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学习
“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圆觉经》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南无阿弥陀佛
INEWS / 大乘经典
《華嚴經》課目之重講《華嚴經義海百門》 0021 - 上自下然法師宣講--字幕版
来源: | 作者:自然法师 | 发布时间: 2022-12-07 | 4242 次浏览 | 分享到:



大眾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阿彌陀佛

請放掌

今天是《華嚴經》的課程

講的是《華嚴義海百門》講的還是

第一「緣生會寂門」裏的第二小段

「入法界者」

講的這一段的

第六行

今天要從

「縱說知見莫非法界知見」

這裏開始說起

既然知道這個

大方廣佛華嚴體

所以站在這個覺上

覺心一定能夠現種種覺

這個是大家將來要在心裏面不斷熟悉

念念之間不斷要在這邊串習

貫通的這個念頭

覺心必定能夠知道種種覺

覺心在能夠知道種種覺時

就是一覺那就是根本一覺

那就在這個一覺體上

根本性一之上

他能夠現出

你現在似乎有的覺知感覺嘛

因為現在現出有的覺知的感覺

覺知的感覺也是

就是那個一體的覺明中現的

可是一定要他現出了

現前的覺知感覺以後

你就忘記了根本就是覺體呀

你就念念不在覺體上認

你念念若是不在覺體上認

你就似乎好似判成了二覺嘛

覺心就是如此

就譬如鏡子也是一樣

明明現出鏡色的種種知見之時

就是鏡體根本一體的圓明知見

所以就在這個圓明知見之上

何妨任其起成的都是

都是種種差別的鏡色的種種現前

知見的現前

就在這些知見的現前

你要明白這些就是鏡體

那任其現出種種差別知見

差別知見不過只是光顯鏡體的

種種圓明而已

但是你要忘記了鏡體

那一切差別就成了種種虛妄

似乎好似真正就有背覺合塵

背離鏡體的種種業感差別嘛

但你現前的業感差別都是覺啊

從來沒有離開過覺

所以前面那一句話是告訴你

是故不復更相知相見嘛

不必再說覺心現覺時更立種種覺

不必更復相知相見

只是我們要熟悉呀就是要熟悉

你就在現前的你自己認為所有的

現在的感覺一切知見之中

哪怕是你認為說我現在

墮在凡情知見

我在凡情知見上面如何覓得

如何熟悉大覺覺體的知見

就是這個大方廣佛華嚴體

在這個上面說知說見

連你在自己心中起成如是疑問

起成如是懷疑你都要告訴自己

那就是大方廣佛華嚴體

你自己起成的一念你都要習慣

那就是佛華嚴體

你根本不必更覓再去尋覓

也根本不必再懷疑你找得到找不到

當下就是那就叫做認嘛

所以將來就在你眼前的所有一切

過去的眾生業感之中的

任何起成的懷疑啦差別啦

自以為在生死流浪的種種錯想

種種錯覺

你就是這樣的一念

就是這樣子

念念之間就是這樣子如一而對

將來熟悉之時

自心所起的一切懷疑一切差別的念頭

你只要但要知道

他其實就是覺體所現的差別

你明白就是一個覺體所現的差別

縱然站在差別相上

你都不會妄墮差別

你在差別相上都不會妄墮差別那

現前的差別不過叫做什麼

叫做大覺知見

隨緣現種種知見而已

所以就在這個上面

你不是說更有另外一種知見

有個差別的知見說相知相見

而是要你把一切眾生所想像之中

所有一切過去習慣

慣習之中的認為的相知相見

你要知道其實就是一體所現的

相知相見嘛

你覺得相知都沒有離開過那一體呀

都沒有離開過那個大覺體啊

所以你慢慢就要知道

「縱說知見莫非法界知見」而已

為什麼講說

「縱說知見莫非法界知見」

就是現前的一切一定會有種種知見嘛

但他根本就是法界知見吶

所以你要知道那其實

就是一體大覺心體的根本入一切法

能夠擔當一切差別的法界知見嘛

那就是大方廣佛華嚴體

所以大方廣佛華嚴體現前時

就是法界那就是法界

因為他能夠成就一切法一切覺故

那就是一切法中一切

所有的一切世間現前的一切莊嚴安布

所以能現這一切莊嚴安布的

就是法界知見

他能夠成就一切法的

那一切法也就要承如是法中能夠說

才能夠建立一切的

那你才知道什麼叫做真實法界

那才是真實法界

那法界知見

所以那叫做「莫非法界知見」

這句話裏面你一定要熟悉啊

熟悉就是什麼這一些差別的種種

感受現前處

一切所知所見現前處那都是差別

每一個差別之中你為什麼會知道差別

因為他就有界就有界分的存在嘛

就是那種界分的存在

那就是那個差別嘛

界分的存在就是差別

但你能夠現出如是界分的是什麼

是因為大覺心體大方廣佛華嚴體

他必定能夠成就一切種種界分嘛

能夠擔當一切種種界嘛

能夠知道一切種種界的

你就不能拿任何一界一相來量他

但不能拿一界一相來量他的

才能夠起成一切界一切相

那能夠起成一切界一切相的

這個界才叫法界

那是真法界

界自己不知道什麼叫做界

在界中要是沒有覺體

你如何明白是界

你如何明白種種差別

能明白如是差別時就是什麼

能夠入一切界處

能夠入一切界處

那能夠入一切界處表示你心中

就有如是能夠界分的智慧

你才能夠入如是界嘛

所以那個叫法界知見

那法界知見就是告訴你

一切差別就是什麼

就是體中的一如啊

所以下面一句叫

「終無別法界可知見也」

從來沒有別法界

就是除法界之外還另外有一個有法界

就法界之間再立法界

法界根本都不必再立法界

是因為他能夠成就一切法一切界故

方便跟你說

能成就一切法一切界的那個叫做法界

所以將來你就在一切法一切界中

你能夠擔當一切的差別處

你將來會慢慢體會到

能夠知道一切差別的那個能知的那個

能入一切差別的那個

心中的擔當

那個才是什麼那個才是真法界

那才是真法界量義

那才是你最初行者

最初覓得的法界的源頭

所以當你覓得法界源頭時

有離開過現前知見嗎沒有

有離開過現前的種種差別呈現嗎沒有

但是就在這個現前的差別呈現處

你跟凡夫的作用所有的用心有何不同

就是行者的那一點發心

那個叫做向上一念那個叫當下回光啊

就是這樣子而已當下回光

回光都不是說真有一個地方

真有一個處所令你回光令爾回光

而是就在如是當前之時

一切知見當前之時他根本不住當前

而且是明瞭當前

根本不住叫不即

但是念念明瞭

因為不住故念念明瞭叫不離

不即不離才是你真正的根本的

性覺之中的根本清明法界

你才能夠始知明白一切法界義呀

將來為什麼叫始知明白法界義不是說

這種話也就不是說像過去一樣

你終於可以解釋什麼叫法界了

假如你還是只是站在一個

我能解釋的這個角度上

說我終於可以解釋什麼叫法界了

那你跟法界還是二

當你明白一點法界時

你將來就會站在如是這一點的作用上

看盡一切法界啊

那從生轉熟啊

但最初你都是會懂得那一個角度

那個已然不同當下回光

那一念念念向上那一念

他不是隨著種種感受之中

