是大我,所以你就念念之间不会陷在所认为,被陷在这个我所执迷的那个我中,那个势力渐销。那个势力渐销,对行者来讲都是帮助耶!因为我们现在随时起心动念,都会感觉到有一个真正实我在眼前,在感受中;就是这个实我,造尽种种孼,你知道吗?拖累你到无量刧来流浪生死啊!就是这个感觉啊!

但实际上这个感觉又是什么?你就是抓着现前我这个感觉,说这个我的。但仔细思惟,将来我要是不小心往生,我变成狗了,那我这个我的感觉是不是变成狗的感觉?你都会怀疑那个到底在哪里?所以那就是攀缘,坚固相、坚执相。你连那个感觉那个我时,都要告诉自己,那就是觉心,觉心堕在无明处,就有那个我。所以你念念之间可以看到那个我的呈现,你根本不必避他,你知道是觉心、知道是无明就是了。我都不被我所迷,你只要不被我所迷,那一切心中只要觉心赤诚时,那一切在心中的种种我的声音,你都能够一时听到。你能感觉有一个执迷的我,你能感觉到有种种在发心之中念念提携的种种我,那你法法都不堕。当你法法都不堕的时候,你才能够体会那个大我,才能够体会那个觉心的不可思议。

因为你法法都不住,你不在法上执着有我,叫做最初讲的「诸法无我」。但是诸法无我处,你都知道无我的安立在何处,不是你只要知道诸法无我就好了,你完全都知道诸法无我了,将来谁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要知道一切我的安立处,但法法不住那个我中,那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法法都不住,能够遍知一切我处,所以他能够行入一切、走入一切众生世界。因为在一切我处,他能法法不住,他可以为一切种种众生的我执之中,讲尽一切走脱我执的方便。

现在讲的这些话,假如你说都破的话,法中无我,都破我执了,谁来做?你根本不敢做!谁来起行?你只要说起行,我就会笑你:不是有个我吗?那不是还有个我吗?你说有我,你觉得惭愧,又不做了。这叫做搅遶!告诉你还有个我,就告诉你,过去你为什么一直执着说,要诸法无我,完全破掉我执?是断我执耶,不是把整个我中灭光!不是没有我,全部念头之中没有我。你说把念头之中完全没有我,我们又不是死人!你说完全没有我时,谁知道没有我?我。那谁知道没有我?这仔细问你,你就说我知道。那还是有我啊!怎么没有我呢!

只要在一切我中,明明白白都是大我,你自然在一切我中,不住一切我的那个相,就连现前刚强执着那个我的感觉都会不住。你只要那个执着刚强我的感觉都不住时,你才能够发现:原来他同时可以具足种种我中的智慧。不但你放眼出去、放眼世界,是十万亿诸佛供养,你在内心世界,你处处都是什么?都是种种佛性在供养,都是觉性。每一个觉性,每一个佛性上面,就是一个我。但是过去你在我中不认觉性,那个我就是障碍;现在在我中都知道觉性,所以我中没有种种过咎。那个就是什么?那个就是大乘佛法讲的「常乐我净」,那个大我;那才是常乐我净,所以你能够明辨一切啊!所以叫做,这是从来没有见诸佛国土,其中如来不说此十地者。就是这一切大觉心体,不说此十地。

何以故?此是菩萨摩诃萨向菩提最上道」。什么叫「最上道」?无上妙理就是最上道。你一定心里面能够看到自己根本心体之中智慧的脉络陈列,脉络的铺设,就是妙理。理者,纹络相、血脉相、法脉相,所以脉络的布列。

亦是清净法光明门」。就在这个大觉体中,根本清净的出入相,光明门就是出入相,那心中智慧的光明,那是一个佛智慧,智地之中所出入时,你感觉到十种渐次的差别。为什么有十种渐次的差别?是因为他普运一切作用故,所现的种种渐次差别相,所以那叫「清净光明门」。能摄一切用故,所以有如是渐次差别。所以就像太阳,太阳现出来的时候,有的时候是光相,有的时候明相,有时候是照相,有时候是射相。虽然讲尽太阳的种种光明照射种种相,其实就是太阳一相。太阳无种种相,随众生因缘不同故,所取相就不同。有的人取光相,有的人取明相。但种种明相就是什么?种种现象都是太阳,就是一个太阳,所指的就是太阳。大觉心体也是,就在这个起一行之中,能够起出种种入世的光明,那种光明就是能够遍及一切作用所需,所以那叫清净相,那叫清净法光明门。

