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学习
“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圆觉经》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南无阿弥陀佛
INEWS / 大乘经典
《圆觉经》105讲(字幕版)| 自然法师
来源: | 作者:自然法师 | 发布时间: 2020-12-05 | 1347 次浏览 | 分享到:

补充教材:

《华严经》〈十地品〉

难说难可示;如是十地义,心意不能了。慈悲及愿力,出生入地行,次第圆满心,智行非虑境。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自然法师 于二○一四年十二月一日宣讲

第一O五堂

大众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阿弥陀佛!

请放掌。

再看到,上次讲到「难说难可示」,今天要把这个教材做一个总结,做一个总结。但这个总结呢,当然不是只是在文字之中的总结,那是在行者心中,已然知道在这个十地义上面,在金刚藏菩萨的根本心深处的决定心上面,做一个结印,结印在心,叫做总结。

所以,上次也讲过,假借十地的《华严经》的这段经文,只是要更了解金刚藏菩萨,那念念之间,在心底深处的那个至诚恳切的决定心,那个念念之间,在一切法中,绝对不离大觉心体那个心中的灵明。虽然眼前面对的都是一切的世间的种种名相说示,但是这一些名相的说示,哪个不是大觉心体随缘所现?所以,我们总是在一切名相说示之中,不断的老是向外逐末,追逐在语气、文句之间。行者要念念之间在这些语气、文句的当下,能够慢慢体会,能显现如是文句、语气的那个根本的灵明。若是没有如是的灵明,你根本不知道一切文句,而且在这个灵明之中,又随着众生的差别业感,说示的一切的语气,居然是完全不同,所以,业感都会不同。

所以,业感的造作上面都有差别,何况在语气、文句这枝末,当然能够显现种种千差万别,但能现如是千差的那个大觉心体,你我本来平等,你我根本本来都是俱足。所以,不管是任何的差别业力当前,能够显现万差的,是业力,但是显出业力的,是大觉,能够显出业力是大觉。我们要是堕在业力上面,那当然,彼此之间就造成种种差别,就流转在种种诸趣,形成种种不同的势力。但是,就要在这些不同的势力里面,你习惯那个根本本来平等、本来相同的灵明觉体,那个是行者念念之间,回光反照、回家的目的,那是你的真正目标,那是你本来的西方,那是你根本的弥陀,那是你根本的弥陀。你若是真正能够照见如是的西方,真正如是念念在心底深处,担当如是的弥陀,是真报佛人。不但能够报诸佛,也是念念之间,把诸佛的根本因地,念念之间,至诚恳切,纳受在心,因地在心,就是知恩;因地在心,念念之间,能够如是用,就是图报,那才是真正的知恩图报。

所以,讲到「难说难可示」,()不是用一切世间的言语表现所说,那是行者念念之间在心头深处,已然赤诚恳切的决定,再也不离现前所有一切造作现前处,他再也不离大觉心体念念回光的思,念念至诚恳切的自我的面对。他看到的都是一切现前的心意识,但是却在心意识之中,他却念念之间,做自己心底深处的倒归。那这个倒归在最初现前时,好像有这种相,好像都是有回光相,这个回光相是因为毕竟过去流转太深,因为念念之间已经疏忽故,所以才会有如是的回光相。将来你若是真正回光,真能照见本性时,连这个动作、这个回光都没有,念念之间,就是平等对待。

就如同在镜色之前,如果是以前已经过去随他流转,迷失太久,所以方便才叫你在镜色的种种妄执上面,做种种回向,做种种回光,因为告诉你,镜色就是镜子,当你真正能够回光、回头处,真正证到镜体时,证到镜体时,连「回光」两个字都不可得,那现前就是什么?就是一切镜光明处,清净的镜子光明处,所以,必然就是无量光。但现前、现前的所有一切心意识中,行者一定要假借心意识里面才能够念念回光,才能念念回摄。但是就在这一切心意识的现前处,一切文字、文句的现前处,你回摄的目的,是超越文字的,是超越一切心念的。你是在每一个心念当前,你告诉自己,能现如是心念的根本的灵明的觉体的,你不能够不假借现在的心意识所现的种种倒归,你能还家,但是还家的人绝对不会随便堕在任何心念当前。

这就是佛门弟子与一般外道所不同的下手处,所不同的平常的用心、用。所以,这种用叫做「豁达」;这种用能够包容一切念头;这种用可以善择一切心中,随缘所起的一切思念,一切心中的解释。你绝对不能够说,在一切解释之中,随便抓取一句、两句,就以为,如是大觉心体,如是根本的面目,只是在文字上的一些表达、铺陈而已,绝然不是;也不是在一切心意识现前处的所有的一切的感受,造作而已,全然不是。所以,这个里面才能够慢慢体会到那个心地的作用。你能够体会到心地的作用,你当然才能够明白,什么叫做「十地」,因为这个「十地」从来也没有离开心地去说;从心地之中,所说的根本心中俱足的十种德相,叫「十地」。

