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学习
“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圆觉经》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南无阿弥陀佛
INEWS / 大乘经典
《圆觉经》111讲(字幕版)| 自然法师
来源: | 作者:自然法师 | 发布时间: 2020-12-08 | 1230 次浏览 | 分享到:

随堂教材:

「善男子!譬如患瞖妄见空花,患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瞖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

 

补充教材:

《楞严经》卷2

「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愿兴慈悲洗我尘垢。」

实时,如来垂金色臂,轮手下指示阿难言:「汝今见我母陀罗手为正为倒?」

阿难言:「世间众生以此为倒,而我不知谁正谁倒。」

佛告阿难:「若世间人以此为倒,即世间人将何为正?」

阿难言:「如来竪臂,兜罗绵手上指于空,则名为正。」

佛即竪臂,告阿难言:「若此颠倒首尾相换,诸世间人一倍瞻视,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随汝谛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

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矒瞻佛目精不瞬,不知身心颠倒所在。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自然法师 于二○一四年二月二日宣讲

第一百一十一堂

大众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阿弥陀佛!

请放掌。

再藉《楞严经》的一段经文,再为大众师父一起研究,什么叫做「三惑」,什么是「三惑」?众生如何就在任何起心动念当前,明明是本来的妙明的觉体,我们却随他起成世间的种种众生的惑浊。只要明白这三惑,那你就知道过去在觉体现前处,是什么样的势力,能够起成世间的感受。要是不明白三惑,那永远在世间的感受之上,你永远没办法体会,那个觉体的性中的作用,没办法体会性中的作用。

虽然都知道是觉性、觉性,但是觉性之中他有性中的作用,性用如是。所以在他性用中的作用现前处,你不认那个觉性。什么叫做「不认」?不是说只是不认那个觉,是你要明明白白,他的所有一切性中作用,叫做认。所以觉,他不是一个名字而已,你是要能够直下担当,他本来他就能够入世间的一切性德作用,那个才能够叫做真认。那个在认时,你是不离开一切世间的种种变化的,不离开世间现前的种种的一切作持的;可是在作持的当下,你能体会就是性中之所流出,性中的所有一切的根本的行持。

所以早上才讲到,连无明、尘沙、跟见思惑,你要是闇昧觉体时,你要是不知道如是根本觉体之中,他必然的如是性中作用,那你当然就在这个上面,就起成幻惑,就起成惑浊,就如同幻翳一样。但是本来他这个随缘所起的种种变化,就是根本就是幻。觉心他非种种法,随缘现时,就有种种性用中的不同,那就是幻,那就是变化。可是就在这个幻中,你若是一直都还知道是,根本都是觉心的所有的一切,他的本来的面目,他的性德,那你在幻中,就不会被幻所迷,不会被幻所流转,不会起成惑浊。但是就在那个幻化之中,你就容易失手,忘记了所谓觉体的作用。

为什么会忘记?不是众生刻意要忘记,也不是众生愚痴要忘记,是性中就能够起成如是隐、显二相,显出种种作用时,觉性就隐,就在隐。所以就在种种现前的种种作用里面,你若是念念之间,不以大智照明,那就起成幻觉,那就起成种种的流转。所以众生之所以会流浪在六道,会流浪在现前的种种妄想世界里面,是因为觉性本来就必然如是故。我们因为不知道那个必然如是,所以就老是在觉心随缘现前处,我们就注定叫做凡夫,就注定叫做众生。你能够明白那个必然如是,众生当下就是佛,众生一切想念当下,一切现在起心动念当下,哪个不是你的清明觉体!

所以这里面再用《楞严经》中的文字,《楞严经》中当然叫开智慧的楞严,念念之间就要在觉体上直下担当。那也是本来面目之中的文字,那也是行者,教授一切行者,念念归家时,那心中所思惟的自己心中的向趣。

所以叫「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 阿难,上次讲过,就是侍者,你要讲到佛侍者,叫阿难。行者念念之间,念念侍佛的那一念决定心,是阿难。所以这个决定心,也刚好跟这一章的金刚藏菩萨所发的决定心,是一样的。但金刚藏的决定心是根本本来的决定,那行者要发金刚藏的决定时,就有什么?就有渐次接引行持之中的决定。所以在行持中的决定,就是要证得将来毕竟的金刚藏的根本决定,那是大觉体中的根本决定。所以在这里面,念念侍佛,叫做阿难。

前面之前也讲过,阿难示堕,就是显现种种堕落那些公案。所以今天再拿这个文字中,那前面就不必再述。所以「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若是见闻性本来不生灭,那这个见闻性必不生灭,也就是今天早上刚好讲到,一切生灭法中现前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时,你能够现见的那个见闻性是不生灭的,见到一切行持,见到一切诸行处的,那个是从来不生灭的。