不斷的只是向下沉淪嘛

所以你看得到一切感受的沉淪處向下

過去你以為的向下處

你已經念念之間

都是向上什麼叫向上

你根本明白他向下

但你根本不隨他向下就是向上

就在這個向上之中

你最初才會有什麼

有拔濟的感覺

從此解脫的心中的明瞭

那個叫解脫

根本發現從來每個念頭之中

本來無縛本來無繫

無繫無縛是真解脫義

所以那個無繫無縛

都是要你明白那個大覺心體呀

那明白那個大覺心體時

那現前知見是誰

誰在上面說相知相見

不是說不說相知相見就沒有知沒有見

而是明白一切知明白一切見時

你就是那個向上那一念嘛

你明白一切知一切見時

那個能知一切知一切見的那個知見

可是用種種知見來令你知見的

他不是用種種知見令你知見的

而是一切種種知見是他能現前知見

他正在現前知見的時候

他根本不墮種種差別知見嘛

若是有墮那他還能夠起成知見嗎

所以你的知見事實上你念念之間吶

你平常在用

都是用如是心如是知如是見嘛

都是根本心中的本來的大明

所以今天我又拿了一份教材

因為時間有限

但我希望把這份教材講完

所以我儘量在語氣上面能夠快一點

因為大家已經很明白我的

大概講的那個話語之中的方向了

所以我就不必再像以前一樣

不斷的在重復之中再為大眾舉例

你要學著試試看

是不是每一句話只要我點到之時

你已經知道在哪裏去參究

你已經知道習慣在哪裏去思惟

將來你慢慢思惟久時

那就是你將來用得到的地方

那就是你將來下得了手的地方

所以一切行者能夠下得了手

真正能夠用得到的

起行的最初的處所

就是從什麼聞思修起的嘛

從聞從思起的嘛

也就是從道理之中不斷的架構

你將來才能夠在心行之上

在一切行儀之上你才能夠起行

你才能夠建立的嘛

所以千萬不要打那個什麼念頭

打說我什麼都不要懂

我不要懂了我只要慢慢慢慢

將來或者如何如何

將來自然老天會賜我

就像《楞嚴經》講諸佛賜我三昧

「世尊賜我三昧」

所以你心裏面還有一念

說我現在不需要懂

因為我不能懂

所以我不需要懂那叫愚癡

那叫暗障

那你說那我好那我就一天到晚

起成說那我就要懂

我天天從一切法中我就在裏面

不斷的在上面象鑽牛角尖一樣

鑽出一個所以然來那種懂

那叫貢高那叫慢心啊

所以真正發的那如是赤誠心時

就是我常講的

你若是真發了誓解如來真實義的

這種發心處

你不會心中說不要懂的

你當然要解如來真實義嘛

你怎麼會說不要懂呢

但是你真正發了誓解如來真實義的人

他就不會任其現在馬馬虎虎

還做種種狂想

用現在根本薄地凡夫的種種

這種心中的這種

卑劣知見還在上面狂加解釋

他心就什麼

自然他就虛心

那個虛不是那種愧疚

那種虛是真正心中已然知道

念念向上熏習

他念念他不會再起成過去

種種業感之中的狂想

那種虛心那種求教心

所以這種虛心裏面沒有要與不要懂

那沒有要與不要懂

才是真正誓解如來真實義嘛

誓解如來真實義時你才能夠什麼

才能夠讓自己現在的心之中

心境當前你自然什麼

你自然放下一切妄想聲音

妄想的雜想

你自然就會老老實實

因為心發的若是赤誠

自然就老老實實

所以這種心境也都是要你不斷的自己

念念慢慢的去體會而來

看教材

這是從古德的文字之中節錄下來的

當然這裏面我還有節錄嘛

節錄就不是整篇文章

一定是按照字句之中來排列的

那我也稍微把他刪減了一些字

也為大家能夠方便容易易懂嘛

但是在精神上沒有跟古德的

所要講的經他的精髓有任何違背

所以講到「雖許由知」

就是念前現前當前都是知啊

剛剛不講誰知誰見嗎

相知相見「雖許由知」

哪個不是知

因為行者看的眼前都是知啊

但你要在這些知中你要知道

知非意識啊

當下你要知道全都是淨心嘛

全都是淨心

知非意識全是淨心不是文字解釋

也不是你心中的那種跋扈

你都馬上都貿然這種斷滅解的

那不是意識知非意識啊

而是要你知道是什麼

現前的都是意識

那能知道意識的那個就不是意識嘛

但是沒有叫你斷滅似的說沒有意識啊

是眼前都是意識

那是能知的意識的是意識嗎

知可以大覺心體的這個

淨心所現的知心

知現前時他能夠現起種種意識

但你能夠用意識來量如是知嗎

所以你要明白那知不是意識啊

要你已經在心底要一個行者

以及心底時心中要給自己如是聲音啊

「即是淨心」你看的眼前都是意識

但你明白知道能知一切意識的

他不是嘛

那你慢慢就體會什麼叫淨心嘛

所以淨心將來你明白這個淨心時

那眼前的意識比別人更清楚啊

那叫旁觀者清

會比別人更清楚

一切名相歷歷然朗朗見

那就不是再有任何的

過去不懂時的任何

在名相之中的妄想回避呀

或者那種狂想

以為那種斷滅似的

那種取捨揀擇

都不可以有任何取捨的

因為他根本都是心嘛

全心就是一個心體

那自心中所現的一切心量

你何必拿心中再說種種取捨

你以為你取捨的是

是現前的作用其實你在取捨

你真的以為有取捨就是拿心來取捨心

心中所現的一切作用之中

你要明白是心

那一切心中的現前的作用及作相

那自然而然你就能夠

一體圓融含容含攝

你不明白是心時才會在上面

妄加說種種揀擇取捨嘛

那妄加的揀擇取捨你就根本不認心

就算你用盡今生一生勞苦妄加取捨

最後還落著是什麼

落著一生茫然而已呀

就是不過就是徒勞而已啊

真的都是外道那根本都不是

佛門之中的教授的下手處

教授的下手處

所以你要知道是淨心自知本寂

所以你就知道那個知是本來寂淨的

知可以現出種種意識

那就是種種莊嚴種種安布

能現種種莊嚴種種安布

就是「自知本寂」

就明白能現出種種莊嚴安布的

那不就是本來的寂淨嘛

所以講到大方廣佛華嚴

講到是種種安布啊

那你也要知道能現安布的

就是根本心中本寂的本來的

華藏世界的根本清明

那就是你的妙妙智的這個安寧啊

所以既然知寂

你既然你知道那個寂寂必而照嘛

所以那個寂中是什麼

寂中就再也不是過去的眾生語言

寂就是全然沒有叫做寂

所以將來你明白覺心時

你知道那個寂就是在一切所有

所作所現當前

你根本不會妄加相知相見

你根本不會妄加有作有現有種種狀態

而是你明白現出的一切差別

就是你的法界知見嘛

所以既然是法界知見所以當下本寂

本寂之中他必定能寂而照嘛

而且就將來時你會發現

就在當下必照當時你知道他本寂

而在本寂當前你才知道他必照

假如沒有必照你幹嗎說寂

你既然說寂就一定有必照嘛

就一定能夠現前

不然你何必說寂

你根本不能照你說什麼寂淨呢

你要能夠遍照處才能顯現出

你心中的智慧的擔當與性寂嘛

那個根本的清淨那個寂淨嘛

所以你會知道寂必而照

所以將來你就算未證

你在心中已經在這個心體的作相上面

理路上面你已經都已經

再也無疑

那你能夠無疑

那才是華嚴經中講的信位呀

你才能夠真正知道信位

也就是淨土宗講的信願行中

你明白原來我也具本具

當下每一個念頭

就具一切如來本妙覺心嘛

都是十方如來本來的妙德莊嚴

所以「夫言知者必有能知所知」

所以在言知上你一定有能知所知