所以,这个你才会慢慢体会心意不能了心意不能了。所以,这个「心意不能了」不是说让行者弃一切心意,而是要告诉你,不是堕在心意识上面,不断在上面钻破;你就算钻破如是心意,你也看不到一点大觉的灵明本体。因为,整个心意就是你的本来的灵明。你要去钻当下那个作用,也本来就是你大觉心体的根本无的清净,你却拿无的清净所起的想要钻的这种造,去钻你根本灵明、本来非种种法的心意,那永远就叫逐末,永远就在外面漂流。所以,你想到钻时,你想要在上面不断钻营处,你也知道就是觉体。你觉得心意当下,就是要你照见回头看到你自己根本的灵明,所以法法之中,你能看到,念念之间,行者有至诚恳切必定要钻研的发心,也有他念念之间,让他倒归的种种的念头的心意,但是他拿他必定要钻研的发心,面对他现前的心意,他却是什么?他却在钻研之中,念念看到是根本不作的心体,他不是在钻研上面说钻的。

这是行者的下手处,这是行者所谓的「难行能行」,难行能行。因为如是的意识,不是一般众生的意识可及的。众生所有的、所有的一切意识,都是一定要在一种造的感受上面,所以他才能够体会的,你只要放弃一切造,他连文字都解释不清,他连文句都解释不了。

所以,我们常说,真的要是说修行,若是都是能够造作能够可修成,那都叫易行道,那个太简单修了。凭你这样子幻想、凭你捏着心目,然后幻想自己得果,自己清净,那都是异心。既然是易行的,将来就会变异。前面是简易的「易」,后面就成变异的「异」,就会变异。你那个根本不是现在众生心意之所及的,那是超越一切众生心中所有一切造作的,那个才叫最初行者回家的难行,但是那个难行,是超越一切凡夫意识之中,凡所能及的一切变异,那叫难行。那个才是你什么?那个才是你真正的本来面目。因为你觉得易行难行那个大觉心体,也从来非种种难、非种种易,只要在难、在难在易之中,只是让你去习惯,天天不断的磨,天天不断的为自己叮嘱,天天不断的为自己嘱咐,念念回光而已;念念习惯如是在念念、每一个心头上面,念念习惯,照察自己本来面目,做如是薰习而已。

所以,当你将来能够、真正能够薰习,照见自己本来的面目时,你现前都是一切意念啊!就好像你真正证得根本镜体的清明处,你现前就是种种千变万化的镜色啊!但在任何千变万化的镜色,种种千变万化的意念现前处,你才能够真正体会本来无碍的清明。本来无碍,为什么无碍?一体故。为什么无碍?一切镜色都是大觉心体,一切感受都是大觉心体所现故。自心所现的一切自心,不会为障自心,也不会障碍自心;自心觉得有碍,那还是自心;其实自心觉得有碍于自心,碍不过是假相而已。正在觉得「碍」处,那个「碍」都没有真碍过自心,假如「碍」有真碍过自心,谁在觉碍?

所以,你要是这样子念念披剥,你慢慢将来在任何感受上面,就不会像一般凡夫一样,碰到任何的困境烦恼,我们只是在困境上面,一直在那边不断的心生痛苦、惭愧,不知道怎么样出离。甚至于老是幻想自己,可能就没如是根器,出离不了了。

「过去生中造业太深,弟子今生可能就没有任何希望了。」

但是行者都是在这边不断的颠颠倒倒、跌跌撞撞过来。但毕竟是跌跌撞撞,在跌跌撞撞中,你毕竟是行者,你毕竟是释子,因为你是释子,在潜在心意中你发的那个心性,跟因地不同,虽然还在凡夫的跌撞,却在跌撞之后,在你内心之中的发居然不同。在你跌撞之后,再听到古人所讲的那些文字,再听到现前大家不断研究这些声音,你居然能够体会,假如你的心中,根本不立一个释子的因,可能现在、不要说古人所讲的东西啊,现在我们在课堂上,彼此研究这个声音,不见得你能听得懂。不但不见得你能听得懂,你根本不好乐听闻,你根本不可能把放在心里去。你不但不放,但多一句你就觉得晕、闷。

