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学习
“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圆觉经》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设计,为更有效传播
INEWS / 讲法节录
《圆觉经》135讲(字幕版)| 自然法师

随堂教材

邪师过谬,非众生咎。是名众生,五性差别。「善男子!菩萨唯以大悲方便,入诸世间开发未悟,乃至示现,种种形相,逆顺境界,与其同事,化令成佛。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自然法师 于二○一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宣讲

第一三五堂

再看经文「邪师过谬非众生咎,是名众生五性差别。」早上已经讲过邪师过谬,谬就是伪诈,就是在心性之中的不正思惟中,不正授受当下,起成这种种邪的心理,深处的,行者就是凡夫行人,那念念之间那种相,以为是向道的那种心中的追寻,那种寻伺。那都是会幻起种种意识上的那些伪诈、过患,能够幻,能够变化成种种过患,所以这是众生的五性差别,就在众生性上的五性差别。

善男子,菩萨唯以大悲方便,入诸世间开发未悟。」善男子,就是在行者念念之间如实担当中,起成大上面说善男子的。所以他当然是以菩萨的大愿为行者的现在心中的发迹,那根本的迹处。所以菩萨站在大觉体上,能够入一切有情上面,也就是在一切有情上面,已然已经懂得念念之间,已然已经了然要念念归家,都是菩萨。所以唯以大悲方便,念念之间就是知心同体,直心同体,唯有如是方便,没有第二方便,就是直心同体。直心照在觉心的同体,也是同体直心等视于一切就是直心同体。

所以行者最初下手处都是在哪里?都是在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同体上面念念作回观,念念作行者最初的下手的根基,扎这个根基,行者的根基,所以才说观世音菩萨与娑婆众生有大因缘。么叫娑婆众生?就是一切的念头起处,一切你所能感受的凡情建立处就是娑婆众生。为什么有大因缘?那都是根本同体大觉,从大觉性体上面同体流出的因缘。没有根本觉体之中,他必定能成为一切法之所缘的根本的因缘,也不会显呈现在一切缘起上面所呈现的种种气氛中的因缘,所以这个同体是根本的大因缘,观世音菩萨。

所以一切行者最初下手,念念开始回光是从哪里回光?就是在念念之间要知道一切法中的同体相故回光。虽然念念之中说是要在大智上下手,但是大智上面下手也是念念之间在现前的所有一切法中同体相中体会大智。要在大行上面发愿,在愿心上面也是就从现在的每一个念头上面,你明白就是大觉同体上面,能够思维大行。然后又从心中知道那种地藏,能够念念回摄一切念头,当下就能够回摄一切众生相中,回归觉海,那也要先从你知道每一个念头都是大觉同体,根本大觉同体上。

所以大悲心陀罗尼是一个行者最初心中,要在内心建立的密语密意也是密心。虽然说是密语密意也是密心,那也是最初行者的下手方便,唯一方便。为什么说密?因为这个密中他已经不同于过去一般凡夫的用量用度,为什么不同?现前的一切感受都是凡夫一切众生的用度,在喜在怒在好在坏,一切感受都是凡夫用度。但是就在这个凡夫的用度上面,你体会的是大悲同体,虽然不舍于凡夫现前的所有一切的成就相,一切的缘起相。但是你却在现前的成就跟缘起上面,你体会的是觉体的同体的智光,所以那个叫做密。

为什么那个密?他不但是,他不是现前的一切意念之中,所能够用言语所能够表达故。因为你所有一切感受之中的言语表达,那都是什么?都是从觉体中同体出的,他本来已经是从觉体同体出的,所以再用言语中表达,那已经不能够真正切入他的深意,已经是背于那个同体了。所以不是用我们的语言可以,用众生语言可以表达得尽致的。

再一个密就是从来不坏,从来坚定,从来坚实的密,根本无漏的密。为什么无漏?就在现前的一切感受之中,你只要但要知道根本大觉的同体,那一切感受当下就不是过去众生念念之间的向外流意,向外的遗漏,所以那叫无漏,那是真无漏。那个觉心之中念念之间他虽然还看到过去的所有一切起心动念,但是他念念之间却能够帮助行者在最初就已经感觉到那叫回光。那回光回在何处?回光不是你刻意要想一个念头一个力量回光,你只要知道是同体,他就是回光。所以最初你知道是同体时,他就成就回光,将来在回光成就处,他就是倒驾慈航时。这时里面一点作用,一点力量都不见,他没有一个真的力量向内回,也没有将来说真的有一个力量向外在布施,在施出去。为什么没有?因为如理故,根本就是一体故,那同体相。所以念念之间要「菩萨唯以大悲方便」,就是这个大悲方便。

