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時間:2017年11月18日
講義:
從體性虛空華光三昧出,出已,方坐金剛千光王座。
『讲经摘录』
上次讲到第九页的第五行「阎浮提菩提树下」,今天要「从体性虚空华光三昧出。出已方坐金刚千光王座,及妙光堂说十世界海。」从这里开始讲起。讲到《梵网经菩萨戒》就是教授行者,念念还你根本本来面目,那叫本源。你都要在自己根本本来面目上面念念去体会,念念去参透。但有一念,念念体会、念念参透,如实的道理、如实仪、如实的身形,念念融入,那就叫做入律。
所以你要是不能够明白自己的根本本来面目时,尤其是现在一切行者,也就是现前的一切众生。哪一个行者不是在现前当下的每一个众生相中,念念懂得就如是众生相前做就路还家想?你想要在这个众生相前,过去你感受到一切众生相,那个浩瀚的众生业感当下,就当下能够就路还家,你就必须要明白你根本的本来面目。那个根本大觉心体自己的自性之中的种种道理与庄严。所以你要是不明白如是道理,你如何要在现前觉心随缘当前,就是一切众生相状,就是一切妄想的业感造作现前之所。什么叫做业感造作现前之所?觉心现出感觉时,感觉就是一切缘起众生相状的种种幻觉中的业感造作。但那么样强悍的幻觉,那么样大的业感造作当前,你要是根本忘失你自己的本来面目,那就只能随如是的虚妄的业感,随起沉浮、随起轮转。
将来你若是突然发好心,想要在如是的轮转业力之中,想要有一念归家之时,你想要避开过去的所有一切众生相想之中,过去让你堕在那些虚妄业感轮回的业力,你想要避开他找到一个本来面目,那也绝无是处。为什么叫做绝无是处?因为你就是不知道根本一体是觉故,根本本来万法就是唯心故。
这里面讲的唯心,不是说是像世间人妄想分别是心、是物,所以在这个心与物上,都妄说唯心、唯物。佛门之中讲的这个唯心,就是要你知道不管你是堕在众生妄想分别的世界里讲心、讲物,其实都是一心所成就的。一切眼前的山河大地你看的一切器世间的种种庄严,一切万物的呈现当前,哪个不是与你心性相关?你是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器界,就有什么样的器世界种种流出跟流入。所以真正的一切器世间中种种的一切物象,他又不是定法。虽然似乎我们在共业之中我们好像共同享受一个宇宙,一个世界之中的山河大地——地、水、火、风。但仔细思惟我们是堕在共业之中,只是在这个共业当前,我们彼此之间互相不断的影响,互相再起成种种牵引的迷惑而已。
什么迷惑?就是让你永远以为这个器世间就是实有,就是真正好像心外有种种物象可以追寻,所以从此以后背觉合尘。就在这么业感深重的背觉合尘当前,你若是真正仔细思惟,我们活在同样一个器世间之中,但是事实上你以为是同样吗?那器世间在每一个不同业感当下,都会不同在他心中的领受跟表法。你不但是领受跟表法他甚至于感受到器世间的种种不同,甚至于相中都会不一样。
只是我们堕在个人的差别业力里面,我不知你,你也不知我,彼此不相知。彼此不相知相,上面还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那叫当局者迷。所以拿这个不知,以为有一个同样的器世间,那就是众生的愚痴。
所以当你将来真正明白原来都是唯心世界时,你就会把你自己的觉性当前,你会解析透彻。你明白觉心当下,因为根本一切感觉,感觉就包含了一切器世间、一切你所有的一切身心、所有的二途。那身心二途哪个当下不是你的根本佛性之中大觉心体的作用?你若是没有如是大觉心体,若是没有这一念佛性,这个根本的佛性,你哪能起成这么多世间所有一切成就,甚至于身心二途的种种作用。你若是觉心都没有,有身有何用?有心没有觉,那心还是叫什么?你建立种种心,必须要起成种种觉,若是没有种种觉,你何必说有种种心?所以在心在觉其实就是一体,于心于觉你就知道那原来的根本面目,既然你明白那个根本面目。
所以上一堂课跟大家讲,这念觉心也就是讲到,入「体性虚空华光三昧」,这一念大觉心体念念都是入「体性虚空华光三昧」。你自己思惟你那念觉性都是常住「体性虚空华光三昧」。什么叫「体性虚空华光三昧」?如是大觉心体,你不能拿种种体相中的体用或者是体用来量他的,你虽然不能拿体相、体用来量他,你不能不知道他一定有他心性之中的根本庄严的面貌。而这个庄严的面貌就是你所能够现出,用尽一切众生思惟,你能够指陈出来的一切体相、体用、体性,那都是大觉的体性。所以大觉的体性是无相无形,但无相无形的体性之中,他能够为你庄严一切相、一切形的如是体性。这如是体性之中,你不能拿种种形象想要勾勒出来,但你也不能够不知道,你心中要真正如实了知,如是体性,你就是你明白那个觉体。所以他常处在虚空,他根本就是常处在虚空,但是随缘处处开发就是华光,处处开发、处处显照,就是体性虚空华光。在如是的根本心性之中的大智慧,必定了然之中,那叫三昧。你的觉心不都在这里?
