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学习
“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圆觉经》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南无阿弥陀佛
INEWS / 大乘经典
《圆觉经》112讲(字幕版)| 自然法师
来源: | 作者:自然法师 | 发布时间: 2020-12-09 | 1224 次浏览 | 分享到:

随堂教材:

何以故?瞖花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花,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花?何以故?空本无花,非起灭故。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花瞖。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善男子!如销金鑛,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鑛,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如来圆觉,亦复如是。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自然法师 于二○一四年十二月二日宣讲

第一一二堂

有的时候我也会去网络上看一下,有些在家或者是一些法师不是法师啦,在家人讲的《楞严经》,多半都会说,在这一段文字里面,释迦牟尼佛毕竟没有告诉你,谁正谁倒就是说,没说谁正谁倒,到底是说、到底是上指谁为正,下指()为倒,他就说毕竟没说。有的时候都、都是这样认为,或者下次再、还在追溯,到底是不是这样子,往上指是正,下指为倒,到底对不对?这叫、这个就叫做比类发明,大家都是一被?沾是,都是迷中背?人。就在这边、你还在这边、就在这边流浪,永远不是在大觉心体上直下担当的,永远都是在这些昏扰扰相,以为心性,所有的一切,所起的根身当下,所起的一切枝分,但有动作,全都是向外奔移。

诸佛的根身但有一切动作、一切外际、山河大地,其实都是从根身之中所摄,一切凡有所动,都是心中根本的灵明,所以叫汝身佛身。谁是正,正辨之,谁叫做性颠倒?我们也可以直下自己去、不断的去反省、思惟,你念念之间,都在性颠倒中。什么是性颠倒?不是你现在的造作叫做性颠倒,是你根本已经背离了你的自己本来面目觉体,根本背离了你的觉性,叫性颠倒;你永远就追逐在种种末梢的执受之中,以为是觉。所以不但是以为是觉,还在这个觉中,以为感觉到有这种作用,真的以为有这种幻翳光华,你就以为,就是什么?就是真实。将来幻翳若除时,那光华、那空华、那些光华,当然就灭嘛!本来幻若除,空华就灭,不是幻翳若除的时候,你还在这边,为了要见空华,还在等待什么时候可以更起一切?意。

所以,你就会那种幻、你就会心中就会那种无明,老是会觉得什么?那什么是流转呢?为什么众生会流转?你就会把流转当成真的有如是,真有实在的流转,你不知道流转就是过去幻翳所成。因为,你在潜在意识里面,你就是执受,真有如是、真有如此流转,所以你才会怀疑,那诸佛什么时候又流转?

所以,老是在这个流转上面还在等待什么时候再有幻翳,再去、再去,在这个上面,再起成种种幻着。所以,这里面表示,就在文字之中,透析众生心里面最初回头里面向这个觉心时,那个念念、过去因为执受太深,那心里面的纠缠,真的是难以厘清,非常难。所以,金刚藏所现的种种问,他就是拿这种非问,他引发一切众生心中的根本的正问,假借种种的非问,然后发一切众生心中根本的无明,起成正问。所以,这里面诸佛回答,也是如此。

所以,「翳华二法,非相待故」,他不是因为、这一华本来就是、根本就是幻翳所成的,不是你看到空华以后,你还等到幻翳现前,不然就是你在幻翳之中,站在幻翳之中,还在不断的、还在那边幻想于空华。你明白幻翳处就是空华消灭时,你明白是空华时,就是知道幻翳处。这是心里面根本智慧的担当,再也不受上面流转,业力的那种纠缠、造作,所以,这要直下担当。

「非相待故,亦如空华灭于空时」,这空华,本来就是幻翳所成,空根本没有华,只是现出种种光影,你以为有种种华相,种种做相。所以譬如空华,灭于空时,灭于空时,为什么能灭?因为你知道那就是什么?幻化而成。为什么知道是幻化?那不都是现前、不过只是觉心随缘的幻化,缘起幻化,灭于空时,你不可说缘虚空何时更起空华,你要真正知道都是随缘的幻化时,我们是现在在这个上面去做解释,你要真正知道是幻化时,你才能够真正知道那个大觉心体的空灵性。你明明白知道大觉心体的空灵性,那你就是什么?能担当他随缘的一切幻化、种种空华相处;当你能够真正知道那个担当一切幻化,空华相处的时候,你有丝毫的力量或种种的执惑、执着,会堕在空华之中,再说种种执受吗?绝对不会。因为你就知道那个虚空,虚空之中随缘,所以有现的空华相,所以,虽然现出空华相时,你心中根本没有半点认为真有如实空华,那叫空华灭处。我是要这样解释,空华灭处。

这个时候,在空华灭处的时候,你还再说,虚空何时更起空华吗?因为你知道是空了,哪有更起空华?虚空根本不会起华,就是随缘幻化似有华相。你明白是幻化似有华相时,你不但知道「空华灭于虚空」,灭于虚空就是你在一切幻化之中,你知道就是虚空,就是大觉心体的空灵的灵明,所以叫「灭于虚空」。当你明白这个灭于虚空处,你还会在等待虚空更起空华吗?就是你还在等待觉海的灵明中,再起一个感受吗?你都已经知道那个感受都是空华相了,你还在那边等待什么?