所谓分别演说菩萨诸地」。所以才能够分别为你演说,清楚辨析演说一切大觉有情,大道心众生入世之始那个智慧的,所有的一切担当、一切运载、一切运持。担当、运载、运持,就是诸地相,就是诸地相。

佛子!此处不可思议」。在此处不可以思议。不可以思议不是说,不是我们现在思量之所不能及,智力不能及,所以不能思议,不是!他说你不是用意识之中之所及的。那你说释自然这跟刚刚前面讲的,好像没有什么两样?当然不一样。不是用意识所及就是告诉你,这一切法中所起的叫做意识,这一个大觉心体,所起的一切光明门的出入相,叫做「意识」。你如何拿这一个大觉心体所起的一切意识,所起的一个水泡,所起的一个意识的一个泡,来想要量他、思议他?不是你在任何意识上思议的。你只要在意识上都知道,都是如是大觉的光明门就是。就如同我常讲的,你不能拿大海中的一个水泡,想来量大海,那不是那个水泡的力量。而且你在已经在用水泡量大海,你已经忘记你是海了,你再量也量不出来。你只要安分知道这一个水泡都是海,你慢慢知道什么叫大海了,什么是叫大海了。

你慢慢知道所有的一切意识,念念之间不在意识上造作,你就知道什么叫做什么,就是根本心中的本来的面目。他不是用意识思议的,你只是在一切思议上面,你要知道他就是你本来面目。所以这个叫做什么?「诸菩萨随证智」。为什么叫「随证智」?我刻意把他标红,这才是根本菩萨道中,随你真正的发心,行持上面念念之间心中必定能够证有个登,能够登入相应之处,必定能够让你印烙出来,叫做随证智,叫随证智。而且那个智中就是清清楚楚,一定能够如是现见,如是起成种种德行,起成种种庄严,叫「随证智」。

(『大智无所畏金刚藏菩萨。闻说是已。欲令众会。心欢喜故。为诸佛子。而说颂言。菩萨行地事最上诸佛本。显示分别说。第一希有难。微细难可见。离念超心地。 出生佛境界, 闻者悉迷惑. 持心如金刚, 深信佛胜智. 知心地无我, 能闻此胜法. 如空中彩画, 如空中风相. 牟尼智如是 。』)

大智无畏金刚藏菩萨而说偈言菩萨行地事,最上诸佛本。在菩萨这个行地,这些十地之中所行的智慧行地事,是根本最上的大觉心体的根本,因为根本现出时,就是这种种十地庄严,十地事。

显示分别说,第一希有难」。你要显示他分别说,为什么讲「第一希有难」?这种根本,讲十地时,是一切法中的第一义谛,你要站在第一义谛中讲。但是第一义谛中根本很难说,为什么很难说?因为你不可以相像(相想?3344,你不可以心说,你不能拿心来说,你要刻意,不可以心说,就是你不能立心去说,不能在上面再安布什么心说;那就是一切心,那是心的总源,你不能再拿心去量他;你不能拿任何心中,只要是众生意识之中,能够心中所表、所量之中去思惟他,都不是。但你现前的一切思惟都是他,你只要当下行者这样子回头反观、担当,知道都是他,当下心中的默然,默就是心中的印可,那就是。

所以圣人才会讲:大智希夷!(希就希望的希,夷就是过去夷邦那个夷,阿姨的姨去掉女字旁,那个夷),大智希夷。古人讲什么叫「大智希夷」?夷者叫视之不见,谓之「夷」,夷者叫平。视,眼睛的视,视觉的视,视之不见,他不是在种种见上说视的,谓之夷。听之不闻,谓之「希」。大音希声,叫听之不闻,谓之希。那讲这个文字大家当然更蒙了,什么叫「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大觉心体现前处,不管见色、闻声,感觉上好像都有如是作用,其实都是觉心成就而已。

