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学习
“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圆觉经》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设计,为更有效传播
INEWS / 经文学习
《圆觉经》023讲(字幕版)| 自然法师
来源: | 作者:自然法师 | 发布时间: 2020-08-17 | 3664 次浏览 | 分享到:



自然法师 于二○一四年九月九日宣讲

第二十三堂

大众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阿弥陀佛!

请放掌。

早上讲到这个贤善首菩萨,贤善首菩萨我一样有八个字,来略加解释,就是「万善同收,名称义首。」名字跟称,名要称量,整个道理、整个义理的之首,名称义首。就集合前面所有一切菩萨的种种万善、种种性德,他全收、全归在一处,最后那一处、那一念菩萨的智用,那一念心体的种种的总用,他是总相之中的智用,他全收在义首,还归在名首当下。所以性中你会发现觉性就是如此。

一个行者最初能够用到心时,他也是这样子,念念之间为自己安布。这种安布就如我们常常说的,如宝丝网重重、重重,无尽、无尽,在重重、重重之中,所有一切菩萨的威德智慧,明明白白历历在目。但是就在这历历在目当下,他是提出那个纲领,一拉全收,一拉全收。所以最后你会发现他全部都落在什么?落在他根本的首要之中,也就是他还再回归来讲,其实讲尽一切万善,不过就是立一个名字而已。讲尽一切行德,不过就是让你心中称起一个名号而已。

所以一切法中,到最后你会发现所有的道理全归寂灭。那种寂灭不是心中的默然,那种寂灭是心里面的豁通,他不落在任何音尘上面,也不落在任何造作上面。但是虽然说寂灭,可是名相他要去明明白白。所以一个善人,一个至善之人,你要说:「你是善人,你行的是善法」。他一定会跟你说:「莫作是说,我不过平常就如此而已,我没有什么善法可行。」他虽然没有善法可行,不是说他不知道善人,他是真善人,他是真至善。所以念念之间他念念站在他的体态形相之中,他所流出来的就是一个善人,让大家感觉到那个形相时,就是一个善德的流出时。所以他那个名相,就是非常明确,非常确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这个才叫做义首,名称义首,也叫做贤善首。

讲到这个不是只是讲到菩萨的功德智慧,也讲到你心中的这样的作用,就是这样的解释带过而已。所以真的要行者念念之间还要什么?还要再发愿,念念要在最后能够称如是名中,发如是菩提心。所以你当初是从一个名号始,念念之间行持时,也要称如是名故,要在如是名相上面,能够体会种种的功德、作用。然后就在这个名相、名号之上体会的功德作用,最后再还收一个名称、名号之中,这是大觉心体的本来流布处。假如不是的话,那行者他根本不知道,他的所有一切修行所为何来,所以一切法中都有名目,都有名相。所以连过去打仗出师都要有名,你何况是一个行者,他念念之间,他所对抗的是生死敌军,他怎么会心中没有名目呢?所以那个名目是什么?那个名目就是你的根本大觉的性体;那个名目假说无量寿,假说无量光,但假说无量光、无量寿,就是让你还照本来的面目。

虽然让你还照本来面目,说的是假说,假说种种名称,但是你真正就是在本来面目,看到就是如实无量光无量寿的,根本功德智慧流出。所以你才能够相信净土绝对不是非,绝对不是幻,那是一个行者将来在心性之中,他坦然的流露,他所到之处都是根本净土中的庄严。那是在修行人身上才不会起疑惑,才不会起大疑。所以你要念念之间,要在这个上面。

下面那一句叫「而为上首」,要念念在这个上面,所有的一切发心,都以如是菩萨的功德智慧,都以如是的作持。当然这个菩萨的功德智慧就不只是十二菩萨,这个十二菩萨他是含尽一切万德,总收一切万德,所以我把略分在信解行证上。但信解行证就是总收一切菩萨功德,只是略以种种,一些菩萨的名号来表已。所以要拿如是菩萨,所谓的总收一切万德,这种发心而为上首,而为上首。

所以我讲这个「上」字,上字叫至尊,心中的至尊为上。「首」是统理为首,统理,你能统理相,所以叫头首、头首,首领、首领,就是这个首字。你心中一定要立如是名目,你才能够统收,你才能够治愈现前的所有一切的行持,才能够调理现前行者所有一切的起心动念。所以要拿这个而为上首。

其实这种讲法,平常我们在讲经或者在诵经的时候,其实都有用到。我们每一次在讲经或在诵经的时候,第一一定先三称本师释迦牟尼佛,所以三称本师释迦牟尼佛,不单只是对世尊的恭称,称这个名相、名号上面的恭敬而已。他在本师之中,念念也要告诉自己,现在所习、现在所读、现在所诵,现在所当下行持的如是法,我念念之间不要闇昧本师,我念念之间不要忘记我现在的所学,我的所学、所向,那才叫礼敬,那才叫三称本师释迦牟尼佛。所以那个是上师意,那是根本上师。