「法师,你过去是学过催眠的喔?!吃尽各大医院的安眠药都没效,法师一开口,全部睡着。」呵~还、还甚至于可以打呼。

然后这才是真正知道「心意不能了」,这个「心意不能了」不是只是在文字上面,把一切心意完全撇离,而是这个「心意不能了」在行者对这一句话的解释上面,那个内心之中的真正的担当的大明。不在意念之中再执取意念,但是哪个大觉心体现前处不是意念?不在意念上面造种种意念的、所有的一切的曲?想,但是哪一个大、心体的十地现前处,不是众生种种意念?因为十地就是心地,十地运载的就是一切众生心念;众生心念现前的就是一切众生相,就是一切众生相。那十地根本就是担当一切众生的德行,就是担当众生的德行。所以他必定是担当众生的本来的心中的德行,所以你不能拿他所担当的所有一切一相、一法、一行,想要去量,那是绝无可能。

但是,要怎么样才能够慢慢体会?这是行者念念之间,在慈悲跟愿力上面,真正的慈悲心中跟愿力上面,那个慈悲已经不是世间的这种小慈小悲,那个是真正行者惭愧自心之中的资禅智慧知惭知愧,念念要照见自己本来心性之中的大慈大悲。

什么叫小慈小悲?背离根本心中的本来面目,再说种种心意上的造的种种慈悲,都叫小慈小悲。你认为的慈悲,都叫小慈小悲。那,你说行者怎么下手?你在一切认为的、所认为的小慈小悲之中,你能体会,你那个大觉心体,本来就如是能够慈悲对待一切的心中的清净,那个叫大慈大悲。所以,现前出来、现前起心动念处,都是小慈。但是过去众生堕在小慈之中,根本没办法忆及心中的本来面目,所以毕竟叫小慈小悲。行者念念之间,在所有的一切缘起对待上面,能显尽一切小慈小悲,可是在小慈小悲之中,他是念念知道,就是心中本来无住的大慈大悲,所以所行的小慈,都是大慈,那是大慈随缘所现的「小」而已。既然是大慈随缘所现的小,所以,在小慈,同分也是大慈。

这样应该听得懂吧?那才叫做大慈大悲,所以那个时候行者能够心中清清楚楚什么是大?什么是小?那,什么是大?所以讲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那是真大。那一念心中,那个清明,大觉心体他本来就能够面对一切法故,这中间从来无碍故,当你面对一切法的根本心中的觉明,就是你担当一切众生处。

你这个大觉心体本来在黑就能现黑,在白就能现白,在一切种种差别处,就能够担当平等现量,这是你根本大觉心体之中的无缘心体。不因为「缘」什么故,我才现黑;也不因为「缘」什么因缘故,我能现白。但是一切世间的所有的一切的种种成就,都是什么?都必定要如是大觉心体你才能现,没有如是觉体,你如何现?连觉都不觉,你如何还说有种种现前?所以这个根本都是大觉的无缘大慈。

因为有无缘大慈故,所以你才能会?对众生本来平等,所以行者在面对一切对众生的种种平等慈心之中,他念念之间,心知惭愧,知道我自己心头之中本来的平等,我如何还在现前不甘有任何对待众生的平等的行为,心生惭愧,所以你现在所行的是小慈,那你念念之间在心中回头去认的、回头去长养的,是你根本的大慈。

我的大觉心体之中,他本来就能够流出一切万法,在黑能现黑,在白能现白,在黑在白之中,本来就是同体。为什么同体?哪个不是大觉所称量故?哪个不是大觉现前故?虽然名字有种种的差别,是黑是白是大是小,哪一个不是你根本大觉觉体的根本同体的大照?所以,当你能够看到一切众生起种种心念时,或喜或恶,或是种种心中的种种差别,你若是在心底之中,已然知道这个觉体之中他对一切心中差别处的根本同体,你心中面对喜跟恶的同体,你都能够明白,你当然就不会拿这个喜恶的种种差别,再去及种种任何的人我对待,以为你喜欢他,以为你厌恶他。你连心中的喜恶的感受,你都知道同体了,你就不会抓着如是的感受,攀缘种种物相,再说喜恶。那是真同体。

所以,我今天如何还在现前的种种人我对待上面,说种种因缘处,说喜欢他,说厌恶他?心知惭愧。当他能够心知惭愧时,是他心里根本明白,本来的大觉同体相,所以他现在的「心知惭愧」是小悲,但是他念念回光的,念念在心中长养的是大悲。你能看到心体之中,本来的大慈大悲,你才能够看到什么?自己根本的原来的心境。