所以反過來看他一切的安布時

就是能知所知嘛

「若無所知何得名知」

要是沒有所知那何必說知呢

所以這種話就是讓你

慢慢地去熟悉覺體嘛

覺體現前你何妨說種種知

就怕在種種知時

你不知道就是根本一個法界知見

你根本不知道就是大覺知見

大覺現知

他就是能現知能現能知所知就是能現

但是現又何妨就是覺嘛

就是讓你熟悉

這樣子不斷的順逆而參嘛

有順有逆你心中慢慢不斷這樣圓會

所以他一定能夠有所知呀

所以「若無所知何得云知」

哪裏來說知呢

你在這個覺體知見之中

你知道就是一體的知見

但一體知見他也能現個能所

現個能所所以才能夠分別種種差別

能夠分別出種種差別才叫法界量義呀

你明白那個法界量義

你才知道一切差別就是一個法界

在一切差別的知見中

是一個法界的知見

但一個法界的知見之中

他從來不礙一切知見現前嘛

所以這裏面就是要你順逆去圓會

你要順逆都能夠圓參

表示你真正知道什麼叫法界

你才是真正知道什麼叫

大方廣佛華嚴體

所以那個才叫擔當啊

所以在這個上面

既然知道一定有能知所知

但是後面他就有一句話

馬上為你在當下打住

淨心體一如何淨心復知淨心呢

淨心就是體一

如何淨心還要再說知道淨心呢

對吧你已經知道淨心根本體就是一啊

知道都是根本法界的一體所現的知啊

一體知知

一體的知知

那如何還說淨心能知道淨心

復能知道淨心

所以你明白這個道理

你知道在這個上面你是

不會妄說淨心知道淨心

這叫做你明白淨心無二

所以叫故云淨心無二

所以你心中自然以心裏面體會的語言

心裏面體會的文字都知道是淨心無二

但是這個無二性呢

無二性德雖具

這裏面不應該有這個逗點

是不是我不小心打的不知道

無二性德雖具

能知本寂之性

所以雖具能知本寂之性

在這個無二的性德雖具

能知的本寂之性就能知都是本寂

本寂才能現能知

那能知現前就一定有所知嘛

將來你會明白

能夠現一切知的就是本寂

就像你明白鏡體時

鏡體在照色就有能知所知

但能知所知能現出一切鏡色來

你明白鏡體時

那現出鏡色的能知所知

你都知道是寂淨

但是在這個寂淨中什麼叫寂淨

你就知道根本就是鏡體根本不動

從來沒有動他從來不是真正

有另外的相知相見

那是根本鏡體

他隨緣所現的一切鏡體的

一體的圓明的知見而已

但是圓明的知見現前時就是差別知見

所以就能知和所知嘛

但就在這個鏡色現前處

你都知道是一體的鏡體呀

所以他本來具足

就是能夠現出這個能知

但是這是本寂之性啊

你已經知道本寂之性

就是讓你慢慢這樣子圓會體會

那個知心現前你是不知道

你是不是敢擔當能知所知的名字

但正在擔當時

你是不是真的就明白

就是一體根本本寂

你是不是已經知道覺心

就在擔當處他也從來不動

因為覺心現能知現所知也就是覺呀

都是覺知啊

覺知現的所知就是覺心現的能知

覺心現的能知就是覺心現的所知

知所以為什麼所知能知

他根本就是一如

因為覺心現能現所就從來也是一

現一之時你明白那個一時

你就知道根本是什麼

根本心中的寂淨嘛

所以剛剛就講淨心體一嘛

那個體本來就是一

所以處處都講那個一呀

連到了中國老祖先

莊子講到還要見獨

見獨就是要你照見如是一嘛

明白那其實一切現前

所有的一切差別時

你明白差別處是從來不離那個一

你才能明白差別

你要真墮差別你怎麼會明白差別

所以「無二性德雖具能知本寂之性」

奈何在迷

但是你就是迷啊

奈何在迷啊

你就是不認根本的本來嘛

你根本就從此以後就流轉嘛

奈何在迷嘛

那你如何不迷

那就是

「若不假於今日智熏無有念息」

假如不假今日

你念念不斷的為自己提攜智熏

你沒有辦法讓這個念息掉

所以這個念息兩個字啊

剛好用到這兩個字來解釋

你心中會更明白

念者叫今心息者叫自心

你要如何能讓念心能息

你要在一切今心當前

你都知道根本就是自心

那就念息

念這個字拆開來

念是今心息是自心

一個自一個心

你要在一切當下的今心現前處

你都明白就是根本本來的

本來一自之體

你就念就息

所以講到這樣的念息是什麼

那這樣的念息是不斷滅的

一樣能夠現出種種念

但種種念中你根本不會

妄墮種種念想那叫念息

不會妄墮念想

才是古人講的旁觀者清

所以他才能夠任其發揮

那才叫大方廣佛華嚴

覺心就是如此啊

不然的話你怎麼會起成的覺照

起成的感受這麼樣的盎然

這麼樣的多彩多姿

事實上就是如此就是如是

所以「自何復許淨心之自知」

說怎麼樣在哪裏就這次說

那如何又可以許說淨心自知

自知什麼就是淨心復知淨心

如何許他

能夠允許淨心說自知呢

所以這個允許是告訴你

你當你明白就是一體的覺明時

你在這個覺明上

你知道就是一體所現的自知

那在這個自知上是沒有過咎的

什麼叫一體覺明的這個自知

你站在覺心看他現前那個念頭

那個念頭現一個好像

淨心能知道淨心的相

知道這個相你都不是

妄墮在後面這一念真的以為

有這種二想之中的分別

你是知道他能夠現那個相啊

現一個自知相又何妨呢

覺心現一個自知相自知還是覺

覺心何妨任其現自知

所以叫做「是何復許淨心自知」

因為在淨心體不可自知

你明白那個淨心體中你

行者已然堅定

知道淨心體中無所謂自知不自知嘛

所以不可那個不可不是說

讓你絕對不允許

那個是你心中自然

知道那個念念之間

你不會在上面妄認叫不可

你不會在那邊妄想攀緣是不可

就是你不會你妄加可意

就是意念在上面允可允許

你不會在上面妄想攀緣叫不可

你明白那個淨心體是不可自知的

但是淨心用呢

既然是能知能知故

淨心的用中你就現出能知嘛

淨心現前處就有能知所知啊

因為在能知就有所知嘛

心現前處就是

你明白那個淨心的體中

能現出的淨心用

淨心用中現出能知所知

你都什麼你都圓明嘛

所以站在上面所以他說

「可淨心有自知義」

因為淨心就能夠現這個

所以他淨心有自知義啊

但自知義時這就是

還是一般過去凡夫

在念頭當前你根本背離覺體以後

你站在念頭的末梢之中

抓的那個自知想嗎

你在念頭的末梢抓著那個自知想

那就是凡夫流轉的根本業障

那將來你證到這一念覺心時

覺心必定能現一切覺他何妨避開

覺心所現的自知的相

自知有個相在那裏又何妨

所以你自知有自知相

現出如是相你都不會

妄想墮在眼前的流轉嘛

那個叫做慢慢心中釐清啊

那叫做自知義

所以可有自知義

你明白這個自知義時

才能夠講到大方廣佛華嚴嘛

所以才能夠講到華藏世界海啊

才能夠種種起成開發種種安布嘛

但是你能夠起成開發安布時

你會還會像過去一樣

認為說真有如是開發真有如是安布嗎

所以講十法界你還

真是這樣的十法界嗎

你不會妄墮在現前的

眾生語言文字上面妄想墮在現前

你以為那種好像是天方夜譚

封神榜一樣神話故事講的十法界

但是你也不會像一般的狂想眾生

那種斷滅的那種根器

那種種子眾生

你認為沒有十法界啊

就是一心何必十法界呢

一心所現的十法界就是剛剛講的

可淨心有自知義呀

淨心可現出如是種種差別