入诸世间」入什么?世间叫交替相,交替为世,出入于中叫做间。你要以这个大悲方便看尽一切,一切感受之中的不断交替,觉心在随缘之中的不断的变化交替就是世,然后你敢担当出入于其间,那叫做间。所以菩萨所谓的世间,不是众生所感受的世间,众生所感受的世间是负累,菩萨所感受的世间是智慧的担当,是智慧当下的应证,所以那是真世间,那是真的明白世间。那世间在众生体上是负累,你既然是成负累,你是虽说是世间人,事实上是最极闇昧世间的,最辜负世间的。你根本不了解世间,所以这才叫做唯大悲方便能够出入,入诸世间。

开发未悟」怎么开发?开者就是开通,发明。开发就是开通发明,就是开发。那你讲说这文字当然就这样子讲,开通跟发明就是开发。你要知道什么叫未悟,早上才讲那个未字,日走于未时就是昧,闇昧处。你在一切感受中明明是觉,可是处在感受中就变成了昧。在这个昧中,就已经背离觉体,叫未悟,那叫未悟,不是真有一个法是本来没有叫未悟。假如你过去本来没有,将来要因为修行故,在一个精勤努力修行故,将来才能证得,那都是无常法数,那都堕无常法数。那既然如此,何必在文字上再讲到未悟?那就是念念之间你在看到大觉随缘流露出,那众生所有的一切,众生的一切随缘的流转的业力现前处,那都是什么?都是众生从此背离觉体的未悟相,那都是那个未悟相,那都是在闇昧之时,那都是背觉的开始,都是未悟相。

所以众生过去流转在种种世间的业感里,虽然说未悟,未悟其实他也不失如是本来的佛性。所以说这个未字是因为现在堕在种种闇昧中故,所以说未。因为念念之间在所呈现的一切觉心作用当下,他就已经不知道佛性,已经背离佛性,所以上面早上才讲叫未成佛,现在就是未悟。前面所讲的未成佛是根本不能成就一切佛心最圆满处。既然是你不能证得一切佛心最圆满处,那你当下也就是什么?念念就在这个感受之间,念念处于闇昧,念念不能达本,就是未悟。

叫开发未悟,那讲这个文字的目的,过去讲的不是很明白,是告诉你如何开发你的未悟,每个念头上开发未悟,不是真有一个念头那个未悟,让你去领悟去醒悟,而是在任何念头上,你就要知道他就是觉体的作用,你要堕在感受之中那都叫未悟。那哪一个感受不是你大觉体,那叫开发未悟,因为觉心随缘现处时,就有未悟的虚妄。但是现出呈现出这样强烈的未悟虚妄的当下,哪个不是你觉心的种种陈列,你觉心的随缘布列而已。

所以你在这个未悟的虚妄中,每一个感受当下,你要是都能够开发,都能够开通发明、清清楚楚,纵然现前在喜在怒在大在小,影像之中好像都是背觉合尘相、未悟相。但是现前的未悟哪个不是行者开发之处清清楚楚时?你为什么敢这样担当开发?因为行大悲方便故。你为什么能够如是念念之间敢担当未悟?因为入诸世间故。

所以早上才讲那根本都是「邪师过谬,非众生咎。」就在你这个心中错认之中,才有如是虚妄的诈伪,伪―幻化、变化。不是说你在这个根本众生业感上真有如是过失,你只是不认故,不是真有如是过失。不认是因为什么?是因为随其幻化诈伪现前故,也叫伪诈。那个ㄨㄟˇ字应该唸做ㄨㄟˋ,伪ˋ诈但习惯唸ㄨㄟˇ,伪诈就是那个ㄨㄟˇ。

所以你现在在开发未悟时也是么?你要是明明白白知道那现前的一切感受现前处,你要直下敢担当那就是什么?那就是背觉时。所以前几堂课告诉你,过去在背觉时,那是真正众生沉闷的闇障,现在行者知道背觉处就是什么?就是能够担当觉心交替处,担当觉心交替啊。你知道镜体时,你就能够担当你举体作色,举体作色是不是有背离镜体的感觉?你敢担当那个背离,为什么敢担当?因为你已经在觉体上,念念以大悲同体心,大悲方便。你念念都不失这种觉心的根本同体的大照。既然是大悲同体,所以你现出那个背觉,那都没有离开过觉啊。觉心现觉之时,他就一定能够举体作成感觉啊,你何必一定要在后面挺一个觉呢?才知道感觉呢?你不知道感觉当下就是觉吗?这叫开发未悟,听清楚了。所以这个开发未悟是下手处耶,这个开发未悟是你每天担当处耶。