所以我说那个愿力,在繁体字上是写一个「原」一个「页」,另外一个字也不叫简体,事实上也不是简体字,当然更不是现在对岸的简化字,原心,就是「愿」,一个「原」一个「心」,下面一个「心」,就是「愿」,也、古时候也用这个字,不是、也不是简化字,也用这个字。所以原心是愿,也告诉你根本的繁体字上是讲原头,那个「」叫头首,原头是你的愿,所以你念念之间要照见自己根本本来的原头,那个本来的原头才叫做大愿,你若是不照见自己本来原头,本来俱足如是的根本的作用,因为,一切世间万法没有离开大觉故,大觉所现的一切,是一切万法的根本的原头故,那才是大愿。你离开的根本大觉的本来面目的成就,你再说种种愿力,都叫小愿,全是小愿。这个不但是佛门如是说,老庄也如是说。你要是失去大道,你再说什么德,再说什么仁义,再说什么礼,都是乱之始也。

你根本在这照见大道,大道就是什么?万行之首。从一个「」,头首的「首」,从一个「走」字旁。你照见你本来面目时,这一念觉心之中,念念流出的任何念头,就具足一切德行,就具足一切仁义。你要是不能、不知道如是的本来心中的本来具足,你再说仁义、再说德行,都已经叫做流浪。

更何况再说礼。所以礼者,乱之始也,礼,礼数的礼,你能明白这一念觉心时,你念念之间流出时,自然就什么?如法如仪。大觉心体本来就能够担当一切在黑在白,根本就不会在黑白上面,再妄想造,如法,于是在、因为不会再妄想造,心中就不会起成种种差别的对待;因为没有差别的对待,就没有奇奇怪怪的一些行为的表现;没有这些奇奇怪怪的行为的表现,如仪。你根本不认心中的本来面目,你再说什么如法如仪,那个都已经叫做什么?那个都已经叫做世间、纵然是善,也不过就是世间善心,所以将来报在、还是报在世间,还是报在三劫,人、天、福报而已。

所以老庄都是如是说,何况佛门。那是真正你念念之间在心体之中,那个体会那个慈悲跟愿力,你能够真正如是反观,如是根本心体的本来的慈悲,本来的大愿,根本念念之间,去体会那个根本的原头,这叫愿力,这叫地藏。因为,你在你心中能够念念之间,观想根本原头时,你会发现,你举身上下所有的一切意念,同归本原。同归本原就叫做众生渡尽,方成佛道。当你能够真正能够体会如是觉心时,你所看的一切念头当下,哪个不是同体是觉?始知原来众生本来成佛。

「众生本来成佛」不是我们现在还堕在世间假想上面,一讲到文字,一讲到语言,就:「众生本来成佛,那我怎么不是?」起成如是的种种心里面的疑惑。

你怎么不是?你光你这一念「你怎么不是?」也都没离开过觉心。你不认而已,所以念念不能成佛。你将来什么时候认,什么时候能够真正成佛,就是你自己也证得「众生本来是佛」。

菩萨证得众生本来是佛,能够证得菩提,了脱生死。将来告诉你,你现在这一念都是是佛,他也告诉你,就你如何下手,了脱生死,早证菩提。所以你不要还在怀疑:「那我怎么不是佛?」这一念就叫众生。你这一念都没离开过觉心啊!怎么不是佛?你不认而已,怎么不是佛?你能够找到有一念离开过大觉心体,自然而然就孤独出来了吗?没有大觉心体就在那边自己不断的孤独、孤独,就孤独出来了!一定都是觉体上面之所现,所以哪一个不是大觉心体的本来面目?你不认而已。当你真正认得时,那个叫做原心,那个叫做愿力,那个叫做地藏。

所以,地藏的是五方匹如毘卢,念念之间,在五方之中,都要知道是什么?都是诸佛化出。你在每一个心念当前,你都要知道,是大觉心体之所化现。你明白大觉心体之所化现时,也是在一切感受,念念肯于还家处。所以,地藏菩萨一定现什么?一定现声闻人相,现竟其?净行人相,竟其?净行人是什么?为什么要现竟其?净行人相?表示没有离开人法。既然没有离开人法,就在种种万念上面。但这个人法之中,就不是处在凡情,他是念念之间能够看到,念念想要归家的这一袭袈裟披身的决()定,所以现的是声闻。你要看到菩萨的行仪,种种的变相,菩萨的种种、这种化相,菩萨的种种相,这个、这个、这个、这个菩萨相,你会看的人,世间人不都喜欢看相吗?你会看了,你就知道怎么样发心:早披袈裟呀,心中要念念如是持啊!然后观想所有的一切念头,都是根本佛性之中之所现前,你能照见你心中的众生本来是佛时,你能够拔济一切众生,同证菩提时,你能够将一切众生起心动念,都同归性海、觉海处,你就是地藏了。你能够留下如是一法,你就能够在这个法界之中,念念如是,如是的法宝、法种不断。