所以你要是能够解释出你的觉心之时,你就知道原来佛性他就是如是常住,你要明白佛性就是常住时,你就会知道为什么《梵网经》在讲到后面,讲到一切戒行之时「十重四十八轻戒」,那前面的所有一切文字的铺疏,他到底是铺疏什么意思?你以为他只是讲到世尊下凡尘的过程来跟大众讲戒的吗?只是这个过程吗?要是这个只是这个过程,跟你心性之中根本没有半点关系,那这些文字都叫做赘语。
既然叫经,经就是一切贯穿义,讲的虽然是世尊,似乎都是圣人的种种言行的种种迹象,但你不要以拿看故事的过去的那种心态,不是一个行者应该有的这种阅读文字的心态,就这样的马马虎虎,你把他当成故事想。你不知道那一些所有的一切境界,所有的一切、所显尽的一切世尊现象的种种威仪当下,就是要告诉你,你要明白觉性就是如此。你明白觉性就是如此,那叫入律。
你能够体会觉性之中毕竟的开发。能够体会毕竟的开发,那才叫「梵网」。所以我讲那个「梵网」,「梵网」一定在哪?「梵网」的「梵」字怎么写?「梵」字写林写凡,「林」是遍立相,就是他能够真正的遍立一切凡情处。觉心不在遍立时,你还不知道有觉心,你看不到觉心的作用。但是你说觉心是哪个感觉、是哪个遍立吗?那你又是妄想捉持。你心里会明明白白知道那个根本觉性的作用、体相、体德。你不能拿一相一法来量他,但是什么时候你才能够知道有觉心?就是有一相有一法处,就是觉心现前处。有一相有一法处就是凡情林立处,就是你觉心现前处。但是凡情林立处就是你觉心现前处,你都不可以说他是哪种体相,他是哪种体、哪种相。所以那叫体性虚空华光。
那这一念心中念念在哪里?就是在「还本源世界阎浮提菩提树下」。「还」字有种种解释,「还」字有偿,酬偿的偿,也有酬的意思。大觉心体念念之间都是什么?必定随缘。所以那个必定随缘处就是偿处。必定能够偿尽一切缘起,但是就在缘起当前,你要是明明白白缘起时,哪一个不是当下就在你必定随缘所偿当前,就是酬、回馈你,酬你本来面目之时。所以那个叫做还。
那为什么叫「本源世界」?那个「源」字大家都要知道。「源」字是什么?你要是真正明白源时,你就会知「流」,你明白流处才会知道源。所以讲源,指着源是让你看流的,因为知道那个流相。没有一个没有流的源;也不会有一个没有源的流。所以那个是根本觉性达本的时候你才知道那个源头,但源头在哪里说?就是源,就是本,现前的种种一切随缘的流出中说的。所以过去在随缘的流出就是凡情流浪之时,将来你要是真正,你明白如是觉体,你开始回去仔细去思惟你自己本来面目时,那叫入梵网,那叫入律时。你就会在这个流出种种感受当前,你会发现哪个不是你根本觉心所在?那叫做本源。所以你说的本源之时,你根本不会离开现在的所有一切随缘的种种流出。所以不会避开随缘的流出,但你会明明白白他就是你的体性,他永远都会在体性上面看如是的流出,那叫本源世界。
所以那个世界是心性之中的根本的担当,那是你从此以后知理知律,知道律仪那个根本入梵网心中的境界。所以那个叫阎浮提菩提树下,为什么叫阎浮提?阎浮提上次讲堪忍,这次再跟你讲阎浮提叫赡部,也叫赡部。阎浮提阐阎浮檀金,所以也叫胜金洲。那讲到这里为什么讲他的心性,讲他的胜金,因为这个金性就跟觉心是一样的。
