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学习
“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圆觉经》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设计,为更有效传播
INEWS / 讲法节录
《圆觉经》094讲(字幕版)| 自然法师

补充教材:

《华严经》〈十地品〉

金刚藏菩萨从三昧起,普告一切菩萨众言:「诸佛子!诸菩萨愿善决定,无杂不可见,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遍一切佛刹,救护一切众生,为一切诸佛所护,入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智地。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智地?佛子!菩萨摩诃萨智地有十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我亦如是说。何等为十?一者欢喜地,二者离垢地,三者发光地,四者焰慧地,五者难胜地,六者现前地,七者远行地,八者不动地,九者善慧地,十者法云地。佛子!此菩萨十地,三世诸佛已说、当说、今说。佛子!我不见有诸佛国土,其中如来不说此十地者。何以故?此是菩萨摩诃萨向菩提最上道,亦是清净法光明门,所谓:分别演说菩萨诸地。佛子!此处不可思议,所谓诸菩萨随证智。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自然法师 于二○一四年十一月十八日宣讲

第九十四堂

《华严经十地品》:金刚藏菩萨从三昧起,普告一切菩萨众言:「诸佛子!诸菩萨愿善决定,无杂不可见,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遍一切佛剎,救护一切众生,为一切诸佛所护,入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智地。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智地?佛子!菩萨摩诃萨智地有十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我亦如是说。何等为十?一者欢喜地,二者离垢地,三者发光地,四者焰慧地,五者难胜地,六者现前地,七者远行地,八者不动地,九者善慧地,十者法云地。佛子!此菩萨十地,三世诸佛已说、当说、今说。佛子!我不见有诸佛国土,其中如来不说此十地者。何以故?此是菩萨摩诃萨向菩提最上道,亦是清净法光明门,所谓:分别演说菩萨诸地。佛子!此处不可思议,所谓诸菩萨随证智。

再看,所以「佛子!菩萨摩诃萨智地有十种」。这十种就讲到菩萨的行持之中,都以十为圆满、为成就。所以本来一切世间万法,起自于一,圆成于十;起自于一,圆成要于十。所以这是世间数字,就是书数上面的数中所有的道理,所以要圆成于十。那为什么在圆成上说十?那就要讲到菩萨的发心、菩萨的智地。你已经知道大觉心体根本的如一,在这个如一之中,你要圆满这个如一,叫方便说十,方便说这个圆成,所以都说十种,都说十种。

所以「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我亦如是说」。为什么过去、未来、现在诸佛,都要已说、当说、今说?刚刚就讲的,根本就是源自、起自于一,那个一中,你要圆成十,他就能够现出如是圆满的十种庄严十相,那就是圆满数。所以这个圆满数从哪里说?就是从诸佛如来的根本如一之中所宣露,你能够彰显的;你不必刻意一定要看到他有文字、有语言的宣出,但是真正用心的人,你在如是如一的道理上面,你自然就能够什么?周顾十方,周顾十方。所以既然能够周顾,所以就叫做「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已说、当说、今说」。

「已说」是过去本来的德行之中,就一中就具足十,是「已说」;然后「当说」就是念念之间,他必定要能够圆成现在所有一切行者,念念当下心体之中的体会,叫「当说」;既然是一切行者必定能够在圆成法中的任何体会,所以他就能够形成一切菩萨道上,现在的智行的方向、准则,「今说」;所以说「已说、当说、今说」。

「我亦如是说」,那为什么「我亦如是说」?从金刚藏中,从根本大觉心体的藏性无疑上,承诸佛种种力量故,因为前面还有文章,诸佛现,加被于金刚藏。所以「我亦如是说。」

何等为十?所以「一者欢喜地,二者离垢地,三者发光地,四者焰慧地,五者难胜地,六者现前地,七者远行地,八者不动地,九者善慧地,十者法云地。

本来我是想说这些就是大家自己去…,因为这个要讲下去的话,今天这一天大概讲不到真正《圆觉经》了,所以想说大家自己在名相上面去自己查,后来想说还是稍微略解一下,那你才能够知道这个藏性之中讲到十地时,如何看到这个佛性在藏性当下,所有的一切庄严的安布,所以稍微略说。但是略说时,我以两个经文的版本,讲的不同的十地中的解释,然后为大家作串连。

所以讲到欢喜地时,《楞严经》中就是「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他能够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就是「欢喜地」。就表示最初在这个藏性当下一定有一个现相,什么现相?你念念之间已经觉通如来。纵然未证,但念念之间已经于此法不疑。我说的「未证」是讲现在的菩萨,但我们不能讲到法身金刚藏大士,我们讲现在菩萨看到内心之中,你念念供养金刚藏这些力量时,现在的一切行者,应该可以看到心中就在如是金刚藏的种智当下,你已经有一念心,那是什么样的相同的心?就是「念念无疑」,你念念无疑中。

那为什么叫「觉通如来」?是在一切起心动念当下,你就能够回头反观,就是根本大觉心体的本来面目,如是法如是现而已。喜来之时,就知道是觉,如是法如是现而已,觉喜;喜觉,就是现出种种…,既然觉心能觉喜,所以他就能够现出种种喜觉,叫「如是法如是现」而已。怒觉,即然大觉心体能觉怒,所以在觉怒当下,你就能够现出种种怒觉。