所以你在任何修行上面,都不要忘记你的根本上师,你的根本上师就是你的所学所向。你忘记了你的所学所向,你根本没有人能够为(ㄨㄟˋ)你称名为师。行者若是不发如是学习的心,根本没有人能够称名为师。纵有人能教,但你不学也不叫师。所以诸佛世界一切圣贤示现,他也是要教导一切众生、一切行者,能够立一个学者心。当你立学者心时,你才知道圣贤的言论、圣贤的言辞,在你心中的至重。因为那个就是你将来心性的长养,那就是你将来真正…,你将来所有的世界的成就处。所以你当然知道上师是谁,根本上师是谁。

所以我们的根本上师永远不离释迦牟尼,就能仁能寂。所以释迦牟尼佛又叫化佛,就在化佛,就是在世间上所有一切庄严安布。你要明白世间上的所有一切庄严安布,你才能够明白释迦牟尼能仁能寂。你能够担当现前的能仁能寂处,就是释迦所说的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净土时。因为阿弥陀佛一定要靠释迦说,什么意思?要靠化佛才能跟你讲阿弥陀佛净土,要看在现在的流露上,你才能够知道一切佛国净土,这个叫上师。所以在这个上面要是道理都清楚时,你不会怀疑现在所学,你不会怀疑现在一切,尤其是在末法行者,当下最应机、当机的所有一切法门。所以古德在最后也告诉你,末法众生都以什么?都以持名念佛为要。

就像早上我也讲过,过去的出家人,生在佛陀圣贤出世,他生在圣贤能出世时,是他早就不昧此心,不昧此性,不失此名,心中的名相清清楚楚的,在这个心性之中就是收在一个字中,就是一个名字。就好像一个行者,他最初立心时,有没有名目?有没有方向?他已经不闇昧此名。但是现在末法众生,心心念念之间早昧此名,根本在一切起心动念里面,不知道何所来、何所去,他早就不知道名目,所以方便才为你,告诉你「持名念佛」,持名啊。

那过去他在心性之中,都不昧此名的人,他念念都跟这个佛性相应。所以一切圣贤但随他所说一句,他不必直接在性上说,也不必当下在他的根本解脱道上,在觉心上面,一定要这样子披剥,只要随举一色,随举一相,他都能够证解脱法门。所以圆觉,你看他指世间的所有一切变化,他都能够得开悟。那你说他们是什么智慧?他们就是心性不失。因为心性不失,所以不必再更他们再立名目。但末法众生早失名目,所以一定要持名念佛。持名念佛你不要以为只是念那句佛号,他念念之间要告诉你,你在但持如是名目时,就好像念念自己呼召如是名字时,总有一天这个名字会活在你心中。当他活在你心中时,你才能够找到你心中的向趣,那才是修行的开始,那才是你当下能够下手的地方。(母片10:40)

所以要是没有名目,一切行者难以下手。所以古德一直在告诫,一直在告诫末法众生,持戒念佛、持戒念佛。所以念佛也就变成了我们现在最当机的法门。但是你在念佛当下,又不能堕在后面末法众生的那种妄想执着,老是变成一种心外的那种怪力,那种保佑,心里面投靠的,精神投靠的所归依处,那种委委曲曲那种知见。那本来是一个学者根本替换心境,他能够成就种种如来家业,照见自己本来面目,变化种种过去众生业力的,直下智慧的担当。怎么会变成委委曲曲,只是那种想要离开,想要趋吉避凶、离开苦难,那种委委曲曲,想要抓着那个大人的大手的这种可怜心态!

所以这时我才要什么?再要从头,再要把经典,重新再把教下所有的道理,重新再来披剥,再来深入、再来研究。如果不是再这样深入,不是再这样的研究,你会发现末法在讲西方、在讲净土,都是败坏净土!因为过去在我们还没有出家时,所说的净土、所说的阿弥陀佛,我们在所闻,像我刚出家所听闻也是,都是以为…,就跟一般民间的信仰没两样,只不过我选择佛教。所以后来就会有很多出家人还俗以后做牧师嘛,他认为差不多啊。他认为说在牧师里面,还比佛教更快乐;你看牧师一天到晚唱圣诗,姐妹们那么样的和谐,对不对?哪像在僧团一天到晚吵架!这个大家都会这样起这种妄想嘛。那当然啊,他们就是营造出来的那种气氛。那我们营造也可以营造出来,但是那都是假象。