淨心之中就能夠現如是的

覺心之中的法界量義啊

但你明白覺心所現的法界量義

是跟你過去不知道覺心時

你妄認真有如是法界這兩個字的名字

那個作用差天壤之別

你站在鏡體上你當然知道鏡體

一定能夠隨其鏡色起成種種

差別的法界量義啊

但你根本不知道鏡體時

你抓著鏡色的那種知見說法界

你把法界當鏡色想

你說的法界他都是鏡色

過去你抓著鏡色的那種業感的勢力

法界就跟鏡色一樣同樣業力了

那是心中不明的道理

所以要是不明如是心中的微細時

你所有開口出舌你小心都成謗法

那妄想什麼十法界了

什麼都法身大士了

都不是你們的都不是

法身大士都不是你們的根器了幹什麼

都是這樣子講經

那講成法身大士就知道

原來我跟法身大士遙不可及

那不過那講出法身大士的名字

經文之中講出如是名字那是在幹嘛

那是在戲弄眾生而已嗎

在愚弄眾生而已嗎

只是讓你更墮在心中的卑微處嗎

然後你說不是卑微因為知道卑微

所以我才能夠精進吶

你用卑微的心說的精進

精進還是卑微嘛

誰要你抓著現在卑微的心

說種種精進呢

那根本不是一個行者正確的發心嘛

一個世間人的發心知道我現在

譬如說讀書人知道我現在學識不具

心裏面起成慚愧

但那個慚愧之中不是妄墮我真是卑微

但我是知道我念念向學

念念具足如是學時

念念心中起成如是嚮往

他心中才能夠轉起法輪嘛

他絕對不會說我心中學的那個學識

我根本不是我的境界非我境界

就是類似昨天講的那個

法藏菩薩講的一樣

行者講的非我境界是

心裏面朗朗知道現在應該下手的

凡夫講的非我境界

就是你自己自閉於前吶

自己避開了

那非我境界

你還在那邊抓什麼委屈相說學什麼

用世間人說的那種心中的好樂學習

都不是說那個學識非我境界

他只是知道現在未學所以心中淺薄

所以法身大士怎麼不是你的境界呢

你心中若是一念心中的好樂

他就在你心底深處

為你動轉如是法輪那叫法身

明明是你只要有一句

心裏面就心裏面有一念好樂心

他就能夠動轉你的法輪

那一句話那一個名字就叫法身大士

所以誰在心中若是稱念如是法身大士

或是法身的名字時

將來他必定會為你心裏面

潛在意識裏面為你成就

那你怎麼會說法身大士與你無關

說你遙不可及呢不是你的境界

假如法身大士都不是你的境界

那阿彌陀佛那你又念了

將來又怎麼能夠到得了西方呢

所以那個要是不明白如是道理啊

講經之時就小心就成謗法

剛剛講說有自知義那就是什麼

那就是華嚴

那個華嚴也就是法華

什麼叫自知義他可以現出種種知

你明白覺心可以現種種知

當然現種種知

連淨心知道淨心都能夠立嘛

那淨心知道淨心是因為整體的淨心

所現的知見

淨心所現的那個知見知見之中

才會有淨心的種種影像

光影現前

那既然是淨心所現的知見

才會有如是淨心的光影現前

所以淨心現出如是光影時

都不是光影之中說的知嘛

那是淨心一體的知嘛那叫

別無法界能夠說種種知

就是根本一體的法界

所以這裏面你要釐得清楚啊

淨心所現在每一個知中有淨心的光影

那淨心的光影的那個知見

都不是淨心的光影的知見他自己立知

而是淨心賦予他的種種知中的作用

他才有那個光影

所以何妨令其說種種自知

所以這裏面要是這一點上要是大家

都能夠體會得清楚

現前的每一個念頭當前

你都不必懷疑你要怎麼樣

跳出念頭的種種束縛了嘛

你只要認每一個念頭

就算是在每一個煩惱念頭現前處

你都要知道那都是你覺心的光影

那都是你大方廣佛華嚴的光影

那你當下就叫煩惱即菩提

你當下你根本不斷煩惱煩惱自斷

這是大乘下手處

那是根本認本的下手處

直接照了本來面目的下手處啊

那才是最根本究竟的下手處啊

所以將來不但是煩惱的一切差別相

你不會妄想根本住著

你不會妄想住著

而且你還會直接在如是差別相中

直接提領那就是你根本衣裏明珠嘛

那就是你的根本本來的寶藏

本來的富藏

那能現出如是光芒的

是你的衣裏明珠啊

所以明白如是道理時

你就會在一切知見之時

你會發現每個知見你就念念回光

你念念知道就是什麼

就是一個大覺心體的一體知見嘛

一體知見何妨他立自知義

自知義現前縱然差別

他都知道是一體知見

所以在這個一體知見

事實上也是什麼也是《法華經》嘛

也就是講法華時講到這一佛乘

因為這一句有法華的意思

所以下面我就用了

《法華經》中的一些文句

這個因為文字很長

那這個就是而且是大家比較熟悉的

「龍女成佛」

龍女成佛的故事

那你如何在每個經典之中

尤其是大乘經典

在每一段文字之中

你都要銷歸自性你要看到

你心性之中就有如是種子

就有如是德相

你要看不到如是種子

看不到如是德相你根本不叫讀經

那根本就不叫做貫穿

所以就講到這個自知義時

講到自知義處就是華嚴的安布處

華嚴的安布處就是要告訴你念念之間

為什麼是華嚴

因為你念念之間都知道

就是一個佛的大覺心體

一個根本的法界量義

那就是一佛乘的法華成佛的法華處

所以華嚴法華是頭尾互換

就是頭尾互換

所以你明白如是時就用這個自知義

用《法華經》中的道理

用大家熟悉的龍女的這個故事

也讓你將來更能夠明白龍女的

在《法華經》中他不是一個故事

他是你心性之中

將來你必定要見得你必定要發願

成就將來必定能照見的

根本自性之中的德相

所以拿這個故事來作解釋

所以「智積問文殊師利言」

誰是智積菩薩

他是多寶佛的隨從菩薩

多寶佛是什麼

地下湧出多寶佛

什麼叫地下湧出現前所有一切修行

不管你是地前地前的三賢

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賢菩薩

地上就是你看到所有的一切十地

所有的一切種種名目莊嚴

種種德行莊嚴都是地上

但能現出如是地上的是什麼

你根本大覺心體

不在如是地上表法之中

他必定為你呈現的心中根本的

報德的根本報智的莊嚴

所以講多寶佛是報身佛

釋迦是化身佛

報化二佛同坐一處之時

你遙相見去時就是什麼就是法身佛

什麼叫報化二佛同在一處時

你將來就會知道你在眼前的

所有一切感受

一切能夠成就一切感受的覺體

叫化身佛

但一切能夠成就感受的覺體

你明白是佛時你就不會墮在感受

但是你知道就是一個大覺心體所化現

那叫化身佛

那化身佛是什麼

化身佛的這些所有的智慧從哪來

就是大覺心體必定能夠成就

如是作用處來嘛

所以表面上看得到的是化佛

看不到的叫地下

看不到為什麼叫地下

他不是在你地前地上你能

能夠用世間所有一切

相法能夠所表的嘛

所以他永遠住在那個根本心中

明明白白心中赤誠的心中

莊嚴那個宮閣之中那個塔相

那個塔中啊多寶佛塔那個塔裏

那是根本諸佛的法身

那是根本諸佛的作用

但是這個法身現前就是那個塔相光明

塔相光明就表示那個報相光明

因為有報必達達相現前時

就是化佛現前處

所以你在化中明白

你將來一定能夠體會報身

所以報身一定告訴你

有釋迦牟尼佛講《法華經》處我必現身

為什麼必現身

(你報佛你若是知道就是一佛乘口誤)