所以,你知道你能担当空华相,你能担当一切假名嘛,那你担当假名时,你是知道什么?那根本不堕在任何假名的种种造作流转沉闷上。既然不堕在造作流转沉闷上,你怎么还会认为众生、既然无明众生本有,何故如来说众生本来成佛?你还在这边不断的流转吗?十方一生必然本生佛道后起无明,还在这边,在那边幻想,怎么起无明!你不都已经知道那个是根本的大觉心体,你要是站在觉性性体上看,就好像在空华上见,你真正知道是虚空时,你已经知道根本虚空无华,叫做虚空。那空华灭于虚空,就光影灭于虚空时,就表示你清楚那个虚空不过是随光影现前的,你清楚这个时候,我还不要说你真正是一定要明白看到空华灭尽,你知道这个时候心中那种担当,那种心中的清净,你根本潜在意识里面,绝对没有第二句说等待以为虚空还会再起空华,都已经是妄了,你还在那边等待什么?你也不会再持任何名相,以为他是这边还有什么?还有在这边不断的彼此造作。

那个名字你都能够清楚了,那个一切的现在,所有的一切作用,众生流转作用,你都清晰了,你怎么会在这边妄想,在觉体之上还有什么?还有真正随缘的种种沉沦吗?这就好像虚空还真能够现起空华。所以叫「何以故,空本无华,非起灭故」,空中根本没有起灭,那空就是空嘛,你若是空中有华的话,你甚至于不但是昧于空华,你还闇昧虚空,空中你还变成有实体了。空就是空,空中就不会现种种相;能现种种相时,那就不是空,那就不是空。那不现种种相,那就不是空,现出种种相就不是空,那不是一切万相生于虚空吗?所以,一切万相生于虚空时,你要知道,那些万相,其性也本空。

性也本空,所以知道他性也本空,就如空华嘛!就是空华,所以你也不会堕在种种缘起当下。你要是真正实有的话,那就是背于虚空,你就不会什么?不会被过去缘起所沉沦,那缘起之中,你所谓的沉沦就是,你还持真有如是是,真是实有。既然叫做缘起,缘起就随缘变化,就随缘变化;缘起若是实有,就不叫缘起,他已经在那里了,怎么叫缘起呢?随缘变化才叫缘起嘛!随缘变化就是没有实体,才叫做缘起,真有实体就不能叫做缘起,怎么叫缘起呢?

所以,自空嘛,所以才入空华,所以你知道那些根本都是能够起成万相时,万相都空、皆空,你才能够明白,那个心中的、心中虚灵,那个空灵。你既然知道万相是空时,你就能够担当空灵之中,能够包容万相的,虚空的性中的融通。你当你能够包容虚空性中的融通时,你绝对没有一句以为空中生起种种华相。因为,你已经知道是幻,只是融通,你不会真有如是生起华相想,绝对不会。这个应该是慢慢能够体会,能体会吗?虽然看到很多眼睛,()不是()像很能体会。

你明白那个镜子,本来非种种色的清净,他一定能够现出种种色来,当你能够知道那现种种色,你也能够知道那些镜色都是随缘所现的,不是真有镜子里面真有黑、真有白、真有青、真有黄。所以,当你、他能够现出这种青黄赤白时,你会在那边认为说,真正镜色的根本非种种色的镜体的清明中,真现了如是种种色吗?你不会妄做这种想,你就是在他现色当下,你能够体会,那根本一切都本来虚无的成就庄严,你心中不会真认为说镜子真现如是色。我说的真,是你真以为有一个色。但你也不会说,镜子他不现色。所以,你不会在上面,在任何的思想上的造作在上面流转。

那是因为什么?那因为你知道镜体,那是你明白镜色,所以你自然就能够融通,你就能够融通他。这融通他时,你不会说真有如是镜色在镜体中起,镜体中起。你也不会说,那镜体什么时候再起镜色?这些都是搅遶。镜体现前就是镜色,镜色就是镜体所现,那根本就是一体的融通。你再有心中的搅,表示什么?就是还在那边流转,就还在上面流转,什么样的流转?就是你在根本觉定心中,你还没有直下认清,没有直下担当处。只是在这些文句里面,只是告诉你,行者,过去的凡夫,你怎么在上面搅遶的,所以假借空华的种种。

「生死涅槃,同于起灭」众生只要想到的所有一切生死涅槃,只要众生意识所及的,虽然生死涅槃,涅槃好像都已经超越生死,但是超越生死,是跟生死说的。(所以)「生死涅槃,同于起灭」。

(但是)「妙觉圆照,离于华翳。」你根本那个妙觉圆照,你真正照见涅槃,不是真有一个涅槃可得,超越生死的名字可得;你真正知道涅槃时,是真正体会那个大觉心体,有种如同虚空性的包容。根本你过去以为的生死,不过都是现在幻起的种种空华、假象而已。(所以)你在明白这个假象处,才叫什么?才叫真涅槃,大般涅槃。可是当你在真正体会到涅槃时,最初有这个名字时,还是什么?还是如同在跟生死做种种对待。虽然你的方向是对,但是你体会到涅槃时,你还有这个名字在时,就是跟生死做对待。只要是生死对待上,在任何的意念上面,都叫做什么?都如同起灭,都如同起灭。