金子他可以随缘,他可以融入一切缘相,所有一切器界,他可以融入一切器界之中的形相。你只要把他融了以后,你可以给他什么模子就可以做出什么样的器用、器物。但是就在这个器物上,你怎么融他金子都不会损一分损一毫,觉心也是一样。觉心你可以随随时融入在种种感觉之中,但你怎么样堕在感觉最深沉处,也绝对不损你觉体的根本一分一毫,损不了。为什么?因为你的感觉都是觉心现的,你的感觉是觉心现的,觉心所现的感觉,感觉不可能再回头损你的觉体。你觉得有损,那只是你起成妄觉妄想而已,你觉得有损都是觉心为你现的,觉心都没有你这一句「觉得有损」。那为什么叫胜金呢?你要是真正明白是金时,你看他虽然说金筷子了、金碗了、金钗了、金盘。虽然他讲的是金,都是器用,盘子了筷子了金钗了什么都是器用。但你要是明白金子,那是金子做的器用,你还会当他当器用使吗?不会吧。你舍得吗?你知道是金,你就不会真正拿他当成器用使。你拿个金碗,你真正拿来当别人随便去吃饭,当只是当碗吗?就算你去装饭来吃,你都知道他是金子,你重的、心中你贵重的还是贵重他什么?贵重他的金体、金质,觉心也是如此。
当你要是明白感觉都是觉时呢,将来你重的就是觉,你可以看得是感觉,你一样可以拿他的器用,任其器用。但是在器用当前,你重他的是觉心。什么叫重他的是觉心?重就是至重的重,贵重的重。你什么叫重他是觉心?将来你要是真正念念之间,念念参这个觉体的人,你一样看的是感觉,可是你在感觉当前,你居然完全在感觉里面,你体会的是觉心的作用,已经看到觉体的迹相,那就叫做重其觉心。你心里面的所有的一切重力已经是摆在觉心上,不是摆在感受上。觉心跟感受就在那一点上,觉心无形无状,但要在感受之前,你明白的是觉心时,那就是重力不同时。
重力不同时,比重不同时,你就不是感觉之中的凡情业力,那就是最初的入律,那就是讲到《梵网经》的菩萨律仪。所以你明白那个金体时,你明白觉性,你将来就会在觉性上面看一切感觉,在觉性上看一切觉性的铺疏。就算你还未到家人,但是你已经明白是如是观想,是已经回头如是观照,将来你就会在你现前的一切感觉里面,你就会老老实实仔细观察觉心的铺疏,觉心的铺疏没有离开过当下的感觉,没有离开过这个感受。但是你还是这个感觉吗?不是!但你会离开这个感觉吗?不会!你不但不会离开这个感觉,你还会比过去还要旁观者清,深入一切感觉。那这种作用就是什么作用?这种作用叫「菩提树下」,就是菩提树下。他就是你在大觉心体的根本树列当前。
所以你看到经文之中,把世尊下凡间的时候,讲的这种庄严,心中体相中的庄严,你以为他是讲故事吗?你要明白其实所显的一切相都没离开过你的心性。所以经中但讲圣人的种种行迹,讲他的行为迹相之时,你就要在心性之中销归于性呐,销归自性啊。所以你要是明白处,你就会知道他一定也什么?就在菩提树下,也就是从体性虚空华光三昧出。刚从体性虚空华光三昧入,入就是本源世界。你看到入处就是出处,觉心就是如此。你明白的觉心你念念都是在感受之时,你已经明白那就是觉心,你明白那个觉心叫入体性虚空华光,你在理解体会如是体性虚空华光时,你有离开过这一念感觉上面说体会吗?没有。你没有离开,感觉就是出,你没有离开回头再去担当如是感觉时,就是出时。但是这个出,是让你念念入、也念念出。
那为什么要这样子讲念念入、念念出?刚刚入体性虚空华,现在呢?就是出,这就是讲到觉心之中,你已经明白那个必然。你若是真正明白那个必然,所以将来在感受当前,就是你最初体会「梵网」二个字时。「梵网」那个不单只是好像只是行为之中啊,彼此对待的时候应该有的守则,彼此对待当前应该要有的一些行者应该有的一些规律、一种纪律。
所以为什么讲《梵网经》是菩萨戒中最全的?你不要看到《梵网经》十重四十八这个戒条,你前面的文字要把他全读完吧。《梵网经》虽然已经收编了已经不是全本了,但是祖师为我们留下就还有二卷,我们现在常常读的是下卷。还没有时间把全本讲完,全本每一个文字你若是真的都能够销归自性,那才能够在后面再讲到十重四十八,你才知道那个戒条就不单只是戒相,那不单只是那种守持的条文。