所以你不必要把你眼前的所有一切感受,你一定要把他拧过来、更正过来,才叫做脱出跳出业障,才叫做解脱。你要在现前的感受一切法中不动他,就像早上讲连那个婬怒痴感受,我说怒痴不是行为,是念头起处那种幻惑,那种在感受上的那种势力现前处,你一念都不必在上面去跟他拉扯。所以你自然而然在一切妄心之中亦不熄灭,幻心不熄灭。为什么你敢担当,不跟他拉扯?因为表示你念念已然知道觉心。假如你还有一点跟觉心背离的话,你就在感受之中受其势力,你必然要在这个上面作择想。你既然还有念头在这上面作择想,那就势必什么?势必你就还堕在现前的感受的势力之中,还随他在那边沉浮。将来就算你有办法把他压住,那都叫做伏草,那不是真的叫做斩草除根,那都是伏草而已。

所以你站在一切感受的三毒的势力之前,你根本不动声色,为什么不动?因为知道是觉嘛。觉心在现觉时,彷彿就有这种入世间的交替之中,幻起的种种世间的种种妄作的势力三毒。但你能够明白三毒的还是大觉,能够见到如是势力的还是觉体。我只要念念知道是觉体时,三毒不过都是什么?影尘而已,光影而已。所以你要不敢担当如是觉体时,三毒就是什么?就是毒害众生,荼毒苍生的根本的业感,流转的业感。将来你明白如是三毒时,这个毒是什么?毒是良药。你明白三毒时,你知道那个毒时,从此就在这个毒中以毒攻毒,能破你一切的过去的感受上的流转,那是良药,所以毒者药也,就是药。所以你不能够担当那个毒时,你根本还不是什么?还不是一个真正在菩提心上,在大悲方便上面敢直下了当下手处。

所以要参这个弥勒菩萨的识心圆通章,都还要在大悲方便上下手。因为识心现前处那种千变万化,不是你守着哪个清净之中,你就能够担当千变万化。假如你说我守在那种清净上面能够担当千变万化,这个清净跟千变万化就是二。所以念念告诉你说一切千变万化根本都是什么?都是你本来的清净。你看到千变万化处就是你本来的清净,那过去讲这句话时,是因为我们不通如是语言,不通行者的种种的思惟,也不通行者念念薰习的这些文句。所以你认为就在这些千变万化处就是清净处,所以你就追逐千变万化,那是凡夫的思惟。行者讲的千变万化处就是清净处,他是看到觉体能担当千变万化从来不动的清明,那个叫做清净处,因为没有一个千变万化离开觉体中呈现的。

所以你们已经明白万法唯心,所以正在千变万化时,你知道他就是觉体的清明处。就譬如我讲「一切镜色的千变万化处,就是镜体的清明处。」没有错,这里面还有流转吗?这里面你还会做造作想吗?不会啊。就是因为你不能担当镜色的千变万化处就是镜体的清明处,所以你在镜色起成千变万化时,你都有可能随其造作,随其流转,你才有可能流转。所以不是说镜色的千变万化就是镜体的清明处,所以我就守着千变万化说这就是清明,不是这个意思啊。这个意思是凡夫的意识,不是行者的意识,行者的意识跟凡夫的意识那用度差太多了。所以怎么可能用一个根本不入到佛门中来的人,能解释佛经呢?又解释心境?那完全不是那个下手处啊,完全不是那个作用处。

所以在这边刚好法师早上有问一个问题,我刻意就拿到这边来讲。「所以讲到心意识来分辨复返净心之法,例如吾等凡夫返源之法犹亦之均修,每一念见闻觉知皆提醒自己此为性能是镜照,镜子镜照。然弥勒菩萨的识心三昧则是在做微细的识心中,披剥依他与遍计,复返圆成实,这三种心的不同面向,以破除识中的微细无明。」心意识是让你清清楚楚,就是你要知道大觉心体,就刚刚讲的大悲方便。因为大悲方便,你可以入诸种种交替,大觉体中现前时彷彿就心意识三相。