只要有人有能够如是证,表示地藏菩萨的夜明珠就永远就在,志在什么?志在众生业海之中,为众生照明。只要有一个人能证,就叫「为天下苍生广开甘露法门」,是地藏真正的化身,分身菩萨,这个,你不用怀疑,达摩祖师面壁九年,出来只面对神光毅然一人,神光就说:「愿和尚慈悲,为天下苍生广开甘露法门。」要听到我们现在,我们这种凡夫的意识里面:「你太过分了吧?就为你一个人讲法,就为天下苍生,广开甘露法门!」

事实上是如此啊,他跟的是神光讲,神光是二祖,神光是心中的根本的智慧,所以,你证得如是神光处,就叫慧可。但是是在跟谁讲?是跟一切众生心底深处的神光说,是跟一切行者念念之间,在神光上面,已经愿意担当回光的慧可说,当然是为天下苍生,广开甘露法门。

只要有一个公案在这边,只要有一个人能够继承如是法门,这个法界之中,如是正法就不昧,那真叫做广开甘露啊!纵然你骂他,你骂他骂完了,将来,搞不好就因为你骂他的关系,将来还有人去拔济你,譬如说下连夏莲达摩,我虽然也骂他,将来我还发愿渡他,他太有福报了吧?!为什么会要渡他咧?因为,他骂达摩。你骂祖师,都还会种下福报,为什么会有福报?因为我骂他我觉得对不起他,不骂他又觉得更对不起他,不骂他会让他根本心里、很多人看到这个文字,根本是回不了头啊!「少室山曹溪水」,你以为讲起来好像很帅,说老达摩是留下什么种种葛藤,那是心里面根本是什么?欺师灭祖之这种狂妄,从你之外,上面根本没有能人了,你从来不知道祖师,既然叫做祖师,他虽然站的角度不同,但所述的所有的一切万法,根本就是同心同啊!你连慈悲都要知道,万法都是同体,何况在法上的说法、说处虽然不同,你不知道他指向都是一样吗?指去都是一处。

所以,葛藤不是别人的葛藤,葛藤是因为你不主意,不识主意,所以兴起葛藤。这葛藤又怎么是别人的咧?葛藤你怎么能够就是认为说是全天下障碍其他众生的人?就障碍你现在而已啊,你自己做种种障碍而已。所以,用这种心中说一切法,都叫什么?都叫狂妄。就算在这个上面说「少室山曹溪水」,就是把六祖的尿都掀了,然后你再说念阿弥陀,这都是违背净土啊,这全然违背净土。什么时候一个心地根本的法门需要你用这种方法欺师灭祖不断的批斗之中,能够建立你的信念呢?那是在一心一法之中就算我念一个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我都能够深入一切法中的根本的生地呢,深入禅宗,我知道那个根本无量光的不二,在一切这个律中,我能看到根本大觉心体,那无量寿中所有的一切行、庄严。

再说到贤首,就看到这无量光、无量寿中,他是一切万法的安布,根本的头首,因为,哪一个、一切起心动念不是这无量光、无量寿的根本的大觉心体流布处?因为你知道他是大觉心体流布处,那每一个念头之中,就好似为他安下佛名,因为是从佛流出的,所以安下佛名。这就叫做什么?这每一个念头中,安诸佛名,那每一个念头就要回光,就能够回头,这叫持名念佛。

都是在一心之中说的啊,你怎么会在一心之中拆解一心呢?所以这才叫一门深入,为什么能够一门深入?因为,万法都是一心故;因为一心故,你在一心之中必定能够通达一心,通达一心故;你就能通达一心所成就的一切万法,因为一心所成就的万法就是一心,所以你明白一心时,你就能够明白万法,这是必然,这是最简单的数学问题。

你没有说,我证得这一心时,我先要在心中先踢翻那一心,对吧?歇掉那一心,其他那一心,那是根本不在心上所修的人所说的,不是在心上建立的。所以这里面叫做什么?这里面叫做根本没照见原心。你能照见你的原心处,你不但能够在一切法门之中,明明白白,在一切行为之中,你都彼此之间,心性之中都能够豁达,所以你在、才能够知道一切法;你在境能够明白一切心中的作用功德。所以,古人在这个时候,过去的祖师,是在这种智慧的基础上,在这种心中灵明上,方便为他安立禅师,祖师的名字。

所以,那是中国人讲的禅,安立禅师,这个禅已经超越了种种派别,那是心中的根本的豁达。所以,哪个祖师不是禅师?哪个祖师不是净土大师?哪个祖师不是贤首大师?但哪一个八宗的大师,哪一个不为禅师?那是心中的惑统?,豁然开朗。你能够在心里面豁然开朗,你当然才能够知道,在法中都能够清清楚楚,你才能知道十地名的差别嘛!你才能够知道为什么安布,虽然一心之中,为什么安布出十地的种种德号!