在喜、在怒他根本不能自觉,因为有觉故,所以于喜于怒,因为觉体能够托显故,所以才能够显现出种种喜觉、怒觉。所以我们堕在喜觉、怒觉时,你不要老是抓着喜觉、怒觉,以为我真有如是觉啊!你能现出喜怒的那个,根本不是喜怒的种种气分;但是真正喜怒的气分没有觉,他根本也显现不出来,根本他自己也不能够成种种喜怒的气分。那如何我们堕在喜觉、怒觉处,我们却抓着喜觉、怒觉,明明是大觉心体托缘而显的种种作用,那就叫「如来」;那个当下,我们却背离了如来的本来的作用,而捉持着后面种种妄想,所以那个叫做「妄」,真正叫做妄。

所以妄既然叫做妄,他虚妄到什么程度,只要有一念知道,原来就是我根本觉明的作用,那妄性全销。这妄根本没有根由的,没有原由的。假如真的妄要是有原因的话,你将来要破妄之时,还不是那么容易破哩,你还要一步一步找到原因破呢!既然是妄,佛门之中,尤其是汉传佛教告诉你是妄,就是告诉一切最初行者下手时,你心中已经对过去的业感,不再生大恐惧心了,为什么?那是妄而已。

你懂得是妄,当下、直下单刀直入,你不会觉得真正有如是深沈的业力,你不会觉得真正有如是闇障、深厚的种种业障的束缚。你觉得那个束缚,都是那一念中忘记了觉体,忘记了如来;你觉得束缚这一念中都是觉哩!觉都还没有「束缚」这两个字。所以连「觉得束缚」都不被这句话所迷时,自然在一切感受最强烈处,你突然就有一天你感受到,在过去你觉得非常强烈的烦恼到你面前来,今天你只要知道他是觉时,那种势力在你眼前就销歇一半。

你根本不在妄上断妄的,你要是在妄上断妄,那还就是妄,那就还在造妄,造一切妄!所以念念你不达本,你根本不能破妄;念念你若是达本时,你才知道那个妄字真正就是妄。妄没有理由,就是不认本来面目,就是这么虚妄,根本连理由都没有!

所以就《楞严经》讲到「欢喜地」时,他一定能够向(现),那个叫做「通觉(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可能我们说,那到欢喜地已经登地了,那「尽佛境界」,那不是我们凡夫现在的智慧之所能够体会的。虽然我们现在凡夫地中,还没有真正证得,没办法体会,但是行者已然知道,他就是一心的本来的面目;虽然未证,但是根本你要相信,在你心中就是具足。因为你相信具足,虽然未证,所以行者能起惭愧心,能起精进心。

为什么能起精进心?因为就是他本来面目嘛!自己的面目都不想找到,那有可能吗?自己忘失自己是谁!你当然念念都想要、希望能够找到我是谁、我是谁。有的人得了健忘症以后,他忘记自己是谁,他的念头中间,念头里面,他这一生的念头里面,念念最逼切的,就是想要搞清楚我是谁。但一切凡夫都已经早有健忘,可是你却感觉到我们从来没有一念想要、非常迫切的找到自己是谁从来不想找!几乎我们都是健忘症,全部都是健忘症!

当你真正知道原来你是健忘人,你是忘记你自己是谁时,你那种心中的悲切、急切就是如同得到健忘病一样,所以你当然能够惭愧,当然会精进啊!明明知道是我的面目了,我怎么还甘心流转在任何起心动念处,任何举手投足处,任何眼睛观色、耳朵闻声,我就甘心流转呢!而且这一流转就不知道多少劫?多少生呢?而且这一流转永远都是被前尘的势力所束缚必定要受势力种种的控制呢!于是乎在生死之中都得不到自在了,自己都作不了主了!你愿意吗?你甘心吗?

因为你已经知道你自己本来之面目,虽然未证,已经知道,你相信,你已经相信本来面目你都具足;可是你却不肯去用,所以你心里面一定会起,心中非常的那种悲切、急切的,心里面的这种痛苦跟精进;那个精进来自于痛苦、悲切、急切,所以那时候一定能够起成精进。在那种精进里面他也会「尽佛境界」,虽然那个尽字不叫做完尽完全的「完」;但是他却是什么?念念之间克勤发愿、念念参究,那也叫做尽,叫「尽佛境界」,那叫「欢喜地」,那个已经叫做称性了,叫欢喜地,这是《楞严》中所说的。

华严经》中讲说:「出生大愿,渐次深故」,叫「出生大愿」,虽然讲得非常简单,但是这个愿,我讲的那叫原心;你念念之间已经看到自己的原来的面目,原来的心性了,叫「出生大愿」。念念之间已不背离根本的本来面目了,「出生大愿」;念念之间再也不甘心随一切过去众生业感例如(?1032流浪了,「出生大愿」。因为你再也不甘心被业感流浪了,所以你当然也不甘心,一切众生界中随业感流浪。这句话要讲的清楚,因为你现在看的起心动念,叫「众生界」,假如有一个众生界还在流浪,你就在流浪,那就是流浪,所以你当然不甘心一切众生界还在流浪。因为你不甘心一切众生界在流浪,在内心就是如是发心,在一切世间对待,外在你就一样如是悲心、悲愿。