心者是集起相,所以集起叫做藏,因为他能集、能起,出意识人就是藏。心者就是集起义;意者是思量义,是思量义;识者是了别义。所以从心中,你看那个字相就知道,从心中开始集起时,他就能够随缘传响,音在心上就是意,传响就是意。然后就在这个意中,起成种种了别嘛,言音交戈就成识。了别之中已经叫言音,一个言一个音在交戈,所以那是意识的识,言音交戈就是识。前面音只是传响,他能随缘传响故,传什么响?传大觉必定能随缘的心音响,传什么响?既然能够随缘音响,所以他就能够音缘而能够普入一切缘中成就的音响,他能传响。既然能传响,所以就在响中,立出种种施为,言,言语的言,就是施为相。施为不是思惟,施为,布施的施,作为的为,施为。施者是心中的安布,为是念念的领纳,那种施为。在那个施为之中,与根本心中的传响交光交戈,那就是意识,那就成了前面六识感受现前,就成了感受现前。

你明白这种心中,在渐次之中他这种渐次变化,虽然渐次变化时时同体是觉,但是在渐次变化之中彷彿就有什么?心、意、识三,种种作用,种种渐次,就像十二因缘是一样的,十二有支是一样的。这心意识三种种作用,再从心意识三种种作用,却能够分割八识。分割不是把他割开,分割是让你什么?断,判断、判明,清清楚楚,让你能够判断,能够清清楚楚,那叫了然,那叫分割清清楚楚。就像我们袈裟叫割截,割截不是叫你离开、分开,割截是要你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为在一切割截之中,你都是在什么?都是在一袭袈裟上,这一切的割截没有离开过那一袭。袭字怎么写?袭字会写吗?一个龙一个衣嘛,龙者安布相,行云布雨处,就在这行布上面。然后衣者是身上的披搭,什么样的衣就反浮什么法,就在这安布中。你在这一袭之中能够成就一切割截,你在一切割截中,才能够明白那一袭,割截义啊,那一袭义,那一是从来不变的一,那是根本的一。所以那个叫做,那个要是念念之间你在大觉体上如是能够明白那个分割。

当你能够明白那个分割时,你看的是什么?你看的是心意识三的种种明明白白的作用,有集起相,有思量相,有了别相,清清楚楚吧。当你能够真正明白这三种作用时,心意识三三种作用时,是更让你加深什么?明白觉心的妙用。觉心现前处他根本非种种名,现出作用时就有集起之相,当下集起时他就能够传响,就有意识的种种思量。所以在这个思量之中,他就马上变成明明思量也是他,可是在这思量之中,马上就变成广博的什么?了别相,那入一切缘起相。所以你从最初的根本,非一切法的清明相中,你马上就可以到最后的识心的所有一切流出的安布,那个叫做什么?那个叫做「复返净心」。所以大乘佛法叫你如何回到根本的本来面目上来,是要你担当一切众生相,就是早上讲的入众。

那你念念之间以大悲方便入诸世间,世间先不要谈到我们现在的世间,你心中的念念交替,心意识三就是交替相,十二有支交替相,八识就是交替相,你能入诸种种交替。但是这种交替,永远不要忘记都是什么?根本大觉同体,叫复返心源,返回净心,就能够返回净心。所以我们都是在意识上勤修,我们的意当然不离识,因为方便后来讲意时,你不要忘记他有识,心意识三是跟你分别大觉的作用的,但你千万不要以为他就有个心,有个叫做意,有个叫做识,就我们现在在意中,好像不到识。随时那个意就是心,随时那个意就是识,讲识时就是意,讲识时就是心。你永远要这样串联,举一你要咸举三,你把一挑出来时,你要同时举三。你在后面识中的了别,没有那个传响,没有那个集起,你怎么能够了别?你连气氛都没有酝酿,你能了别吗?在你心中你在随缘时,你一定有集起相,你能酝酿。

你微细观照,你定中能够感觉到,任何念头起处都还有一个什么?都还有一个气氛的云涌,可是那过去因为太剎那了,你根本感觉不到,啪的,就出来了,将来你心中微细任何念头起处,你都会感觉到念头还没动,前面心中已经有那种气氛涌动了,已经在聚集了。所以你才会发现那个念头的虚伪,那真正那个是虚伪。但是我们随着业力太迅起了,所以你感觉不到那个云涌相,那事实上都有云涌的。不然你将来仔细看,每一个人在起心动念时,每一个念头之中都带个气氛,高兴时那个气血像奔分散,沉气氛时往下压,悲哀时那结在内心那种郁结,都是气啊。他还没告诉你他不高兴,你就看那个气已经在变了,那个气已经在变了,不是吗?那都是气啊。你能慢慢的就能够微细思惟,众生相中就是如此。你在这个相中能够了别这个心意识三种种分别,能够清清楚楚心中的作用时,那就是复返净心。