你说,法师,你这样讲「如同起灭」,那就不是涅槃。谁说不是涅槃?大觉心体现前,就是起灭,这一章就是一再告诉你,就是起灭担当一切众生相的本来面目,但是你能够担当这一些起灭处就是什么?你才能够明白,那根本离于起灭、离于华翳的,心中的智慧的清明,那种担当。

你是在起灭上说起灭的吗?不是。你是在华翳上说种种觉断、觉断一切华翳的吗?不是嘛!你是离开一切名相,离开心中的种种任何的种种过去众生妄想造作,你涅槃的吗?你能真正照见过去种种妄想造作,叫作生死既然知道那些都是种种妄想造作,那你再说生死涅槃时,你会是堕在那个上面说,真说生死,真说涅槃吗?没有嘛!但你在说生死涅槃当下,虽然不是堕在上面的假名之中所说,那你不知道现前,你能够为一切众生立名,什么是生死、什么是涅槃吗?当然可以嘛!但是,你在立名当下,立种种名字时,都是世间所你看得到,能够体会到的都是起灭,觉心现前,都能够立一切名相的起灭。但为什么能立一切名相的是起灭?因为,他是根本离于起灭的清明。

什么是他?你的智慧,你的根本心中的灵明的智慧。你那个心中,根本在觉体上,已然的担当。所以,将来你要看到生死,再说到涅槃,你都知道是起灭相。所以,你能不能够拿那涅槃比对生死?你拿那个生死,能够念念之间,去憧憬将来的涅槃?心中都会不断的这样子思惟,这样子。但是,你在这个上面,在现前的作用上面,都是行者在念念之间,现在的行持,可是你就在这个上面,念念之间的行持,这些起灭之中,你证是将来超越一切起灭的清净。但你没有现在的所有的能起、有起有灭的这些行持之中,你将来还不能证得超越起灭的根本心中的智慧灵明。所以,将来你超越这些、超越这些起灭智慧灵明时,你不会闇昧一切起灭。所以,不会闇昧一切起灭,所以才跟你讲说,生死涅槃,同于起灭。

所以你讲到众生、诸佛,那都是假名,讲到众生跟佛,全是假名,因为这是大觉心体根本不必立佛故,立佛是跟谁立?众生立的。跟众生立,这里面就不是众生语言,跟众生立,所以对待才能立名字。这里面对待之中,还有他对待的、很深的意思在里面,你真正知道对待时,你是站在这个佛字上,这个佛字是什么?大觉体。你站在大觉体中,你才知道过去你在一切觉体现前处,你背觉尘时,叫做众生。但是,背觉尘当下,也没有离开过、真正离开过你的觉体。所以,没有离开过、真正离开过觉体,就在如是背觉尘的业感下,你可以就路家,就是你的佛体。在这个上面,你再说众生说佛,你就感觉到,都可以利用世间一切名字,但事实上,利用世间的一切名字,说众生说佛,不过都是方便?因为你这个觉体非众生非佛,他现前就有众生跟佛。所以,你这念头不就是众生吗?这念头哪一个不是佛?都有。所以这个叫什么?这个就叫做金刚藏的定心。念念之间,让你在一切名字上面,一切作用上面,你再有什么?并不迷闷,绝无迷闷。

所以,不要讲到「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哦,那是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哦,那妙觉上面有华翳,那,你又堕在分别中,你这个就是起灭,当下你这个作用还是起灭中的。你能够,既然是凡夫回家,你能够离开起灭吗?不能。你明白起灭就是了嘛,你能够离开现在一切行持吗?不能嘛!你明白一切行持就是了吗?你明白一切行持时,就是佛跟众生处,你就不同于一般的众生思惟了。连众生如何成佛都是能够知道,原来都是大觉心体背觉尘故,叫众生。背觉尘当体他都还没离开过佛性,这个叫做体会,不是说真有如是众生,他还有个佛,众生外面有个佛,佛外有众生。

所以,在这个佛跟众生上面虽然都是假名中,你还有这种体会,才能叫假名。假如你说,真有如是佛,真有如是众生,虽然在业感之中都是假名,可是在现前的业感的这个执受上面,你以为是真吗?到处在立,你以为真的名字啊?妄立为真,抓着真有什么众生、真有什么,你根本连假名你都不知道,假名、假字,你都不知道。所以,那个时候,真正叫做流浪,那才是真叫做流浪。

所以「妙觉圆照,离于华翳」所以这叫圆明真镜,不昧光华,他不会闇昧于光华,但是他绝对也不被光华所障蔽,亦非障碍,不昧光华,亦非障碍,所以叫「离于华翳」。「离于华翳」他没跟你讲说从此断于华翳,他「离于华翳」,离就是大明于华翳,明明白白知道这一些幻化,明明白白知道一切起灭,一切幻化,叫「离于华翳」。离者明白,清清楚楚,你明白,才能叫清楚啊!你不明不白,那个不叫做离不能叫做离。所以,离字一定有分别相,清清楚楚,那才叫做离,才叫做离。所以,离字就是火,属火,火,光明相,光明相。你要离得不明不白,那也不叫离,那叫做勾勾缠(台语)。真离,就明明白白,那叫做离,你根本勾勾缠(台语)那怎么叫离咧?这世间上都是如此啊!都是如此。勾勾缠(台语)可能别人、我讲的标准吗?那还不错,这些台湾话,我讲得还、这些不雅的台湾话我都讲得很标准。