所以说诸佛成佛时发现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是在内心之中所见,哪个不是佛?你还有看到一法不是佛你根本没有证到大觉体。所以古德开悟时,通体是觉,眼睛见色,觉也;耳朵闻声,觉也;鼻中嗅香,觉也;舌中啖味,觉也;从来没有离开过觉,那所以他当然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有打妄语吗?佛在看一切众生时,大觉心体看一切众生时,有离开过一切根本心性之中的,所有的一切起心动念的众生相吗?他没有这个起心动念的众生相,他又怎么能够有起心动念感觉外在的众生相呢?你能感觉到外在的众生相,其实都是起心动念的内在的众生相。因为你要拿什么法中去诠释外在?色、声、香、味、触、法。你要是没有色、声、香、味、触、法,你怎么知道外在?

所以外在虽然有个形相在你眼前,可是你要诠释他,你要在心中明白他,是透过你的六根、六尘。假如你的六根六尘都知道是成佛时,你当然就能够知道如何摄一切外在感受的众生是成佛,因为外在,他没有六根六尘,你根本连外在都不知道,哪有外在?所以他一定要经过六根六尘告诉你有外在,但是经过六根六尘告诉你有外在时,事实上告诉你的外在,就是六根六尘。听得懂吗?外在的感受要经过六根六尘,你才知道有外在;所以当你说有外在时,事实上他就是六根六尘,他事实上就是眼前六根六尘。

所以你六根六尘都知道是成佛处,你当然相信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虽然看到他现在还在流转,但你虽然流转当下,你已经对众生流转现前处,他的佛性不灭(昧1307,本来是佛。但就现在外在的众生不认,所以流转,可是就内在的性界众生之中,你当然直下要担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那种本来就是你完全照见同体是觉;眼睛见色,觉;耳朵闻声,觉;甚至你觉得有外在、内在,觉也。当你真正住在如是觉心啊,你再来看世间,先不要说你真正将来证得完全圆满的觉心,你只要有一点证得根中的清净,你再来看世间就不是你过去这样的业感的世间了,你就不会有那种真实的感受耶!

所以那连智者大师都说,他还没有证得六通,他只是证得六根清净位。六根清净位,他就能够到法华会上了!他看到世间不是你现在肉眼所见的,六根清净位。六根清净位,他看一切法中能够透视他所有的一切本末因缘;六根清净,还不要说他六通,六根清净位看一块肉,他就知道这块肉饱受多少辛酸痛苦耶!所以绝对没有哪个活佛能吃肉的,活佛一定超越六根清净,不然怎么称佛哩?你看一样东西都不知道他的痛苦,那还叫做觉吗?你看到所有东西你都不能觉,那怎么叫「活佛」?那怎么叫活佛呢!

所以真正「六根清净位」,他眼睛见色,就知道这个色中的本末因缘;耳朵闻声,知道这个声中的本末因缘;他会影响摄化的本末因缘,清清楚楚!他比世间的那些术士心中,世间的术士那个灵明不过都是世间业力,他当然超越一切世间业力。世间的术士尚且他还用现在众生的业感中的造作算术,能够算出来种种的天文地理、风水变化,能够看到一个人心的种种在世间的改变,何况六根清净!

当你都能够处在六根清净位时,你能看到原来都是一个法众生业感之中的变化,甚至于你知道就是心性之中的法界在变化时,你还会堕在任何物相之中,执着物相以为是真吗?不可能!你会看到都是什么?众生的每一个起心动念的不同的法界庄严。所以你看到一切世间时你会看到一个众生心性,我就能够感受到你感受到世间是什么;看到不同的心性,他就知道你感受的世间是什么。所以当他能够住在如是清净心中的辨析能力时,他看到的世间不是堕在我们现在一直捉持现在的器物,这种坚固的感受里面以为这个世间相的。所以他的那个世间相是什么世间相?他那个相是走进一切众生心法之中的法界相,他能够体会这个。到时候你再来看,只有一点根中的清净,你都能在看世间都不是像现在这么沈闷的。这当然是叫做渐次深故,就是「出生大愿,渐次深故」,这是「欢喜地」。

你念念之间已经愿意在这个上面不断的担当,再也不甘心再去流浪;再也不甘心被现在的假相,一直不断的在欺蒙,以为真有如是世间,真有如是我这种相;到时候将来眼睛闭时,你心中都觉得遗憾啊!到时候眼睛闭时你都会知道,原来你认为真的世间,他不过也都随你业力嘛,所以人在往生之时,在断气那个时候,现在你感觉的世间的四大,就在你的心中一时摧毁、崩坼,开始垮~,山崩地裂!这个我还没过,等我往生的时候我再告诉你;以经中来讲的山崩地裂,就是感受完全摧毁了,摧毁了。但是什么时候你能够知道?你要在定中你就能知道,在清净心中你就能知道。像刚刚讲清净位中都能感到不同的境界的组合。所以他当然也能够体会出,一个恶人刚开始那个心中的世界,他如何一念向善,恶世界的崩坼,善世界的建立,虽然同样的感觉山水不变,但是他这里面就有什么?就有组合跟崩坼相在里面,排列的气分是完全不一样的,完全不同,所以这在清净的时候,你都能够体会的。

