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学习
“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圆觉经》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设计,为更有效传播
INEWS / 讲法节录
2018年盂兰盆华严盛会随堂开示(一)



〈华严经赞〉

 华严海会舍那如来

莲华藏海坐华台 

诸佛叹奇哉 

万象昭回 

幽暗一时开

 

 

 随堂开示(一)

 

今天是明光寺常住上盂兰盆法会第一天,也是第一天的华严开示。因为每天的功课非常的繁重,安排开示时间只有三十分锺,在这么样简短的时间里面要跟大家提尤其是《华严义海》里面的深义是绝对的不可能,所以先用《华严经》第一卷的经赞作今天法会的开端、开示,为大家作《华严经》开始阅读的启蒙。

 

前面已经跟大家讲过华严大教就是要开发安布一切行者根本自己的大觉心体本来的面目,念念之间都要在觉体的根本面目的庄严安布上面念念回光、念念思惟。如何在觉体的安布庄严上面念念回光?就是现前的每一个起心动念当下,就是一切行者最初懂得向自家心头本来面目上去认的最初方便。因为觉体没有离开过感觉,感觉也从来没有背离过觉体。只是为什么根本没有背离过觉体的感觉却让众生从此流浪在种种三涂、种种六道?又如何说在这一切众生流浪在三涂六道的感觉之中,如何拔济自己从这一些幻梦一般的种种恶业之前能够突然迥然跳出?这是一个行者要念念懂得当下发心的地方,念念已经是就要找到自己解脱大道那个决定心的当前,才能够可能、才能够肯于如是对自己现前的每一个起心动念、每一个现前的当下,才能够有如是深刻内心的剖析与深刻内心之中对自己不断的询问、寻觅。

 

就在这个感受之前,也就是众生流浪在一切世间的种种就像刚刚讲的三涂的恶业、贪瞋痴的种种一切业力炽盛之所,哪一个离开过感觉?有哪一个不是感觉之中为你呈现?但是就在如是感觉呈现当下,你可曾仔细去发觉、可曾仔细去思惟每一个感觉的变化之所以感受到如是的强烈,如是的炽盛炽然,是因为每一个感觉必须藉重剎那剎那不断的生灭,在眼前不断的生生灭灭、不断地呈现,才能够在感受上体会出如是强烈。既然是要在剎那剎那生生灭灭之中才能够巩固感觉如是的强烈,那就应该知道就在明白这些剎那剎那当下,你虽然迷失觉体,只是妄认感觉的一般凡夫,都应该能够思惟到就在妄认感受当前你的觉体也从来不随剎那剎那生灭。

 

为什么叫做不随?因为每一个剎那都是他在觉得,每一个生灭都是觉心在为你觉起。觉可以觉得生,觉可以觉得灭,觉能觉生、觉灭,能起成生觉、灭觉,但这个觉可曾有生灭?可是我们却堕在种种生生灭灭之中,老是在这里不断地想要回头寻觅,老是不断在这个上面想要抓住点东西,还是用过去生灭的方法、还是用过去世间知见的种种沉沦,以为在寻觅一个解脱的现前的路径上面,还是自己用过去的意识不过只是作种种迷障而已。真正要是懂得修解脱道的人,真正要是懂得发菩提大愿大行的人,是在现前所有的一切起心动念,哪怕是想寻觅、哪怕是想找到一念好似能够跳出解脱的感觉,当下都能够知道那些感觉都在变化之中,“能觉得变化的是谁?”从此不随种种变化之中再作妄认,而是在假借现前的每一个念头的变化里面,念念提携、念念去反观、念念去回光,能让他变化的觉体从来不变的清明。总有一天心中熟悉之后,自然而然就能够常住在如是清明之中,看尽一切现前过去所谓的一切妄业之中的生生灭灭、啾啾乱鸣。

 