那讲到从来不生灭,不是在生灭之中再跟你分别一个不生灭。过去我们的知见,永远是在这种逻辑上面套的。行者,尤其佛门释子的知见、的逻辑,是跟过去一般凡夫的逻辑用的不一样。什么叫做根本不生灭中,他才能够知道生灭?他不是在生灭之中分别不生灭的,而是就在大觉体中,一体圆融中讲的。那个一体圆融中,现前都是生灭,因为他现前都是生灭故,所以他不是真正堕在生灭中的。假如真正堕在生灭中的话,在生就不是灭,在灭就不是生。若灭以后不能生,你也不知道是觉。一直是生,一直是没有灭,那你也不能有觉。所以觉心能够现尽种种生灭。所以讲他的根本无生无灭,从不生灭之中,是在哪里说的?是在行者智慧担当中,看尽一切生灭说的,他无生无灭。

只要你能够在镜体当下,你看尽一切镜色生灭时,你才能够体会到镜体的从无生灭;因为你能够体会那个根本看尽,那种包容。当你能够包容看尽一切生灭处,那你是真的随种种生灭吗?不是嘛!那你不知道生灭吗?是啊,你都清楚生灭!你知道生灭的时候,是生灭吗?当然不是!知道生灭是生灭,就随他生灭了。但没有如是的大觉心体,有如是生灭呈现吗?也没有啊,连生灭都不可以建立啊!所以你就知道,那种讲到根本不生灭性,根本从不生灭的那个心中的担当,是要行者念念开始懂得,在一切众生相中担当的。那个叫做菩萨行,那个就是菩萨道,你念念之间就要担当一切众生相,那就是菩萨道。所以念念之间根本不舍离一切众生界,是菩萨道。

所以说到不生灭时,你要不舍离众生界。说到生灭时,你要不舍离众生界。说到寂静处,你要不舍离众生界。说到过去的流转处,你也要知道不舍离众生界。那你说:「流转处,不舍离众生界?」那当然!流转当然不舍离,流转就是已经随众生流转了嘛!你说:「说到寂静处,不舍离众生界,这还可以理解。流转处怎么能够说不舍离哩?」我说这「不舍离」,就是你在流转处要是真正不舍离众生界,你就真能体会,那「流转」二字都是虚妄。你在流转处就是闇昧众生界,你才流转的,你才随他流转。你要是流转处,你都知道什么叫众生界,你怎么会流转呢?流转处,就是你扒着所有现前的所有一切执着,根本已然闇昧众生界,你才流转的。

在镜色之前,你要是念念之间都知道镜体当下,他就是随缘能照种种色的清净时,你看的都是什么?都是现前的种种镜色的种种表现处,那你会随他流转吗?你就是闇昧了,他一定能够随缘现种种色时,你抓着一色,从此以后闇昧其他的色,你早就失去众生界,你才随镜色流转。但是就在这个流转上面,你知道他一定能够照出种种色。(我今天中午才说不要讲太快,现在发现更快!)就是因为他能照种种色,所以你才知道他怎么流转,镜性他就是会这样子转。那这个时候流转是什么意思?这流转就不是障碍的意思,就不是恶障。这个流转是担当,他必定能够随缘现种种流嘛,然后他就能够从大觉心体之中,能够转变成种种的缘起、境界。

但这种流转是根本什么?根本心体的寂灭。为什么这个是心体的寂灭?因为假如你真是流转,你根本不知道流转。这种逻辑要反覆不断的思惟。你真能够担当流转处,随缘你都能起成种种流处,这表示你是什么?你是超越种种流的,你不过是随缘起成如是影像变化而已嘛,所以你将来才知道「流转还灭」。你在流转还灭时,你是眼睛担当所有的一切,法眼能够担当一切变化、流转,但念念之间呢?你从来不舍离心中的根本寂灭,所以流转才能还灭。不是流转最后还得于灭,是当体流转,即下还灭,当体还灭。所以那是将来你根本证得的那个心性。

所以讲说「若此见闻,必不生灭」。就如同好像早上说的,若说众生本来是佛,可有过咎?你要真正知道觉心时,知道是觉心时,这哪里有过咎可言?这不过就是教育行者,念念之间,就在现前的所有一切起心动念,一切过去的所有一切造作、妄想上面,你已经开始懂得回头,直下担当了!所以讲到见闻不生灭时,你就看到哪里?就是现前你能遍知的一切生灭处。当你能看到一切遍知的生灭处,那你当然能体会,他从来不生灭性。所以在这里面,但是这里面当然是阿难,阿难讲佛侍者。佛侍者就是最初修行的人,念念之间,在觉心上面去参究的人,念念侍佛的人。那当然在这个觉体上面,会起成种种疑。

若是见闻不生灭,那「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愿兴慈悲,洗我尘垢。」这就是阿难示现提种种问,也表示一个侍者,在最初念念之间,向如是觉体时,你一定会有这样子的渐次的疑惑,慢慢要破析。你既然说见闻不生灭,虽然我刚刚讲到说,那是看到一切生灭处,那我,是我现在的见闻吗?你说见闻不生灭,那为什么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你说的见闻不生灭处,不是我现在捉持前尘的名相之中的见闻。名相之中的见闻都是生灭,只要有名、有相的都是生灭。但是在这个名相之中,你捉持那个名相就是什么?背体所立的了,已经背开体所立的。你站在体中一样也能够什么?一样能够知道见闻二字的名字,但是你已经抓在众生末梢中,再讲到见闻。你说不生灭,那我现在怎么生灭了呢?眼睛见色,耳朵闻声,怎么会流转呢?怎么颠倒呢?所以这里面也就是行者,在最初回头时,照见觉体时,最先的疑闷。