为什么僧团之中会有那么多的烦恼?这个是不解心性的人嘛!因为每一个人他开始出家以后,念念之间面对的就是心中那个烦躁。他要开始杀贼,就是面对过去让他在心中翻腾的那些烦恼,因为我们毕竟还是凡夫,心智还没有茁壮,还是软弱的。你自己要面对烦恼,又不能不面对烦恼,但是天天看着面对烦恼时,你有时候就会被烦恼冲击打败,你就变成烦恼。所以天天在观心观心,观得那个火气都上来了。不是自己火气上来,这还真的上火,还要吃点药,退一退,这不是开玩笑。以前四分律的初祖,律宗初祖—道宣律师,住在那个终南山上,他也是得失心疯,他在参的时候得失心疯。但是律祖是最知道医方的人,可是那时候天人送供,四大天王下来,一人开一副方子,就叫天王补心丹。这是有传记写下来的,你不能不信。所以祖师持律的人,他还会得失心疯,就是上火,还有天王补心丹哪。何况我们是凡夫,所以当然天天感觉到都触恼嘛,我天天面对那个烦恼嘛!假如你一天到晚给我办活动,让我唱圣诗,我也不会烦恼啊!我天天都很快乐,又有蛋糕切,我怎么会烦恼呢?我吃完我再烦恼,当前不会烦恼。在唱圣诗时,还要表现给大众看,所以因为他要表现故,所以他绝对不能在那个时候,轻易显露他的烦恼,这个叫依他起,这全都是假象,所以叫可怕。

所以真正的法门是要念佛之中,就在跟你当下,在念佛之中,你要在教下,你要清清楚楚。你要是在教理之中若不清楚,那念佛你都不能够在你心中正确架构。所以这是末法时候,尤其是现代这个释子的责任,那是应该的担当,回过头来好好把汉传佛教的祖师所有一切道理,重新仔细再看,念念再参。然后念念回向西方,念念回向净土,念念回向这句名号。因为你能够念念回向这句名号,在道理之中你又明白,将来就像早上我讲的广钦老和尚一样,你随便跟人家讲说阿弥陀佛,他就受度。因为你在这个名号之中,行者已然在这个名号上面,不但投下了身心二力,他甚至于用了他一生的愿心。所以随他念出的阿弥陀佛一句名号,从他的音声、韵律当下,就可以摄人,这不是讲玄了。但是你要是不通如是道理,随你所讲都是玄妙,那都是怪力,你知道觉心,那当然都不是怪力。所以你一定要以此为上首,念念之间要这样子统理,叫做上首。

与诸菩萨(眷属)皆入三昧」,就是于所有诸菩萨,甚么叫诸菩萨?就是我刚刚讲的这十二菩萨之中,所摄一切性德之中,凡所摄的一切亲缘的智慧,所谓的亲缘,就是缘他所起的一切智慧德行,叫与诸菩萨。(法师在后段已作修正,这句要删吗?与诸眷属皆入三昧」,眷属就是他的亲缘,眷属亲缘,也就是他的菩萨,因为菩萨的眷属就是现在的一切性德,所以与眷属皆入三昧。因为这些性德从一个名相之中能称量种种名,能够称量种种德。所以从十二菩萨之中,他能够称起万德,叫十万人俱。但十万人俱,全收在这个十二名号之中,如是大名之中。但是你要看到这十二名号之中,你还要回摄这十万人俱,所以那个叫「眷属」。

那为什么叫眷属?你要知道性德之间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念念之间在性德之中的彼此呼召的作用,所以叫做眷属。所以这时候讲眷属,不是众生执着那种缘气之中的纠缠。这种时候敢讲眷属,那是他根本心性之中,知道他就是同一性、同一类的担当,根本同一性、同一类的担当。就有点像,类似早上我讲的禅位,他就是在如是性能之中,同属一数的根本性能之中的担当,所以那只是举贤,都在举贤。他不是妄想堕在种种缘气之中以为深厚,他都在举贤,所以禅位是在举贤。举贤的意思,就是在如是性中,他看到所有一切能中的作用,不断的铺设、陈列,那叫举贤。

所以性中的陈列,就是大觉心中布列的开始。你会发现觉心之中他不是一相一行,你指着他时,他已经不是了,他已经能够到下界了;或者是回头觉时,你指着他时,他已经为你登上上一界。就好像从上往下说,你指着见就在色了,你就要去看色了;从下往上说,你指着色就已经看到见了。叫两头共说,两头你都要知道明明白白。所以行者在色,永远要知道是见,你在感受之中就要知道用根,舍现前的种种感受,舍这个识,要知道根。但是过去要讲到理时,是跟你讲所有一切根现前处,才是甚么?成相。那你现在看到成相时,在这个识情上面,当下就要知道审视,他都是根中作用。