当有如是体会时,当真正发起如是决定心时,自然就在大觉心体之中自然就能够在现前的种种每一个起心动念的当下,能够体会到他根本就是觉体,他也根本就是起心动念;他根本就是现前的起心动念,他也根本就是觉体,从此以后才开始有一点点体会得出甚么叫华严海会因为那一念感觉广摄一切八万四千种种法门,那一念感觉让你深入一切世间种种差别业感、差别业力,甚至于感受到种种不可思议的力量都在感受之中。一念感受囊括现前所能够用手指得出来的、用心目心中所能感受到的全在其间,不过就是感觉二字而已。中国人写字写得多好,感觉的「感」字咸然是心,要明白咸然是心,才能够召感一切,才能够感触一切,感触万法。明白咸然是心,就算在召感当前,能够随其召感、随其缘变,也能够念念之间还能够更砥砺心中根本咸然是心的道理。

 

现在可能心中不熟,听我讲起来好像似乎不太可能,是因为老是捉着过去众生知见不太可能的声音在心头心中不断作障而已。将来有一天若是在这种声音上自己回光之中,能够念念心中念念纯熟,自然就打破过去的一切起心动念、过去的一切凡情思想的巢臼。凡情的思想就是什么?就是不可能,就是这样,就是注定如此,就是这种感受而已,就是眼前这些所有而已。当能够心里面明白这一念心时,纵然没有全证,但是在心底深处道理已然知道全分。就像一个浪子愿意回家之时,他已然知道家山的方向,已然明确知道家山的目标。虽然踏起归途只是最初那一步,最初的那一步对家山的目标已经绝无疑念、疑虑。既然没有疑念、没有疑虑,当然看到的就是觉心之中的华严海会,那是一念当前就可以看到觉体的铺舒,甚至于就在现前感受的铺舒当下,能够体会到觉体的蕴酿。虽然站在这一念中能体会到大觉根本的浩瀚的蕴酿,那种包容,等你体会大觉的包容,就能担当现前的所有一切感受上的铺舒,这是必然。

 

这是将来心熟之后,心性之中的必然。就在心里之时慢慢体会的就再也不是感受上的势力,念念解释的就是那一念根本的大觉心体与现前因缘之时、应缘而现之时的觉光的智慧、智海。每一个念头起处再解读,就再也不只是凡尘,每一个念头起处都能够感受到他是根本觉体的性用。就好像明白镜体之时,在每一个镜色的呈现之所,都能够看得到镜体的存在。镜体无形无色,但看到镜色之处就是镜体存在之所。大觉心体无形无状,当能够明白觉体、看到感觉之时,就是觉体认得之所。

 

既然是认得觉体,所以认得的就是什么?就是舍那如来念念体会的就是心行中的舍那。不但只是去唱诵、唱扬他人圣人的功德,也是在心中明白之所以他称为佛、之所以他能够称为圣,是因为证得心性之中如是同等本来的面目。称扬诸佛的功德当前是因为更明白心性之中坚具如是的德行,所以更能够为圣众尊重自己那一念觉性的德行,你会更好乐称扬一切证此觉性的一切圣贤、一切诸佛菩萨,所以就会在每一个觉性、第一个感受当前解释的就是觉心的作用。当能够解释觉心的作用,哪一个觉心的作用不是大觉心体清净的报化所现?清净的报化就是舍那。

 

舍者,常住义,能舍义。那者,遍布义。能够明白如是觉体的舍那,也就是明白心中的毘卢遮那处,就根本的毘卢遮那。毘卢遮那就是讲其体无形无状,现前看到的就是报化二德,种种的呈现。明白报化二德时,在每一个感受上都会体会到觉体的作用。当明白觉体的作用之时,「作用」二字就是开始认识「如来」二字之所,就是如是法如是现,如是法如是来。过去听到这种解释似乎好像很简单,将来心中若是立了一丝消歇,再看到眼前这一念虽然还叫烦恼,也能在烦恼当前解释觉心的作用,所以就知道那是觉心面对过去的习气就是如是法如是现。类似于镜子现黑,镜子为什么现黑?镜子现黑就是如是法如是现而已,有何习气?这里面讲的“有何习气?”是已然知道镜体之时打破过去世间凡尘的疑惑,再也不是只是追逐在感受上的沉沦,是那种心中的痴迷,那叫“有何习气?”