既然知道这个性不生灭,为什么现前的见闻觉知当下,我就是变成流转了?怎么会形成流转的呢?所以这里面,就像早上讲的金刚藏,因为在现前用处,众生老是就是抓在末梢现前,以为质受P16法师说质感的质)的那个末梢,那个区块,一直拿那个区块。你但要闻体中清净的名字,你还是拿这个区块,过去的幻想、业感在套他,在套你的性中的根本清净的名字。

你不是真正已然知道,原来这现在惑浊的区块,那个区块是根本要发金刚藏那个决定心,直下担当。就是你的根本清净大觉,根本觉明清净的,圆明妙净中的本体之中,所立的一切见闻名字。当你能够立一切见闻名字时,在现在的见闻的所有一切造作上面,这个见闻是造作的,这个见闻是流转的。但是这个见闻没有根本清净的见闻,有这个见闻吗?所以那个是体,当你还不能够清楚认体时,行者最初、一般凡夫,就捉持执现在,说一切现前感受,你说他名字,他都捉持现前感受。所以如何说我颠倒行事,愿兴慈悲,洗我尘垢。

实时如来垂金色臂」,这个我们就不要太讲金色臂的表法。「轮手下指」,就拿那个手指头来告示阿难,说:今见我母陀罗手为正?为倒?母陀罗当然就叫结决定印手,结这个印手,决定印。本来佛指、佛手、佛掌他就是告诉你决定印的,所以手掌有决定相,有掌持相。那表示说佛垂这母陀罗手,垂这个金色臂,显这个母陀罗手,就是让一切行者看到决定印,就如同指月当下,你要清清楚楚知道,他印在何处、指在何处。这只是在经文之中,用母陀罗手告诉你,他就是现相,是告诉你心中起成决定印。所以轮手下指,他就问阿难言:汝今见我母陀罗手为正?为倒?

阿难言:「世间众生以此为倒,而我不知谁正谁倒。」佛告阿难:「若世间人以此为倒,即世间人将何为正?」阿难言:「如来竪臂,兜罗绵手上指于空,则名为正。」就你把这个手相换往上指,把手指头往上指,就叫做正。这里面世尊用的这个譬喻,用的这种教示,让阿难看这个手,他念念之间不是要告诉你,到底哪个是正?哪个是邪?他是要告诉你,那个见闻之中,你是在那个见闻之中,是不是都一直在着在末中,不断的动用你现在在尘世间中所有的一切见闻,在那里造作指,还在那里造作说指。所以前面就是譬喻,不必明讲,因为后面,要讲的是在后面。

「佛即竪臂,告阿难言」,所以他把臂往前往上指。「若此颠倒,首尾相换」只是这样首尾相换。

「诸世间人一倍瞻视」就在这里不断的增加,不断的在这边流转,以为感受,一倍瞻视。

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就在这里,你仔细思惟,「比类发明」就在这个类别之中,比类发明。

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当下告诉你号性颠倒。不就有的人就认为说,难道这样不对吗?上指于空,上指叫正,下指叫倒,不对吗?或许有人就解释,那到底什么样才叫做正?什么叫做倒?这里面没有任何正,没有任何倒,只是在看你,根本你觉知是动在何处,你说正、说倒。所以他说为什么如来叫做正遍知,你叫性颠倒?

所以他说,随汝谛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所以这里面,诸佛再问阿难,那名字何处,称颠倒者,那这颠倒的名字,你在何处号为颠倒?所以你老是抓着末梢的那种感受,说正、说倒,不是说阿难心中还怀疑说,我还不知道世间人是什么样是正、是倒,所以心中还有疑惑,都不是在这个上面解释。所以这一章中,看起来好像很简单的譬喻,在这一章中,是要你发决定心的;你直下就在母陀罗手,这个结出决定印当下,你要印到心中根本清明的觉心。

所以他告诉你,「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矒瞻佛,目精不瞬,不知身心,颠倒所在。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发海潮音,那海潮,潮不失时,表示就在当下,应众生所有疑难当下,为众生在他心中,启发如是心中在觉体中的响。所以叫发海潮音遍告同会。

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都是心所现,你都感觉到都是心所现。那既然在凡夫身上所有的一切,指头上指、向下指,其实都是唯心所现。可是你要是已经背离了心体,你捉着现前的,所有的一切肢体上的动作,以为立是正、是倒,那都已经是什么?已经都叫做遗失真性本妙圆明。这个慢慢往下讲。