「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但是这个虚空,看到现在虚空性,你不是在这个上面去论,虚空是暂有、暂无,你还要论暂有暂无,你就把虚空当成一个实体看了,虚空就是空,大觉心体那个虚空灵明本性就是空明,他不在这里面跟你分暂有暂无,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无?那是变成有一个实体在那边妄想,妄想分别的,分辨的。虚空怎么容你在那边想到暂有、暂无?容你能起暂有暂无想,那就不是虚空,所以「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

「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况且这个如来圆觉随顺,如同虚空的平等本性,你要在性体上找他,连他也无体、无形、无相、无状;你要是闇昧于他,你就堕在一切众生所起的一切形体相状;当你明白于他,虽然知道他无起,没有任何形体相状,你却在众生的一切形体相状上面,你能体会到根本大觉心体的本来妙明的形体相状;当你能体会根本大觉心体妙明的形体相状时,你又不能拿任何众生思念中的形体相状,来量他的形体相状。

所以那个、所以讲到虚空,讲到虚空你也知道有一个名貌,但是那个名貌不是拿那个相、众生的相状,来量他的吧?你讲虚空,似乎你感觉到有一个感受,你知道虚空,你在你心中也有名貌,《楞严经》讲的,就算纵使虚空也有名貌,那个名貌是相,名字、相貌,但,这个名貌,是你拿任何相来去量他的吗?去思量的吗?你自然就懂得去超越一切相体会他的。所以这叫作常住真心,性净明体,这才是真住。你念念之间也不失啊!你根本不体会那个心性名体,你还真正以为还抓着一个,讲到体你就一定认为,就一定有一个相,你自己不知道体德的意思嘛!体若是一定有相,他能够现一切体吗?体若是有相的话,那所有的一切法中,就各别立体了。

讲到这个大觉心体,就讲到,既然他是体,他是入一切相,在相中,在相中,在方便再立一切相体,体相用,体相用有什么?有体体、体相、体用,有相体、相相、相用,有用体、用相、用用,这是方便这样子立的啊!你不能囊括这样子,就是这样子、马上笼统的就告诉你,那个体就是一定要有相,才能、才能感觉是体。你不知道那些体中,他能够入一切体相用时,他可以随体相用,标明一切体德、体状,但是你都不能拿任何、你能够有那种思惟的量去体会他的!相中的思量去体会他。所以,那个叫做如来虚空本性,()大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平等现见,平等本性。

所以,你怎么还在上面,不断的在这边搅遶咧?你怎么还在那边以为还有流浪咧?你怎么还在那边怀疑,怎么样堕在众生世界咧?你怎么还甘心,自己认为,我现在堕在众生业感,从此以后,难以出离咧?你还认为难以出离,你就是持如是众生的业感,以为是真实,你就难以出离。你就在众生最沉厚的、最深厚的、最沉闷的业感当下,你根本还不肯于回头认你的本来清明觉体。你就不发金刚藏的心,你连认都不认,你要认了,才叫踏上归路,才有渐次啊!

归途不是说一步就到家了吗?一步就到家,那也不叫浪子啊!他家就在他家旁边,他叫浪子,这边也太笨了吧?那这人宁愿不要算了,我家就在旁边,但我一天到晚说我找不到家,浪子,有没有这种人?有。我以前,我们常住上,有一个法师,他住高雄,每次放假,我就到高雄,开车载他,到他家门口,他找不到家,可是他却看得到他的邻居。唉呦!我看到邻居了耶!然后停下来问邻居:喂!喂!阮兜伫哪(台语)?呵~我家在哪里?那邻居笑他:这就是啊!呵~已经停在他家门口了。真浪子啊!哈~是浪子。一步就到家啦!还要叫浪子吗?

当然你开始踏上归途,那是步步懂得是归途的。那每一步中,才有什么?才有渐次。你连回头都不回头,哪有渐次呢?哪有归家呢?所以这个渐次之中,就有从浅入深,从过去的,慢慢、慢慢的生,真能够转成熟嘛!但是这里面他的关键就是什么?你要开始懂得去认,你要开始相信,现前的业力是虚妄的,你要开始肯于给自己这个声音,你才有归家的那种作用。

所以「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好像销金矿,就是金矿拿来不断的冶炼,炼出金矿来,销金矿。「金非销有」,金子不是你这样子炼制才有的,假如金子是炼制有的话,那炼制一切都成金子了。炼制那些杂矿,炼也是炼杂矿,你不能说他只能炼金啊!他也炼出杂矿,他炼出来的时候那也是金吗?「金非销有」,他不是销,他不是在任何相上用的,他是本来具足的,金矿之中那个金,本来具足的,但是既已成金,不重为矿