你要能够审视是根中的作用,这个讲到声闻修行最初。你要审视根中的作用,你自然就会慢慢发现,我只是在烦恼之中,只要多一份心审视根中的作用,你居然只要审视根中的作用,凡情、尘情上的势力就居然能消,不必你更说断烦恼。这就是大乘佛法中讲的「不断烦恼,烦恼自断」。你刻意在烦恼上断,你也断不了!因为你不认本体嘛,你怎么断?你愈看到烦恼,你会愈烦恼,就像刚刚跟你讲的还失心疯哩,还上火哩。但我们没那个福报,天王不会下来帮你开天王补心丹;罗剎会下来给你一个闷棒子,打得回头又去做罗剎了,就跟他同类了。

所以这叫做「与诸眷属,皆入三昧」。三昧就是如是等持、如是等至,叫皆入三昧。所以念念之中你就要看到,你要敢担当心性的安布。所以念念虽然你说我在读这个经,在思惟这个经,我怎么样担当?你只要慢慢这样子思惟时,你居然能够从几个1950文字之中,去慢慢体会深意的。过去怎么跟你讲你,都体会不出来,你就觉得楞楞的在那里,那是因为心不熟故嘛。就像以前讲的譬喻,跟你讲大山,不认识大山的人,就只能闷闷地听。你讲什么叫山,你再讲得活灵活现的,他也不知道。可是真正他只要是去面对一次大山,他慢慢、慢慢懂得亲近大山时,那个山中的意境,慢慢就会活在他心中。他才能够知道原来真正就是什么?心中的根本传法。那心性之中的本来的作用,就是如此啊!从此以后他不会什么?他不会心里再起任何的怀疑。(21:04)

所以回头之时,你感觉到你好像体会不出那十二菩萨,如何有诸眷属,如何同入三昧。可是将来你要是深入文字之中,你在一个文字相中,你居然可以深入文字所牵引的一切的涵义。在一切涵义之中,你当然能够体会他所属的一切菩萨。当你能够摄一切涵义,都能够同会在一个名号里时,虽然你没有证得如是智慧,在文字相中,在道理相中,你也知道甚么叫等持了。因为你知道一个名号之中,他能够安布多少性德;在一切性德之中,叫做等持;在一切性德当下,其实就是一个名号,所以也是等至。那个时候你在文字相中、在义理,已经都能够清楚,你当然在行为中,在将来心性的证得上面,你再也不会怀疑,绝对不怀疑!这就是古德常说,佛经也讲。

但众生只要有一念跟现在所学相应、印心,内心才发出那一点心中的体会跟光明,这一念已然保证,这一个行者生生世世不会歇息,永不熄灭。所以只要有一点如星火般的光明,他已经破千年暗啦!你有一点点光明,那暗就不一样了,已经在破千年暗了。所以你千万不要以为只是文字上的解释而已,你能够把文字上解释出来时,表示你心里面已经在透析了。心在透析就是入理,当你入理若是至真时,他就能起行。起行我不是说只是行为,那是整体气质的改变,那是整个人的脱胎换骨。那叫起行,连思惟、作用都会不同。这不是讲玄,这绝不是讲怪力,这个不用等到别人来伸手救你,就是如此!

所以他才能够下一句叫做「同住如来平等法会」,同住者,我讲「同」字,就讲到一合,一合为同。这一合相中,在上次已经跟大家如实解释了,所以大家应该知道那一合。那一合之中,是能够称量一切万德的,但是为什么能够称量一切万德,在这一句话中又是讲称量万德,你又如何能够明白一同?那是一个行者智慧的担当,那不是用文字语言可以解释的,但是方便用文字语言,只能够略略、略表传达,略就是彼此之间只是稍微解释一下。那这种稍为解释,唯有什么?唯有你真正修心人才可以契会,你真正明白人才知道一合的那种作用,那当下能够坦荡种种万德的庄严。

所以又讲到万德,又讲到一合,别人听时就是搅乱,凡夫听时就觉得:「唉呀,太过沉重了,怎么那么多名相,搞不清楚!」他没有办法会在一起。可是修心人听时,他就自然而然他就能够契会。所以你刻意用再多的文字解释,也不见得能够理解。但要是只要是只是行者,但要是行者,但要是释子,你稍加文字都应该明白。所以那个一合就不是我们现在妄讲的,还要再这个合,再什么九合,再合九、再合五、再合什么,都不是耶!所以不要说佛门中讲,老庄都讲你合九,你就一天到晚死在九上;老庄不是这样子讲的,文字的意思是这样子。你说合九为一,那你站在一中,就天天看九,因为你有一个合九。你能够离开那个九中说吗?不可能嘛,你永远都被九束缚,你永远都在分别那个九,然后说合,你心中都会起怀疑呀!将来你心中都会冒乱,将来就要给你天王补心丹了!