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你怎么不认你的根本,能够清清楚楚知道谁正、谁倒这个知!他不是捉持在眼前感受的那种种种知。阿难所有的讲的些感受的种种知,他完全是堕在尘世间中,在肢体上那种感受,随着肢体的变动,所立的一切感受的立知。一个觉行者,他是在身体、身分上,所有的一切肢体的动作,他是在大觉肢体之中,能看到举手、下垂,那是知。你知心之中一定能够知道,上举下垂、谁正谁倒。那个谁正、谁倒,是应什么现前的所缘,说谁正谁倒;但是因缘现前,他不是真正堕在前尘的种种势力上,他真的以为就有如是正、如是倒,如是上,如是下。

所以你在这个能知的清净大觉体中,你能够应对一切世间,不管是上是下、谁正谁倒之中,都能够明明白白,他都知道因缘所现。何故曰正?何故曰倒?什么因缘故,在什么样众生的缘气上面故是正,什么众生因缘故说倒,都能够清楚。但他不是随逐现前的一切身体,肢体身分、ㄧ举手一投足,你就堕在身中的性颠倒中。所以那个周身其实都是什么?都是灵觉,都是灵知,通体都是!因为过去就是从这些妄想的六大,觉心之中出生种种六根之时,四大当下你起成的种种身分、觉受。在过去认为是妄想,其实这个六根、四大,哪个不是你身体之中,当下的根本觉体的灵明!所以在灵明中,众生闇昧此灵明故,所以那个肉身就是什么?就是障碍身!

将来你明白这个灵明,将来你一样能够什么?随你的世间的因缘,处处现身。但是现身当下,你那个身分肉质,都不是什么?都不是众生业感之中,攀缘最末梢的质受,以为是身。所以不是攀缘众生的质受,以为是身中,那个肉质都不同一般凡夫。因为攀缘那个肉质,最后的质受以为是身体,那个肉质都是什么?都是僵硬、刚强,种种感受。你不要以为说现在叫柔软,真正碰到柔软了,我们都还叫做刚强坚硬。所以你念念之间,不在任何质受上面所体会那个身,那真的叫柔软相;所以叫「兜罗绵手」。

他不堕在任何质受上面,为你上指、下指的,他不是在任何上面说,看你的知见中到底在哪里的。只是你一说知见时,当然不见得说,你指上为正、指下为倒,这是错,不见得这是错;各众生的因缘不同,不见得是错。但是你用到眼前,所有一切捉持末梢感受立知的,那你就是倒,那就是非,就叫「性颠倒」。更何况你在讲来之时,阿难在讲来之时,还心中疑惑,不知道谁真?谁倒?表示不但他捉持末梢正倒的这种假象,以为是知;还在知中,还搞不清楚,到底能不能心中明白那个知正不正确?所以不但在世间上所的立知已经是迷,甚至于他自己心里面根本没有信心,那个立知是对否?那更是迷中倍迷!

不要讲到指正指倒,指我们就是啊!你在一切感受之中,你已经堕在感受之中,那已经是,已然是迷!捉持着感受,从来不肯回头去照见觉体,已然是迷。你还在迷中再分是正、是倒;在迷中还分什么叫清净、什么叫染污;不一样吗?甚至于你讲清净、染污时,别人再随便跟你说时,都会怀疑这样是真清净吗?所以有的时候,自己的语言都会搅乱,有的时候拿染污以为是清净,有的时候拿清净又去堕在染污。

为什么他会形成这样子的意识之中,不断的搅乱?是因为他根本什么?他根本都是堕在现前的质受之中,他根本没有体会心中的大明,没有体会心中本来的面目。既然是堕在现前的质受,就随他现在的业感,不断的在那边流浪而已。你说「什么叫从染污以为是清净?」不是有嘛!上次不是讲嘛,只是不想再说而已。抓着那个染污、染欲以为就是修行,还从染欲中跳出染欲,不是吗?不都瞎扯嘛!然后拿那个清净,其实是染污。什么叫清净?你抓着清净,还装着一个感受,有清净感受,不是还在染吗?这不跟那个指正、指倒的是一样的嘛!说正、说倒,不是都是一样嘛!所以你根本不认你的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

「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这晦昧为空,什么叫「晦昧」?你根本已经背离觉体了,那心中已经茫然,那个晦昧。你把那个晦昧;为什么叫「为空」?你把那个晦昧的灵知,当成你灵知的所有的一切所容性,那个叫做空。你把你那个心中感觉那个灵知,灵知的超越。其实灵知的超越,岂是用你超越的感觉,体会那个超越的!你体会一个超越的感觉,那个就是什么?那个就是「觉海虚空起,娑婆业浪流」!你最初到有的时候,是因为体会那个觉性的空,你就堕在那边。当你觉得有个空时,其实你已经有个空了,都属于有,所以叫「空生大觉中,如海ㄧ沤发