这里面还有一句话要告诉你,纵然他是在矿,你也知道他是金矿,给你一个金矿,你已经知道是金矿了,你会不把他当成金矿用?你会不把他当成金矿,好好保藏起来?你会帮他当成煤矿烧?绝无可能嘛!你要真正知道是觉矿时,觉矿现前处都在哪里?觉矿现前处都在一切情想杂念之中,都是矿种啊!可是你知道是觉矿了,就在这情想杂念当下,你已经在做什么?念念之间看到是,根本的觉明嘛!所以,你不必刻意要去销去杂质,你就在杂质之中知道他那是觉明时,你已经叫做什么?叫做剥除经心,剥除觉心,那也叫销金矿。

所以,销金矿中,不见得一个动作是把杂质去掉,你站在觉矿当下,你明白是觉时,觉心就被、觉性就被你提炼出来了。那,矿在哪里?就是情想杂念,就在你每一个起心动念处。你只要能够在一切感受杂矿之中,因为毕竟讲到金矿跟觉心还是有差别的,金矿当然是要炼金,提出来,但是觉心不是说真正有一个东西被你去掉,觉矿不是真的有东西被你杂质去掉,他没有任何的东西可以让你去掉,因为本来就是金,你不认,他才变成矿,变成杂。

所以,那你要怎么样在你的根本的觉矿之中,提炼如是根本的觉明呢?觉性呢?就是念念之间,你已经知道是觉矿了,既然知道是觉矿,所以你就看到任何的杂念现前处,就是在矿中,已经在提金了,已经在提金了。就是把这个金子,金性,把这个不变的性,金性还有一个性,他不但金性不变,你放几千年、亿年,他都不会变,质量不会变。他还有一个性,是什么?他能够融于万物。你烧融以后,你给他什么形?他就变什么形。你要给他变盘子,他就变盘子;你要给他变筷子,他就变筷子;你要给他变成烦恼,他就是烦恼;你给他变成喜乐,他就是喜乐,就如同镜性。他能够随缘,就是起成种种相状,但就在这一些杂念上面,你能够把金性、把觉性提出来,那也叫金性,(所以,)常用金性比喻大觉,比喻大觉。(所以)处在尘,永不损坏,没有损耗半点,不会损耗半点,就如同金子,就如同金子一样。

那,你提他出来以后咧?你真的在一切感觉中,提出那个觉照以后咧?永不为矿。你再也不堕任何情想杂念中,永不为矿,说,再也不堕任何情想杂念,不是不知道情想杂念,你是始知证得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什么意思?一切情想杂念,都是佛心。听得懂吗?这是你本来面目,你不会怀疑你本来没有,只要不会怀疑,那我们大家都有回家的希望。过去就是,刚开始下手时,当然就是怀疑,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这一生都不相信,那种相信不是高,那种相信不是虚狂、狂妄,那是心中已然踏踏实实知道,自己的本末因缘,你心生能够立这一念的相信心,这一念相信心若是真正赤诚恳切,精诚时,那个就是什么?那就叫做根本的大觉心体的无上功德宝藏、种子。将来就是这个种子,从因看果,你就必定成佛。那,必定成佛你再也不会想到是一个名相叫做佛。这必定能成,照见一切法都是觉照、大觉,这个你一定能相信的。

讲到说照见是佛,我一定能成佛,那佛是当第三人称,你都会怀疑,你能不能成。佛是当成一个职称,一个名称,那你都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成。那你要真正知道心性就有,你当然知道,你一定能成,因为从来不失嘛!现在虽然未见,只是因为过去杂的种种杂想太久,但是虽然未见,杂想太久,也不见得一定是见行人啊!还有过去古德示现,六祖,一念之中还家,当下就能还家,所以那是心中体会,是不是真正真诚故,精诚故,纵然不是那么精诚,不是那么真诚,但已经你有这种信心了,这都是将来从因看果,你将来必成佛的种子。那是金刚王宝藏。

那个你就不会怀疑了,你就算今天在凡夫,还没有成就,像我们、不是像我们,就是大家都一样,像我还没有成就,但心里面就不会老是告诉自己:我就一定是凡夫,我就是凡人。当然,这个话不是狂妄,不会说我就是佛,你不会老是把自己屈就在我就必定流转,()这个念头已经叫做行者在什么?就是什么?已经起成疑情了,已经不是、不是像过去凡夫一样,一直抓着现前的业感,一直以为就是自己。这里面心中所、将来所趋向,转动的种种作用,就不同了。

所以,如同诸法无形经中讲的,你就念念之间,你就不会肯定自己,我就是凡、我就是凡夫,我就是贪!我就是嗔!我就是痴!因为你念念之间所起时,你就告诉自己,我就是贪!我就是嗔!我就是痴!你永远就跳不出贪嗔痴。那你说,那我现在告诉自己,我不是贪!我不是嗔!我不是痴!那你才贪嗔痴咧!