 

心中自然起的、自己所起的念头都能够知道觉心必然如此,因为觉心就是称现在的气氛起来的就是下一念种种烦恼的相续,你知道觉心必然如是,法尔如是耳,虽然现在承受的可能还是烦恼的氛围,可是却能够担当起烦恼氛围这么样沉重处念念在解读觉体了。因为念念在解读觉体,所以念念在剖析烦恼。念念剖析烦恼也就念念看着烦恼,念念看着烦恼也就念念回光于觉体。这讲起来好像复杂,其实就是当下的一心、一行、一种作用、一种认知、一种心中的担当。若是明白道理时,心性就是如此。

 

不但能够解释自己心中觉心的报化,也能够赞扬十方法界一切法中出现时最初的报化,能现出一切人间世界不就是如是报化?十方世界所呈现的一切世界庄严就是如是大觉心体的报化,因为如是的报化没有离开各位诸君那一念当下觉性的清明,那一念的报化。没有那一念的报化,哪能感受这十方一切世界的庄严?你我虽然同在觉性之中感受如是报化,觉性我们都是平等的,不是你的觉就是我的觉,不是这个意思,不是我的觉就是你的觉的这个意思。但是觉心是永远平等的,你站在你觉体之中看的世界,我站在觉体之中看的世界,都是称如是觉心之中报化呈现的。因为觉心平等故,觉心的缘起之中能够互相召感、互相觉印故、倒映故,所以似乎仿佛我们好像有那种共业,照见的是相同的种种感受。感受纵然可以相同,事实上仔细思惟都是你觉心呈现的。当能够明白如是道理、明白如是性德时,就是明白舍那如来时。

 

现在师父讲的这些道理,听闻之时不要以为讲的是很玄的东西,我告诉你的道理就是将来心里面要放得进去的声音,就是将来念念之时假如自己认为是发菩提心的行者、假如自己认为是在今生这个岁寿之中想要在这一生这一期果报里面觅得将来再也不沉沦、不流转的智慧,要把这些声音放在心里。

 

能体会时,现前的一切感受是什么?就是莲华藏海。为什么叫感受莲华藏海?因为每个感受能清清楚楚。似乎感受都是长在污泥,但是每一个感受现前处都能够体会到每一个感受的根本清净。讲这个话一定会觉得茫然,什么意思?是因为可能过于对心太生疏的关系。所以我常拿镜子作比喻,将来若是真正明白镜体的人,就会在种种镜色、感觉随缘的种种杂染之处体会的是每一个镜色上面根本镜体的清明。因为没有镜体哪来镜色?要是明白镜体之时、尚解见色之时都有如是的智慧作用。将来在明白觉体之时亦复如是,就是如此。那叫做莲华藏海,一切感受明明知了了见,但是看的是根本清净,任凭他所现的都是如同尘世间的种种染污的缘起。

 

大觉心体要不知道染,怎么叫做觉呢?觉不知道染那就不知道觉。因为每一个觉都是染,喜就染成为喜,怒就染成为怒,整个觉体染成为怒,整个觉体染成为喜。本来这个染成为怒、染成为喜,是根本自性之中的本来性用、根本光明,只要知道他必然法尔如是,能如是染,就不会随染堕染。但要是不承认心性之中能成就一切染的觉体,在他毕竟能成染之时,随染当下就堕染流转,就是如此。就好像镜子一定照色,性尔。可忘记了镜性就是如此,照色之时就随色,妄再分别于性,再分别种种色性。色性,你以为在分别色性吗?早就迷失,在色性当前已经迷失在种种感觉之中妄取心中的喜怒哀乐种种杂染之性,连色性都早已经不知道跑去八万四千里了。

 