化佛你要是都知道就是一佛乘

報身就現前

報身就從地湧出

你在化覺之中跟報佛能夠根本

能同坐一處時就表示你念念就是證得

法身毗盧遮那處

所以那個就是講到一佛乘中

那是念念之間接濟眾生的作用

那個是法華

所以接濟你皈依什麼

皈就是開佛之知見

既然知道那個多寶佛就是報佛

那多寶佛的隨從智積菩薩表什麼報智

文殊師利菩薩是隨化佛

所以文殊師利菩薩表化智

所以智積見到文殊時

文殊在龍宮行化

所以智積還讚歎文殊在龍宮行化

不可思議

講《法華經》

所以這個他的名字叫智積

報智看到化智現前剛剛講到

報佛都跟化佛都同坐一處

所以現用之時的智慧

就報智跟化智現前之時

叫智積菩薩問文殊師利言

因為文殊叫化智

化智都在講什麼講《法華經》

化智為什麼講《法華經》

化智講的就是那一佛乘

就是從覺體你念念之間

都要知道就是一個大覺心體

從無其他法界知見

就是那個根本一體的法界量義

那就是講大就是講到一佛乘

所以講到這一個經中此經甚深微妙

諸經中寶

所以講到這個經中甚深微妙

為什麼叫諸經中寶

那是一切經中根本的精髓

那一切經中都沒有離開過

念念告訴你開佛之知見的精髓

所以叫諸經中寶

世所稀有

為什麼世所稀有

感受現前叫做世

感受現前那沒有離開過覺呀

可覺心現出感受時

那個世間的時候就是差別

所以剛剛跟你講你在種種差別之中

就好像能知能見

能知跟所知

但能知跟所知之處那就是世間

你要站在能知跟所知當前

你就暗昧如是

根本心中的一體

根本的本來的一如

所以那叫「世所稀有」

但是能現出如是世間的一切

你認為世所稀有的作用當前

哪個不是就是你根本一如的作用啊

那個哪個不是你根本就是

本來的終無別法界可知見也

那根本的一佛知見吶

所以你要看到如是覺體時

那就不是感受上面

能知跟所知之中能夠解釋的

也不是一句眾生語言之中

用到現前的眾生語言之中你講

你能夠解釋

而是行者念念已然知道歸家

心中那一個根本心中的提領

你能明白的

所以「頗有眾生勤加精進」

那「頗有眾生」為什麼講眾生

就在現前的世間的感受

每一個感受現前處

每一個感受現前處

你都要認得他就是佛性

你在每一個感受現前處

你認得他就是你的根本一體的覺性

你先供養的是化佛

就是供養世尊嘛供養釋迦嘛

那沒有離開過現前眾生吶

當你明白那都是化佛時

都清清楚楚原來都是根本化佛的種種

大覺心體化現的一切感受

那報身佛就從地湧出嘛

你就可以看到你的報相

那個根本心性中的報德

那為什麼明白如是化

當你真明白如是化時

報德就能夠現出

就是從地湧出

所以這裏面他用非常微細的

這每一段話都有微細的

心裏面的圖騰

所以「勤加精進修行此經」

意思就是每一個念頭叫做眾生

每一個眾生當前勤加精進怎麼精進

念念知道就是根本一佛乘

就是根本一法界量義

「勤加精進修行此經速得佛否」

文殊師利言

文殊為什麼在龍宮說《法華經》

因為文殊叫化智化智現前時

就是行雲布雨處就是行安布處

所以叫龍宮

所以娑竭羅

娑竭羅剛剛下面講的娑竭羅龍王女

那文殊也在娑竭羅龍王宮中說的

娑竭羅就是講到乞雨之時啊

世間乞雨就是乞娑竭羅

娑竭羅龍王是大權示現

他就是十地菩薩

什麼意思說娑竭羅是大權示現

你再也不要用那些

封神榜的意念來解釋我現前說的話

這個龍宮現出的時候

是世間的種種安布行布之時

但是這個行布當前

其實就是你大覺化佛必定能夠隨緣

現量那個成就那個量

現量的當下

現量就是安布嘛就是行雲布雨處

所以你看得他是世間的行雲布雨處

行布之處

但是行布都沒有離開過你

根本入世的十地的大權方便現吶

所以十地的大權現前處

你看到馬上現前的最末梢

就是世間的行布的勢力

那種勢力那種強勢力

那麼強勢力就是娑竭羅

所以剛好用這個中文中國字這個

事實上不能講那麼細

但是講到這裏不講就覺得很難過

娑竭羅用名字你都知道

娑者是什麼能夠隨世間法能夠起舞

能夠隨起舞動就是娑嘛

隨一切緣起舞動安布舞動就是娑

竭呢盡也

你能看到他的舞動

但是他竭盡一切種種搜羅

你能夠見到他的隨緣舞動

但是他絕對不墮任何娑羅

這種行布叫娑竭羅龍

所以娑竭羅他不會被金翅鳥抓走

金翅鳥抓不到娑竭羅

這裏面就講到這個龍中的作用

這個心性中的作用

龍王女

你要知道這一個心性現前的時候

他就是世間法一切統禦安布處

這個安布處現前處就是什麼

就是你那個念念之間在感受上

不斷地蔭覆不斷的柔潤之時

那就是女相

在《法華經》講的是龍女

在《地藏經》就是什麼

就是婆羅門女

為什麼都講女字

那就是最初你下手之時

就算是行者下手當下

你這一念

你雖然已經知道念念歸向於佛

念念證得如是根本的大覺心體

但是你現前知道要證得

如是大覺心體的這一念

是不是還是在念頭上面

不斷的起成念想起成念念的回潤

起成念念心中不斷的孕育跟資養

這都是最初的女相啊

但是最初的這個女相都已經在哪裏

這個女相一定是安布在八識之前嘛

你明白八識之時

那八識是你根本的如來藏

如來藏是大照大照屬陽

但是如來藏馬上當前

你看到就是隨世間的種種八識的安布

那八識的安布就是龍王安布處

那龍王安布處是龍王現前的安布

你看得到他安布時就是開始流潤處

那都是龍王女相屬陰

龍王本來龍就屬陰

但他現前作用現前處就是龍王女

就好像覺心現前時

覺心現前時馬上就叫佛子嘛

大覺心體現前時就叫佛子

從覺入覺就叫佛子

但是佛子當前你忘記是佛

佛子就是流轉處嘛

所以為什麼大蒙山第一個要先

度先施佛子眾

你不要忘記那個佛子的感受現前處

就是你覺心的種種受食處

所以先施佛子眾

你忘記他是佛子那一切佛子現前處

你忘記是佛就叫忘記佛子

那就成流轉那就成流轉

所以那叫龍王女那為什麼年始八歲

就是告訴你就是八識之前

智慧利根你明白那個道理

明白如是心性時那當然是智慧利根

一切世間眼耳鼻舌身意

一切根器都是八識現前

就是這一個龍王女中現前

如是安布的種種你心中念念滋潤

念念行布的最初這一個

心中的年始八歲的

心中的根本智慧現前處

那才能夠安布一切根器呀

才能夠安布一切世間你感受的根器

所以他是屬於最利根

他是能現一切根器的根器

那是利根智慧利根

「善知眾生諸根行也」

那當然知道善知眾生諸根行也

一切眾生所有安布都是他所現

一切眾生所認為的根行

根塵行業都是如是

你心底那一念龍王女

你心底那一念隨著八識開始行布

念念開始不斷滋潤開始長養

那一個女相開始的

所以我講說每一個文字你都要知道

看得到你心中那個性德

你就是那一念開始滋潤的不是嗎

就是那一念吶對吧

所以

「善知眾生諸根行業得陀羅尼」

所以念念你站在這一念上

看到一切行業那就不是

隨著龍王女所安布以後

墮在感受最末梢的那些

眾生的業感行業

業感行業那是不叫陀羅尼