你把这晦昧,结暗为色,暗叫做什么?暗叫做遮。什么叫做遮?遮蔽为暗。什么叫做遮?你在眼前的所有一切感受,你随逐一切,现前所有一切造作的所知所见,就遮蔽你的根本圆明妙心,那都叫做「暗」。所以暗字,他这边用暗,就用一个日、一个立、日,不要讲音;从大日立小日,舍大日而逐小日,叫做暗。所以音不就一个立、一个日嘛,逐小日就是暗,从日逐日就是暗。所以拿这个晦昧暗中,结暗为色,拿你现在所遮蔽根本觉明心体的觉照,你遮蔽的,遮蔽那个觉照,现前的感受,以为就是所明,就结暗为色。以为就是所知。

色杂妄想」,在这边色杂种种妄想,在这个感受中,在这个所立知当下,色杂妄想。

想相为身」,所以你就在这个上面,在这个身根所有的一切所有所处,这个肢体身分之中,你处处就动起什么?动起凡夫的知见,就在这动起。我们所有的一切六根六尘,都没离开过这个肉身嘛,身根比较广一点,其他五根都在面目。面目什么意思?面目就是一切感受最表处,表现处、表面处,所以五官一定在面目。那五官虽然在面目,其实六根都在面目,因为你摸身,不用摸到脚才叫身,摸这里就是身了,摸你的面就是身了。那不过只是身体之中,他还有触觉,还有行持相、捉持相,所以身根的表法叫广。但事实上就是什么?就是众生在一切知见之中的最初的头首、面目。

正在这个头首之中,你若是念念之间不跟大觉心体相应,念念之间都不肯乞求诸佛摩顶。诸佛摩顶就是念念之间知道是觉,在你每一个念头最顶端处,你还肯于看见佛光,佛光就照在你的所有的一切起心动念,最顶头处,那叫「诸佛摩顶」。那你就自然流浪,你每个起心动念就流浪。因为觉心现前就是感受,感受当下,你要是知道是觉,感受当下就是慧光,就叫做神光,就叫做「慧可」。大觉心体他必定能够成就一切感受。感受当下,其实就是你觉体的根本心中,从来不变的心中的清明,那叫「面壁」。他能够在这个清明之中,能够成就一切九有情居,所有一切感受,甚至于九法界之中,一切的功德、智慧,叫「九年面壁」。谁在面壁?你法性在面壁。谁能开显这个面壁?谁能延续这个面壁?神光、慧可。先前能够担当的是神光,就是根本能够在世间,所有一切流出的神光。但是这个神光,没有遇到达摩时,是神光而已;遇到达摩时,神光都叫慧可。

什么叫慧可?神光名字都在,因为人在,名字就在。但为什么叫慧可?与根本大智相应—慧可。这意思就是,你本来就是一切感受,都是神光。你要是念念知道诸佛摩顶处,那就慧可;你不知道,那就不见得是慧可。你就在,最多,就算你想回头,你就最多站在雪地里!站在雪地里还是行者发心,有的人还站不到哩!都已经神光,已经不知道流浪在哪里去了!那已经看不到那个神了!

所以你看古德的公案,其实早就已经有很多的迹象,有很多的表法。所以在这个上面,在神光之中,神光怎么能够跟达摩相应?神光又如何,我不是讲人,是讲心中能够向外随缘流布的神光,如何念念跟根本心性中的法性达摩相应?然后如何相应,然后才能够称名于慧可?先断掉向外流浪,神光捉持的那个妄想之臂—断臂求法。所以只有二祖,断臂求法。所以你才能知道,他为什么才有现这些相。那讲这个,又扯到公案去了,所以教就告诉你,过去就是「色杂妄想,想相为身」。

不断的在这个聚种种那个缘气、那个感受。「聚缘内摇,趣外奔逸」。你就以为在这个缘气中,就是这个心体之中,这个整个身体,才叫做心性,然后在这个身体的心性之中,在外面不断的再攀缘捕捉。什么攀缘捕捉?举手、下垂,你就在捕捉感受,都在这个捕捉感受!

昏扰扰相,以为心性」。就把这个昏扰扰相,根本不站在觉体之中,这昏扰扰相。才一说到底谁正谁倒,你就会堕在眼前,在这边一直不断的,在那边追寻到底谁正?到底谁倒?那个根本没有站在本来面目上的直下担当。所以之前才在,阿难才问,为什么叫做我们叫做颠倒?起颠倒?就在这里,看到这个手臂时,你就知道是颠倒。不在这个手臂上,指上是正,指下是倒,不在这个上面分别。而是所有的一切,就算是正、是倒,你已经看到什么?你已是堕在种种众生最末梢的知见上面,流转了。所以你在这个上面,就算你能够说得出来是正、是倒,你也从来,从此以后什么,你也根本就是什么?就是昏扰扰相以为心性,就捉持现在的感受而已!

