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学习
“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圆觉经》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南无阿弥陀佛
INEWS / 大乘经典
自然法师 | 《梵网经菩萨戒》略讲01(字幕版)
来源: | 作者:自然法师 | 发布时间: 2022-05-27 | 2578 次浏览 | 分享到:


教授時間:2017年06月24日


講義: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十重四十八輕戒


爾時盧舍那佛,為此大眾,略開百千恒河沙、不可說法門中心地如毛頭許。是過去一切佛已說。未來佛當說,現在佛今說:三世菩薩已學,當學,今學。我已百劫修行是心地,號吾為盧舍那。汝諸佛轉我所說,與一切眾生開心地道。爾時蓮華臺藏世界,赫赫天光師子座上,盧舍那佛放光,光告千華上佛,持我心地法門品而去!




『讲经摘录』


「梵网」,就是在你根本一心的心地法门之中建立的,明白如是心地法门时,就会看到心地法门随缘开布的如是清净的梵网。「梵网」是觉心现一切觉时,觉心入一切世界处,觉心现一切觉,觉心现一切世界时方便说「梵」。


「梵」,从林凡开始,从遍立一切建立种种凡情开始。从觉心开始建立种种凡情时,凡情最初的建立都是觉心根本清明的律仪而已,因为他绝对不会背离觉体根本的律动。但就在这个清明的律仪里面,他能够呈现出如是凡情时,等到凡情必然显现当前,众生在凡情当下,就会好似就有,从此以后看不到根本觉心,本来大觉如是心地法门的根本面相、本来面目。


所以就开始流浪在种种诸趣。所以现前要拔济一切众生,在众生现前的以为的妄想的恶业,种种业障当前,如何拔济众生从此以后超越生死的种种妄想?超越过去生老病死的种种旷业,那直下就要在过去众生当下以为,都是流浪的如是妄想业力之前,告诉你你的本来面目。当你只要有一念知道你的根本的面目的庄严时,当下你的一切感受之中的妄想分别自然就能在心中起成智慧,迎刃而解。


为什么叫起成智慧迎刃而解?因为在一切念想之时,你明白那其实都是大觉心体之中,不过随缘现种种缘起的面相,他只是一个表相而已。所以在任何表相的当前,都知道那就是根本觉体的应运,觉体的根本现相,根本的德性的庄严。只要在一切念头当前都知道是根本德行的庄严,虽然念头还在,你自然就不是过去随着念头流浪的势力。你一样能够知黑知白,知喜知怒,但是你却能够站在觉体上说一切知。在觉体上说的一切知,已经念念之间还你的根本律仪。


这个律仪在哪里看得到的?这个律仪当你明白时,你一样能够建立梵网,如帝释天,重重重重、无尽无尽的梵网。就在这个梵网上,过去不知道是觉体时,就是众生从此下届沦为凡情的恶业,将来若证得你的本来面目,超越一切生死旷业时,也就是在现前的一切感受的梵网的安布上,明白能现如是梵网,就当前如是梵网,哪个不是你根本的大觉心体?


菩萨戒的道人最初信信在何处?在每一个起心动念里面已然知道就有觉心的存在,哪个不是觉体的安布?纵然还没有证得,纵然还没有归家,但已经相信都有觉体的存在,再也无疑,这个人已经叫发菩提心,这个人叫已经守菩萨戒,开始受菩萨戒。


这个人为什么甘心愿受菩萨戒?愿意在一切世间的行仪当前更能够砥砺自心,更能够增明心中如是的道理,如是的智种。于身、于心、于种种行为、于表、于内,他根本就在不断地圆融自己现前的发心。他绝对不会没有任何现在的行仪、没有任何现在的求法的心中的赤诚。越是明白如是道理时,才会发现所有的一切行为、一切举止依旧是世间的行为,但都有念念回头、念念求法的心。