你在這麼樣強大的業感行業之中

都知道原來你心底深處

那一念最初行布時

那一念心中的根本的童真

那個童真的行布還是一個女相

那就是行布的龍王女

他是站在八識體上念念

就在為你現前的

你明白如是道理時

就在最後面的種種眾生惡想行業

你自然而然就什麼就超越了

你根本就不必在

業感行業上說斷不斷的

你要明白那個性體明白原來能現出

如是行業的那個龍王女相

你就能夠斷

那個叫做得陀羅尼

「諸佛所說甚深密藏悉能受持」

所以一切佛所說的甚深密藏

為什麼他能受持

你要不知道他是龍王女時

那龍王女就成了種種眾生流轉的業力

那都是散失之處

那都是壞散之處

你要明白龍王女時

那哪一切感受哪一個眾生相中

不都是大覺心體所現的叫諸佛所說

甚深密藏為什麼叫甚深密藏

現前的一切感受

就是大覺的根本的密藏

你要在一切感受忘記了大覺

那就是從此以後失去密藏處

你要在一切眾生相中

你要明白那都是大覺

就是念念之間已然報答如是化佛

世尊之所

那當然叫「諸佛所說甚深密藏」

所以報答世尊為什麼說是諸佛

因為你明白那個化佛

將來報佛就會現前

報化二佛現前那才是一切佛名

萬德莊嚴一切諸佛

所說的一切道理都在其間

所有的一切作用都在其間

所以「了達諸法」

所以一切法中

過去你看到的是龍王女

就是你心中那一念滋潤的心處處滋潤

你明白那就是那一念滋潤的心

處處滋潤的

所以將來你會在

這個滋潤之中看一切法

這個滋潤看一切法你能夠了達諸法

這個滋潤看一切法

就有一點類似別無法界

「終無別法界可知見也」

連法界你都還要知道

他能夠現種種所知

所以剛剛講說

淨心有自知義

自知義都可以現出如是

種種相中的安布相中的莊嚴

相中都能夠起成什麼

能夠起成最末梢時你都可以看到

在性德之中都有這種

安布的龍王女中的現相

那種性德的表相

所以那叫自知義

所以讓你明白那個自知義

他可以轉成如是的德相種種德相

所以「了達諸法於刹那頃發菩提心」

什麼叫「刹那頃」

當下你忘記覺忘記是龍王女就是流轉

當下你知道原來就是大覺心體

娑竭羅龍王女當前的安布

那就是回頭發菩提心時

你為什麼當下能知道那個

就是龍王女的安布

你是因為明白覺體

你才能夠看得到現前

原來有龍王女的這一念

似乎念念在行布之中當前的

種種滋潤種種安布

假若你不認識覺心

你怎麼會認識這一念心中的安布

所以叫做「能至菩提」

智積這是文殊講文殊表化智

化智就能夠現前能夠講能夠知道

原來化智現前處

你要是真正知道化智現前處

你就會在心底深處

看到眼前所有一切感受安布時

那一念心中最微細的作用

那是龍王女那是龍女

所以「智積菩薩言」

「我見釋迦如來於無量劫難行苦行」

「積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

「觀三千大千世界」

「乃至無有如芥子許」

「非是菩薩捨身命處」

我把捨身命處用紅字標

為什麼智積菩薩要在這邊講

「捨身命處」其實你就看到

大覺心體菩薩現前之時

什麼叫菩薩現前

就是你知道是大覺心體時

那大覺心體知道當下就是什麼

一切感受現前處嘛

因為沒有離開過一切眾生相現前處啊

所以菩薩現相也沒有離開過眾生相啊

但是就在眾生相就是捨身命處

什麼叫捨身命處

他根本不墮在種種

眾生相中的所知所見上面

立種種身形命相

他是能夠知道一切感受的身形命想

但是他不會墮在上面

說種種身形命想的嘛

所以那個不墮在種種身形命想上的

叫捨身命處

你在一切感受上面

你能夠知道感受的種種身形命想

更甚至於壽量

感覺時量時間的差別

但你已經知道

就是覺心能現如是的時量

也就是剛剛講你知道就是一個法界

能知道這如是種種法界的種種知見

那你還會墮在眼前的

身形每一個差別的身形形態上面

時量上來說嗎當然不是

那就是一切菩薩

最初下手的「捨身命處」嘛

那為什麼智積菩薩是看到這裏

因為智積菩薩表報身報身就是什麼

報智報智就是純陽

那是純陽

那是根本的大照

大照他不必去認如是你感覺上面好似

有種種龍王女的種種陰相陰中的作用

就像太陽現前時那就是純陽體啊

可是現前隨照之時就能夠起成陰潤嘛

但你站在太陽體上

不必去認這個陰潤

但是不是說沒有如是陰潤吶

你只是不必去更說有

有種種龍王女相有種種陰相

而是你站在這個純陽體上

你雖然不認

但是這個陰潤都是純陽中所現

所以乃至沒有

一個「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

「為眾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

「不信此女於須臾頃便成正覺」

所以報德上面看起來時

那都是諸佛捨身命處啊

菩薩捨身命處

你要站在覺陽上面

那都根本不住在種種

感受的蔭覆上面吶

陰潤上面當然叫捨身命處啊

但是你不要忘記你能夠捨身命處

最初回頭的那一念心還是什麼

還是念念回頭的滋潤嘛

所以你不認

在純陽體上是看不到如是相

不認如是相

可是在化智之前就明白如是相

所以文殊可以看到龍王女

文殊能夠明白龍王女

但是智積雖然講報智

報智在化智現前雖然他不認

但是這個相這個德性

就在當前就在眼前

就像那個純陽

純陽現前時雖然不必說陰

但他種種陽體之中

所現的種種陰潤就在當前

所以陰陽二法就是如此

你講到覺心之中也是如是

所以「不信此女於須臾頃便成正覺」

所以這後面這句話就告訴你

「言論未迄」

「時龍王女忽現於前」

就是你在報德上面這句話就告訴你

報德上面不必更說種種陰潤

但是在現前的行者

那一念回頭的擔當時你不能不見得

不能夠不證得不能夠不曉得

那一念念念回頭

念念在感受上的那一念陰潤

念念回頭是什麼

你明白那個龍王女就是回頭時

不必更說回頭

因為沒有別的法界能夠知道如是法界

絕無別法界種種知見

你只要知道那些一切法界

種種差別的感受一切眾生的感受就是

你能夠行布向下流潤的感受

你明白能夠行布向下流潤的感受

你先認這個龍王女時

那就是回饋報德

那就是回饋讓你證得

將來佛體的時候

過去就是在這個流潤你連流潤都不認

流潤你都不清楚就開始流浪

所以馬上他就現前

意思馬上就在智積菩薩面前現前

而且馬上「禮偈贊曰深達罪福相」

你明白這個心體時

明白這一念心種時這個智慧時

你一定深達罪福相什麼叫罪福相

忘記龍王女就是罪

明白當前的你根本覺體的流潤

你明白雖然是陰相雖然是女相

你明白就是他流潤的就是福

叫深達罪福相嘛

所以這句話中這麼簡單

就告訴你深達

你明白時就是歸法華時

明白那個女相遍照於十方

看錯了就流轉

明白了就是回頭深達罪福相

就用這個心遍照於十方

「微妙淨法身」念念已然知道

就是諸佛的法身

因為龍王女明白如是道理時

他念念供養的就是法身