那个时候你会在莲华藏海里,眼睛见色、耳朵闻声才最初体会到什么叫做莲华藏海。哪怕是最初的行者最初的认知,也就是昨天在开卷之时跟大家最初提到的华严贤首最初所学要先明能所上面,要是真正知道这个道理,将来在最初体会时也能够体会到能中的清净。什么叫体会能中的清净能中的清净不是在感受之外有个能,而是随你所见的一切感觉,自己好像安住在一个能觉看一切所觉。

 

这似乎大家又会说“法师,您讲的太玄。”不玄吶!是因为太生,不是因为太玄。纵然太生,你们过去都有类似的清净,有的时候心情好时,这时候刚好心中没有太多的杂染,突然发现心里好像特别清净。在清净之时,就算别人就在旁边骂你,或者看到过去很在意的事情,都会觉得无所谓。似乎看到过去很在意的景象,会觉得好像无所谓,反而觉得他很宁静。众生堕在妄想的业感里面、在业相之中都还有如同类似的种种景象现前,将来若是真正住在心性清净的种种性用当下,即使面对一切世间红尘,你就是一种平怀,就是如此。

 

既然就是如此,现在为何流浪?你哪有流浪?“觉得流浪”这一念你的觉心都没有流浪,就是永远打不破现在的妄想执着,老是妄认。“觉得流转”你的觉心都没有流转。因为觉心从来不流转,所以才能够为你呈现好似处处流转的感觉,那叫妄觉。为什么叫妄觉?忘记能现的流转的是觉,那所现的流转上都成妄觉。假如能够明白能现流转的是觉,觉何仿任其流转?就像镜体何仿诸色发挥一样。“觉体何仿任其流转?”不要听错了,以为造作流转,是“何仿明白一切流转?”明白流转的人绝对不受流转的势力。

 

就像镜子照黑之时,镜子从来不受黑中的半点影响。就像隔壁邻居叫莲生活佛,一天到晚说“这个我敢做、那个我敢做,叫证量。”什么正量不知道,三途证量是绝对跑不掉的,而且多少量越证越重,沉沦的证量。你处在什么?处在一切感受明明白白的变化里面,你是坐在莲台之上的。莲台是什么意思?念念体会心中根本的清明,念念体会心中的清净。你越是体会心中的清净,越解读得出来世间的种种万法,是好、是坏、是黑、是白、是种种相越能解读得出来,那是觉心的面目,根本的面目。

 

诸佛叹奇哉。什么叫诸佛?感受现前过去叫做感受,现在现前从此知道原来感受现前处就是觉体,觉可以现好的感觉,觉可以现坏的感觉,好觉坏觉其实都是觉。觉本来无相,现好觉时有好觉,现坏觉时有坏觉,要在好坏之中都明白是觉,那叫诸佛。再看到一切感觉其实都是同体是觉,处处感觉都叫诸佛。这一点就类似净土大经中讲的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就是拿这念心中的开发,供养现前的一切佛中的、觉体之中的呈现。过去觉体的呈现名字叫感觉,你给他立名了叫感觉,将来就会在过去让你沉沦的感觉里面突然发现其实他根本是觉。看到这个是觉、那个是觉,所有的一切八万四千都叫是觉,全部的觉体就回为一体,那叫大觉,那就是毘卢遮那,那就是佛华严体,叫做诸佛叹奇哉。一切感受都变成了觉性,都知道是觉性,所以奇哉。奇哉什么意思?「奇哉」是向自性之中回光,「奇哉」是念念好乐回光,再也不只是随感受的流转,能够在一切感受呈现处却能够住在根本大清净中,那叫做一时供养八万四千种种诸佛。

 

有的时候讲到经文,讲说这个人有善根,过去生中供养多少多少亿劫诸佛故,有时候心里就会怀着心里面的惭愧跟心里面的懊恼,因为心中会想弟子无缘,没有福报,过去生中都没有供养过诸佛。要用汉教大乘佛法直下教你成佛、直下教你见性的法门里面,就教你如何在这一期果报供养十万亿诸佛,怎么供养?能够在一切感受之时明白其实都是觉,在好是觉,供养每个感受是觉体,在坏供养是他的觉体,不要去躲避种种是坏是好的感受,在每一个感觉之前不随任何感受,但我供养他根本的觉体。能发这种心,就有点类似天台讲的”为一切众生授记作佛”,那叫开佛之智慧,入佛之知见。