那个不是心中的大明,那个不是根本在觉体之中,他能够入世的根本担当!那入世的根本担当,他当然知道什么因缘故是正,什么因缘故是倒。但是绝对不是现在捉持最后的感受,根本不清楚觉体的清明之中,你所立的是正是倒。所以那个一个知心现前处,就差这么多。就有点像昨天我讲的,你一摸这个桌子,已经分别你是正?是倒了?你已经是流转?还是回头?已经清楚了!你是站在哪里感受这一触的,你要站在这个上面觉得有触,那都叫做流浪!难道没触吗?当然有触。但有触当下,你是流浪,你知道吗?那你说,将来我要证到这个觉体,不知道触吗?清楚知道。但是那个触?那是根本的觉明。就跟这个在问这个知见是一样的,谁正谁倒,是一样的。所以「昏扰扰相,以为心性」。

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就决定惑为色身之内,就是这个心。

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你外面看的所有一切世间,哪个不是妙明真心中物,都是大觉心体必定能够显现觉照之中所现。你是怀疑,要是没有觉,还有这些山河大地吗?山河大地与你没有任何半点干系。我们看的山河大地,你在你的业感中,看到山河大地;我在我的业感中,看到山河大地;不过就是我们都在人的别业业感中,看到的山河大地;合在一起叫共业。所以我们老是以为真有如是山河大地。当你说真有如是山河大地时,你那个山河大地是定相吗?你仔细思惟,又不尽然!那每一个人在业感不同中,你说真有如是山河大地,当下你都还是过着不同的山河大地的感觉里,差别在山河大地感觉里!你不能说,他没有如是共业的山河大地,但你不能不知道,共业的山河大地,就是显现别的别业处,才叫共业。

要是根本没有觉性,山河大地与你什么关系?什么干系?是不是?要是我已经是畜牲或鬼道的众生的灵知,你看到山河大地,就不是眼前的众生人间中,所呈现的山河大地。你将来要是有福报,上生为天,你看的山河大地,也不是现在众生、世间人所看到的,这样的粗鄙的山河大地。

所以那不都是真心之中所现之物,根本就是妙明真心中,全都是妙明真心中。因为你这一念就是妙明,所以现前处,他必定能够现成山河大地,是必然!你不能说他没有,但是有时,你要知道,都是心中所现。既然知道心中所现,所以这心不断灭。

假如你不知道心中所现,就问你:那我们现在怎么来的?不也是心中所现吗?我们现在感觉一切环境,不也是心中所现,连我这个肉质也是心中所现。不但是过去,承过去的业感,然后投在母胎之中,所现这个肉身。但这个肉身,不是你母亲生下来那个肉身了!你母亲生下来那个肉身,生我们只是呱呱落地那个肉身,就那个小小肉身中,你现在已经变这样子了!我现在已经变这么胖,这么高了,已经不是了!那这个肉身之中,都还随你现在的心境之中都在变化。你心中若喜,肤色都喜,器官都喜;你心中若哀,肤色都哀,器官都哀。那哀太久了,五脏都哀,那就搞不好,就生病了。都在随你变化,不是吗?那何况山河大地呢!

那山河大地当然呢,你心中若是祥和时,看到山河大地就是祥和;你心中若是恐怖时,你永远出不了这恐怖的山河大地。你心中若是没有福德,生下来那个地方,那个山河大地,就是什么?就是根本草木都不生的,枯黄一片。你看得到大山,但是大山他回应你的、反馈你的,是绝无生机,心中的困窘!你看得到大河,大河给你的,能够影响你的,就是根本干涸,心中的渴望,那种饥渴!衣索匹亚,那类似那个地方。他们这一生中,都没有办法走出他们的山河大地!他们能够走出来,就表示有一点福德;过去搞不好有恶业,但是有福德走出来。走出来以后,连他的,所感受到觉体之间,所感受的世界都不同。你不要说:「诶,他家,衣索匹亚还在那边啊,没有不同啊?他不过换了别的环境啊!」他能接受到别的环境,就是觉心之中之所现,福德之所现。当他感觉到别的环境时,他在享受有福报的环境中的滋润时,他再看到他们家时,他潜在意识中,从来不是堕在那种感受之中,在受业报的。所以真正山河大地在哪里?那当然都是「妙明真心中物」嘛!

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就是澄清的百千大海,根本都是觉海。澄清百千,你却弃之,你不认他。明明就是你明明白白知道,他就是能够遍知ㄧ切,自己心中的根本的觉海,你不认!你却抓着眼前,到底上面是正,下面是倒?你抓着眼前!

弃之,唯认一浮沤」。就唯认一个水泡,你只是认这个水泡,你只是认这个感受,你不是在觉心上体会。觉心上体会,当然没有离开现前感受,但你有办法在现前感受之中,你全体担当,就是觉体!就是我讲的,那一触当下,你能知道那个触就是觉?你能够念念不断在上面精进,念念在上面反观是觉吗?当你能够在一触当下,你都能够知道是觉时,将来你证得如是觉处,你还是知道现在的触。但是你知道现在这个触境现前处,还是过去随着触境,不断向下流转、攀缘捉持的那个业感吗?不是!这是心性,你平常在用。所以佛法才告诉你,你天天在用,你却不认!所以才叫做可怜悯者。本来就是你的面目,你却不认!弃之,唯认一浮沤体。

不但你弃之,唯认一浮沤体,你还把他当成,把一个水泡当成「目为全潮」,当成全部都是潮水。

穷尽瀛渤」,你还把一个水泡当成大海量,来量你的觉心。你拿一个一点点的、随缘的,种种捉持在末梢知见的感受,立的那个知是正是倒。就算你能讲对,你还捉持那个是正是倒,拿那个已经追逐感受,后面那个窘境的那种知见,你把他当成就是现前的,根本灵明的一切的觉知,那可怜!那可怜!