所以我们说在意上下手,哪一个不是意,哪一个不是在识中?我们现在体会的意在哪里?我们现在体会意是在最末梢以为是意,但是事实上最末梢也是意啊,因为从心生意,意生识,那一切识中就是意啊。所以你不过只是在识中,明明是你能识一切识的清明,那是识的根本,你却堕在种种所识上面,追逐所识上面以为是识的种种造作,所以连识心你都没认,你在这个造作上面,妄认以为就是我现在的心意。

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断的这种名字,这样子不断的反覆流转传递呢?因为他根本就是心意识三,你要错认还不能够离开心意识三。你到最后的识心之中,你认为自己流转了,因为自己是众生迷闷了,流转在种种意念当下,那意念都没有离开过心意识三。所以哪个不是现在在现在的意念上下手的,当下的意念。那哪个意念不是让你还照本来识心的根本?当你能够真正清楚识心的根本时,你就能够达一切意,当你能够达一切意时,你就能够还得到你根本本来面目的本然妙心。

所以你可以在现前的种种意中,你也可以安立种种心,那都是流转的心。现在所安立的种种心,你会发现他都是虚妄。因为你能够指的所有一切,你能够指得出来的一切种种心,他都是什么?他都不是真正有一法你可以捉持的,都随你现在种种变化以为是心,但处处在变。现在就拿我们现在诳想以为识心的这个心,你仔细思惟他时,你却没有方法,你也没有办法你能抓到过,或者留住过一个心,他念念在变。或者你认为说在这种留不住的种种变化里面,有一个心好像没有动,没有离开,就是我一直在觉得我苦恼,我一直在觉得…,这个好像没有离开嘛,这个心好像在。

这个心因为过去心粗故,这个心也是念念之间在分别的,他也是念念剎那在生灭的,你不过在剎那生灭当中,你盘据相续你以为一直都在,他事实上他也是剎那剎那生灭的,因为他还是所觉的那个心。凡用尽你凡夫的任何意识,你所找到的心,你认为他应该就是我的心了吧,都是所心!因为能心根本无相。那你说怎么样找到能中的清净?你认清一切所时,你自然就不堕在所中流转,你不会再攀缘所中,还把他当作妄能,所既妄立你还生个妄能。你所都不把他攀缘当成妄能,所中也不堕在所中的过去的势力,那个就是能。

镜子现色时,你看到的镜性现前处都是什么?都是所照处,镜色处。但是就在这些镜色的所照之处,你念念不住就是根本镜体的能照。不是在镜色的所照后面还有一个能照,所以你怎么找到那个能心?你找到都是所心。既然是所,我告诉你剎那生灭,不过相续以为「我好像有一个心不是啊?法师你可以说前面那个感受剎那生灭,可是我有个心一直在那边不高兴,那个心一直在啊?」他哪里一直在,你仔细思惟那都剎那生灭。为什么仔细思惟剎那生灭,你知道吗?假如他一直在,是我们所想他一直在,他没有在任何剎那生灭中,他一直恒处在这边,我就讲过你只要处一分钟,你根本就没有知觉。你为什么一直觉得「我生气」你知道吗?就是他一直剎那生灭,加深感觉,你才知道我一直在生气。你没有剎那生灭,你怎么没有感觉你知道吗?你只要处我们不要讲一分钟,可能体会不出来,五分钟那叫做生气吗?五分钟你就麻木了,你生气都不知道。那你为什么觉得我生气这样的气氛,这样的高亢,这样的强烈,这样的盎然?剎那生灭。你只是不认而已,那都是因为剎那生灭,他在每一个剎那生灭之中,他不断的增补你,一直以为我念念生气的感觉,增加不断在变化,这就是妄心,全是妄心。

所以就在这个意念上面,你就能够慢慢体会,你明白这些心意识三处就是什么?就是能够回到净心处。所以他当前就是什么?大觉心体之中,他当前当然明明白白都什么?随缘遍计,觉心一定能遍计,就心意识三传响之中就是遍计相,他没有能够随缘的这种遍计相,他也不必再说集起,也不必说思量,也不必说了别。但这个遍计相时明明是什么?明明是大觉本来能觉一切的根本的遍计,可是在遍计现出时,你都以为是什么?依他所起的感受。

明明是大觉能够知黑的遍计,可是正在知黑当下现前时,你就以为是什么?依黑所知的黑知,不是吗?一定是这样子。假如不是变成黑知,那个觉心还不叫灵明耶。大觉要同时托付给缘,才叫缘起嘛。你不能托付卡在那边,那不叫做闇昧,你永远就中间有个距离。那完全你感觉托付,托给他。所以你看到感受时,都以为是依他,但是正在感受那个依他起处,哪个不是能化他,能够觉他,明明是觉心能觉他的清净。所以既然依他都是觉他的清净,所以在这个上面就不必再跟你讲觉他,就是依他。