为什么?因为那念心虽然你懂了,但是要假借多少现前还在凡情势力流浪时,要培养自己为自己增上多少心中的赤诚,多少心中明白立志不断地为自己的提携,将来才能够真正心里面大彻大悟、明明白白,看得到你自己根本从来不失的本来面目。回头时还要知道心中就具如是种,就必定有如是大觉,必定有如是觉心。你能够解读如是觉心时,你再读《梵网经菩萨戒》卷首时,再读那些文字,已经慢慢慢慢体会入法界中的种种作用。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尔时卢舍那佛,为此大众,略开百千恒河沙不可说法门中心地,如毛头许。这段话是从根本之中,从佛性上面向外开始为大众宣讲,开演。行者开始纵然未证,在心中为自己架构时你会发现你也是回头要向他去认。回头向自性中本来的面目认时,事实上他还是在你心中从如是头开始开演,只是作用当前你还不熟时,你似乎多了一个行者的发心,念念向他去体会,念念向他去深入。


但是你念念体会念念深入处,事实上还是在心里面念念明白其实就是你根本报得的本来的报德庄严,念念之间呈现的一切大众。回头是这样子体会,回报你也是这样子理解。回报你理解时也就是告诉你现在的每一个起心动念当前,都是你必定觉心之中立百千恒河沙的根本大觉的种种本来的面目。纵然他变化出现前缘起的种种变化如百千恒河沙不可说法门,你都知道其实现出的种种不可说不可说的种种变化,就算如毛头许,你都知道其实就是报相庄严。


因为有报德现前,叫卢舍那,报相现前处才会有过去现在未来。从觉现觉才会明白过去、现在、未来,但是你明白过去、现在、未来时,还不是堕在后面过去、现在、未来,你是知道觉心现觉时一定能够成就过去、现在、未来。是过去一切佛已说。未来佛当说,现在佛今说。


为什么是过去、现在、未来的种种大觉心体根本的佛名说的?因为你将来在每一个念头当前的种种过去、现在、未来的感觉里,其实你都知道是大觉心体必定随缘报德当前,如是根本大觉心体能现过、现、未的根本的觉体为你宣说的。觉就是觉,大觉就是一体是觉。


镜子现色,现出根本的作用当前,似乎在这个中间似乎好像有过去、现在、未来。因为有过去、现在、未来,镜子在随缘遍照之时,现照之时,你才能够感觉到镜性的种种生动。镜性之中就是能够现过去、现在、未来如是的根本的性德的作用,在最末梢时你才能够被镜色的种种色相带起过去现在未来感受上面的种种串联。因为有如是感受上的串联,你以为叫做生动,你以为叫做真实。


最后的那种过去现在未来,你以为的一切的串联,你以为的生动,不就是你报身佛的根本的镜体、根本能够随缘报现的报德当前,他本来具足的一切过去现在未来的根本镜性的作用吗?在觉心上能现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根本佛性的作用,叫做过去一切佛已说。未来佛当说,现在佛今说。


你明白都是大觉心体所说,随着每一个起心动念,每一个梵网现前处再也不是过去凡情必堕在末梢的种种流浪。你会在每一个凡情现前时,会突然发现就有一念智慧,有一念净行念念为你不断地净持,念念不断地为你阐明。能够念念不断为你净持,就是现在现的僧相。然后心里面念念为你阐明,就是你这个僧相之中念念已然懂得回家,念念照见自己根本本来面目的那个菩萨智体。


菩萨智体在哪里见?要懂得觉心过去现在未来的种种觉照。明白“过去一切佛已说。未来佛当说,现在佛今说。”,你现在看的一切感受当前,你还是感受的末梢吗?当然不是。不是之时,你虽然还未成佛,那现在是什么?现在你会发现有一念赤诚恳恳、念念之间已然要归家的根本行为,表相的庄严,就是僧种。


在这个僧种当下,念念之间已然就在根本佛性上面,念念熏习,念念成就,念念照了,念念还原,这叫做菩萨行。这个菩萨行也能现过、现、未。觉心最初现的过现未处,就是行者现在下手在过现未当前念念回光之时,那个回光之时就是三世菩萨已学,当学,今学。念念之间心中自然就会有一个智慧念念向上开发。从此以后,在学中都是在觉心上学。