纵然你心中都讲的是一心,但一心之中,不是说这个一心里面,你就是闇昧,只能抓持是一啊!这个一中,那个「一」是豁达相,那是无量相,所以从一,能够处处显示种种。为什么能显示种种?这就是汉传最深的逻辑。当你能够明白一切种种时,我说你才是一嘛!为什么明白一切种种时才是一?你要是真堕种种,你根本就不知道一。什么叫一?你就看到种种,你根本在种种上面,能够囊括种种心中没有半点分别差别时,我说你心性恒一。这个一不是闇昧,这个一就是广博相,不是那个众生所说的那个一,那个一就是抓着那个一为一;抓着那个一为一,他念念之间,就不准别人再立另外一个一;他不准别人再立另外一个一时,那就是二。你当你抓着那个一时,你就会感觉到,你处处别人所起都叫做各立山头,你那个才叫不一,你那个才叫败坏一。

所以,这是心法,因为是心法,修心的人怎么会解释不出来呢?你念念都在心性之中,不断这样微细反观的人,如何都在心性应该有的作用上面,你却还在那边委屈扭转呢?因为你委屈扭转,所以你才会妄想葛藤;因为你妄想葛藤,你就妄想全天下一切苍生,都有葛藤。你拿葛藤看天下,天下无处不葛藤。这就是众生流转处,所以你能够明白如是道理处,你才能够出生入地,才能出生啊!

所以,这个出生,我绕了个大半天,就要讲这个出生,这个出生,是心意中的赤诚,那个行者念念之间的、心中的明了、担当。那个时候的明了担当,就不是只是死在十地的名号上而已,那个明了的担当,是看到心底之中,他必定能够流出十地的名字,但在十地的名字上面,他都是彼此之间,相?相印。辗转相??数的?;辗转相印,印章的印。更让行者,更能明白这一心的作用。所以那叫出生入地,你才能够真正感觉到你真正在行持上面,那个心底的深厚,那个行者念念之间,那迈入的时候,心中的从此以后不断的出种种疑惑,那种决()定。

那疑惑在哪里破?要是讲到疑惑,用到世间知见说破疑惑,那,三大阿僧劫你也破不完,破不了,三大阿僧劫你还在破。为什么?众生所有感觉到疑惑,是念念之间向外攀缘,那种迷惑,念念兴起,当你正在想要破他的迷惑时,那已然就是一个惑着心,所以,三大阿僧劫你还在破。虽然讲到释门中的所有一切行为叫难行,但难行之中,也有他的易下手处,简易下手处。所以难行之中是在哪里说难?是念念之间,众生不肯回头,但护此己心,所以叫作难,因为他找不到心在哪里,所以难。在难中为什么说易?只是行者若是但要真正明白自心时,念念就在自心对,所以叫易。什么叫迷惑?什么叫疑惑?你还怀疑,不是心吗?疑惑。你还怀疑,念念之间还不肯认是心吗?疑惑。你在任何念头起处,你不在觉体上担当吗?疑惑。

所以,行者真的识得此心时,他破的疑惑就(只有)一种疑惑,什么疑惑?你知道他是心,疑惑,所以那个惑字,叫然是心。你不知道是心时,就叫做惑着;你是在惑着之中知道是心时,那个惑,就断一切惑。就在这里念念下手,就在这里念念回光。有的人可能就会怀疑,念念下手、念念回光,将来都知道心时,怎么办?你现在再问我怎么办时,你就还住在前面这一句「怎么办」。你还抓着前尘的「怎么办」问我怎么办,我告诉你怎么办,你也不知道怎么办!

你连这一句都不迷惑时,我敢跟你保证,你再来看世间,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华严经》中讲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那个时候你心中大明时,法界的一切所有的作用再也不能影响你,不能影响你时,你就不是凡夫,因为凡夫有一个相,他处处受别人影响。

看到大山,大山影响你;看到水,大水影响你。虽然过去大山大水能影响你,还叫善根,可是将来你要是真正证到这个心时,你还受种种法中的影响,那都还是什么?还是凡夫的造作。你不能影响他时,你就是影响一切万法时。你始知什么心什么世界,什么心能够变化世界,什么心能够感受到世界现前种种一切,甚至于世界包括什么?包括众生、国土,还有你的清原?都能够随你变。

假如清原?不能随你变的话,过去我们就不要讲那么多譬喻嘛!一个人要是在当朝变成宰相以后,举家显贵,不能变,那应该是、他还是很可怜相啊,事实上不是啊!你要是当了大官,当了宰相,不要说皇帝了,你当了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时,你再要回去,再回去三个月,或再回去你的农村,可能你过去是农村人,家里面高堂老母,都是农村老汉、老婆婆,你三个月回去再看看他们,老太夫人老太爷,那个贵相都出来了,讲话都不一样了,真的变了。不但亲人能变,房舍也变了,过去那个草搭的房子,现在草一根没换,可是你觉得蓬荜生辉啊!「这宰相家,他们家住草房子,唉呀,心里面感动啊!」你看都放光啊!