所以真正那个担当是一合之中,那个是智慧的担当,那个叫做同。那智慧担当,放出,舒之即是以万德,收,即就在一念中,根本性德之中,卷舒自在。那个是心中的智慧,那不是讲那个其他的怪力乱神,那是智慧之中的那种认知跟担当,卷舒自在,所以他叫「一合为同」。但是一合为同之中,他念念之间清清楚楚知道一切万德的安布,叫「守持为住」。

我为什么在这句话要一个字一个字讲?因为「同住如来平等法会」是最重要的,这前分完时,这是最重要的,首分里面最后这一句,他压的是根本大众的体会、理解的总收,就要收在这句话里面。所以守持为住,你念念之间你不会什么?闇昧于守持,清清楚楚。但是守持之先,你是根本同那个性中的根本一合。一合不是只是在心中妄说的一合,一合是根本在你佛性上、根本大觉性体上说的一合。所以既然大觉性体上说的一合,当然他能够随他觉体中所流布的一切万德,他必定能够致力担当守持,叫一合为同。

如来是大觉真化,讲到大觉,真化就应真而化,为什么要讲真化?真化,应真而化。但反过来,真就对待假,应真而化的时候一定什么?一定缘假。镜子现色时他是应真,都是真性流露时。但是一定什么?一定缘种种假显真,假种种黑故,假种种白故,假缘而现。所以应真一定是缘假,那个假就是假借、假缘而现,所以那个假叫「缘起」。所以敢讲真化时,是要你破假。能够担当,他一定能够处处假缘而现时,他叫你应真。所以佛门的道理他都这样子为行者提携的,他不是像一般世间言论。讲真时,就是告诉你那个假不对,没有假。讲假时,就告诉你就是忘记真。他不是讲两头拆解的,他是为行者,当下就破你,是为了要让你增上的。

所以《法华经》中才敢讲「破有法王」,破你是让你增上的。念佛人他破说:你这样念佛岂不执着乎?你以为叫我不要念佛,他是要你增上的。所以你会发现祖师他在任何法中,他都会这样子不断的为行者,打破行者现前你用心中的,是不是还有潜在意识的留住跟闇昧,闇昧。连宗门禅宗也告诉你:这样子打坐能成佛乎?教下也告诉你:这样子一天到晚在教下思惟道理,将来你不是执着吗?还执着有一个理吗?你发现很多公案,就是不管在哪一个相,都是要这样子破。破的目的不是要你放下现在所学,破的目的是要你在所学上增上的。

因为佛门中他要应当机,当机你已经学这个,他绝对不会让你破掉你这个,再说其他的法。要是破了你这个再说其他,是根本不知道当机的人,也是不知道说法的人。他依你现前的机缘,为你增上;依你现前的机缘,为你破执。就好像上次我讲的那个譬喻一样,要你进城,因为你来处不同,才有四门。那因为来处不同,所以我才告诉你,应你,因为你的来处,我才会跟你讲,你从西方来,我才会跟你讲西门的风光。我为什么跟你讲西门的风光?我就怕你走错路,认错门,不就是那个意思就是这样。怕你走错路,认错门嘛!走到西门的风光。北方来就到北门的风光。

所以念念之间在路上我就要告诉你,你走路之时认这个门时,你是不是念念都已经清楚明白了?念念清楚明白,到了门口以后,你不要忘记你要入城啊!你到了门口以后,他就要破你,你走在门中不是执着吗?守在这个门口的风光不是执着吗(3014)他是破你,要你进城,要你推门进城。但绝对不会说,你是从西门来的,我会跟你讲:你试试走北门,有这种祖师吗?让你遶路的吗?您走走北门看看,你遶道到东门去瞧瞧!你要告诉他,你就是波旬!那不可能是祖师。他就为你解释风光,为你更破这个执的,念念为你破执的。所以这个叫担当,叫大觉真化。

所以讲真、讲假你都要什么?都要对应。真化之中,那是心体的根本的那种清明的担当。但是担当处就是什么?你能够明假,你能够知道缘假。当你能够知道缘假,缘假就是托假而现嘛,那缘假当下能托假而现的,不是真吗?是直下缘下得忍,缘下你就能够担当一切假,那得忍了,看到就是真。所以你不必离开假,你看到就是真啊!

所以宗门直指见性的,尤其是汉传佛教直指见性,你才知道自古以来,祖师从来没有耽误过后人,没有贻误过后人!只有后人自己有贻误祖师,所以才有后人这种颠倒!所以现代人,你看自己不顺,再看看祖坟,祖坟不好,害了我,就改祖坟。他都没有想过是他倒霉,害了祖坟蒙羞,他应该自己好好忏悔,再回头看看祖坟就变了。他去改祖坟,这个人就算突然觉得运气改了,我保证他将来恶业他难逃,因为这个人就已经堕在定数中了。定数、定数,像算命的,算命要是算得好,说你会碰到什么好事、干什么,你去算命啊,你真的算准了,你不要高兴,你已经堕在数中了!因为你堕在数中,所以人家才算得出来。一般的凡夫都能够算出来,那你还高兴干什么!既然能算得出来,我保证下面倒霉来时,你跑不掉!这已经警告你,你已经在数中了,(数就是数学的数),人家就能算得出来。