所以到「离垢地」。既然前面一定有欢喜地,心中的好乐欢喜,那个好乐不是一般的好乐,那是一个金刚藏中一个行者念念之间在藏性之中无疑的好乐,那种坚定。既然有那种坚定,所以他的心境之中再往前登进,登进就是离垢,离垢地中。当然《楞严经》讲的就比较深,叫:「异性入同,同性亦灭」,这是离垢地。什么叫「异性入同」,异者,差别相,一切差别入同;同在哪里?同在行者最初讲的根本体会的那个清明性中,同一清明。但他也在这个清明之中,为什么「同性亦灭」?这个「同」,既然知道清明时,不是还有个「同」抓在这里,这种心法你一定要体会,将来你在用时,你将来会慢慢发现,你这个心中一定会慢慢渐次,你会慢慢自己剖析出来的。

你在能够知道一切分别都是这一心时,这一心都不可得耶!假如有一心还可得的话,因为我们还在造作心性上,你觉得还有一个「同性」可得的话,这个「同」在哪里说?这个「同」就一天到晚在面对差别中说的假如你真的以为这个「同性」可住,就像现在常常讲的:唉,怎么参这个灵修,觉得有个清净可住。你要是抓着真的有清净,真的有清净的感觉,我保证你将来的这个清净感觉、感受就是烦恼;因为你捉着一个东西你就会起成对待。所以本来是知道「异性入同」「异性入同」是知道一切差别都是同一清明。你真正知道同一清明时,要是在正发心处,这一清明就放下,他不是还捉持有一个清明存在。假如捉持有个清明存在,不要讲佛法,讲心理学,你为什么还在感受有个清明存在,就表示你念念之间,对待的那个业力还没销,还有对待。

虽然对待你感觉到:诶,我现在都异性入同啦,好像没对待了!这个没对待中喔,这才是最可怕的!对待的业力势力没销,可是你感觉到好像事相之中,好像都已经没有对待了,可是这个势力,这就是势力的势力,势力没销,所以他在潜在意识里面一直在深处,为你守候。那个守候的心,你找不到的你以为:哦,我销光了,我现在入同了,我就是同心。你光捉着这个吧,你就念念守候;总有一天,这一念福德若是没时,那个守候的心捉久以后,疲劳,啪!出来都是烦恼,放出来都是烦恼。所以这里讲离垢是真离垢,是讲到真正发心的正发心处,是「异性入同,同性亦灭」,那是真离垢。

那又为什么讲到「同性亦灭」,那「垢」字,讲一个土、讲一个后。「后」者叫做积厚,积聚的积,厚薄的厚,积厚就是那个「后」。你看是不是现在念念之间潜在意识还是不断的在上面造作,叫做「积」;在任何感受你是不是还有什么?心中偏重,就是「厚」。你还有说,我找到一个清净,我找到一个清凉,我找到一个同,都是偏重,都还是「垢」。所以连这个名相,行者在心里面都能够清清楚楚,都能够明明白白。为什么行者能够明明白白?因为行者叫觉行者,所以念念之间要跟佛性相应,跟佛智相应嘛;你觉得有个「同」时,你觉得有个「清凉」时,你同时就应该告诉自己:「觉得清凉的还是谁?」

所以这个就是宗门之中,最慈悲的到家的法门,念念之间不断的为自己披剥嘛!因为念念之间能够为自己披剥,所以念念之间在任何行者的作持上面,每一个不同的境界现前处,你就能够念念不住;因为每一个境界现前处都没有离开过什么?没有离开过你的识阴啊,意识。所以你当你意识觉得有「得」时,觉得有「证」时,觉得有「得」时,你心中都要告诉自己:「觉得得是谁?」因为你能够提起那个「觉得得是谁?」那个得中的感受就放下。

所以觉得他的是谁,不是后面还要找到一个是谁,是让你觉得他的是谁,是让你前面的那个尘相起成疑情。但有的人弄错了,觉得的是谁?他后面不断找是谁?到底是谁?那你叫做找错方向。「觉得他是谁」让你是在前尘,现在你所谓有得上面,起成疑情的,起成放下的,因为你念念都在这边披剥。所以你连「觉得我能放下」,都知道「觉得放下是谁?」连放下都不住。「觉得我在有觉得」这句话吗?这一句都不住,你念念披剥,披剥到真正就是什么?一切染污清净处;你总有一天,就是古人讲的,千年的漆桶那个底,被你打破。因为你会是在一切感受现前处,你不是堕在感受的种种气分中造作的。你是在一切念头现前处,你能够明白那个明心跟照心现前处。虽然还不能叫做全证,但是你已经知道那个照心现前处;照心现前处就是什么?他可以知道一切感受,但他从来不是。

但是你最初要怎么样慢慢之间体会这个照心呢?就是念念在一切感受之中,为自己起心作念,念念呼召「觉得的是谁?」你要是不能够这样子念念呼召,你也最少要提起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既然知道是佛,你就法法就不应该住,还有什么得不得?所以这个才能够讲到前面的叫做:「已见如来普光明地」;这个才能讲到说,金刚藏菩萨他是真正「尽佛境界」,念念之间就在这个觉心上面体会,所以那个叫「离垢地」。