当你能够明白一点觉心成就,你会发现这些作用本来寂然,就是寂然。所以现在讲这个寂然,我们是凡夫,心中可能很难去体会。但是你看古人,在讲到「希夷」,还不是佛门中最初说的,是老庄说的,是中国古人讲希夷的。所以「大音希声」这都是古人讲的。所以古人能够体会那个清净心,那在佛门中来判,像老子、庄子它们大概都已经是,这讲到辟支佛的智慧了。那佛门中要讲到大乘佛法,那是直下讲到菩萨道,讲到这一佛乘的智慧。但我们现在只是在忖度圣意,不能够讲说我们能够清楚,在文字之中我们只能稍略解释。

可是你看到过去古人圣人,他站在那种世间智慧里面,他都能够体会到心中的清净;那种清净是什么?一切世间作用都在,但是他觉得根本都是什么?都是心里的无为,那种心中的清净!所以你才能够体会真正《法华经》最初讲的「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啊!但是诸法从本来常自清净相,所以感觉上都是常住,一切东西都在,能听、能闻都在,但你在这个上面不会再落下什么?有真正有见、真正有闻。

所以古人用的是听,听就要讲到是耳根的德行,听。所以你不要落在闻中,闻就是作用、信用,你不要落在任何作用上面,他没有任何作用,就是心中的清净。你将来能够参透一点,那怕只是世间的一些禅定,你就能够感觉到那个清净相。那个清净相不是世间清净,不是我们像用众生的感受说世间清净;那是真正你心与世间打成一片的清净。假如你说世间清净,那是还有一个对待的,那是完全一片的清净!因为世间在哪里找世间?就在你心中的世间嘛!哪有世间?所以有一点世间的禅定,你都能够感觉到那根本一片中的清净。所以一片中的清净在哪里清净?在听闻之中你都清净,那就是世间清净。所以平常的作用在寂静之中,你都还不会落在作用上。

所以今天讲十地,如何还在作态上面跟你讲十地?如何还在众生习惯的种种语言、作相之中,你去思惟十地?你应该是把你的所有的一切语言,这一切作态,整个收回来,仔细思惟:他哪个不是出自于你大觉的心性?因为你知道他是出自于大觉心性时,你现在这个语言、这个文字,你的势力就歇,你心中这个声音的力量就歇。那你在觉体之中,你在你心中智慧之中的担当认可就增一分,那个叫默然,那个叫寂然。但这个寂然中是心中的清清楚楚,将来你都能够体会到心中的作用,所以这叫做「希有难」。

微细难可见」。那不是用众生的知见之所能见的。「离念超心地」。离开现在念中,超越现在所有的一切众生的执着的心地。这些就可以很快讲过来。

出身佛境界,闻者兮迷惑。」他出身的所有的一切佛境界,在大觉境界现前处。闻者兮迷惑,你见闻者,你只要在这上面,想要用众生知见看到佛境界现前处,却都是流浪时。

所以为什么要讲十地?就是这些文字是非常重要的,根本就是大觉心体所现的无明处嘛!你却做了流浪处,你哪个无明处不是佛境界?你哪个现前的感受处不是佛境界?你哪个现在觉得有我处不是佛境界?只不过捉持我太深了,这个我都离以舍离。

将来你知道是佛境界时,这个我你都放得下。这个我你都放得下,那你说我现在是不是还活在这个世间?还活着。但是你会是像过去一样众生捉持这个我,有真正这样沉重、这样心中沉重的感觉,以为这个世间、以为我在活着吗?不是耶!那就真如古德讲的,他不过随缘在消旧业而已啊!谁在活着?现前是什么?臭肉皮囊。那你活着是活在这个世间吗?臭肉皮囊在这个世间,他早就超越这个世间,能够心里;他念念不住在你任何感受的世间里啊!他是住在法界中!