所以真的要是真正修行人,他是什么?他是根本脱出于众生世间的命数的,他不是一般人能算得出来的。所以一个恶人本来要遭受恶报,突然起了大善念,开始出家,开始修行,发大善愿。他居然人家帮他算命,明明有恶报,明明都有死劫,怎么不见了?怎么他碰不到?他已经脱离此数啊!有的过去曾经做过小善,有点善缘,他突然一念大恶,或者是一下子好玩,烧死一堆蚂蚁,突然碰到倒霉相,说他这命中没有这种倒霉相,怎么来的?一个恶人也不是一般用数,可以能够跟你定你的命运的。所以修行者一定要先脱出如是数,所以在这个上面,你才能够真正知道,那个入假的性中的那种豁通,那种豁达。

所以假中你都能够知道,那种假中的造作,假中的现相,假中所入世间的所有一切数量,在数量之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何安布,如何…,这个树就是大树的树,如何树列,「树列」就好像编排那个渐次,都有那个树行,树列行。如何树列,那个树列当下就是你心性之中,智慧的铺舒。你在这个树列之中,才能够明白一切树列当下的种种树相中的造作、数目,那个就是数学的数。

所以佛门之中要将来讲到心性时,还有很多像类似的名词,有很多我们都还没搞通耶!那种微细,那都是古德祖师跟诸佛菩萨入在三昧之中,入心性那种智慧的三昧里面,才能够剖析的,才能够微细为众生解释的,解释那个名相。不是我们现在堕在这种粗浊的那种感受里面,你能够感受得出来的。但是虽然没办法当下能够印证,但听文字,因为毕竟我们是出家人,是释子,但听文字你就会相信,心胸会能够起成信心,知道就有如是法。

从刚刚讲那个树木的树,讲到那个铺舒,我突然想到一位菩萨叫龙树菩萨。所以龙树菩萨在那种陈列中,心性的大觉心体的铺舒,庄严树列当下,他当然知道什么叫《中观》嘛。能铺舒的从来不堕在任何铺舒中,因为他能念念之间就在心性之中的铺舒中看,他看到就是什么?就是所有一切意识大海,识海之中,他明了一切识海。所以有很多人误会,以为《中观》就不知道什么叫《唯识》。什么叫不知道《唯识》?《中观》是在陈列处,念念不住,才叫中观。35:59但是你不要忘记这句话,他看到陈列处,就是《唯识》处处显现、遍立嘛。所以《唯识》不知道《中观》,你根本不能读《唯识》,《中观》你要不在《唯识》中下手,现在的铺舒、布列中下手,你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中观》。

不然你说的不住,不住在哪里说不住?不住是要在一切法中担当说不住的,不是有个不住可以不住。有个不住可以不住,当下就叫做住,那一切法中担当的。在这个担当中,你不要小看这个智慧,这个智慧之中他看到的法界,不是我们现在肉眼所见的。所以龙树菩萨可以到龙宫取《华严经》,因为他念念之间看到就是他意识海中的龙宫,那个龙宫就是根本智慧的酝酿处。所有一切的根本大觉心体藏在哪里?藏在你的识海之中。昨天才讲识心三昧,叫弥勒。弥勒现前,叫大雄。你不知道、你不认弥勒时,你根本的那个大雄的宝藏,藏在哪里?就是那铺舒的龙宫之中,那就在识阴、识海中,识阴,阴如水,识海中。

那你说龙树菩萨原来去了龙宫,只是性中的龙宫,你又误会了。什么性中的龙宫?性中的龙宫就是能够成就一切相,他就一定能够看到龙宫,你不要怀疑。你要怀疑的话,先问问我自己,这个是怎么样变来的,对不对?你自己捏一捏这个皮囊,你都抓不住啊,他都在变,你不是就是在这个如是心性中,一直在变化皮囊吗?还变化入胎吗?变化出胎吗?变化你看到的世界嘛!因为你执着在如是心性上,所以你所见所闻就如是,只是这一方所。假如你不在这个心性上,你若是开明一切心性,你能够遍入一切众生世界,那才能堪称龙树。

所以他取出《华严》,取出根本心中的宝藏,本来的面目。所以龙宫不是假,龙宫不是假,但你不要认为是世间实有,那根本心中现。但你不要认为不能显现世间;不能显现世间,那我们是甚么?我们现在身体都是假缘而起,没有一处是真,在皮囊上没有一处是真,这句话要讲对。但是能现这个皮囊的,是你根本的本来大觉真化,你知道吗?你能现前的都是大觉真化。为什么是大觉?因为他从来不住任何觉嘛,是大觉嘛!当你给他什么,他就帮你化现什么。你今天能够化现你这样,我们这样的业感皮囊,那你当然就能够知道,我要换一个业感,换一个不同的这个善业,他也能够化现庄严的世界啊!