你明白那个心性之中再告诉你戒时,第一个先讲的「不杀」,你就知道「不杀」是什么?什么叫「咒杀」?「赞叹杀」?你就会知道那不只是你只是现在看到人世间的种种行为,杀不杀生、害不害命那种粗糙的,种种毁坏、破坏而已。你是看到心性念念之间你有违背觉体吗?你但有违背觉体,你念念站在感觉上,感觉就是一定是什么相?感觉现前处就是互相凌灭相。你才能够体会什么叫微细的不杀。什么叫感觉就是互相凌灭?在好一定灭坏,在好一定灭坏;在黑灭白,在白灭黑。
你若是忘记这个如是的觉体,你不知道原来他是常入体性虚空华光,也常出于体性虚空华光,如是念念心中如是智慧的担当。你当然在每一个感受当前之时,就攀缘捉持种种感受,不但捉持种种感受,你还在如是感受之中不断的一直营造,一直不断的希求,一直起成种种欲想,那叫做「偷盗」,那就是「盗心」。盗心的「盗」字怎么写?上面是个㳄,下面是个皿,垂涎于器物啊,垂涎于器物,皿叫器物,那就是盗。所以后面才能够跟你讲种种戒条的,才种种讲戒条的。所以你要能够担当体性虚空华光三昧出。
但是经文你看到经中啊,所有的一切大乘经典绝无赘语,没有任何赘字,他讲「出已」。出已是什么?出已就好像我们受戒一样,告诉你皈依佛竟,为你三结,结就是你看到体性虚空华光三昧出,但出已呢?就整体你就要担当,就在出处的境界,你为什么整体就要担当就在出处的境界?表示你根本没有忘记觉心,你才能够这样子担当。就譬如在镜体之前,镜体跟你讲过他无形无状,现出镜体时就是镜色现前时,将来你在镜色现前时,你根本不是像过去一样只是但抓着镜色那种卑劣。你是明白镜色现前处,就是镜体的出处,就是镜体出处。既然就是觉体出处,所以在镜色现前时,根本不必再说一个镜体。你直接担当镜色的出现,叫出已。你在这个上面就不必再分什么叫镜体,出已也就是《华严经》中讲的事事圆融。这是你直下担当,镜子随时现色时,其实就是镜体。镜子现色时,他还有一个出跟种种吗?还有个二相吗?说有出无出吗?出已就是连出你都不会堕在出中了。你就整体,你也不必在后面再立一个谁出谁入?这叫出已。
既然是出已,就在这个现出种种担当处,现出一切缘起当下,其实就是觉心最圆满处,能现出如是担当处,能现出如是觉心随缘处,就是梵网开始为你架构处,就是可以在这个上面讲尽一切开、遮、持、犯处。所以那个才叫做「方坐金刚千光王座」。那个时候才有什么?才有如是的座,法座才在那边。你要明白觉心必定能现,不但能够知道他必定能现,而且你直下担当出已。就是念念之间就知道他根本就是一体一相,你已经入如是律,明白如是相,那叫出已。你出已当下,你才讲到那个法座法相、法位法相。是法住法位就是那个法位法相跟法住。法住法位就叫做座,就是座。你才有「方坐金刚千光王座」。你才能够念念在如是座中念念明了、念念镇持,那是真正开始心里面明白《梵网经》,明白心体之时。好,一样,合掌。生死事大,大众好自参之!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弟子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南无阿弥陀佛!
Copyright © 2009-2011,
www.nanxingxueyu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圆觉经学习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陕ICP备180134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