什麼意思

就是你要明白覺體才看得到龍王女

你看得到龍王女時也就是回光

也就是念念回光

念念供養微妙淨法身時

所以念念在當前

雖然看的就是流潤相

但哪個流潤你當下都已經知道

都「具足三十二以八十種好」

「用莊嚴法身天人所戴仰」

「龍神咸恭敬」

「一切眾生類無不宗奉者」

從天人講到龍神講到一切眾生

就告訴你這一念中的安布

所現的一切感受

從天至一切眾生相中

的一切差別的法界量義

一切差別的都是這一個

龍王女的法界而量

所以那個法界是最初能夠流潤的法界

流潤的法界現前時

雖然用流潤的法界

又沒有離開過你根本

那個覺明的法界

但覺明的那個一體的法界

用到世間的變化時都還是流潤的法界

流潤的法界屬陰

陰中的這個現的一切法界

能量一切法界的作用之時

你都不要忘記那個龍王女的那個陰相

那個心中的種子智

那個智慧那個現相

所以「一切眾生類無不宗奉者」

你明白如是道理時一切感受都宗奉

一切差別的法界知見都宗奉

你不必離開差別知見呐

但他馬上都知道就是一體流出的知見

你已經體會那個流出的知見

雖然還沒有證得根本大覺性體

但你已經能夠

心裏面行者已然能夠認那個流潤的

作用了

所以「又聞成菩提」

什麼叫又聞不是說他又聞成菩提

而是當下就在所見聞之中

當下就是菩提叫又聞成菩提

過去就在當下你根本不知道是覺時

就是背離菩提叫背覺合塵時

當下就在這個聞見一切感受現前處

一切感受現前處就分天人到一切眾生

那一切感受就是種種差別法界

但是你明白如是道理時

當下就是什麼成菩提時嘛

叫「又聞成菩提」

「唯佛當證知」

為什麼「唯佛當證知」

如是這一念明白如是

行者明白如是

念念流潤的龍王女這念心

也就是你念念明白供養

化身佛世尊之時啊

就是供養化身世尊之時

所以叫「唯佛當證知」

表示什麼你就是一心向佛

你才能夠知道

你不是說只有佛知道

是你一心向佛就知道

而且這一心向佛這個佛知

那當然就是我們過去以為的只有佛知

你用這種角度解釋也對

但是你用這種角度解釋時

你不要忘記還有什麼

還有一個行者的下手處

假如你只是說「唯佛當證知」

只有佛知道

你根本不知道你現前怎麼下手了

你那種解釋啊

縱然聲音都對

但是心中就有缺失

你在你將來心中就有缺失

假如你用得到這句話「唯佛當證知」

也表示行者念念之間

就在如是佛性上參嘛

所以就是佛性為我證知的

若是不在佛性上參

不在大覺體上參我怎麼能看到龍王女

怎麼能看到如是安布

怎麼能看到一切天人

一切眾生類無不宗奉

一切感受都能回頭都能回光

所以這一念心中

「我闡大乘教度脫苦眾生」

所以我平常有的時候每天發願吶

都講「誓闡大乘教」就是從

「度脫苦眾生」就從這龍王女

這個偈子中來

因為我也知道這一念心就是龍王女

你要看得到這龍王女

所以下面那句佛經典你要看清楚啊

我再用多一點時間講完

雖然大家很累我知道

「時舍利弗語龍女言」

問馬上為什麼變成舍利弗問

為什麼不是智積問為什麼不是文殊問

不是龍王女突然現前了嗎

那能問的都是什麼舍利弗是表示什麼

表僧種嘛就是佛法僧的僧種問嘛

報智跟化智都不是問處嘛

能問的是你現在的僧種

就是你淨持人能問的嘛

而且舍利弗是僧種裏面淨持的大智

沒有離開過那個智

但是是什麼現在淨持

表示現在在行持的

僧種中問

問龍女

「汝謂不久得無上道是事難信」

「所以者何女身垢穢非是法器」

「云何能得無上菩提」

「又女人身猶有五障」

「一者不得作梵天王」

「二者帝釋三者魔王」

「四者轉輪聖王五者佛身」

這段話常常有人講

女身不得做

不但是你現在你看到女相中

你站在這個女相你不得做

那將來你也要知道

你能夠現這個女相的

那都不是男女相嘛是男是女

所以用到世間法中

你都還可以這樣解釋

用到自性銷歸自性

你會發現這一念心我們行者這一念心

還在念念行者回頭的那個陰潤上

那個滋潤上

你明白所有的一切感受

其實都是這一念滋潤的流布

所以你就在這一切滋潤的流布當前

一切眾生就懂得回頭

你最初是明白這一念心

也就是我跟你講的

《地藏經》講的就是婆羅門女

用這個女字

這個女是最初你開始現前

回頭的時候這個發心這個潤心

所以將來能成佛不是這個相

所以這個相不能成佛的

這個相是滋潤還有作

還在有作的種種行為上的

怎麼能夠成佛

所以他第一個一定不是佛身

他一定不能夠得無上菩提

他們也不能作梵天王

因為你還在作滋潤想時

那也不是梵天王

梵天王就是最初你已經體會到大照

那個叫做陽

你在這個滋潤之中念念回光

總有一天證得那心中的大照

那個統禦是梵天王

那個心中的統禦是梵天王

但是能夠做得梵天王的

都不是現在這一念心這個女相

所以講到這一個

舍利弗跟他講說女人身有五障者

你不要只是解釋

你看到世間的女人身相

你還知道這一念心的身相

你將來成就

一切世間的種種作用的身相

都不是如是這一念心的身相作的

就算你要做魔王

你就算背離了覺體

你以為那種流潤

真正在龍王女上的流潤

你背離了覺體雖然從陰開始轉陰

但從陰轉陰能做魔王的也是什麼

從陰中轉成的陽

陽剛才變成魔王

從陰啊陰柔會轉成陽剛

從陰柔轉成的陽剛是魔王相

所以現出魔王相

也都還不是你這個相

你還不是這一念心中

這個身形這個作用作的

所以他告訴你

如何女身速得成佛

所以告訴你如何用這個身形現相

能夠成佛呢

身形現相是女身相

但你可以看到

你自心之中就有這個身形現相嘛

這個女身如何成佛

所以「爾時龍女有一寶珠」

「價值三千大千世界」

「持以上佛佛即受之」

為什麼龍女有一寶珠

因為你已經明白那就是大覺滋潤

因為你已經明白那就是一個法界知見

你明白那個法界知見

叫做雖然你看到還是這念心是龍女相

但你手上已經持的是什麼

那個寶珠啦那諸佛的寶珠

而且那個寶珠是念念持之上佛的

意思就是念念供在佛前

你明白那念心時明白那個寶珠之時

就在這個感受之中的陰潤安布處

過去你看到陰潤安布處是流轉

是無比的勢力

是種種千差萬別的

三千大千世界流轉的種種暗障

但這麼強烈的這暗障之中

你明白其實那都是佛叫唯佛知見

那就是供養寶珠時

就在那一念處一切暗障全同

當下收之啊全部收之

所以叫天人所有天人剛剛講的天人啦

龍神啦一切眾生無不宗奉

那當下就能夠回頭

所以講說

「我獻寶珠世尊納受是事疾否」

就在這個相上才有獻寶珠相

你要說剛剛你就這個相中

你轉成了種種大智現前屬陽

那個都沒有獻寶珠相

獻寶珠相就是行者

念念已然在佛體上念念

滋潤的這個龍王女相

這個女德上面

你念念之間就是上佛時

上佛就是供養佛時

念念都是念念去磨瑩如是心中的

根本珠圓處

叫做獻寶珠時

你明白處就是供養寶珠處

那就龍王女那龍女獻珠

龍女獻珠

所以龍女獻珠

你也要看到你龍女獻珠啊