法中不是这样说的,是你过去堕在种种念头之中,你只能感受自己,你只能不断的逼迫自己,就是承认是贪嗔痴,那是众生流转处。将来你回头不是那种狂妄,我不是贪、我不是嗔、我不是痴,你就回头了。你要是、你要证得觉贪的根本觉明,是什么?是谁?那个不在上面,只是文字上的对待,我不是贪、不是嗔、不是痴,就回来啦?你不是贪、不是嗔、不是痴,你还不认如是的觉体,那都叫细论,你根本都叫细论。光这一念,你根本、你念念不认,你只是说你不是,那不是,还是什么?还是愚痴嘛!那都还是愚痴。

所以,你不要马上把自己就陷落在那种感受的最深沉处,以为是自己,但是你要怎么样脱离?你就要在深沉处,你要告诉自己,那念念之间,大觉心体觉得的是谁?是什么?你能觉得这感受的那个根本的觉明是什么?那个叫怡情。那个怡情就是你的善根功德种子,将来你用的,动起的一切念头作用,就不同。所以,这个叫做销金矿,这个叫做提炼觉性。

所以,「既成金,不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所以,你真的念念之间,就算你过去只是、就是我们过去只是提一个念头而已,提一个话头,告诉自己,觉得的是谁?可是,你只要慢慢、慢慢提出金性来时,因为就算你还没有完全把觉起觉性提出来,金性提出来,你已经能够在一切金矿杂想之中,经无穷时,你也不会甘心再受流转,你也不会甘心马上就告诉自己,我就是贪,那种马上向下流转的过去那种妄作,那种顺那个势力的那种心中的那种妄想,再也不会了,叫做金性。「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你才知道那个觉心从来不坏。

「不应说言本非成就」(所以)不应该说「本非成就」,经性就在,你怎么会说「本非成就」咧?你怎么还会怀疑他「本非成就」?经性就在,你的觉性就在。「如来圆觉,亦复如是。」大觉心体都在,怎么「本非成就」?就是因为你本来就具足,所以才告诉你将来必定能成佛,众生必定能成佛。你要是不具足今生修行,你根本没有这个佛性,你要今生修行,过去没有,现在修行,将来才能够得道,那都是无常法数。将来能得到的,将来的将来就不失去。你本来就具足,所以你在那个具足之中,你不过是随逐现在的种种幻翳、种种妄想,以为失去啊!事实上现在的幻翳的妄想都要靠你的本体之中才能现的,幻翳他都不能够自己成幻翳,幻翳自己他不能够为障啊!为障的是什么?为障的是觉明,从觉立明。为障的还是觉明,觉心必定明的作用,才为障的,觉性必明。就在觉性必明之中,从此再妄立明觉,就障碍啦!就是幻翳啦!

所以,将来在这个幻翳之中,你将来真正抖落一身过去的种种尘埃时,那你才知道,那根本不实。你过去在种种幻翳当头、当体都是明觉,都是觉明。那个时候讲明觉,就不是障碍了;那个时候讲明觉,虽然还在幻翳的感受上,可是这已经是智慧的担当了,已经是根本行者心中清明的照了。这是不断的理路的沟通,不断的思惟,不断的还家,不断的在上面不断的省视的照了。

所以圆觉,亦复如是,你么时候本非、你还怀疑他本非成就?你要知道他根本就具足,你才能够证得,你要根本不具足,你根本证不证,没办法证,所以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你心中就有无量光、无量寿的本来的妙性,所以你在念前人的种种性德时,他就能够潜移默化,发,他发觉你,开显出你根本如同无量光、无量寿的根本性德。

所以,谁称佛名时,他也能成佛。(所以)这个佛名,不是一般世间的名字,他不是人名,他虽然用人相来表,但是,人,我说的人像是圣人的相,圣人相来表,但是那个人是什么?超越一切凡情,叫圣人。凡情是真正堕在相中的感受里面说的,那是凡情。所以他叫做什么?他叫做、真正叫做法号,真正叫做法身的名字。是不同啊!跟一般的神明的名字不同啊!

讲到耶稣,讲到无极老母,讲到妈祖,有的人说妈祖就是观音嘛!谁讲妈祖是观音?谁讲妈祖是观音?你说,故事是讲妈祖是观音啊!你再讲一遍:妈祖是观音,你自己都会怀疑现在讲的妈祖。那妈祖你就抓着后面你任何的感受嘛!还在逐闇为色嘛!色杂妄想,想象为生。观音是讲性德同体,你后面讲到妈祖是什么?妈祖是同体吗?同体的、观音讲同体大悲,妈祖也同体大悲吗?你讲到妈祖时,就是什么?众生潜在意识那种乞求的保佑、庇佑嘛!你纵然讲他是观音,你讲他是如来,都没有用,你还是庇佑相,求保佑相。那个跟你讲到观音那是直下在这个法上,称名那种担当行持,一样吗?当然不一样啊!你不但讲妈祖是观音,你是迷糊了观音,又堕在妈祖的庇佑中,甚至于障碍你在法轮之中的作用。心中都不转一点法轮,因为你把观音当妈祖。你前面说妈祖是观音,但事实上潜在意识就观音是妈祖,将来心里面法轮都不动一下的,不能动,因为他就是庇佑相。