为什么你要明白依他?当你能够明白依他时,表示行者不是念念捉着依他,老是受他势力过去的这种凡夫业障,他是明白依他起故,知道他的依他起性,所以他能明白觉心之中现前当下感受都是依他起性。所以你正在觉得依他起性时,你是证得根本能觉他的作用。可是在这个能觉他的作用时,你又不能离开依他说觉他,你要离开依他你说什么觉他?所以直下说依他就是什么?达彼岸,波罗蜜,就是达彼岸啊,你清清楚楚啊,干嘛再跟你说个觉他?所以你明白那个遍计,你明白那个依他时,你清清楚楚都知道根本都是大觉的根本作用当下,就在大悲方便上面体会时,就叫圆成实了,就是圆成实啊。圆成实何妨遍计?圆成实在遍计处,你也不会堕在遍计上面更说遍计,就是不以知见上面更说有知,那个叫大通,不是在知上立知的遍计,那个是在大通之中他必定能够遍计的清明,所以你当然那叫圆成实啊。

那你明明白白时,不但能够圆成实,他还能够什么?还能够做成,能够成就一切名字,就算你讲遍计,甚至你讲所执,都没有障碍。过去讲遍计所执,那所执之中一讲到执,我们大家解释一定执就是流转嘛,妄执就是流转嘛,执。那你忘记了,妄执两字里面还有两个,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妄,虚妄堕在执受一直在攀缘为执,也叫妄执。虚妄,虚妄心中堕在执中,攀缘真的有所执是妄执。所以不是告诉你要离开那个执,是你不要在执中再攀缘所执。因为觉心一定能够…,大觉心体一定能够随缘,一定能够什么?一定能执掌嘛。镜子在随缘时他不能执掌,黑来不能执掌黑,他怎么现黑?所以所有的一切尽性之中,随缘所照处但都是什么?都是镜体光明的执掌相。那个执掌叫什么?当家作主啊。所以说所执有什么关系,说所执那是心中的根本的担当。可是要是不知道觉体时,那所执呢?那就是最末梢的流转,那虚妄。

所以有的人不懂,外道不懂,既然所执是虚妄,所以念念要断掉所执,你心里面要断掉所执时,你要怎么断?你只要起一个念都是所执,你怎么断?不敢起念了吗?不敢起心也不敢动念了吗?那你永远心里面放空嘛,放空你又不是说你不知道有个空,你都知道有个空啊,你就说我心里放空,那不是还是执吗?那你不知道有个空的话,你根本不知道有个空,那你怎么说空呢?如果不知道就不是你,那你怎么放空呢?所以你永远那些东西都没有离开过,都没有办法离开过你的觉心,你用到想放空,那个放空不就是你还现前知道有个放空吗?你现前知道有个放空,那放空就是「有」啊,有个放空啊,你怎么讲?都有知嘛,那何妨去怕他执呢?就怕你不知道是觉,不是怕他是有知,是你在执上不知道是觉,执成妄知。你要在妄知上都知道觉,都知道是觉,妄执就是根本的清明的知。所以那个叫做什么?那个真正叫做圆成,圆成一切法。

不但能够圆成根本,那也能够圆成现在一切缘起的名字、名相,入一切器世间。不是真的有个根本可住,「根本」根本不可住啊,所以处处现出都是缘起。缘起也无所住,因为他没有根本哪有缘起?所以缘起当下就是根本,当下不不离,所以一切根本不不离才是你本来面目,那就是圆成实。那叫做大悲方便,那叫做入诸世间,那叫开始入诸世间。不要以为这种念头这种思惟有多搅,好像很难体会,你只要每天这样子去体会时,你就能够在这个道理上面,你就能够慢慢摸出一点端倪来,摸出一点端倪来。

所以再也不是从任何的心中,那个念头当下看到尘相起处,你还在想在尘相上面有任何的抗衡才叫解脱,能够使得行者能生惭愧心。那为什么明明…,所有一切起心动念处本来都是我的光明觉体,本来都是我供养十方如来的根本的地方,是我供养如来的礼敬处,是我供养如来的布髪散花处,我却不认,把他当成了尘,那当然尘了。你感觉那个尘中的那个泥途就是什么?就是你趴在地上,令佛入的,上的地方,就是踩在你的头发,踩在你的身体上走的地方,那就趴在那个泥泞里面,就是趴在那个感受的最泥泞处,过去尘中的最泥泞处。什么泥泞处?纠结,心里面老被尘中那个不断的已经在那边纠结,不断在那边浸深,那泥泞处。那却是你整体投入,就是趴着,你可以看到佛性就在上面身而过,那都是泥,布髪散花之处。这有的时候我这舌头不好使,最近又老了,舌头老是会打直。这叫做开发未悟,怎么绕了半天又回来这句话?对,没错!已经又忘了要讲什么了?所以这叫作识心三昧,复返净心之法,应该法师应该能听懂吧?