你每個念頭要開始龍女獻珠嘛

你要看到每一個感受的現前處

那就是龍女

但是你開始磨瑩

每個現前處

你都要知道就是獻寶珠時

那每一個現前處獻寶珠時

也沒有離開過今天要講的那一句話

是吧哪一句話

就是「縱說知見莫非法界知見」

「終無別法界可知見也」

你要明白這個叫入法界

那叫獻寶珠時啊

所以問舍利弗就是問行者淨持人

我獻寶珠世尊納受是事疾否

也告訴一切僧種你將來心中

要如何真正證得淨持的大智舍利弗

要如何在舍利弗淨持的大智之中

你也能供養智積報智

你也能夠當前供養文殊化智

就是你要看到龍女獻寶珠時

就是看到每一個念頭當前

你是不是已然知道龍女獻寶珠時

所以「我獻寶珠是事疾否答言甚疾」

「女言以汝神力觀我成佛」

舍利弗大智嘛

所以「以汝神力」用你的大智神力

用你在淨持的神力什麼神力

就是念念依佛所成就淨持的神力

觀我成佛

你站在念念唯佛舍利弗也是佛弟子啊

也是念念在大覺心體上

就用如是大覺心體上才能夠知道

這一念雖然看起來

是在感受的最末梢的流潤處

雖然是感受的流潤處

你已經知道那個流潤處

其實就是同一法界

就在這一念上

他就是成就你舍利弗

現前的下手處

就是成就你將來照見文殊處

就是讓你供養智積菩薩處

所以這個就沒有跟你講過故事啊

這就告訴你如何下手

所以「觀我成佛復速於此」

你要站在如是的舍利弗就是行者

一個聲聞人當下用大智

聲聞大智行持的這種神力中

看這一念心你就知道

是緩是速了是疾

你當然知道這一念心中那種猛力啊

那是疾啊

復速於此

所以「當時眾會皆見龍女」

「忽然之間變成男子」

你看的是陰你看的是流潤

當你明白這個流潤處

你看的是流潤你聽清楚了

這句話的深義

叫法華玄義

你看的是陰相流潤的是龍女相

你看的是他

但你回得心中回報的是什麼

你念念的覺陽

叫做馬上就看到那個覺陽

你將來你心中也是

行者你念念看的是什麼

你現前的這一念

在感受的流潤那是陰相

當你明白這個陰中的陰相之時

你念念為你證得是什麼

那一念大覺心體的覺陽

叫做變成男子

這念心當下就變成了男子相

男子就是講到覺陽陽相

那個根本的大照現前

「具菩薩行」

所以從他來看具菩薩行

什麼叫具菩薩行

不是在感受作相之中說那個流潤

也不說作相之中說的那個回頭

而是明白那一切知見

明白那一切法界知見

能夠起成這一切龍女知見的知見

那叫做菩薩行

所以能現的菩薩行具菩薩行

「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

為什麼叫南方

南方叫下心行處

為什麼叫下心行處

那不是舍利弗問的嗎

舍利弗就是表僧種啊

表僧種表示行者念念之間

發的那個赤誠懇切

所以南方叫做赤赤者表忠心不二

那個忠心不二

再也不二心中無雜的念念行持是南方

你明白那個大照現前時

你念念就在南方開始念念行持

南方無垢

為什麼無垢

你再也不是在上面

一切過去說流轉說行布說陰

說滋潤你不是在上面解釋的

你明白那個滋潤明白那個龍王女相

你明白那個相

那那個相都回頭了何況你還墮在

感受上面真有如是滋潤

起成如是垢想

所以那叫無垢世界坐寶蓮華

你念念看到那一念心

念念就在為你長養將來的種種智慧

叫寶蓮華成等正覺

所以後面叫成等正覺你不要以為

他就去成佛了

你這一念心告訴現在的行者

就是你將來那念心種

回頭當下你明白將來必定成佛的

那一念心種啊

所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普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說妙法」

你將來就會在這念心上縱然未證

但你明白那個心種之時

原來你會懂得原來就在那一念心

你看得到那念陰潤的龍王女

你明白那個安布處

你已經去認那個安布處

而且那個安布就在八識之前

所以叫做年始八歲

你明白時

你看的是他

可他已經幫你證得念念回報你的是

建立那種根本的

覺心之中的男子氣概丈夫氣概

那是菩薩行始

那叫龍女成佛

那為什麼我要用這些故事來講

這些故事就告訴你

別無知見能現一切知見

別無知見能現知見你也要還能夠什麼

還要能夠直下擔當

還要當下允可

淨心有自知義

他能夠現出如是種種自知義

所以你要把這些全部都明明白白

一切現象明明白白

將來每一個文字每一個人我

都能夠在自心之中銷融之時

你就會發現

你今生的所有的一切下手處

你絕對不會虧負你的良知

因為你再也不會覺得迷茫

你再也不會妄認

你再也不會聽到經文講了一段文字

你都以為作故事想

沒有離開故事

但是都什麼

都要告訴你其實自性之中本來具足

自性之中本有如是德相

自性之中天天都在演如是法華

那才是真正懂得

真正下手的行者發心時

是因為時間超出很多了不好意思

那為了把他講完

要是講不完下次講的話

對不起大眾

那個話連不起來的

思想也連不起來

現在雖然很快講完

可能對大家也很抱歉

因為這裏面我是凡夫薄地凡夫

一定有很多漏失的地方

或者口齒不清的地方

但是你們已經知道我要講什麼

我相信聽了那麼久知道我要講什麼

光能夠聽得出來

我一點點能夠講的是什麼

雖然我也未證但是我也是供養大眾

將來大家在理解經典之時

你才知道什麼叫做真正

不可思議的成佛法門

生死事大

大眾好自參之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弟子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阿彌陀佛


隨堂教材
 

 · 法藏大師 |《華嚴經義海百門》之緣生會寂門第一(自然法師校對句讀版)

 
本講隨堂教材:
 

華嚴經義海百門(并序)

 

京大薦福寺沙門法藏述

 

夫緣起難思。諒遍通於一切。法界叵測。誠顯現於十方。莫不性海沖融應人機而表一。智光赫奕耀世間以通三。殊勝微言輕毫彰於圓教。奇特聖眾纖埃現以全身。逈超情慮之端。透出名言之表。竊見玄綱浩澣。妙旨希夷。覽之者詎究其源。學之者罕窮其際。由是微言滯於心首。恒為緣慮之場。實際居於目前。翻為名相之境。今者統收玄奧。囊括大宗。出經卷於塵中。轉法輪於毛處。明者德隆於即日。昧者望絕於多生。得其意則山岳易移。乖其旨則錙銖難入。輒於一塵之上。顯其實德。窮茲性海。覽彼行林。總舉十門。別開百義。參而不雜。一際皎然。義煥爛於篇題。理昭彰於文字。庶入道之士。粗觀其致焉。所列名目。條之如左。

緣生會寂門第一 實際斂迹門第二 種智普耀門第三 鎔融任運門第四 體用顯露門第五 差別顯現門第六 修學嚴成門第七 對治獲益門第八 體用開合門第九 決擇成就門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