已学,当学,今学。不是过去我们凡情以为的捉持,凡情中的捉持就是『圆觉经』中说的「作止任灭」。我学如是作成就菩提道,我学如是止成就菩提道。『梵网经』已然知道卢舍那,已然知道那个觉体,你正在这一念之中认为有如是作,有如是行为,能够修如是止成就之时,你都会明白“觉得修如是止”,光这一念都不堕在这一念中。不是过去众生凡情上面真有一个行为我修如是止故成就菩提,或修如是作故,或我任其如何故成就如是菩提的,讲到这里还有微细的堕在眼前种种的妄想、言说、计量。还有一点点妄想、言说、计量表示你根本不住在大觉体上,不住在大觉体上,坏的是你根本心性之中的菩萨的律仪,是坏掉根本大觉心体根本佛性的律动。“觉得你在作”,“觉得在作种种行成就菩提”,心中都会知道“我觉得如是作”这念觉得都不是他。所以将来成就菩提时,是连“我认为有种种行为令我作能成就菩提”这一句都不住,你成就菩提。不是真以为有个作相,有个东西作、止、任、灭能成就的。为什么能够在这边能够清清楚楚?在『圆觉经』叫圆觉,叫「一切诸佛随顺觉性」。站在觉性上,根本一切不堕任何现在的,任何潜在意识里微细声音中的言音计量。


三世菩萨已学,当学,今学。我已百劫修行是心地,号吾为卢舍那。表示已学,当学,今学都不堕世间的种种妄想、言情、种种计量,那才是百劫修行是心地。


这一念心中的菩萨戒律,才能在一切言谈之中,“你觉得有所作”都不会堕在这一句话上妄想种种捉持,妄想真以为有所得。何况你还在凡情其他的最粗糙的起心动念、喜怒哀乐上面还在那边说种种执捉。甚至于妄想说断与不断,断尚且都不会妄堕,何况你还会堕着感受执捉。所以你自然就会起成惭愧,我明明已然懂得如是道理,但是感受现前时我却会随过去的业感又堕在感受中妄想势力。这个时候你会明白如何不断的约束现前,约束现在你心不熟时的过去的种种业力。这个时候的约束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菩萨戒的戒条,或是一切戒律的戒条。


你要明白,你真正发了菩萨戒时,你真正发了念念之间在大觉体上照见根本本来面目的『梵网经菩萨戒』时,他摄一切声闻戒。示声闻的种种戒律当前你都知道其实你为什么持如是戒,因为你绝对不愿意坏如是大觉。要是不在觉心上体会的,受戒将来为什么只是人天福报?因为他真的以为他只是止断种种行为,他想要在止断当前得到一个心中的清净。


真正是用菩萨戒修声闻戒他都是知道为什么持如是戒,因为他知道觉心根本本来不犯。为什么现在还堕在感觉之中不断随着感觉呢?于是乎心生惭愧,将来在如是的行为、如是的感觉里面知道如何减轻现在念念之间根本的受用或者是捉持、执捉。因为他知道每一个念头现前处都是大觉随缘的现前处,可是就随大觉的现前处,你若是对尘相中的执捉比量过重,因为过重故就流转在凡情的业力。将来若在感受中不敢担当,那也不叫大觉。


所以这个中间有一个作用,如同鉢:应量器。要明白一切法中的应量,才有种种在戒条上面食衣住行,每一个言谈举止之中应该有的行为的规划,应该有的行为的节制、制度。那个制度的目的是要让你明白、让你证得如是觉体的。跟一般的外道不同的,外道一样有如是戒,但是他根本不是在如是心里中建立的,他不是在大觉体中,不是根本『梵网经菩萨戒』启发菩提心中说的持戒。那些持戒纵然持得清净,不过人天福报,将来福尽还堕轮回。因为他在感受当前,就算是清净还是堕感受,根本不知道是觉。若是受「梵网经菩萨戒」的,你明白卢舍那佛、报德,觉得感受、觉得清净都是觉,你自然不会堕在清净说清净,你是连清净都不会祸乱于你,那叫做真清净。你真正知道觉得清净都是觉,那是真正的菩萨行。


「汝诸佛转我所说,与一切众生开心地道。尔时莲华台藏世界,赫赫天光师子座上,卢舍那佛放光,光告千华上佛,持我心地法门品而去!」阿弥陀佛!


上自下然法师开示于2017年6月24日