所以讲到一个世间行十善,临死都不会觉得死啊!何况你在臭肉皮囊还不到死时,你已经超越臭肉皮囊!你还不用到死,你都知道将来所去何方。你一个心中有福德的人,还没到死,你就感觉到天上的种种瑞相与你相伴,常随你左右;心中造恶的人,还没到死,一切地狱中的恐怖,随之你左右啊!你见到心性的人,你不知道将来心中智慧所去的地方?过去随你左右,你是无力的,是被动的;将来你就会知道,这一念心智到底是什么世界。

所以你根本不动道场,你看到绝对不是只是今天你看到的世界。不是像《法华经》中讲那个,就是一般的众生只看:咦!此处何故忽生众生?那还是凡夫所见。但是告诉你,众生所见之中,那不是现在我们真正执着,以为你现在每天看到的东西而已,有很多你看不到的!将来你是真正证到如是心时,是自己做主耶!你看到以为你自己在活在这个世界吗?你不是活在这个世界里的,所以那个才是真正的佛境界。

但是你要是不在佛境界中呢?都是迷惑处,都是流转处。你在见色闻声,都是在被无明所流布处。你在无明所流转处,你还在找怎么破无明耶!就算告诉你,就是用世间人的方法告诉你,不是在佛法中告诉你,告诉你怎么破无明,你还是抓着无明在破无明耶!叫可怜!所以讲到外道的可怜,那都没有一个,就是觉得没有一念是像佛门中讲的,直下担当那种决定心啊!

直下担当,你知道吗?那种决定心,那是叫多少的,就是行者要多少的历鍊跟坚忍,才能担当的。什么叫坚忍?就是在这么样浩瀚的迷惑处,你要告诉自己:那就是觉。刚开始讲你都很虚!你心里都很虚!在镜色那么浩瀚的迷惑处,你要告诉自己:那是镜子。你都很虚!但这么样虚的声音里面,你要是慢慢肯定:那是镜子,那是镜子。总有一天,这个声音在你心中产生共鸣、产生力量。当然这个声音在你心中有力量时,你再看镜色时,你看到真正就是镜子,你再也不是镜色。但你离开过镜色吗?不必离开!真见镜人,那是真解脱人。那是唯一的方便,唯一的毕竟,不然不叫解脱道。

你自己体会那个觉性,你就知道,那其他的方法还叫解脱道吗?没事还灵修,找一个清净,那叫解脱道吗?那叫「纠缠」!纠缠,我没讲秋禅,纠缠,纠缠心,就在那边缠,就还在纠缠,不断的还在造作而已。只是换一种模式,不断的让心还在向外纠缠、造作。

所以「闻者悉迷惑,持心如金刚。」这才坚定,真正持心如金刚。「深信佛胜智」。念念告诉自己,大觉心体的根本,他是一切世间最殊胜第一义谛之中的根本的照明,根本的心中的一切能知、所知。那是一切知心之中的大日;所以智者,从知从日。那是一切知中的根本大日的遍照,那也才叫做智,那叫「佛胜智」。所以讲这句话不是在讲文字,你要在一切感受里面,起心动念你都要告诉自己,那就是大觉智日的遍照。

你要有这种声音啊!要这种佛光,这种话中在心中不断起的佛光,那我们才叫做释子,我们才叫行者。你有这样回光,虽然现在有的时候我们还是凡夫,有很多地方多吃了人家十方供养,将来也消得掉了,可以消了。假如你连这个心都没有,用功的心都没有,多吃一点,将来披毛带角还,披毛带角还。因为我说的消得掉,不是讲贡高相,将来总有一天照见觉心,普度一切众生嘛!但你要不发这个心呢?吃一点,那就是亏负嘛!多吃都是亏负嘛!这何况我们现在都在这边讲经,我们三个天天吃得这么好,有的时候想要把那个计算机点去看一下新闻,我都有点不太好意思!赶快宁愿打坐一下,因为是为了还那一顿,开玩笑哦!

深信佛胜智」。知心地无我知在大觉心地中无我。能闻此胜法能照见那个无我中,怎么样知无我?照见一切我都是觉,就是「无我」。他不是在我中断我,叫无我;他是知道原来一切觉,一切我都是觉,就是我。你只要知道是觉,你就不会在我中的势力上,叫做无我。你不但不堕在我中的势力上,你在我中,你看到就是你根本的觉体,那叫无我。所以,他才能够「能闻此胜法」。

如空中彩画」。所以讲出任何名字来时,甚至于像刚刚讲的相分、见分,讲出任何名字来,就如空中彩画一样。彩画处,在空中彩画处,随你的挥洒当下,似有如是痕迹;但是当你挥过之后,不落半点迹相、迹痕,因为他都不住。「如空中彩画,如空中风相」,风中根本无形无相。因为风就是空,在虚空之中,不动的是虚空,动者就是风。那动的就是风,那就是空。所以风动时,我们叫做什么?空气,就叫空气,所以那就是空。所以「如空中风相」,似有如是飘鼓,似有如是好像的摇动,但都是虚空。