所以在《华严经》中讲,叫做「不受一切破戒尸故」,就是「离垢地」。他不受一切破戒尸,在离垢心中,这一念心中他不受一切破戒。尸,尸是什么意思?「尸」,你不要小看只是死尸,这里面当然文字,尤其是大经中的文字,他虽然方便用的是世间文字但是每一个字相之中,他让你行者体会的意义,要非常深厚的、深远的。「尸」前面是一个尸,这也唸ㄕ,下面一个死;前面那个尸是什么?是陈列处,是陈列;下面那个死,叫做没有生迹,全无生迹。「破戒尸」,就是什么叫「破戒」你背离觉体,就是破戒;你根本不循大觉心体的根本的律动,破戒。

对这个破戒不要讲到,现在我们感觉到好像只是平常的行仪,不是的,那是整体的根本不循大觉的足迹,也就是之前讲的,「不礼佛足」,「破戒」;然后你在 一切陈列处,既然是背离了觉体,那根本一切陈列处,从来没有根本的生迹呀!你没有觉体哪有生迹?那都是死尸!你不认觉体,这个也都是臭肉皮囊,拖着死尸啊!所以一切念头之中,若是不认觉体,现前的所有一切形态作势,「势」势力的势,作相的势力,全是死尸,全是根本没有生迹的陈列。那叫「离垢」,那就心中你真正看到,心中绝无半点的积厚,这叫不受一切破戒尸故」。

发光地」,于是因为「不受一切破戒尸」,所以念念之间你就看到心体就向前登进,念念在一切法中,处处大明,叫「发光地」。所以《楞严经》就很简单了,「净极明生」。「净」,清净,因为不受一切破戒尸,所以清净了;清净明生,只要净的时候,那个明就连造作都没有。就好像水澄净,自然大明,这个澄净不是刻意作明,大水澄停时,自然清明,所以这个明不是刻意作明;所以叫「净极明生」,就是发光地。你心中啊,现在不要随文解释,你要看心中这样子,真的就是这样子增进,看到增进。

所以你知道这个道理,找不到这个心里面的这种登进处,你就要从源头开始,从欢喜地中忏悔;一定是你因地心中不知道欢喜嘛!什么叫欢喜?你念念在上面不断的起成好乐,就是欢喜。你可能会发现我们有很多的念头、很多力量,还在对红尘的势力欢喜、好乐,所以你当然也看不到那个发光。你真正要是懂得用心时,你会发现心是真的可以这样子,本来这样子面目中,这样子成就的。

为什么说本来面目中这样子成就?他就是你本来面目,你不去认他而已。你要认他时,他就在本来面目之中为你一一呈现,一一呈现;那你始知过去流转在红尘那种虚妄,那真正在人间的那种粗劣的那种虚妄,那感受的虚妄!你自己本来的清明、本来的智慧不认,你却捉持将来必定要种种业感流转的业力,向他攀缘。为什么是必定要流转?你看你现在起心动念处都是攀附种种感受;既然是攀附种种感受,那将来就是流转处。只要起心动念,眼睛见色、耳朵闻声,于是我们都是在攀缘种种感受;既然在攀缘种种感受时,就是流转处。

为什么攀缘处,就是流转处?因为感受就在攀缘之中不断的膨胀;你越膨胀时,过去是种种境界令你攀缘;将来越膨胀时,是你的这种膨胀,一定要抓着前面的境界;然后因为你要抓着前面的境界,所以前面的境界就越来越深沉,越来势力越大,所以越来越大的势力,又反馈你现在的感受,就越来越膨胀,然后不断这样子,就叫「流转」。一直堕到茫然为止,堕到他也不能膨胀了,爆破为止;那爆破就是什么?就是地狱了,就是地狱了;心性就是如此。

但是就在这么大的膨胀互相牵引当下,有一个本来面目从来都不是膨胀,你觉得膨胀那个,他能够起成膨胀都是你本来的面目啊!所以你能够体会时,在尽极众生极恶业处,这么样强大的势力,不过都是什么?不过就是一觉明尔!镜色之前,再强大的、再恐怖的镜色,不过都是一镜明尔。你能有这种担当,发光地,「净极明生」。你当下当然体会,那生死你都能掌握,生死都能掌握。

所以这个叫做,《华严经》中讲「舍离世间,假名字故」。所以他能够舍离,净极发光,所以他舍离。舍离不是像我们之前我一直在说,不是像我们过去众生知见,好像就从此以后不知道了;那种舍离是心性之中智慧的坦然超越舍离。一切名字都在眼前,但是你不再随众生的意念去解释这个名字,所以叫「舍离世间假名字」。当你舍离世间假名字时,现前的一切名相根本不必动,你再赋与他的生命都是本来面目的真文真字,根本的真字义,所以叫「字母」,也叫这个叫「真言」,就是真言、真字,那是根本的直下的道理,所以那叫做「发光地」。