 

将来在任何烦恼现前处,再也不是抓着烦恼想要解决烦恼,先要明白“觉得烦恼的是谁?”那不就是觉吗?觉可以现“觉得烦恼”,但他还是觉。当明白这个声音时,将来会住在觉中看烦恼。当住在觉中看烦恼时,已经不必去断烦恼,烦恼再也不会束缚你。不但不会束缚你,还能找到解决烦恼的方法,还会找到承担烦恼的担当,类似于旁观者清。

 

万象昭回。讲到这句话,大概不用我讲了,明白处一切法就是念念回光处,就类似于我教你们的华严字母一样,每一个念头出去、每一个觉体当下,要回来,要明白是觉。在感受都已经知道都是诸佛,前一句叫诸佛叹奇哉,再也不是过去众生苍生的流转,当然一样可以知道感觉,但一样知道感觉叫万象,叫万法,但都是召回。这个召是明明白白,就是回头处。

 

幽暗一时开。过去看到感觉是感觉,幽暗。现在看到感觉还在感觉上,但明白是觉。明白是觉时,一切感觉的幽暗全部打破,一体打破。

 

这是《华严经》在〈世主妙严品〉里第一卷的赞颂,就是告诉你如何要能够担当世间法中作主的一切智慧德相的流出是觉体的必然。当明白作主的德相流出时,就再也不只是红尘之中逐末的那种卑微。都能够作主之时,就是念念之间已然知道万象召回之时。所以念《华严经》刚开始念到〈世主妙严〉,千万不要认为是在念他人的财宝、在数他人的财宝,数天王的名字、菩萨的名字。将来有如是德行、有如是性时,证得如是性时,保证你不离开娑婆,就用肉眼看这个世界就有天王的种种庄严在眼前。因为什么业看如是相。你不相信吗?你说世界在哪里?你说没有如是世界吗?因为你不知道是觉性。你说真有如是世界吗?不是如是福德的人根本看不到,如何说真有?有的人在这一生中都是恶念,睁眼之时看的都是世间最昏暗的颜色,甚至晚上睡觉都是种种三毒的影像,你说你有这世界吗?自己都要知道已经念念熏染的就是将来世界的相貌了,念念为自己在不断地营造、不断地筑起的就是将来的去向。既然如此,心里面念念明白如是道理之时,念念在如是自性的德行上参究之时,将来也会相信有一天所到之处所有一切世界就是如是这样子庄严,甚至于看尽一切天中的功德。

 

天中的功德,我现在这样子讲你可能都会觉得天方夜谭,天中的功德用世间人的角度就是好像很虚幻、很虚玄的样子,好像感觉封神榜的那种气氛。我说的天是你真正明白原来即心即法、即心即世界的天,你现在活的不是也是如是的世界吗?你能够离开现在心中的业力,超越半点业力看到不同业力的感受的世界吗?绝无可能。再怎么样庄严的世界都是自心之中德性所现。当明白是德性所现时,在任何世界之中不会被物相、器界所迷惑,但会念念之间为了证盟如是根本自性,会庄严如是器界,庄严如是物相。就好像镜体一定不会被镜色所迷惑。为什么不会被镜色所迷惑?镜色、镜体就是在同一点同一处,但不被镜色迷惑处却能念念庄严镜色,觉心就是如此。在器世间,镜色在色尘之上,将来你的世界就在这里,叫幽暗一时开

 

所以叫你们来诵《华严经》,虽然师父不讲或许会认为说好像不懂,讲了好像懂一点,那我自己读也没有意思嘛?胡说,我不是就是这样子读读出来的吗?只要好心去读,总有一天心里面就会跟文字相应,文字就会活在心里。文字之所以不会活在你心里,就问你:“行者,你发了大心没?你发了赤诚心没?你发了菩提心没?”阿弥陀佛!

 

 

上自下然大和尚 开示于2018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