那我们天天不都在动用这个知吗?天天都在用啊!你现在应该能体会,就在动用这一些,念念之间,都如是如是破窘、如是窘困的,这一些狭隘的所知。在这个当下,你都能体会,有你的根本清明觉心,从来不狭隘的根本广博的觉明。你现在应该能体会,每个感受中都是,只是你不认!你认,他都在。所以「目为全潮,穷尽瀛渤」。

汝等即是迷中倍人」,你在这个上面,就在这不断的造作,然后不断的加深迷妄,再加深迷妄!

如我垂手」,我ㄧ垂手,你就看到是后面。所以为什么如来叫做正遍知?如来举身通知,都是正遍知,不是在这个上面分谁对、谁错;举身通知,都是正遍知。你只要,但要举手,你就性颠倒。为什么我们但要举手,就性颠倒?因为我们众生已经老是堕在末梢的感受,众生相中,就是末梢的感受,你完全就堕在末梢。你要怎么样破除这个末梢?你要明白众生最后的无明,就是根本的本来佛性。

所以假若垂手,等无差别」,一垂手,你就已经是什么?你就已经离开母陀罗印,你就离开母陀罗印,你就离开大觉心印。

如来说为可怜愍者」!这才是告诉阿难真正颠倒处。颠倒在哪里?不是分别那个谁到底怎么指正、怎么指倒,到底是哪里是正、哪里是倒。其实有的时候,下指也是正,上指也是倒,不在跟你这边,不是在这边。所以那个是当下、直下,你要侍佛的人,侍如是大觉体的人,你念念之间,你不是在觉体上观的吗?你念念之间,不是站在根本的觉海的清明处,去担当的?所以讲到这个觉海的清明处担当,不再是讲文字,不是套文字让你去,好像体会这个文字中的这些名相而已。觉海清明处担当,是行者念念之间要回光的;怎么担当?

所以以前不懂的时候,听人家讲这样的声音,都是认为说他老是套,以经中的文字,套来套去也没有意思嘛!都是讲镜子,一下子镜子、镜色,镜子、镜色,一天到晚镜子、镜色,没有意思了!镜子、镜色,我自己回家买一面回去看,还听你讲法干什么?就根本不必听你讲!所以那有的时候不是在文字上面去体会的,那个是真正不断在什么?彼此行者之间,彼此在沟通现在的心中的所行的。

所以他绝对不是在文字上面去套牢,跟你不断在那边钻牛皮似的,在那边钻研的,钻研到最后也不过就是学术思想嘛!到处说「不住常住真心,性净明体,还体还可住?」对不对?这是吕澂的那种知见。这都是钻研到最后,心性里面根本不在心体上参研半点,不在参研半点。

所以这个教材很快讲完,但是应该大家会有印象,怎么样流转的,怎么样起成惑浊的。你念念之间不在大觉心体上担当嘛,所以起出无明时,你就被无明惑;起出尘沙时,就被尘沙惑;起出见思时,就被见思惑。那既然被他惑,一旦惑为三惑,从此以后,你要回头,居然能够把三惑全部屏弃,不认如是三惑,惑是因为你不认他的性体。你要把他屏弃,你将来如何找到大觉心体?大觉心体就能够从明入明,那就是众生过去误以为的无明。大觉心体他必定能够随缘,现起种种的是空、是有,所有的一切种种行持、相量的种种尘沙。可是现前处,你就堕在种种质受之中,质感、质受之中流转。不是捉执的执,是质感、质地的质。

大觉心体他必定能够入到一切的缘起当下的所见所思。所见,就是必定有如是情况、形状、形态现前。所思,就是在如是形态之中,他必定能够所摄的一切缘起气氛、氛围,你当然知道啊,你不知道还叫觉吗?那你到见思时,你就流转,所以叫见思惑。你敢在见思惑最末梢,这么浓厚处担当,他就是觉,那叫做侍佛人,那个叫做阿难,那个叫金刚藏。所以那个才叫做本来是佛,本来是成佛。这个叫做三惑。这个是汉传佛教下手的不一样处。这才叫做金刚藏,这才叫大圆满,这个才叫大圆满。不是你随便修、持几个咒叫圆满,名字都叫大圆满,你要会用心。当然你要会用心时,持咒也叫大圆满。你念念持大圆满的咒,表示你念念之间,心中所起的一切思念,念念心中所起的一切音声,都跟如是咒韵相应。什么咒韵?念念不背大觉心体,那当然是大圆满!可是你要是根本心里面不明道理时,你以为持咒就能圆满吗?咒力能够启发一个人,启发的时候,他能够动起你心中的智慧。但你要捉持咒力为圆满,那就是着相,那就是着相。所以他不是在这个相上说的。