所以我绝对不会相信世界没有,我绝对相信世界一定存在。但我绝不会像一般众生知见一样,沉闷在末梢的相中的执着。他是知道世界存在时,他念念是看到心性的成就,所以于性、于相得大自在,那才叫一合,那叫同住。所以那叫大觉真化,那叫如来。所以如者,又叫真如;来者,或许我多加解释,可能就变成赘语,但是还是要解释。来者,是以其能往,来就是他能够往,觉心一定能往,随缘能往,故名其来。这个为什么要故意加这一句?就是要让你担当,大觉心体他必定能够随缘、能够现化,就是能往。因为能往之中,所以你感觉到他就应缘而来。能往是大觉的真化,知道如来的是什么?是行者的归化。谁在称如来?行者称如来嘛,如来自己不称自己叫如来,行者才知道如来,所以那是行者最初回家的归化,所以叫如来。

所以过去古德解释简单啊,如是法,如是来。你知道过去古德为什么这么简单解释?你会心里想:那古德为什么不多加点言词解释?这就是早上我讲的,他应机不同。那个应机,他随便讲一句,大家都见性,对不对?40:50我们现在讲半天,我们也见不了性,我们就是打死不在性上参!儒家随便讲一句就见性嘛,儒家也是这样子讲的啊,你看儒家讲的那个更八股,更简单,两句话,见性了!虽然他见的性不叫毕竟。所以为什么佛门说儒家不毕竟,你会发现他只讲到礼数这一块,其他的根本心性的本来面目,或心性本来入世,他能够入世、出世的,先讲出世、后讲入世的庄严,没说。到了老庄讲无为时,他还能够讲到心中,根本心中的无作,本来的性德,他不是在礼教上,不是在相末之中,所说的一切约束、一切规矩。他是看到心性之中本来称量的那种庄严,但是后来他没有再讲到如何倒驾慈航、回入娑婆,没说。

所以古德才判他们都是讲心性,都是圣人,但是后面有些东西不知道故,所以未说;还未证故,所以未说。还未证故。所以把儒家就当成什么?我们现在的声闻,他跟我们现在声闻法相应,就礼教,都是声闻。老庄思想就是什么?辟支、缘觉,那无为。因为他讲的东西就在辟支,见独、不死不生,就在辟支这一块,能够明白一切缘起。所以他倒驾青牛,青字就是明明白白,牛是一切法的耕耘处,倒驾青牛是知道一切世间万法。所以连他所乘所骑都有表法。

所以我还讲过,为什么文殊骑狮子?普贤骑大象?你不要以为他没有表法,随便骑一骑,对不对?你随便骑骑看,那不是啊!那菩萨坐骑都有表法,表示菩萨的智德威猛,性用流出处。那为什么用畜牲来表?过去你看错他是畜牲哪,其实他就是智德的所蓄,就是智德之中所蓄处。过去那个积蓄的蓄根本不用草字头,你知道吗?就是畜,畜者蓄也,蓄者畜也,蓄久成畜,蓄多成畜。你心中不断的积聚积聚,就变成什么?愈来愈膨胀,愈来愈膨胀,就变成傻子了,就变成畜牲了。所以那根本不必改字的,蓄多,那个蓄就是畜。

所以我有的时候故意,就是不要加草字头,让你习惯知道畜牲是怎么来的。你要看到你现在没事在积蓄烦恼、积蓄情感,你就要自己告诉自己,仔细在那边观想,当你再积蓄烦恼、积蓄这些情感时,积蓄种种相时,我们还没有到那个界道,你已经感觉到,在这个心境上就有那个畜行,你要闭着眼睛,你会感觉得到像什么畜行耶!毒的就像蛇,猛的就像那些野兽、猛兽,可怜的就像那些哀哀怨怨的那些动物。你自己思惟看看,还没有,还不用去,就已经能够感受到那个气氛里面带的那个形相。那形相久了,晚上做梦就梦到了,就来了!这不是讲玄,这心中就是这样子的,要不然的话,你怎么能够明白自心在何处呢?

