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教材来源于大藏经:
唐 · 法藏大师 |《华严经义海百门》之缘生会寂门第一(自然法师校对句读版)
本讲随堂教材:
夫缘起难思。谅遍通于一切。法界叵测。诚显现于十方。莫不性海冲融应人机而表一。智光赫奕耀世间以通三。殊胜微言轻毫彰于圆教。奇特圣众纤埃现以全身。逈超情虑之端。透出名言之表。窃见玄纲浩澣。妙旨希夷。览之者讵究其源。学之者罕穷其际。由是微言滞于心首。恒为缘虑之场。实际居于目前。翻为名相之境。今者统收玄奥。囊括大宗。出经卷于尘中。转法轮于毛处。明者德隆于即日。昧者望绝于多生。得其意则山岳易移。乖其旨则锱铢难入。辄于一尘之上。显其实德。穷兹性海。览彼行林。总举十门。别开百义。参而不杂。一际皎然。义焕烂于篇题。理昭彰于文字。庶入道之士。粗观其致焉。所列名目。条之如左。
缘生会寂门第一 实际敛迹门第二 种智普耀门第三 镕融任运门第四 体用显露门第五 差别显现门第六 修学严成门第七 对治获益门第八 体用开合门第九 决择成就门第十
本集節錄:
感覺若是有時,那感覺應該常在。感覺若是常在,那感覺都會不變。感覺都是不變,那你就跟木頭一樣。
為什麼感覺能變?
因為感覺無常。
為什麼感覺能無常?
因為能知感覺的,不是感覺。能知感覺的,是你的覺心。覺心從來非感覺,他不是感覺在知道感覺,是因為有個能覺得清淨,知道一切感覺的。所以那是你本來面目啊。所以過去凡夫在一切感覺之中只能被感覺套牢,從如是感覺墮入另外一種感覺,如是紛紛輪回。聰明的人就是在這種感覺本來輪回之中,他突然發現感覺既然能夠輪回,那個能知感覺的,就一定不是感覺嘛。從此以後回光照了根本本來面目嘛。你只要有一念,能住到這一念能知的清淨,任何不管在心理上、身體上的過去一切煩惱或是疾病的感覺,相啊,一定會壞,但是將來壞時啊,這麼濃濃的感覺現前,你能夠看得到這種感覺,但你都不會隨他,墮落沉淪,所以講這種話時,再也不是過去講出來這種話你會說,但你自己都會懷疑有可能嗎?將來你自己都會知道啊,因為你念念之間知道是覺時,就好像你念念之間在鏡色之前,你已然知道他就是鏡體,不是離開鏡色有個鏡體,而是在鏡色當下你就知道他是鏡體,鏡色當下就知道他是鏡體的如是的智慧,他一樣看得到是鏡色,但是這個時候的鏡色還有讓他流浪的幻想嗎?當然不會嘛。你能證的這一念心,這一生中生老病死一樣呈現,因為有這個相一定有壞相一定有滅相,壞相滅相就是老死相,一定會現。但是你證到這個覺心,覺老之時覺死之時,跟你不覺老時不覺死時那個覺平等平等吶,你根本不必呀墮在任何感覺之中啊再說,找什麼樣的超越,你根本不必墮在任何感覺上面再妄想可憐,希望種種力量的拔濟呀,那個叫做真菩薩,那個叫真救濟呀,所以你就知道自心之中就有如是菩薩智,自心之中就有如是菩薩的力,如是菩薩救度如是你念念當前的種種凡情嘛。所以你才知道菩薩的大悲在哪裏,那再也不是心外你所求有一個菩薩能夠拔濟你,你心外所求有一個菩薩拔濟你,你現在的所求就一定墮在感覺裏,你既然墮深感覺那就沒有人甚至於諸佛都不能救濟你,感覺太深故。因為你就是墮在幻覺故,誰能救度你?所以聖人的教授是因為聖人能夠在一切感覺之中都已經照了原來自心的根本大佛的根本華嚴體,叫佛華嚴體。
因為那一切感覺都是從這個覺心之中開發莊嚴的,叫佛華嚴體。
说明:因平台限制,需将图片在微信转发或收藏,方可直接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