所以一切世间众生过去的名字,名字在哪里?喜怒哀乐,名字;眼耳鼻舌身意,名字;色声香味触法,名字;但是讲到这些名字时,在众生业感都是什么?随缘假缘而起,都是假名字;因为他假缘而起故,都是假名字。将来你要是真正证得如是法时呢?眼耳鼻舌身意,性也;色声香味触法,性也。所有一切法中的名字都是什么?真性之中的本来清明的立名,那叫「舍离」。那叫舍离一切世间假名字故,那是叫「发光地」,在发光地。

你说:法师讲这是不是太玄?似乎讲来,再往下讲的话,大家都可能午休时间还没到,都已经可以先入午休状态!不玄,你要仔细体会,你将来就慢慢体会时,你就站在根中去担当,过去你看到的是声,声音,刚好提到这个声音,你过去你提到、看到是声音,将来你能够体会根本都是你大觉心性作用时,就在声音上面就是你的闻性耶,不是声音后面有个闻性,全声是闻,全部声是闻耶!你根本不必离开尘,你看到的是闻性。

当你在闻性之中,再说声时,声是什么?声是真名真性。可是过去你在声中,你忘记闻时呢?那个声中都是众生流转的种种势力,那个时候的声是什么名字?世间假名,因为堕到世间是假名。所以念念观声的人,叫念念作意(3215在音声之中,在音尘上观的。他不只是在听这个声音而已,他最初发心一定要是觉行者,叫归家人,不是只是在听这个声音,或者是不是在想说,如何不要住在这个声音上,凭良心讲这些念头叫多余,住与不住,其实都叫搅遶。你在听声音就是听声音,不要被你其他的意根所起的任何意念搅遶。什么叫意根所起的意念?就是我要不要住?我要不要听?我这样听对吗?这样对不对?所有的声音你不要理他。你在你自己听声音时,自己意根中所起的一切尘埃,你都不被他所迷惑,你才能够观住这个根。随不随他转,要不要随他流住,还是在不在他身上,都不必想。当你能够观住这个根时,意根之中再也不能搅遶你时,你听到那个声音,这样才能够叫做纯净。

当你纯净听时,那个声音当下,你能体会就是闻性,你根本不必离声就是闻。可是在这个上面,你当然不是住声,住在声中是过去众生的业力,现在事实上你不住时,你也没有舍离,也没有离开;因为哪个声,不是你的闻!所以先要训练,光要训练你在一个根上,譬如说用眼根、用耳根,随便在一个根上,一个尘上,在下手时你还要训练,不要被自己现在的任何意念,再来不断的混淆自己的发心,我就是在看这个根,就是守住这个根,意念所起之处,我只要看到那个根。你自己心中被你的意念都不迷惑,你才能够最初能够体会出一点,「自心不迷自心」。你连我在行门上,自心都迷自心,那将来一切法中,自心一定迷自心。这样懂得我的意思吗?也就是这样听,听久了就是。

但是我还是劝念阿弥陀佛吧!阿弥陀佛有香光庄严,阿弥陀佛如染香人;你这一生参不透,你最少染一身的香气,圣贤之气,将来生中保任啊!你听那个声音,听听听,听到最后参不透,将来不一定,对不对!将来这个就不一定是还能够、再能够发如是心,因为没有心中,身上没有去熏圣人的气分,将来什么时候再能够发心,就不知道了。但是你要是真正念念之间跟圣人的气分相接,这一念心性将来必定能够带引你,他就是接引相,就算没到西方,没有开悟,他必定接引你,到将来生中还能发如是心。

为什么我们都讲,将来往生时是什么…是抉择在哪里?在业力嘛,业力强者牵嘛。你这一生中念念之间都在佛性上那种气氛里面,都在佛名字的那个气氛里面,将来你那个气氛,就是以善业最强处牵嘛!所以那种在念佛时,为什么念佛善业最强?因为心里面,就算没有参透阿弥陀佛的真正深入的道理,但最少你在这个名字上面,那种清净、好乐、向往,那是业,那是善业。可是要是眼睛观色、耳朵闻声、鼻中嗅香,你要是这生没参透,根本没有半点向往,对吧?你不会向往怎么生,因为你都在离啊!你在参的时候你也不能住啊!所以在住、在离,在道理是离、是住、是不离上面,心中还不清楚啊。过去还在参时,还在想说不能够完全住在他身上,住在这个声音上面;所以将来往生时,心中在这个上面还是疑闷,还多有疑闷。所以除非是大善根人、大精进人,所以在参处,在这一些行门上参,能够得力。

但古德已经告诉我们末法众生,因为古德你都要相信,他最少都六根清净,他早就帮我们看出我们将来的心性跟世间,我们的根器,告诉你末法众生,就是以持名念佛才是真正保障;而且在持名念佛当下,已经不是像过去一样只是念的佛名,持名念佛的当下都摄六根;既然「都摄六根」,所以一样是眼睛见色、耳朵闻声,不过就是在眼睛见色、耳朵闻声时,我多起一个:我要看到声尘处、看到色尘处,我要告诉自己那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我要在一切起心动念处供养,就是供养无量光、无量寿。所以他不但是现在为他心性之中立如是诸佛的洪名,圣人的名字,他也在任何的起心动念处,已然在供养什么?诸佛世界,他已经供养西方圣境。所以在世界、在佛名同时供养,在西方圣境、在佛名同时供养,所以这当然是将来功德大,这功德大!