识心三昧怎么样复返呢?是让你在识中体会心意识三。你在心意识三中体会大觉的面目。那大觉的面目在哪里?大觉不是有个面目让你体会面目,就是让你体会一切世间变化,一切心中的交替。然后你在这一切世间的交替中,一切大觉心体随缘的交替里面,你虽然不在里面,你立一个面目叫做大觉,可是就在囊括一切大觉心体随缘的交替之中,你在你潜在意识里面已经为你什么?勾勒出一个觉体的形貌,但那个形貌他真的不是有形有状,那是心中明明白白的了然。就像《楞严经》讲的虚空,虚空不是用笔,用什么画得出来,也不是用你的语言能够讲得出来。但是虽然不能够用语言来道尽,不能用种种笔法来勾勒得出,但是虚空依旧还有名貌。在你心中不知道什么叫虚空吗?当然知道什么叫虚空啊,觉心呢?也跟虚空一样啊。那虚空你知道那个名貌是哪里?那个不是抓着哪种假想上面说名貌的,那是你真正能够担当眼前看到的一切遍容处就是虚空处,你根本不必再去择,再去想虚空的形状嘛,觉心也是如此亦复如是。所以那叫做回复净心,回复你的大觉本体,那个才叫做开发未悟。

连未悟都知道是觉,心意识三现前时你就以为流转了。在心意识三随缘处那就是流转相,那都是未悟相,那都是日走未时,昧也,那从此以后不达根本叫未悟也。你要在过去你能够看到的一切作用上的未悟,你都知道他都是大觉心体,你根本不必除去「未悟」二字的名字,未悟当下就是什么?就是觉了,叫开发。因为未悟当下都是觉了,你才能够为一切众生讲尽觉心的作用,什么时候觉现前时,什么因缘故现种种法时,他在那个法的相性体力作」中就是有什么?众生的作态,未悟的态,这些话慢慢应该已经能够厘得清楚。

众生的作态是什么?就是你大觉随缘就是众生的作态,大觉随缘安布的时候就是随种种众生作态时。在这个作态上面自然就什么?他自然就你就感觉到好像从此以后背离于觉的感觉。但事实上古人跟经典上已经告诉你,那种背离于觉的感觉是什么?是根本大觉心体本来的妙用,他是举体作色,举体作成感觉。举体的意思就是告诉你,你不要忘记那么强烈的感觉里面还是觉的举体。因为你忘记那个举体,所以你才会堕在感觉之中在妄起分别,就这么剎那就叫虚妄。你要是在那个感觉之中都知道是举体,再强烈的无量三…,过去无量多少劫的妄想势力全收耶,一念全收耶。

就好像过去好像有一部电视影集叫做十三号星期五,就讲到鬼故事好像以前,上了年纪大概知道,太过年轻的法师可能不知道。就讲到恐怖的故事,最后结局都是好像是梦,知道是梦时那恐怖就全部消了,就跟这个幻是一模一样。要是真正知道觉心时,所有一切过去流转的虚妄全收,全部可以收回来。像拍那个恐怖电影,那个妖气这样咻〜收回来了,妖魔鬼怪的气氛全部收,收在你的葫芦里面,你心中的葫芦。那葫芦里面是良医良药,什么良药?里面装的都是过去的三毒毒药,以毒攻毒,良医良药。为什么都是过去的三毒?你现在放眼望去哪个不是毒嘛,放眼望去啊。你只要背离是觉哪个不是毒?都是一切势力现处,哪个不是毒?但是就在这个毒中,哪个不是本来面目?先不要讲本来面目,就在这个毒中,你若是真正知道他是毒时,你能够破掉一切从这个毒中衍生的一切所现的毒,因为你知道他是毒了,所以全部都收嘛,你知道他是贪瞋痴了,你知道他是怒痴了,所以你知道他那个势力是如何了,所以随他势力所起的一切末梢的意念,你都能收回来了,这叫下毒,以毒攻毒。