世间的福报尚且能变,能够改变清原?,改变你周遭的环境,何况真正修行人,那种心中的力量不变,所以,你真想渡清原?,只有此心中摄,只有在心中里面体会。这一生中还不发这个心,将来我们自己流转到哪里都不知道,何况还能够拔济亲人。你自己不发这个心,将来你的亲人也不会有人发这个心懂得拔济你。那个时候是、就算是、就算是再生为人,你不要小看再生为人,有的人过去修了一点福德,子孙满堂,子孙都很有这个、还有一些善行,不要说德行,虽然今生已经不在这个世间,不在这个时空中了,可能投胎在别的地方,但他过去生中的子孙,现在还延续他的福荫,还是懂得修德,这个人活在哪个世间,他也会有一些什么?一些不知名的一些福报现前。子孙供养,过去的德行庇荫

像我们有一个法师就是没事,我们开车很累,我现在、因为我都要开车,我开车每次很累,载人,那当然我是业报,一定要这样的劳碌,我们那个法师一上车就睡着,我问他说,为什么每次上车你都能睡得这么好?他说,过去的子孙在供养他,他回去应供,哈~开玩笑啊,哈~每一次都去应供。我们的子孙没供养我,天天那么累,哈~他天天回去应供。呵~这是开玩笑,但是我是说实在的,你不要以为,这心中是这样的,你过去所造的福德,你还在流荫到世间,世间人若是你的福德还在,他能够常常庇佑你世间的一切福德福报。自己都不知道为自己种下如是的发心,你又如何能够帮助自己的亲人呢?绝无是处。

所以,下面这句「次第圆满心,智行非虑境。」所以,在这个上面,心意既然知所能行,出生入地行,所以,这个次第圆满,「次第圆满」就是我说的,你看的都是十地的名字,但是互相相?相印,你是念念之间,在心中成就那一心的功德。但是成就这一心的功德时,行者念念就可以为自己省视,种种差别十地名中的所有一切的功行,能俱足否?能圆满否?能赤诚否?所以,他在这里不断的在自己检视自己的行为时,功行当下叫次第,但是在次第当中,他念念,你以为他在次第上解释,可是他念念缘聚圆具的就是那一心,不但修行是如此,世间善法也是如是。心法就是如此,所以心法现前处,没有离开过次第,所以你不能够在别人的次第的行为上面,你就以为只是次第,所以你要明白的发心。

所以,为什么讲到大乘佛法,他的次第的所有的一切,像四念处啦、四念处,还是什么四圣,都是一些行者应该下手处。只是大圣佛法在提携上,你在修如是次第当下,你知道不知道圆满发心,那叫大圣。当你知道圆满发心,念念之间找到自己圆满,找到自己根本面目处,你随所、现在的下手处,那当然都是从基础开始,从十圣地四圣开始,那个是无碍。但是,你要是不知道圆满发心,你抓着次第,那就不见得是佛法了。你抓着次第,就不见得是将来一定能够了脱生死,一定能够断得了烦恼。为什么?你根本不认如是心故,你在你自家心头之中,从来还在闇昧故嘛!你抓着四谛中的感觉,也就表示,你还在镜体之前,你也不断的攀缘镜色,就是不肯回头,但认一下镜体的光明嘛!你就算抓着镜色,就算你能抓到镜色,比较你认为觉得好像的安详处,其实,你一直抓着那个安详的感受,在懂得心性的人,已然知道你就是什么?大可怜!大委屈!一直抓着那边你觉得安详,已经是显尽可怜,那是委屈相,更何况还要不断告诉你,如何快乐修行。

怎么样让自己快乐?怎么让自己自在?怎么让你自己放下?全都是众生声音,全都是众生语言。行者这一生中,念念告诉自己,怎么样能够找到自己本来面目,此一事实,余则非真。还在那边不断的感觉自己怎么自在?怎么放下?那表示你想自在放下时,你现在这句话的根本心底深处最着重的,还是现前的感受。你念念都没放下,你要是没有着重现前的感受,你干嘛在现前的感受上面,去追寻一个自在?何必立如是自在的名字?我根本不去认自在不自在,我也根本不去认放下不放下,佛门中叫你的放下,是前方便叫一个行者回头时,先放下过去的种种造作业感,但放下的目的,是要让他念念之间,开始听闻如是教授他回家的根本应该有的行者发心,后面有东西的,不是以放下为放下,放下为目的。你认得大觉心体时,那放下二字都是多余