所以再看善男子!譬如患瞖,妄见空华」这个患瞖,「患瞖」这两个字,我看了很多的经典写的都不太一样。这里面写的是患病的患,瞖是眼瞖的瞖,所以他下面是从个目,眼瞖的瞖。但是有很多的,譬如说其他的经典里面,其他的版本,或者其他的这个疏、钞,都是用幻,迷幻的幻,就是幻化的幻;还是那个翳,下面羽字旁那个翳。那个翳是华盖,有华盖、也有遮蔽的意思。但是既然是有这个文字,有这个文字我们都可以,都通说。

患瞖,那当然就是,照这个患瞖,就是患了眼疾嘛,患了眼疾。但是感觉到患眼疾,好像不是佛经的本意。患瞖就告诉你,现在一切变化,随缘的变化,种种的光华现前处,那是患瞖。那种患瞖就是刚开始,就是遮蔽一切你觉心时,就是你所误以为的无明处,就是你的颠倒行事处,那叫患瞖。就是结暗为色,那个暗色处,那叫患瞖,那叫患瞖。所以应该还是迷幻的幻。你说患那个眼病、眼疾,那当然,你患了眼疾,妄见空华。那当然患了眼疾,你比较好懂,一定妄见空华。

我说你根本不要说你有眼疾,那眼前你所看的都是幻翳,你才能够体会到,这里面的所有的险难,困难处。你眼疾,你当然知道我眼睛生病,那众生就在眼睛,所有的见闻觉知里面,我都不觉得我有病啊!所以就阿难讲的:那为什么你说,我等此辈都遗失真心,颠倒行事?假如阿难已经患了眼疾,他就不会这样子问了吧!那应该说:世尊!你看,我应该擦什么眼药膏?不会这样子问,因为他根本不认为是眼疾,根本不认为是患了种种眼病。

这也就是我们从来不认为是那个眼病,你见闻觉知不是现前吗?哪有病?你只是在见闻觉知当下,你忘记了,闇昧了!就在见闻觉知所有的一切变化造作的,种种光影之中,你闇昧了觉性,叫幻翳。那个幻,就迷幻的幻。那是幻翳啊。所以那个翳字,下面一个羽毛的羽。那个翳字,在中国,在说文解字上还叫华盖,是华盖意。所以如同空华,就好像遮蔽,盖住、遮盖,华盖意;所以应该说是那个幻翳才对!譬如幻翳,妄见空华」。

就在这幻翳当下,所有的一切,翳障之中,那种华盖的虚狂的妄想里面,你以为看到种种大觉的,根本性中灵明的当体上面,你能够感受到种种光影;你能够感受到,好像在大觉灵明性空,就是这些空明当下,你能够感觉到一切作用的光影,那叫「妄见空华」。

可是之前不是讲到吗?「幻翳朗然」吗?这过去前面,你是因为在感受之中,在大觉体,随大觉心体随缘变化时,那个幻翳现前,你妄见好似就有空华,空中就是这个灵明之中,好像都有种种光影成就。这一句文,我是故意这样子解释的,我要跟你讲的是空中的华,那跟我们没有关系。就在你觉体之中,那个根本灵明当下,你认为有种种光影,这是平常一般的众生,就是这样子流转的。但是过去,刚刚前面经文已经告诉你,要幻翳朗然。所以你明明白白知道幻翳朗然时哩?你知道再不随那个幻翳,也就是再告诉阿难,你再也不要随着什么?杂在这些暗(妄?)想流转、迷昧之中,再认他你的宝明心性了。这叫「幻翳朗然」。

所以叫「幻翳若除」,假如你明白那个幻翳,幻翳若除时,「不可说言」,你明白那是幻翳了,就不可以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你已经明白幻翳了,知道是幻了,你还会捉持那个幻中,还真的有那个翳吗?幻翳就是连翳字都是虚妄,连无明流转都是虚妄。你还在等说:我什么时候再受无明流转吗?你现在都已经知道那是幻翳了,都是无明,你根本都是过去不认,在无明体上,不认觉明故,所以是无明。现在你都是觉明了,你还在等待无明吗?你怎么等待?假如你还在等待,那根本不叫幻翳朗然,那还在等待!根本就已经是什么?那你就还是在前面的业感中流转

明明你已经知道,在金刚藏已经告诉他,本来的根本的觉明,大觉明体的作用了,幻翳朗然,你怎么还会再说,你已经知道什么是佛性了,你怎么还会再说:「那诸佛什么时候,又堕在众生性中的种种无明中?」「那怎么起成流转?」所以幻翳朗然,你又怎么会在这个上面,还在等待,说众生若是已然去除无明,那什么时候又堕在无明了?所以众生不是真有如是的翳病,然后将来还要得翳病。是这个翳是幻翳,你知道是幻了,从此以后,你不可能再什么?再攀缘于幻;你不但不攀缘于幻,你还在那边等待,再去造作于幻,那是根本不知道幻的人。绝无可能!绝无可能!

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