你念到一切世间的、世间神明的名字就是一样啊!基督或是无极老母,你能说我念基督,将来我做基督吗?你不敢嘛!我念无极老母,将来做无极老母?你不敢嘛!为什么不敢?因为你最初念这个名字时,你为什么有这个因缘,念这个名字?你就是心中潜在意识里面的攀缘依赖。既然是攀缘依赖,你都不会敢于说我将来成无极老母,你也知道要成无极老母干嘛?无极老母?没事成无极老母干嘛?没事做基督干嘛?你念阿弥陀,你可以成阿弥陀,你心中能见的阿弥陀。你念圣的名字的时候,你将来心中自然能生阿弥陀。你信基督你敢说我将来能生基督?你是玛丽亚啊?是不?呵~你生基督?你小心,你小心被基督徒听到,他基本上嘟着嘴瞪你!叫基督,基本上都会嘟着嘴瞪你!真的是基嘟。

那是根本不是这些法性中的名字,所以佛门之中的名字,但称观音,但称弥陀,他是能够动起众生性中的法轮的,他必定将来让你能够真正心中能够证得,能够生起如是智慧的,用到世间名相语言,你就会知道他就是什么?就是沉沦,就是向外昏扰扰相,以为心性。全成攀缘,怎么会说,基督到印度救释迦牟尼呢?这还是净土宗人说的,心中不难过吗?这根本名字上不是一块的事情,怎么后面会搅遶成如此呢?

然后,怎么会说,我研究了很久,很多经教了,我终于发现,所有的宇宙,就只有一个神明。搞了半天,你不就在追逐一个神明吗?你在追逐神明,就不是在法性上担当。你是真正在法性上担当,你心里面怎么会有一个神明这四个字?你真正在法性上担当,甚至于连神明你都不会解释错,他有无量神功妙用,所以起来之时,起成如是根本觉体时,在山,有(守山神) ,有主山神;在城,有主城神。那什么神?那是心中的根本性德的表现,那念念之间,在行者心体的累聚那种念念的高远,是主山神,那是神功;念念之间,在心城之中,再也不随种种妄念所迷惑、所侵蚀,心中的坚固的守持,主城神;那个在心中念念归家时对这些佛号、对自己的觉性之中,他已经念念之间,甘心看到觉心之中随缘的倒影,入流的倒影,那叫主河神念念之间,能够看到大觉心体之中,他必能够包容种种万念,种种万虑的种种的融通,那叫主海神

你明白这些神时,你才能感觉到那个觉明。所以,《华严经》前面跟你讲那么多神,是让你体会,体会什么?仳如毘卢遮那出现了!他明白仳如毘卢遮那了,法身现前。所以不是告诉你,原来《华严经》也告诉你很多神明,可是那个思想的就是什么?就是,众生怎么又会,诸佛怎么又会堕在无明?

你会发现,就在这段文字上面,众生的搅遶多可怕!现在应该可以听得出来了吧?你应该明白得出来。但是这种搅遶却会疑惑大众,就会疑惑大众。所以,在这个上面,你要知道「如来圆觉,亦复如是」。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一切如来的妙圆觉心,根本的大觉心体之中,他本来能够成就一切万法,叫做如来。能够现见一切万法,能够现一切缘起,就是如来。如是法如是现,就是如来。但是这个能够现出的妙圆觉体之中,他本无菩提及与涅槃。因为现见就是觉性,如来就是根本就是大觉体,他不必再跟你立什么叫做菩提跟涅槃。在觉中现一切觉,就是觉,不必在一切觉中再分什么叫做菩提嘛!

他根本在现一切之时,他根本什么?性中从来没有什么?没有妄动嘛!在没有妄动之中,他不必再跟你说什么叫做涅槃嘛!他涅槃不是离开这些妄动以后才有个涅槃,他是根本能够担当一切动处,就是大般涅槃时。你要是根本不敢担当一切本来的、所有一切种种过去,你只要能够意念所及的一切万法现处,你不敢担当,你说的涅槃都叫有余涅槃;你能担当处,是真正照了如是大觉心体处,那叫无余涅槃。所以你还有任何的潜在意识的种种分别比量吗?那都是有余。

你在根本心体上那个直下担当,那个心中,在一切过去众生心念当前,你根本再也不会妄想说他是动,因为你看到一切动处,就是什么?就是心中能担当一切动的根本不动处。没有这个能担当动的不动处,都还不能够有如是动,因为那些动,你要知道就是觉体。既然那些动都是觉体,所以正在显动时,就是根本觉体的不动。所以,看见一切动时,你反而更能够证得不动。你看到一切镜色的千变万化,你才能更能够证得镜性的根本不变,所以那个时候古人才会说,不变才能够应万变,能应万变的他一定不变。

不是谈佛性,谈法性都是如此;不是佛家中说,中国的古人都如是说。所以,那叫无余涅槃,他是真无余涅槃。那心性的担当,那种心性的真正,性海之中的称量,那是担当。

所以本来就不必再跟你讲说什么叫做菩提及与涅槃,也没有成佛跟不成佛,那个叫成佛不成佛,只是过去你流转在众生相中,方便告诉你,你将来要发愿成佛,你坚固在众生相中才告诉你,你这样子是不成佛,那你要知道怎么样发愿成佛,你知道吗?你知道怎么样发愿将来在种种流转中发愿成佛,知道吗?你要认得现前的流转,本来是佛。因为你就不认现前的流转,本来是佛,所以你念念之间,饱受流转的妄想幻翳。在镜色之前,不管他镜色,他现前的幻觉,势力多强,你只要敢担当一切镜色,本来是镜,幻觉就销。