觉体之中,根本无所谓放下不放下,觉体现前处,现一切法,在实不有,虽然不有,你认为虚吗?在虚不无,清清楚楚,既然在实不有,在虚不无,你说放不放?这里面根本不是放下不放下之所能解释的,那是心中真正的智慧的担当,那是你本来的面目,那才是真正照了人。怎么会拿一生的所有一切生命,还在这边不断的延误咧?只求一个自在,只求一个放下,只求一个快乐的修行?多一个念头都叫大显剎?,多一个世间的语言的气氛,都叫搅

再讲到说我要如何修行时得到自在,佛前忏悔去!为什么佛前忏悔?你就妄失觉得要自在的是谁嘛!在佛前你已经背佛而说,当然佛前忏悔去!就算你大觉心体前面,你背觉而说嘛!这一句话,你当然在佛前忏悔去。

慢慢你就体会什么叫老实,随便自己起个念头,自己都会在自己心中,给自己两个嘴巴子,啪!啪!打回去!再也不敢妄起,念念就看到,觉得他的是谁?觉得要自在的是谁?觉得要放下的是谁?所以,念念不是在放下之中,找寻到放下的道理,不是在自在的文字上面,找到自在的道理,那是根本超越一切心意,不是在心意上面可以去明白的,那种心中的超然,那叫做释子,那才叫做释子。

所以,「智行非虑境」这是大智的行为,不是虑境,超越一切思惟,永离念虑,永离一切念中的虑。刚刚已经讲到自在放下,这句话就等于讲完,永离念虑,永远不在念头上面那个思虑上面说起的。但是在任何念头上,你说永离念虑,那我就离,你还有这个离就太辜负我了。永离是告诉你不在一切念虑上面,你觉得说那我要离,这一句你都要离,谁觉得离?目的不是在你离后面找到一个离,是不是能够在一切念虑当前,你还能够体会一个,在你心底深处,那个灵明的觉体否?就好像在一切镜色的变化现前处,你还能够在镜色的变化现前处,你能够感受到,有一个根本的灵明镜体的庄严否?假如你能够感觉到一丝镜体的庄严灵明,你镜色再强的势力,你将来必有回头处。你能在感受念虑当下,你能够体会到还有一个根本一体圆明的觉体的这种庄严,将来在一切念虑如海中,不断的波涛汹涌处,你居然能够看到根本的寂静地。那才是目的,那才是行者在说「了脱生死」的目的,所以才会跟你讲,你本来俱足,只是你不知道用。

所以那个菩提达摩的弟子,突然讲,忘记这个尊者的名字(按:波罗提),他跟异见王讲,异见王问说:佛性在哪里?在眼能见,在耳能闻,在鼻能嗅香,在舌头不但能辨味,还能够宣说种种语言,在足奔运,在手能够持。

所以你根本的佛性,过去听到这一些,当然你也找不到佛性在哪里,可是行者慢慢在心底去体会时,你会发现起心动念所有的一切行为,哪个不是觉性使然?你能持都是觉性,不然你怎么知道持?所以我们抓着末梢的持以为是持,那个持是你觉心之中,毕竟能起如是持的感觉中,所现的持。所以,你在任何感觉之中,你慢慢就能够回光,那个大觉心体的根本的作用。所以,你不失现前的作用,你却什么?你却念念之间,回去在如是觉体,这叫做大智,你不失作用,那你都能够感觉到觉体,就好像镜色,你不失镜色的千变万化,你都是住在一个镜体的光明,因为你真正知道镜体时,你根本不会去避开镜色,你才能够坦荡认其千变万化,所以叫不失作用。

他跟的是谁讲的?异见王,什么叫异见王?你那个心中,念念之间起成种种差别的主宰,那叫念虑,那就是异见王。就是这个异见王,能坏了你心中根本的佛法。世间上就有异见王,你心中也有异见王,那个念虑。你心中要看到你那个尊者不断的教化异见王,因为你起成起处都是异见,念念起成都是异见,但你那个异见上面,你变成你现在所有的一切运的主宰,那你就是凡夫,那叫做王;你能够在一切意见当下,那个主宰是看到根本的觉体,那叫觉王,真正觉王若显,一切世间的种种主宰小王,光芒就闇昧,光芒闇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