我这样讲讲不完哦。再来「焰慧地」。焰慧地,到了发光地以后,就看到焰慧,既然光明,然后所以…,为什么叫「焰慧」?「焰」就是光,就像火光一样,他随处能够发辉,随处能够现明,所以叫「焰」。「焰」,你要看到火焰那个状态,为什么要看那个状态、形态?就表示他是随缘就能够现。过去随缘是流转,现在是心体之中的根本光明的担当,叫「焰慧」。随处现处,就有点类似我刚刚讲的,你真正知道觉心时,在黑觉黑,在白觉白,清清楚楚,还是一样。过去也是这样子知,但你因为不知道是觉,是凡夫,现在依旧这样子知,知道这是觉时,就是觉心的清明,知道是这样子觉时,在黑知黑,在白知白,不叫孤魂,那叫清明。过去你随便在黑知黑,都叫孤魂,你一定堕,你一定堕在上面迁流,都叫孤魂,所以完全不同的;所以那个时候叫焰慧地。

楞严》叫「明极觉满」,因为明遍故,所以他觉满,「明极觉满」叫做焰慧地。《华严》中讲做:与佛功德同一味故。他能够在大觉心体同一味,就是在一切感受当下,体会都是大觉心体的作用,所以现前处虽然名字种种不同,刚刚已经离开世间假名字了,现在在一切名字现前处,他都是一味;这觉心都是一味,他能够入一切名字现前处,在喜、在怒,在哀、在乐,在色声香味触法,他同时都是一味。但是同时一味中,为什么讲的焰慧地跟后面会不一样呢?这里面你还知道一个一味,你还守住这个一味,这潜在意识里面,你还是智慧之中还是有这个一味,所以他只能叫焰慧,他能够处处发生,那是守住那个一味,虽然已经清楚那个一了,但是那个一还没有圆融。

这里面那心中的微细,所以才有「真非真恐迷」嘛!不像吕澂讲的:是真,就不会迷啊!这么简单喔!你本来真相信吗?佛性从来没有假过,相信吗?相信。那你怎么现在会变成吕澂?怎么迷的呢?不能说意识真就不迷啊,就不会迷啊。本来真,你不是现在都还迷吗?我也相信意识本来真啊,我现在不是迷,迷成现在,虽然叫凡夫,现在现个出家相,还是凡夫啊!所以还在这边迷中,不断的在破迷寻真啊!但你在破迷寻真时,你那个真性也从来不失啊!所以你不能那么武断说:那既然是真,何故说迷?既然是真,因为凡夫业力重故,所以说迷,你不认,那是真故,所以说迷。所以不是说你名字有个「澂」就一定明明白白,但是这两个澂(?),澂字你还有个搅遶不清,所以你两个口在搅遶,怎么能够明白!所以骂人太没有品德!(法师自讽)然后所以「与佛功德同一味故」。

难胜地」,因为能够到这一味,所以你能够看到大觉心体,一切法中再也没有任何的感受之中能胜于他,这一心中,他是一切法中的担当。所以《楞严经》中讲,「一切同异,所不能至」。那一听到「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刚刚不是讲说「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吗?现在为什么讲,一切同异,所不能至?所以文字上面你要去慢慢体会,经文之中既然叫贯穿,他就是训练行者在文字上面你也体会觉心中的作用。过去是入同,同也灭,现在是能现一切同异。现一切同异处,现同、现异都不是过去,在同、在异之所能达的,不是你抓着同异之所能见的,你要还有同异,就不能现同异,所以叫「一切同异,所不能至」。

所以大觉刚刚讲的,已经是焰慧了,觉满,所以现在现前,在喜在怒、在哀在乐,都有同异,都有同异相,因为根本觉体,是同;现出的种种作用,觉用不同,是异。但是你在再现出这些同异时,是过去还在同异的名字上面所现的同异吗?同异的名字上面,现不了任何同异,但是现在根本超越一切同异的名字上面,才能够明白一切同异,所以叫「一切同异,所不能至」,是同、是异所不能至。所以你要在这个上面去体会文句,体会文句。

所以这里面在《华严经》中讲,「出生无量方便神通,世间所作众珍宝故」。所以既然是如此,所以他能够出生无量方便神通。什么叫「神通」?神通你不要想他就是那怪力乱神,大觉心体随缘就能遍照,随缘就遍彻,随缘就能够如实伸展。如实伸展就是「神」,必定能够通彻,就是「通」。所以这种遍照通彻,势力多快?马上就能现,能够现出一切不同,现出种种同异差别,这种马上就现,这叫「神通」,也叫「神足」,圆满处就是神足。4320

我们以前讲到神足,以为说那个足跑步很快,譬如说那个脚脚很快,老是抓着这个肉身,六根的众生!就像昨天那个讲的,居士问我:那大家都出家了,世间怎么办?你老是抓着肉体解释佛法,你不知道现在的神足,现在你感觉的那个脚都是意念中所现,众生的意念之中脚都不能离地,所以行持也不过就是方寸所以你就是那两步这样走来走去。那你两步走来走去,你没想到就是你的意念能及处嘛,你的意念只能及如是处,所以现如是形体。