所以要如来者,以其能往,故名其来。所以叫做「平等法会」,平等之中是怎样?一心等运,才叫平等。所以平等者又讲说什么?平在哪里说平等?要平其差才叫平等,你能够等其差,才叫平等。你不是不知道差,你不是把差全部把他混在一起,搅一搅,那叫平等?不是的。你就等其差故,差,一法不变他,一法不去动他,你居然心中能够起大担当,那是平等。其他你刻意要搅乱那些差,刻意要混滥那些差,你心中看到以为平等时,其实就是你心中的不平等。这还不要讲佛法,心理学,你已经着相了嘛!所以这种行为那就是不平等了。

所以刻意一定要怎样平等,合九平等,合五平等,男女平等,那就是众生最…。我讲众生是讲行者,不能讲众生,因为众生不懂,所以错不怪他。行者最无聊处,你知道吗!还要男女什么平等?你过去堕什么业,你去受那个业报,也不是佛给你的,也不是僧团给你的。你自己受业,业来的,所以那你要怎么断?你现在的业是你每天逢的,你每天会现前的。释迦牟尼佛造的业,食马麦三个月、木刺穿足,佛也没有能力让他不现。你要让你的业不现,那你只有受嘛。因为在受中,你不再造新殃,就是消业时嘛。而且我们是行者嘛,跟过去一般的老百姓受不一样;你念念之间,行者就是:我已经要归到我本来面目,在我大觉心体,本来非男非女嘛;只是过去堕在女相,受如是不平等,我在这个不平等当下,没有人能够让他不现,没有任何一个大力鬼神能够让他不现,所以那是自己业力成就。所以现时什么?我不再起心动念,当下受,当下消嘛!我目的就是将来证得从此脱去世间男女的幻皮嘛!你将来必证平等,知道吗?你还在这幻皮上再找平等吗?那行者的无聊!行者辜负祖师、辜负圣贤、辜负世尊的教化!那可悲!骂人习惯了,这我有点像那个猛兽。

所以叫平其差,才叫平等。所以「平等法会」,法会之中要告诉你,万德轨持,名法,种种法中你要知道轨持,叫做「法」。了义正(证)盟,(盟就是一个明白的明,下面一个皿,器皿的皿),正(证)盟就是明白一切器用,了义正(证)盟为「会」。你清楚,要清清了义(证)盟为会,你要万德,能够知道那万德轨持相,才能够叫「法会」。所以这里一个字一个字拆解,是让你了解什么叫同入法会。你不要以为是那个十二个菩萨所属的眷属同入如来平等法会,他所属的眷属里面,是你现在要看到你心性之中,跟他契会的种种懂得的行者当下,懂得那个道理,那个也是什么?那个也是菩萨所属眷属。我不是讲过法中都有根本相跟接引相吗?行者念念就要在心中看到那个所属。然后你在那个所属之中要担当,你也要想象你根本心中的德行,「同入如来平等法会」。

所以这样子说菩萨同入法会时,行者心中在潜在意识,已然也知道如何同入法会,这样子读经,才叫贯穿。你读一遍经,心中已经种如是因。你看到大山,大山就能够种你心中的因,为什么?觉性如此。那是心性中的贯穿,所以看到大山的高远时,高远不就是你心中在同会之时吗?绝对不会失于同会相。假如没有同会相,那就是什么?那叫不觉,能够会,叫做大觉,叫做觉。

所有凡夫都没有离开过这个觉,纵然堕在地狱,觉性都不失,因为不然的话,他怎么知道苦?怎么知道痛苦?所以堕在地狱,觉性都不失。只是从来不在觉性上看,都在尘相的末梢中执着,所以饱受苦难。你假如真正在觉性上看,我们现在是因为没有智慧,还没有担当,最初的智力微弱。真正能在这觉性上看,看痛,就像那个阿罗汉一样,看痛,知道不知道痛?知道,那还是痛吗?不是,他只是清楚知道痛,所以你不能说他在受痛,就证阿罗汉了。那个心中的清明已经跟你的尘相整体剥离,你已经常住在根中了,在看痛。所以他可以跟你解释,甚至于比那个检查的仪器还要微细,他跟你讲痛,怎么痛、怎么抽痛、怎么抖动,他都可以讲。我们那个痛就「啊!」什么都不知道的痛。你抽几下,都不知道。他可以告诉你,那个痛,扎下去抽,大概三万多下、几万多下,这是开玩笑。心中微细到这里,他比仪器还要微细!

你要入定,你要入到如是真性时,就是如此,他是真正能剥离的。我们虽然是不到那里,但是因为是释子,有的时候因为用到如是心故,事实上有一些时候,一些小病你真正是这样可以克服的。肚子痛,你只要观想,觉痛的是谁?居然他在痛,那你不是痛,而且他很快就会好了。所以这个就是智者大师讲的,心是一期果报功德主(果报之主),你要是用得到他时,他可以治病。我们治不了病,治些小小的肚子痛可以,其他的大病治不了。

所以那是讲真的,心性中就是如此,他是根本一期果报功德主,你现前什么,其实都是他在现。你只要不离他,你现的那些所有的一切感受之中,你就自然能够制衡。你制衡不是说不知道,不是一定要离开痛。你要离开痛,你怎么能够跟众生讲尽一切世间万法?连痛都要知道啊,你痛都不能避开,你痛都不知道,你的觉心中若是有一法不知,都叫不觉。法法遍知,但你只要知道是觉,叫「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休息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