牟尼智如是」。牟尼叫能寂,释迦牟尼,释迦能仁,牟尼能寂,所以那就是根本大寂静之中的智慧。那既然叫做牟尼大寂静的智慧能如是,所以智能如是,就是释迦。所以牟尼在寂静处,能够看见到他在大寂静之处,处处都是什么?「慈荫妙云,覆涅槃海」。那都是一切感受之中遍覆,但是遍覆处,你是心中根本不住的心中的清净。但是在这清净之中,你能够看到一切行为举止的名相,清清楚楚知道他的随缘遍立。知道心中随缘遍立的种种不同的名字、作用、相状;牟尼智如是

(『分别甚难见 我念佛智慧 最胜难思议, 世间无能受, 默然而不说

分别甚难见」。当然分别甚难见,你想分别,不是用见来见的,不是用心中心意识所及的,叫「甚难见」。

我念佛智慧,最胜难思议所以念念之间,要体会那个佛智慧,最胜难思议,他不在思中见,所以让行者念念就在一切感受之中,去直下担当就是。所以这一句话,连这个偈子都不是只是讲过就算,这个偈子,要是真正把这个偈子放在心中,那都是将来行者现在下手的力量。「我念佛智慧,最胜难思议」,所以你在看起心动念处,在现在看眼睛见色、耳朵闻声处,在所有的一切起心动念处,在早上眼睛张开,一切感觉马上感受到那个处,感觉处;在晚上睡觉时,觉得要整整销歇时,那最后的疲累销歇的那种感觉处,你念念都知道那都是觉,你念念都要参那就是觉。为什么?因为「我念佛智慧」。因为你念念都能够在这个上面,体会那个大觉的智慧,那就是大觉所明相,叫智慧。

这才能够符合我们平常所用的,这个尼日用里面的这个:睡眠始,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睡眠始要知道是一切智觉,睡眠之前也要知道一切智觉。为什么一切智觉?就是我念佛智慧,念念都在觉心上参。所以每一个动作,你都不要忘记都是觉心的作用。当你每一个动作都能够体会是觉心作用时,你只要这样子,行者下这种心下个几年,有的要是真正用心半年、一年、二年、三年,你突然感觉到,你眼前看的都是感受,身根触摸都是感受,但感受处你居然感觉到不是过去这么样的深厚,你却能够感觉到觉心的清明,最少都有见迹这种智慧现前。

觉心在哪里?眼睛见色是,耳朵闻声是,足下奔运是,佛性就在这里。但你过去不见,你根本念念之间不在觉心上参,你怎么能看呢?你怎么知道佛性?那就是佛性!过去你不见时,不在念念之间,你像我念佛智慧,你看的都是无明!为什么都是无明?因为无明根本都是佛性,但你不认而已。

所以,「世间无能受」。在世间法中都是无明相,无能受,都是无明相。「默然而不说」。为什么都是不能受?因为这世间既然讲到用世间名字,既然讲到众生名字;既然讲到这个名字,就要具足这个名字的相,世间跟众生都具足无明性;但你要知道这些名字是虚妄,那就是佛性;你要立一个名字,就是无明;你要立一个清净,那还叫无明;给你立一个名字,那都属于无明性。

那样听懂吗?所以你将来在这首偈子上面,也才能够体会金刚藏问的。那为什么一切…就在第一个问中讲的说,「若是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最少在这边你就能够慢慢体会。众生本来成佛就是大觉心体,何故?因为你还有众生二字嘛!但有一切众生二字,觉体中现出这二字时,就现出无明。他为什么能现出无明?因为众生性中就是无明。众生性中是无明,那谁显出无明?那无明就是大觉显的无明。所以你不必怕众生的名字下面,众生性就是无明;你只要在一切名字下面的一切法性中的无明性中,你体会他都一定是托大觉而显时,你直下破无明!那样体会吗?那叫金刚藏,那叫能摧。

要打引磬了吗?打了!那下个礼拜再说。

大众向。请合掌: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弟子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