这个譬喻就听得懂吧?就不能老是说,老是一天到晚讲镜子、镜子,没意思!其他的我也不会讲,我本来想讲锅子的,呵~~锅子,不太好讲,我也不会讲。哼~~锅子怎么做比喻?回去我好好想想看,锅子的话就会打成妄想,要不要带锅盖一起说,呵~不带锅盖。所以这是开玩笑。只能讲镜子,因为这觉性之中只有镜子能做比喻,大圆镜之中常常就是讲释字,释字里面的,本来的表法,我也觉得跟镜子,因为过去刚开始时我是在感受中参冷热,摸冷摸热,过去刚出家的前几年,后来慢慢去体会那个镜子,没事就照着那个镜子看,人家还以为我自恋,一天到晚摆一面镜子,误会太深,真的误会太深。根本不知道和尚在干什么?一天到晚误会和尚,摆一面镜子看,再看,体会那镜里面,镜子里面的我是谁?那照着我,是镜子里面,你知道是虚妄,那现在被照的那个可能、可曾是真?我看到镜子是虚妄,既然眼睛看的都是虚妄,那我现在眼睛现见,又可曾都、是不是都还是虚妄的?所以就会起成这种,不断的在上面去体会,所以也比较习惯用镜子做譬喻。事实上,用镜子做比喻也比较好理解,也比较好理解。

(所以)你在镜色之前,你要是真正知道他是镜体时,镜色的势力还在吗?不在嘛!镜色的势力不在时,你一定要离开镜色吗?不用嘛!为什么不用?因为你是明白镜体了嘛!永远要记住这句话,你明白镜体了,你就自然必定包融镜色;你明白镜体,你还不包融镜色,我说你是小,二就在这里嘛!你还真有个镜体可得,还有个真性可住吗?你还妄想有个真性可住,所以叫城。虽然已经超越镜色,世间的流浪,可是你却持现在的真性,以为是真有如是歇息?所以那叫城嘛!所以那叫二。所以真正在这个觉体上,连涅槃都不能说,所以何况还有城可及。连城,连小的四果罗汉,都不必在上面妄立,何况还有过去的流转;既然没有过去的流转,何况还在跟你立种种菩提?哪有流转?

所以,讲到成佛不成佛,就算叫你成佛,也是告诉你,不成佛处,本来是佛。将来在哪里成佛?将来在,根本本来是佛,不必立、再立成佛中,已然叫做毕竟成佛。通体是佛处,你根本不必再妄立成佛,你才叫真成佛。这才是一个、才能够体会那个觉性。

这里不是在文字上跟你搅遶,这里是在告诉你,行者已然真正就是在觉性上,天天体会。讲到这些文字,再也不是只是耍帅,讲这个遶嘴的东西,让人家嘴八舌头遶不过来,那是真的让你去体会那个觉心的所在,所以有些东西不是文字上面的东西,所以要是不从根本文字之中,古德所立的安布的妙旨,你只是在文字上钻研,就如同祖师讲的,牛皮也要被你钻破。那你说,那我就不看文字了,放眼天下,全是文字相,你不看这个文字的文字,你有办法离开文字吗?这个的文字文字从哪里来?这个文字文字就是圣人从天上,放眼天下之中,帮你方便结种种什么象形的笔画来的,他只是让你更能够深刻体会文字而已。

所以,文字也不是在这个相上叫文字,放眼一切,眼睛见色,耳朵闻声,哪个不是心中的根本文字种子?都是文字相。所以你听到声音时,讲到唱啊字时,像上次讲到唱翳字时,翳字、啊字,那这个啊字、翳字,你还不能拿这个文字当成那个啊,啊是一切法不生义,你还抓一个字相说吗?那个翳,就是遮,幻翳的翳,那就是一切遮蔽相,你在唱这个翳字时,你要知道过去的种种过幻,所起的种种的作用,那种气,你能敢担当唱他时,你就是深入一切过幻处。那个字,也不是用这种文字相中,去把他框在那里的。那是心中的担当,那也叫唱啊字、唱翳字。

所以文字相都还超越文字,所以你哪能离开文字呢?今天就算不给你看这些文字,就好像现在根本还没有结任何经典,集结,还没有,根本阿难都背在心里,他根本心中就是文字,?出来以后,你就以为不看这个文字。你听入心中也是文字,都是文字,所以你不能够离开文字,你不能够不懂教理。要不懂教理,如果说先不要懂教理,我应该在习门上一门深入。你把心看得太肤浅了,真正发心时,我真正向善,我当下这一心中,这一心向善,真的是一心,那个一心叫什么一心?叫做诚心叫一心,至诚心叫一心。这个至诚心中,他自然就会什么?摄受一切应该有这一心的行为,他会听闻声音、明辨道理、择行为,然后观照现在所有的一切起心动念,他同时都在这一心中成就。你要说,我只要这样就好,我就不要那样!你就不是一心,你就不是诚心,你就根本没发一心。哈~刚好要结束了。哈~

大众请合掌。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弟子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