你知道森林大火,这突然想到这个,突然想到瞎扯的。森林大火你知道怎么救火吗?你真正这样子救不见得能救得了。你知道大火跑到大火的前面,大火随他风势这样子烧,跑到大火风势的前面去,挖一条沟,然后放一把火再烧回来,就能救火了,等他都烧完了就熄了。挖一个山沟,他风势这样子烧过来,你就跑到这边来,挖一条山沟再放一把火把他烧回去,这边先烧,森林大火就熄了。你先放一条沟啊,什么叫做沟?我们以僧俗不同那条沟,过去你用的是三毒,用的是大火,现在我一样用三毒大火烧啊,那叫开发未悟。就是你能在一切感受中,过去你都是在感受中流转,现在就在感受中,流转的感受中开发,那种担当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乃至示现,种种形相,逆顺境界」所以示现出种种形相逆顺境界,你已经都明白是菩萨同体大悲了,都已经知道是根本的同体了,都是大觉的同体。所以任他现种种形相、逆顺境界,你都知道是什么?是觉心所缘,随缘所现的形相了。过去我们堕在任何感受的形相之中,你就被那个形相,被那种气氛所流转,那叫根本凡夫。根本凡夫也就是刚刚跟你讲,就放一把火就能烧回来,你要在哪里放?就在念念之间向道的觉心上,重新审视现在的三毒。那你重新审视现在三毒时,那三毒是什么?就是一切差别种种形相,不是吗?所以就是令其现出种种形相。所以你能敢担当这个「示现种种形相、逆顺境界」这叫遍应,表示心中的遍应。为什么遍应?在大悲同体上说的遍应。这个遍应之中,可以用四个字叫「随缘赴感」也,就是随缘赴感。不用四个字,用一句经文好了「随缘赴感靡不周」。你就能够随缘赴感了,靡不周。另外感受之中就种种差别形相,逆顺境界一切境界啊。但你就知道他随缘赴感吗?就大觉同体的随缘赴感嘛。因为大觉同体随缘赴感,随缘赴感你就不必要让缘都是同样一个缘。随缘赴感,那能缘的那个心本来就是一了,所以在随缘之中,你不必更让他立一,一定要让他作一,所以那叫靡不周。

所以要「与其同事化令成佛」化令成佛也叫救苦也,那也叫什么?那也叫做「而恒处此菩提座」。你念念在种种差别相中,与其同事化令成佛,同什么事?你以为他造乱,我跟他造反?他流转我跟他流转叫同事?不是过去那种体会,那凡夫的体会。一讲到事,你就被那个文字,被那种造作,永远堕在世间众生思惟中的造作相中解说解读文字。同事是看到你根本在这个差别相中,是大觉心体毕竟能事的清净。你没有大觉心体能事的清净,你怎么能够起成随缘的所事的作用呢?所以缘起的所事要是没有根本觉心的能事,根本起成不了所事。所事都起成不了,那怎么会在觉心上面,你以为他有所事用呢?所以你是站在大悲方便跟他同事耶。大悲方便是在觉体之中的根本觉心的作用上跟他同事。所以你站在觉体上同事时,你可以叫倒驾慈航,你可以看到他怎么样流布出种种感受的。

但你正在观察他流布出种种感受时,你也是同事什么?同事念念之间回观本来的面目。这种心中的作相,你要清清楚楚,当你能够担当一切感受,过去流转的那个势力时,事实上你就是在什么?就是在回观自己心中不动的本来面目。不是你要在一切感受中回头观一个本来面目的不动,是要你能够担当,看着过去为什么是动?觉心为什么现出种种动来?觉心为什么现出种种妄动?你在这些动相上面从此微细观照,微细去审视,你就是在什么?审视心中的根本不动,叫「而恒处此菩提座」,你从来不离此座啊。

但你处此菩提座处是什么?是与其同事化令成佛时。与其同事让一切感受不用他回头叫做成佛,不是他回到觉心叫做成佛。你能担当一切的差别,种种境界现前处,哪怕是逆顺,那不都是什么?大觉随缘现出觉体的圆满处,那才叫真成佛,那个叫做人间成佛。哪一个作用不是佛?那才叫圆满,你不必回头才叫做佛,你敢担当一切圆满才叫做佛。只是你在担当这些差别圆满时,你又不是住在差别相中,你不是住在哪个个别的差别相中,但你一定不离这个个别。我心中知道圆满时,像镜子的圆满时,我不是住在哪一个镜色青黄赤白的差别相中,但我一定不离现前的个别嘛。是青是黄是黑是白随他所现处都是我圆满处,都是同事时,所以他不离个别,他也不会堕在个别,叫做「同事化令成佛」。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