所以将来讲的神足,干嘛看到脚上呢!那根本是大觉心体的神通,就是目犍连。眼目所到勇猛,马上相续接续,目犍连神通;智慧眼目啊!法眼所到之处智慧勇健,必定马上能贯彻,叫做「连」。所以目犍连不是用莲华的「莲」,一定是用连接的「连」,目犍连,不加艹字头的,目犍连;所以那叫神通。

但是这个神通,我们明明都是神通,本来的觉性的意中的神通,你本来想到哪里,意念到哪里,你已经感受到哪里,就是已经呈现了,意思就是如是神通了,可是却被什么?被后面的种种感受、执受所败坏。明明都具足如是神通,却被后面所在神通所起的任何执受之所败坏,败坏到连「神通」二字你都找不到,所以才有目犍连被执杖外道打死,打得骨烂肉糜;打得骨烂肉糜,就是找不到神通了。然后说:你为什么不现神通呢?目犍连说:我连神通二字都没有念头,何况还能现神通!

这就是心中表法。这就是你根本每天所现的供养目犍连处—神通处,目犍连尊者的种种智慧德相显现处。可是在显现处的感受现前处,我们都堕在最后的执受上,执受叫做执杖,因为到了执杖处,就背离了心体,叫「外道」。然后就在这个执杖外道上,他就是败坏神通时,要不是神通,还没有这个执障你神通所现的执杖,所以被执杖所坏。所以当他所坏时,真正叫做骨烂肉糜,找不到,连骨络、脉胳相都看不到了,任何作用相、行持相你都体会不到,就是后面的执杖。然后明明就是你神通所现的执杖障嘛,这里面怎么还再想一个神通呢?所以你「神通」二字都不可以念,都不能意念。

所以经文没有跟你讲故事嘛,在《阿含经》里面跟你讲故事,所以那还讲说:诶,奇怪!目犍连怎么又会被执杖打死?这已经讲了好几次了,对不对?再复习一下,大家感受一下,这才是真正神通。因为感受时,你才能够慢慢体会,慢慢体会原来我们这每天二六时中,虽然非常精进用功,但都是供养执杖,起心动念你都是在供养外道。我们都是一样啦,不是你,我也一样,有的时候自己照照镜子,都发现,诶,大执杖!过去就是我打死目犍连的,现在还在不断打。

叫做「方便神通,世间所作众珍宝故」,世间所作时,现前的所有一切智慧的德相,一切智慧的作用,叫「众珍宝故」。

现前地」,《楞严经》讲:「无为真如,性净明露」。所以到这里时,既然知道同异都不能至,所以那无为的真如,真如性中那一如的根本,他根本不能在上面说作、说非作,叫「无为」。虽然现前都是一切的作持,但你不能说有作,因为已经看到根本大觉心体的本来面目,觉在现觉;「觉在现觉」这一句话中好像是二,但事实上就是告诉你就是一,「觉在现觉」。世间众生心中的语言常常出生时,彷彿好像告诉你是二,其实他就是在告诉你心性的本来的一,但众生不是用这样的,过去在世间都不是用这样的理解的方法,所以自心中所出的任何语言,我们也随过去的众生的业感,不断的向外逐二。

所以将来你若是在经文之中的语言,你都能够这样子不断的训练自己,这样子的反观;你将来会发现,你受益,当下受益就是你自心所出的任何声音,你都成反观;你识心所出的任何感受中的差别,你都成一如,因为他想出差别处,就是告诉你一如处。这其实不用讲佛法,讲到什么?相对就是这样子,我跟你讲对待时,就是告诉你他根本的一体,就是如此。所以叫「无为真如,性净明露」,这真正能讲那个智慧的本性,才能够真正明显。

所以《华严经》中讲:「观察缘生,甚深理故」。所以他才能够观察缘生的甚深理。这个时候为什么他才能够观察缘生?过去都是在缘中都还什么?虽然前面几地,前面六地虽然在缘中已经脱去缘中的势力,但是必定在缘中还不自在故,缘生的「缘」。到了「现前地」,七地,那个智力中的,这种智力圆满处,智力圆满,到了远行地才七地,到现前地,就是六地以后他的智慧已经渐渐增上,所以在缘中来讲,他为什么是自在,能够清楚?因为他是一切都站在觉性中看缘,再也不受任何的缘中的所有的气分流转,不受他任何流转,所以这个时候才是真正明白一切缘处。

过去在镜子、在镜色之时,虽然我已经知道原来镜色都是镜子,但是虽然讲这句话时,粗分还是有念念之间还有镜色的余碍在心中。将来真正证到镜性时,坦然从镜体上看镜色,那才是真正明白一切缘生。过去只是知道缘生,知道缘生是目的让你归家,让你一步一步的回到、找到镜性。将来真正找到镜性,才是真正看透一切缘生处。所以这缘生这一法之中就有两种方向:一种是回摄。第二是将来根本一体中的本来的担当,跟倒驾慈航的根本的智慧,这叫做「现前地」。还有四地,下午再讲。

大众请合掌: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弟子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